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
1.(2024·博山开学考)《庄子·秋水》记载:“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 )
A.庄子对自然的尊重 B.庄子反对使用牛耕
C.农业动力技术的变革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然
【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穿牛鼻”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动力技术的变革的体现,C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对自然的尊重态度;
B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庄子反对牛耕;
D错误,材料不涉及精耕细作;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穿牛鼻”。
2.(2024·博山开学考)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位于晋南襄汾县陶寺村。在此,考古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农时节令历法等。这些考古发现( )
A.反映出奴隶制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B.有助于探索阶级及国家产生的历史
C.说明夏朝社会阶级分化现象日益加剧
D.印证了陶寺遗址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阶级分化等,有助于探索阶级及国家产生的历史,B正确;
A错误,材料阶段处于原始社会时期;
C错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60年,与材料遗址不相符;
D错误,材料不能看出良渚文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考古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农时节令历法等”。
3.(2024·博山开学考)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 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 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孔子强调大禹讲究仁德,墨子强调其节俭,韩非子强调其以法为本,都是与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相吻合的,因此材料强调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A正确;
B错误,“缺乏参考价值”说法过于绝对化;
C错误,只有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错误,“客观呈现”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4.(2024·博山开学考)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答案】B
【知识点】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秦始皇为了解决天下战乱不息的问题,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
ACD都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郡县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 秦始皇”。
5.(2024·博山开学考) 北魏大臣高谦之认为,“钱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政兴不以钱大,政衰不以钱小”“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国用少,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这反映了北魏( )
A.别铸小钱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B.通过币制改革实现社会稳定
C.正确借鉴了历代钱法的得失 D.统治者铸钱敛财的财政观念
【答案】D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分析可知,大臣建议通过铸小钱的方式,也就是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的方式来增加财富,D正确;
A错误,材料现象不利于货币体系的统一,不利于商品流通;
B错误,材料举措是对民间财富的掠夺,不利于社会稳定;
C错误,材料不是对历代钱法的得失的正确借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北魏的统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
6.(2024·博山开学考)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而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帝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的优劣所知不多,于伊莅任后,其细加察访,密奏以闻”。这反映了当时( )
A.官员考核制度异常严密 B.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
C.古代监察制度日趋完备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的奏折制度,加强了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B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官员的考核制度;
C错误,材料密折制度不是监察制度;
D错误,材料无关行政效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
7.(2024·博山开学考)深圳赤湾曾是郑和下西洋路线中的重要一站。自郑和下西洋以后,朝廷使臣出使东南亚,往往会在这里停留并在天后官(妈祖庙)举行祭祀活动。当地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在明清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久负盛名。这说明,明清时期的赤湾天后宫( )
A.成为重要的边贸平台 B.充当了睦邻外交的见证
C.得到海外华侨的捐助 D.记录了民间信仰的变迁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当地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在明清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久负盛名”分析可知,“赤湾胜概”在东南亚久负盛名,说明赤湾天后宫充当了睦邻外交的见证,B正确;
A错误,赤湾天后宫是进行祭祀的场所,不是贸易平台;
C错误,材料不涉及“海外华侨的捐助”;
D错误,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的交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当地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在明清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久负盛名”。
8.(2024·博山开学考)1905年,英国人开设的“上海众业公所”,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以会员制形式组成的证券交易所,其中中国会员占13%。该所除经营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外,还经营外商在华公司的股票,如上海钢铁公司、上海电力公司、中国垦殖公司(煤矿)等股票。上海众业公所的开设表明( )
A.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开始引入中国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英国侵略者控制了中国关税主权
D.列强大肆从中国掠夺自然矿产资源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英国人创办的会员制证券交易所,中国会员占13%,不仅经营买卖外商在华公司的股票,还有经营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可见这家在华证券交易所的经营范围是世界性的股票交易,表明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B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就开始引入中国排除A项;
“上海众业公所”经营的是股票买卖,与关税主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材料主旨为“股票买卖”,而“中国掠夺自然矿产资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答本题需结合英国人创办的会员制证券交易所的特征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2024·博山开学考) 清朝农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描述了一种名为“玉蜀黍”的农作物,据其介绍称该价物“种旱者行根极深,且能耐旱,丰而早熟”。该作物的推广( )
A.解决了明清百姓温饱问题 B.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C.有利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D.主要得益于明政府的支持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农作物是玉米,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推广,有利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C正确;
A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B错误,材料强调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强调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不能体现改变国人的饮食结构;
D错误,材料不涉及政府的支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玉蜀黍”“种旱者行根极深,且能耐旱,丰而早熟”。
10.(2024·博山开学考) 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
A.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D.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电影的放映有利于在基层传递国家意志,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后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A正确;
B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
C错误,电影的放映有利于满足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但是“满足了”说法过于绝对化;
D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
11.(2024·博山开学考) 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而且是南南合作的开端和典范,它宣布: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十项原则。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 D.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会议加强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亚非会议,C正确;
A错误,联合国大会不仅针对第三世界;
B错误,日内瓦会议主要解决朝鲜停战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D错误,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并不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亚非会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而且是南南合作的开端和典范”。
12.(2024·博山开学考) 1926年,中共在上海成立农民运动委会,由毛泽东担任书记。中共中央随即制定《目前农运计划》。农民运动由广东发展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B.中共成为民主革命领导核心
C.中国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势高涨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农民运动由广东发展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农民运动的高涨反映了国民大革命的高涨,D正确;
AC错误,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中国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也是在1927年,与材料不相符;
B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中共领导了农民运动,不能看出中共成为民主革命领导核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农民运动由广东发展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13.(2024·博山开学考)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8年的突破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突破2万亿元;2022年,我国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7%,继续位居全球首位。这反映出近年来我国( )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B.推动中美互利共赢
C.数字经济领先全球 D.外交范围不断扩大
【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强调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说明近年来经济建设成就突出,A正确;
B错误,材料不涉及中美合作;
C错误,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但是不能说明中国数字经济领先全球;
D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外贸发展,无关外交范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增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7%,继续位居全球首位”。
14.(2024·博山开学考) 197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了广东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黄新文一家,靠参加生产队劳动和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一万零七百多元。文章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资本主义”。这则报道表明( )
A.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D.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文章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资本主义’”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当时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福,B正确;
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黄新文一家靠家庭副业致富,并非强调包产到户的影响;
C错误,材料只涉及黄新文一家的致富经历,不能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D错误,“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从材料中无从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文章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资本主义’”。
15.(2024·博山开学考)1960年11月18日,李富春在全国第九次计划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一主张旨在 ( )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的局面
【答案】D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字方针”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调整的表现,主要目的是解决经济困难问题,D正确;
A错误,1953年已经开始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错误,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不是主要目的;
C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
二、非选择题
16.(2024·博山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家系统和乡族势力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乡绅”阶层。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同时,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因此,“乡绅”阶层得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二
明清之际,时局动荡,大量士人回归乡土,试图通过“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借此延续文化血脉”,这种“重建基层社会组织的意图和尝试”与清初帝王们的乡村社会重建计划不谋而合。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另外,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因此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而乡村则更希望士绅能够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利益。
——摘编自王洪兵《清代乡村治理多元协同模式的建构及其得失》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传统社会“乡绅”阶层兴起并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士绅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1)原因:社会流动渠道拓宽;一批具有文化和经济优势的地方精英社会影响力扩大;中央政权管理范围过宽过大,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不从心;基层社会需要有与国家政权沟通联系的代表。
(2)特点:得到政府重视、注重弘扬儒家思想、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广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
影响: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地方教化;有助于降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
【知识点】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得出:社会流动渠道拓宽,一批具有文化和经济优势的地方精英社会影响力扩大;据材料“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得出:中央政权管理范围过宽过大,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不从心;据材料“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得出:基层社会需要有与国家政权沟通联系的代表。
(2)特点:据材料“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得出:得到政府重视;据材料“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得出:注重弘扬儒家思想,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据材料“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得出:广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 影响:据材料“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得出: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据材料“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得出:有助于地方教化;结合所学,士绅阶层参与乡村治理,有助于降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
故答案为:
(1)原因:社会流动渠道拓宽;一批具有文化和经济优势的地方精英社会影响力扩大;中央政权管理范围过宽过大,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不从心;基层社会需要有与国家政权沟通联系的代表。
(2)特点:得到政府重视、注重弘扬儒家思想、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广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
影响: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地方教化;有助于降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的社会治理,涉及乡绅阶层兴起的原因、特点及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17.(2024·博山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答案】(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
(2)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1)使武则天“开悟”的因素:根据“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可知是姑侄、母子关系的差异,即父系血缘关系以及祭祀上的礼乐制度。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末民初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社会思想逐渐解放,妇女解放的史实主要由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虽然武则天有皇位之尊,但还是受到父系血缘关系和传统礼乐制度的束缚,受制于“家天下”的郑州自读最终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根据“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等信息可知,自古以来,妇女贞节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根据“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故答案为:
(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
(2)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及近代女性的决醒及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18.(2024·博山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犹未能遂其发展之自由者,则苦于国际障碍之多也。……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中国代表爰提出说帖,罗列诸问题,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
——摘编自《中国希望条件说帖》(1919年·巴黎和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的特点,以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
【答案】(1)特点:全面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寄托于国际公理和列强。
原因: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际地位低下;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对外软弱妥协;巴黎和会是英法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日本长期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
(2)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大陆基本统一;中共中央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对封锁中国;并在朝鲜半岛挑起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知识点】五四运动;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特点:据材料“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可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主张全面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据材料“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可知,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寄托于国际公理和列强。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际地位低下;除此之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还可以从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对外软弱妥协、巴黎和会是英法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日本长期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等角度进行说明。
(2)背景: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基本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还可以从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对封锁中国、在朝鲜半岛挑起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
(1)特点:全面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寄托于国际公理和列强。
原因: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际地位低下;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对外软弱妥协;巴黎和会是英法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日本长期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
(2)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大陆基本统一;中共中央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对封锁中国;并在朝鲜半岛挑起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及现代中国的外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
1.(2024·博山开学考)《庄子·秋水》记载:“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 )
A.庄子对自然的尊重 B.庄子反对使用牛耕
C.农业动力技术的变革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然
2.(2024·博山开学考)陶寺遗址(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位于晋南襄汾县陶寺村。在此,考古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农时节令历法等。这些考古发现( )
A.反映出奴隶制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B.有助于探索阶级及国家产生的历史
C.说明夏朝社会阶级分化现象日益加剧
D.印证了陶寺遗址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
3.(2024·博山开学考)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 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 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4.(2024·博山开学考)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5.(2024·博山开学考) 北魏大臣高谦之认为,“钱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政兴不以钱大,政衰不以钱小”“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国用少,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这反映了北魏( )
A.别铸小钱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B.通过币制改革实现社会稳定
C.正确借鉴了历代钱法的得失 D.统治者铸钱敛财的财政观念
6.(2024·博山开学考)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而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帝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的优劣所知不多,于伊莅任后,其细加察访,密奏以闻”。这反映了当时( )
A.官员考核制度异常严密 B.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
C.古代监察制度日趋完备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7.(2024·博山开学考)深圳赤湾曾是郑和下西洋路线中的重要一站。自郑和下西洋以后,朝廷使臣出使东南亚,往往会在这里停留并在天后官(妈祖庙)举行祭祀活动。当地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在明清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久负盛名。这说明,明清时期的赤湾天后宫( )
A.成为重要的边贸平台 B.充当了睦邻外交的见证
C.得到海外华侨的捐助 D.记录了民间信仰的变迁
8.(2024·博山开学考)1905年,英国人开设的“上海众业公所”,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以会员制形式组成的证券交易所,其中中国会员占13%。该所除经营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外,还经营外商在华公司的股票,如上海钢铁公司、上海电力公司、中国垦殖公司(煤矿)等股票。上海众业公所的开设表明( )
A.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开始引入中国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英国侵略者控制了中国关税主权
D.列强大肆从中国掠夺自然矿产资源
9.(2024·博山开学考) 清朝农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描述了一种名为“玉蜀黍”的农作物,据其介绍称该价物“种旱者行根极深,且能耐旱,丰而早熟”。该作物的推广( )
A.解决了明清百姓温饱问题 B.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C.有利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D.主要得益于明政府的支持
10.(2024·博山开学考) 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
A.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D.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
11.(2024·博山开学考) 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而且是南南合作的开端和典范,它宣布: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等十项原则。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 D.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12.(2024·博山开学考) 1926年,中共在上海成立农民运动委会,由毛泽东担任书记。中共中央随即制定《目前农运计划》。农民运动由广东发展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B.中共成为民主革命领导核心
C.中国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势高涨
13.(2024·博山开学考)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8年的突破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突破2万亿元;2022年,我国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7%,继续位居全球首位。这反映出近年来我国( )
A.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B.推动中美互利共赢
C.数字经济领先全球 D.外交范围不断扩大
14.(2024·博山开学考) 197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了广东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黄新文一家,靠参加生产队劳动和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一万零七百多元。文章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资本主义”。这则报道表明( )
A.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 D.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
15.(2024·博山开学考)1960年11月18日,李富春在全国第九次计划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一主张旨在 ( )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的局面
二、非选择题
16.(2024·博山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家系统和乡族势力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乡绅”阶层。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同时,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因此,“乡绅”阶层得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二
明清之际,时局动荡,大量士人回归乡土,试图通过“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借此延续文化血脉”,这种“重建基层社会组织的意图和尝试”与清初帝王们的乡村社会重建计划不谋而合。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另外,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因此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而乡村则更希望士绅能够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利益。
——摘编自王洪兵《清代乡村治理多元协同模式的建构及其得失》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传统社会“乡绅”阶层兴起并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士绅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作用。
17.(2024·博山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18.(2024·博山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犹未能遂其发展之自由者,则苦于国际障碍之多也。……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中国代表爰提出说帖,罗列诸问题,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
——摘编自《中国希望条件说帖》(1919年·巴黎和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的特点,以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穿牛鼻”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动力技术的变革的体现,C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对自然的尊重态度;
B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庄子反对牛耕;
D错误,材料不涉及精耕细作;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穿牛鼻”。
2.【答案】B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阶级分化等,有助于探索阶级及国家产生的历史,B正确;
A错误,材料阶段处于原始社会时期;
C错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60年,与材料遗址不相符;
D错误,材料不能看出良渚文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考古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观象台、农时节令历法等”。
3.【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孔子强调大禹讲究仁德,墨子强调其节俭,韩非子强调其以法为本,都是与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相吻合的,因此材料强调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A正确;
B错误,“缺乏参考价值”说法过于绝对化;
C错误,只有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错误,“客观呈现”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4.【答案】B
【知识点】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秦始皇为了解决天下战乱不息的问题,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
ACD都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郡县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 秦始皇”。
5.【答案】D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分析可知,大臣建议通过铸小钱的方式,也就是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的方式来增加财富,D正确;
A错误,材料现象不利于货币体系的统一,不利于商品流通;
B错误,材料举措是对民间财富的掠夺,不利于社会稳定;
C错误,材料不是对历代钱法的得失的正确借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北魏的统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
6.【答案】B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的奏折制度,加强了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B正确;
A错误,材料不涉及官员的考核制度;
C错误,材料密折制度不是监察制度;
D错误,材料无关行政效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
7.【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当地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在明清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久负盛名”分析可知,“赤湾胜概”在东南亚久负盛名,说明赤湾天后宫充当了睦邻外交的见证,B正确;
A错误,赤湾天后宫是进行祭祀的场所,不是贸易平台;
C错误,材料不涉及“海外华侨的捐助”;
D错误,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的交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当地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在明清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久负盛名”。
8.【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英国人创办的会员制证券交易所,中国会员占13%,不仅经营买卖外商在华公司的股票,还有经营买卖外国公司的股票,可见这家在华证券交易所的经营范围是世界性的股票交易,表明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B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就开始引入中国排除A项;
“上海众业公所”经营的是股票买卖,与关税主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材料主旨为“股票买卖”,而“中国掠夺自然矿产资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答本题需结合英国人创办的会员制证券交易所的特征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农作物是玉米,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推广,有利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C正确;
A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B错误,材料强调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强调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不能体现改变国人的饮食结构;
D错误,材料不涉及政府的支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玉蜀黍”“种旱者行根极深,且能耐旱,丰而早熟”。
10.【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电影的放映有利于在基层传递国家意志,适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后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A正确;
B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
C错误,电影的放映有利于满足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但是“满足了”说法过于绝对化;
D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
11.【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会议加强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亚非会议,C正确;
A错误,联合国大会不仅针对第三世界;
B错误,日内瓦会议主要解决朝鲜停战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D错误,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并不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亚非会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而且是南南合作的开端和典范”。
1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农民运动由广东发展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农民运动的高涨反映了国民大革命的高涨,D正确;
AC错误,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中国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也是在1927年,与材料不相符;
B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中共领导了农民运动,不能看出中共成为民主革命领导核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农民运动由广东发展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13.【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强调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说明近年来经济建设成就突出,A正确;
B错误,材料不涉及中美合作;
C错误,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但是不能说明中国数字经济领先全球;
D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外贸发展,无关外交范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增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的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达到14.7%,继续位居全球首位”。
14.【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文章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资本主义’”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当时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福,B正确;
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黄新文一家靠家庭副业致富,并非强调包产到户的影响;
C错误,材料只涉及黄新文一家的致富经历,不能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D错误,“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从材料中无从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文章认为黄新文一家对国家、集体的贡献大,个人收入多,根本不是‘资本主义’”。
15.【答案】D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字方针”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调整的表现,主要目的是解决经济困难问题,D正确;
A错误,1953年已经开始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错误,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不是主要目的;
C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
16.【答案】(1)原因:社会流动渠道拓宽;一批具有文化和经济优势的地方精英社会影响力扩大;中央政权管理范围过宽过大,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不从心;基层社会需要有与国家政权沟通联系的代表。
(2)特点:得到政府重视、注重弘扬儒家思想、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广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
影响: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地方教化;有助于降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
【知识点】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得出:社会流动渠道拓宽,一批具有文化和经济优势的地方精英社会影响力扩大;据材料“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得出:中央政权管理范围过宽过大,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不从心;据材料“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得出:基层社会需要有与国家政权沟通联系的代表。
(2)特点:据材料“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得出:得到政府重视;据材料“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得出:注重弘扬儒家思想,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据材料“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得出:广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 影响:据材料“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得出: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据材料“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得出:有助于地方教化;结合所学,士绅阶层参与乡村治理,有助于降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
故答案为:
(1)原因:社会流动渠道拓宽;一批具有文化和经济优势的地方精英社会影响力扩大;中央政权管理范围过宽过大,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不从心;基层社会需要有与国家政权沟通联系的代表。
(2)特点:得到政府重视、注重弘扬儒家思想、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广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
影响:有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地方教化;有助于降低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的社会治理,涉及乡绅阶层兴起的原因、特点及作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17.【答案】(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
(2)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1)使武则天“开悟”的因素:根据“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可知是姑侄、母子关系的差异,即父系血缘关系以及祭祀上的礼乐制度。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末民初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社会思想逐渐解放,妇女解放的史实主要由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等。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虽然武则天有皇位之尊,但还是受到父系血缘关系和传统礼乐制度的束缚,受制于“家天下”的郑州自读最终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根据“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等信息可知,自古以来,妇女贞节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根据“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故答案为:
(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
(2)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及近代女性的决醒及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18.【答案】(1)特点:全面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寄托于国际公理和列强。
原因: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际地位低下;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对外软弱妥协;巴黎和会是英法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日本长期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
(2)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大陆基本统一;中共中央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对封锁中国;并在朝鲜半岛挑起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知识点】五四运动;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特点:据材料“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可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主张全面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据材料“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可知,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寄托于国际公理和列强。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际地位低下;除此之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还可以从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对外软弱妥协、巴黎和会是英法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日本长期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等角度进行说明。
(2)背景: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基本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还可以从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对封锁中国、在朝鲜半岛挑起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
(1)特点:全面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寄托于国际公理和列强。
原因: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国际地位低下;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对外软弱妥协;巴黎和会是英法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日本长期觊觎中国领土和主权。
(2)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大陆基本统一;中共中央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对封锁中国;并在朝鲜半岛挑起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及现代中国的外交,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质量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