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3-2024上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测试题(答案)

2023年(秋季)七年级期末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3页,第Ⅱ卷(非选择题)4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带走,仅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得出这一结论是源于( )
A.神话传说 B.化石遗迹 C.口述史料 D.史书记载
2.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造成南北房屋出现不同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生活的不同 B.自然条件的差异 C.建筑材料的不同 D.栽培作物的区别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勤劳智慧,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建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4.“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A.皇帝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5.“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6.《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反映分封制的主要相关信息是( )
A.分封诸侯的义务 B.分封实行的原因
C.分封的主要对象 D.分封带来的后果
7.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
A.反映了商代与周代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演化过程
C.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显示了周代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世界
8.下图为兴修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它被誉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 )
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9.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哪一规定?(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
10.一次考试后,小平成绩不太理想,他很难过。好友小明就劝他说:“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你这次没考好,恰好暴露了你存在的问题,这正好有利于促进你进行改进,为下次考试打好基础。你看,坏的就变成好的了呢。”小明的看法符合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1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
A.项羽和刘邦 B.夏桀和商汤 C.秦二世和陈胜 D.商纣和周武王
1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结束楚汉之争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法治建设 D.恢复社会生产
14.汉初宽松的文化政策为诸子百家之学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百家异论,旨意不同,常常有学者以本学派思想批评国家政策。为此,汉武帝( )
A.设置刺史,监视地方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打击商贾 D.北击匈奴,开通丝路
15.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这里“中兴”的含义是( )
A.以改变统治政策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B.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来实现平等
C.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D.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以改变风气
16.“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
A.甘英出使大秦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经营西域 D.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17.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
A.《论语》 B.《汉书》 C.《史记》 D.《春秋》
18.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历史上曾多次建都的古都。其中,三国时期在此建都的是( )
A.曹丕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
19.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0.据西晋的史料记载,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的少数民族( )
A.形成人口迁徙高潮 B.消除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C.实现全国的再统一 D.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21.一位同学进行主题学习,将搜集的材料用表格进行了整理。据表格内容所知,他研究的主题应为( )
壁画 南朝牛车画像砖
表格 东晋后期北民南迁的数据
文物 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
文献 《六朝经济史》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东晋政权的兴亡
C.海外交流的兴盛 D.南朝政权的更迭
22.在一次战役中,号称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被东晋的8万守军打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都与它有关。该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3.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下列对其代表作(见下图)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
A.收放自如、浑然天成 B.刚柔兼备、多有异趣
C.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D.整齐划一、大小一致
24.下列示意图所示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请先阅读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25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生产创新】
材料一 见下图。
图一 图二青铜牛尊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的出现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思想文化创新】
材料二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几千年间无数人的思想资料,一层一层的堆积着,慢慢发酵。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据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2)“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历史上称作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分析它出现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分析它的影响。(4分)
【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见下图)。
(3)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是怎样实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6分)
(4)综上所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培养什么精神?(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简表(部分)。
时期 人物 科技成果 地位
① 蔡伦 改进造纸工艺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东汉 张仲景 写成②一书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三国 刘徽 求得圆周率为3.1416 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南北朝 ③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表格,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2)根据材料表格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2分)并用材料表格中一个史实以及材料表格外教材所学的一个史实就所拟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4分)
27.(15分)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推陈出新,也需要薪火相传,下面是七年级某班同学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制度开创——发展政治文明】
材料一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据《史记·主父偃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2分)
活动二【江南开发——见证经济文明】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据《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据《宋书》
(2)根据材料二、三,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活动三【移风易俗——彰显中华文明】
材料四 一组北魏时期的文物。
文物1《文昭皇后礼佛图》浮雕 文物2元桢墓志
(3)材料四中文物1与文物2见证了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哪些措施?(3分)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2分)
2023年(秋季)七年级期末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D D C C C B C A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C B C C C D A B A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新现象:出现铁制农具(2分)和牛耕。(2分)意义: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称作:百家争鸣。(2分)原因:丰厚的文化积累(或无数人思想的沉积和发酵),适当的外部条件(或社会大变革的出现,或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或一批思想家的出现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或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官职:丞相。(1分)简述: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2分)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2分)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2分)
(4)精神:创新精神、革新精神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填表:①东汉或汉朝。(2分)②《伤寒杂病论》。(2分)③祖冲之。(2分)(含有错别字不能得分)
(2)评分细则:能正确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得2分。阐述两个史实且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得4分。其中,运用表格内史实阐述得2分,运用表格外所学史实阐述得2分。阐述中,史实正确得1分,论述或表述符合所拟观点得1分。如果两个史实阐述都是表格内容,第一个史实阐述得2分,第二个史实阐述得1分。两个史实阐述都是表格外内容,类同都是表格内史实评分。如果史实论述或表述与所拟观点不符合,仅得史实部分的分。如果没有观点仅有史实阐述,仅得史实阐述部分的分。本小题评分不得超过6分。
【示例】
观点1:东汉时期科技成就突出。
阐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东汉时期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进行各种手术。
观点2:杰出人物为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阐述: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观点3:中国古代许多领域取得科技成就。
阐述: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是数学方面的成就。
郦道元写出了《水经注》一书,是地理学方面的成就。
观点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
阐述:蔡伦改进造纸工艺,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示例仅作评分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依据。学生其他言之成理的回答均可同等评分,如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丰硕、中国古代科技不断进步等等)
27.(1)措施:实施“推恩令”。(2分)主要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或“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或解决王国问题)。
(2)不同:《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2分,任答一点即可。摘抄相应文句正确也可得分)《宋书》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2分,任答一点即可。摘抄相应文句正确也可得分。如概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等得2分)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分,任答一点即可。仅答到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任一点或多点得1分)
(3)措施:穿汉服,改汉姓,推行汉族礼乐教化。(3分,任答一点得2分,任答两点得3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强了胡汉文化的交流,减少民族隔阂与偏见。(2分,任答一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3-2024上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测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