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四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4七下·黄石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对外交往频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项正确;
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时期,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的认识。
2.(2024七下·黄石期末)考古专家在莫高窟的唐代壁画里发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名农夫一手持着用于耕作的工具,一手挥鞭驱赶着田地里的牛。壁画中的工具 ( )
A.提高了耕种效率 B.这是灌溉工具
C.扩大了灌溉的面积 D.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据题干“唐代壁画”“一名农夫一手持着用于耕作的工具,一手挥鞭驱赶着田地里的牛”,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壁画中农夫持着用于耕作的工具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回转省力,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故选A项。
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是筒车,与材料描述的是耕作工具,排除B项。
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而不是扩大了灌溉的面积,排除C项。
壁画信息体现的是农业工具,不能反映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曲辕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3.(2024七下·黄石期末)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独具特色。从下面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是 ( )
A.唐宋都城在布局上都严格对称
B.两宋都城的商业繁华地区分布广泛
C.唐朝的东市西市可以通宵娱乐
D.都城在北方
【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从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中可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分析:
A:唐都长安规划井然有序、布局严格对称;南宋临安城布局没有呈现严格对称,排除A项。
B: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商业繁荣,繁华地区分布广泛,故选B项。
C:唐朝市集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故东西市不可能通宵娱乐,排除C项。
D:唐朝北宋都城在北方,但南宋都城临安在南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宋都城对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宋都城发展的相关史实。
4.(2024七下·黄石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 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据材料“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荡秋千”“水秋千”描述的是宋都东京城的娱乐活动,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市生活丰富多彩,故选D项。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而不是北宋,排除A项。
宋词是宋朝的文学主流形式,而元曲是元朝的主流文学形式,排除B项。
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发展,但与材料描述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不符合,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都市生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荣的相关史实。
5.(2024七下·黄石期末)右图反映的是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崛起后效仿唐朝发行货币(如图),这个现象最能说明 ( )
A.少数民族和唐朝的差异进一步拉大
B.各族政权之间没有区别
C.分裂的趋势更加明显
D.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效仿唐朝发行货币”,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辽、西夏等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仿效唐宋典章制度,发行货币,反映了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故选D项。
材料反映少数民族学习唐宋典章文化,没有体现和唐朝的差异进一步拉大,排除A项。
民族交融并不能说明各族政权之间没有区别,民族隔阂依旧存在,排除B项。
材料表明民族交融加强,没有信息印证分裂趋势更加明显,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元时期民族交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元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
6.(2024七下·黄石期末) 《东京梦华录》中如此描绘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了北宋( )
A.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 B.江南地区经济繁荣
C.东京人口增加 D.手工业非常繁荣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夜市、早市、昼市相连,通晓不绝,说明商业活动的时间不再受限制,故选A项。
材料描绘了北宋东京城的商业繁荣,与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不符合,排除B项。
材料主旨信息强调了商业时间不受限制,并未涉及东京人口增加,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东京城的商业繁荣,未涉及到手工业非常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7.(2024七下·黄石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 ”处应填写( )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可知:
A:北宋,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但尚未完成,排除A项。
B:南宋,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故选B项。
C:明朝,经济重心依旧在南方,排除C项。
D:清朝,经济重心依旧在南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重心南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 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8.(2024七下·黄石期末)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这此,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统治,D项正确;
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行省制度的认识。
9.(2024七下·黄石期末)古代工程可以分为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军事工程等。关于下列伟大工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心点在洛阳
B.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C.明长城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属于军事工程
D.上述工程功能不一样,但都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李冰与都江堰;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古代工程描述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
A:都江堰修建于四川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故A描述错误,排除A项。
B: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B描述错误,排除B项。
C:明长城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军事防御工程,故C描述错误,排除C项。
D: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和紫荆城功能不一,但都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古代重大工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的相关史实。
10.(2024七下·黄石期末)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春秋》 D.《红楼梦》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是记载鲁国历史的史书,属于鲁国的编年史;《红楼梦》属于小说,不属于史书。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资治通鉴》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1.(2024七下·黄石期末)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B.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C.反映了农业文明的衰落 D.符合了闭关锁国的要求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了京剧的兴起发展,所以京剧接近于底层和民间趣味,说明了京剧适应广大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选A项。
材料反映了京剧接近普通民众的趣味,没有涉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排除B项。
材料表明京剧取代昆曲,成为民间为戏曲主流,没有反映农业文明的衰落,排除C项。
材料表明京剧取代昆曲,成为民间为戏曲主流,得不出闭关锁国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京剧艺术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京剧艺术发展的相关史实。
12.(2024七下·黄石期末)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趋势是( )
时期 措施
宋朝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清朝 前期设军机处
A.地方管理制度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C.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D.经济文化的繁荣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 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专制皇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专制集权;“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强化了专制集权;“清朝设军机处”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综上可知,表格信息反映了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C项。
行省制度加强了地方管理,废丞相,设军机强化了皇权专制,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专制集权的加强,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排除B项。
宋元明清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材料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专制集权的强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代专制集权强化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4题,共36分)
13.(2024七下·黄石期末) 隋唐气象
(1)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业已完备,经济空前繁荣,在当时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举一例隋唐的制度,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 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当时的农民生活宽舒安适,促成了整个社会之安定繁荣, 自唐太宗贞观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历时100余年。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初期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 唐朝是诗的国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史合一”的传统,通过唐诗,我们可以对唐朝历史有更深的理解。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杜甫《复愁十二首》节选”
这两句诗提到的两个唐朝盛世及当时在位的统治者,请你写出来。
【答案】(1)三省六部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或者(科举制,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
(2)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贞观之治,唐太宗;
开元盛世 ,唐玄宗。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业已完备,经济空前繁荣,在当时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重要制度有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等。以三省六部制为例,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或者(科举制,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
(2)据材料二“ 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初期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据材料三“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反映的是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元反映的是唐玄宗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1)三省六部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或者(科举制,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
(2)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贞观之治,唐太宗; 开元盛世 ,唐玄宗。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唐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隋唐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唐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历史知识。
14.(2024七下·黄石期末) 宋元科技文化
(1)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中的两项。根据材料一,说出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根据材料二,归纳宋元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宋朝时期,在重视文化上实行了哪一政策,试举一位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及代表作。
【答案】(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政策:重文轻武政策(或答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
(1)发明:据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期,科学技术辉煌发展,主要发明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作用:据材料一“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原因:据材料二“……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可知,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宋元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政策: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实施了重文轻武政策(或答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这一时期的著名文化名人有苏轼《念奴娇》,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冰京口北固亭怀古》。
故答案为: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政策:重文轻武政策(或答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
名人:苏轼《念奴娇》,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冰京口北固亭怀古》。
【点评】本题以宋元科技文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2024七下·黄石期末)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据材料一写出宋代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及其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2)材料二 他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馈赠当地的王或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他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
材料中的“他”是谁 远航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
【答案】(1)商港:广州、泉州、明州;机构:市舶司。
(2)郑和;影响: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开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变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根据国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反对文明自我封闭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要有广州、泉州、明州;宋朝政府专门设立了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
(2)人物:据材料二“ 他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据材料二“他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开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变化:据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一口对外通商”可知,清朝中期,对外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滞了中国的发展。
看待: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面对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应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根据国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反对文明自我封闭等。
故答案为:
(1)商港:广州、泉州、明州;机构:市舶司。
(2)郑和;影响: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开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变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根据国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反对文明自我封闭等。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对外贸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对外贸易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郑和下西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清朝闭关锁国,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6.(2024七下·黄石期末)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边疆地区有效管辖,处理好民族关系,有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材料一 如下图
根据图一、图二、归纳古代民族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材料二:
朝代 边疆治理的部分史实
元朝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
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清朝 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巩固了西北边疆。设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改称西域为“新疆”。
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中央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根据材料,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自拟一个观点,提取材料中相关史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答案】(1)方式:友好往来(和亲);战争。
(2)观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论述: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此可见,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图一步辇图”并结合所学可知,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 内容反映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反映了汉藏民族之间友好往来,联姻和亲。据材料一“图二澶州之战”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了宋辽之间爆发战争。综上可知,图一、图二体现古代民族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亲,战争。
(2)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依据题意,从材料二中提取相关史实,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以清朝为例,根据材料二中清朝的边疆治理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可以提炼一个观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围绕所提炼的观点,运用材料二中的主史实“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伊犁将军”“巩固了西北边疆。”“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设台湾府、台湾正式建省”加强了对东南海疆的管理。最后总结升华观点,清朝政府的边疆治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方式:友好往来(和亲);战争。
(2)观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论述: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此可见,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宋民族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宋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湖北省黄石市四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4七下·黄石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2024七下·黄石期末)考古专家在莫高窟的唐代壁画里发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名农夫一手持着用于耕作的工具,一手挥鞭驱赶着田地里的牛。壁画中的工具 ( )
A.提高了耕种效率 B.这是灌溉工具
C.扩大了灌溉的面积 D.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3.(2024七下·黄石期末)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独具特色。从下面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是 ( )
A.唐宋都城在布局上都严格对称
B.两宋都城的商业繁华地区分布广泛
C.唐朝的东市西市可以通宵娱乐
D.都城在北方
4.(2024七下·黄石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 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5.(2024七下·黄石期末)右图反映的是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崛起后效仿唐朝发行货币(如图),这个现象最能说明 ( )
A.少数民族和唐朝的差异进一步拉大
B.各族政权之间没有区别
C.分裂的趋势更加明显
D.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6.(2024七下·黄石期末) 《东京梦华录》中如此描绘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了北宋( )
A.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 B.江南地区经济繁荣
C.东京人口增加 D.手工业非常繁荣
7.(2024七下·黄石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 ”处应填写( )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8.(2024七下·黄石期末)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9.(2024七下·黄石期末)古代工程可以分为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军事工程等。关于下列伟大工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心点在洛阳
B.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C.明长城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属于军事工程
D.上述工程功能不一样,但都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10.(2024七下·黄石期末)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春秋》 D.《红楼梦》
11.(2024七下·黄石期末)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B.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C.反映了农业文明的衰落 D.符合了闭关锁国的要求
12.(2024七下·黄石期末)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趋势是( )
时期 措施
宋朝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清朝 前期设军机处
A.地方管理制度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C.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D.经济文化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4题,共36分)
13.(2024七下·黄石期末) 隋唐气象
(1)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业已完备,经济空前繁荣,在当时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举一例隋唐的制度,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 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当时的农民生活宽舒安适,促成了整个社会之安定繁荣, 自唐太宗贞观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历时100余年。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初期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 唐朝是诗的国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史合一”的传统,通过唐诗,我们可以对唐朝历史有更深的理解。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杜甫《复愁十二首》节选”
这两句诗提到的两个唐朝盛世及当时在位的统治者,请你写出来。
14.(2024七下·黄石期末) 宋元科技文化
(1)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中的两项。根据材料一,说出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根据材料二,归纳宋元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宋朝时期,在重视文化上实行了哪一政策,试举一位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及代表作。
15.(2024七下·黄石期末)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据材料一写出宋代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及其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2)材料二 他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馈赠当地的王或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他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
材料中的“他”是谁 远航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
16.(2024七下·黄石期末)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边疆地区有效管辖,处理好民族关系,有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材料一 如下图
根据图一、图二、归纳古代民族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材料二:
朝代 边疆治理的部分史实
元朝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
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清朝 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巩固了西北边疆。设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改称西域为“新疆”。
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中央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根据材料,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自拟一个观点,提取材料中相关史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对外交往频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项正确;
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时期,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的认识。
2.【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据题干“唐代壁画”“一名农夫一手持着用于耕作的工具,一手挥鞭驱赶着田地里的牛”,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壁画中农夫持着用于耕作的工具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回转省力,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故选A项。
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是筒车,与材料描述的是耕作工具,排除B项。
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而不是扩大了灌溉的面积,排除C项。
壁画信息体现的是农业工具,不能反映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曲辕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从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中可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分析:
A:唐都长安规划井然有序、布局严格对称;南宋临安城布局没有呈现严格对称,排除A项。
B: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商业繁荣,繁华地区分布广泛,故选B项。
C:唐朝市集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故东西市不可能通宵娱乐,排除C项。
D:唐朝北宋都城在北方,但南宋都城临安在南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宋都城对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宋都城发展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据材料“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荡秋千”“水秋千”描述的是宋都东京城的娱乐活动,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市生活丰富多彩,故选D项。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而不是北宋,排除A项。
宋词是宋朝的文学主流形式,而元曲是元朝的主流文学形式,排除B项。
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发展,但与材料描述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不符合,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都市生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荣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效仿唐朝发行货币”,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辽、西夏等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仿效唐宋典章制度,发行货币,反映了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故选D项。
材料反映少数民族学习唐宋典章文化,没有体现和唐朝的差异进一步拉大,排除A项。
民族交融并不能说明各族政权之间没有区别,民族隔阂依旧存在,排除B项。
材料表明民族交融加强,没有信息印证分裂趋势更加明显,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元时期民族交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元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夜市、早市、昼市相连,通晓不绝,说明商业活动的时间不再受限制,故选A项。
材料描绘了北宋东京城的商业繁荣,与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不符合,排除B项。
材料主旨信息强调了商业时间不受限制,并未涉及东京人口增加,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东京城的商业繁荣,未涉及到手工业非常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可知:
A:北宋,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但尚未完成,排除A项。
B:南宋,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故选B项。
C:明朝,经济重心依旧在南方,排除C项。
D:清朝,经济重心依旧在南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重心南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 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这此,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统治,D项正确;
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行省制度的认识。
9.【答案】D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李冰与都江堰;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古代工程描述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
A:都江堰修建于四川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故A描述错误,排除A项。
B: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B描述错误,排除B项。
C:明长城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军事防御工程,故C描述错误,排除C项。
D: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和紫荆城功能不一,但都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古代重大工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古代重大工程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是记载鲁国历史的史书,属于鲁国的编年史;《红楼梦》属于小说,不属于史书。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资治通鉴》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了京剧的兴起发展,所以京剧接近于底层和民间趣味,说明了京剧适应广大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选A项。
材料反映了京剧接近普通民众的趣味,没有涉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排除B项。
材料表明京剧取代昆曲,成为民间为戏曲主流,没有反映农业文明的衰落,排除C项。
材料表明京剧取代昆曲,成为民间为戏曲主流,得不出闭关锁国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京剧艺术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京剧艺术发展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 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专制皇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专制集权;“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强化了专制集权;“清朝设军机处”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综上可知,表格信息反映了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C项。
行省制度加强了地方管理,废丞相,设军机强化了皇权专制,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专制集权的加强,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排除B项。
宋元明清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材料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专制集权的强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古代专制集权强化的相关史实。
13.【答案】(1)三省六部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或者(科举制,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
(2)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贞观之治,唐太宗;
开元盛世 ,唐玄宗。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业已完备,经济空前繁荣,在当时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重要制度有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等。以三省六部制为例,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或者(科举制,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
(2)据材料二“ 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初期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据材料三“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反映的是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元反映的是唐玄宗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1)三省六部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或者(科举制,影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
(2)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贞观之治,唐太宗; 开元盛世 ,唐玄宗。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唐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隋唐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唐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历史知识。
14.【答案】(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政策:重文轻武政策(或答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
(1)发明:据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期,科学技术辉煌发展,主要发明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作用:据材料一“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原因:据材料二“……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可知,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宋元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政策: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实施了重文轻武政策(或答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这一时期的著名文化名人有苏轼《念奴娇》,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冰京口北固亭怀古》。
故答案为: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政策:重文轻武政策(或答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
名人:苏轼《念奴娇》,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冰京口北固亭怀古》。
【点评】本题以宋元科技文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1)商港:广州、泉州、明州;机构:市舶司。
(2)郑和;影响: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开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变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根据国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反对文明自我封闭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主要有广州、泉州、明州;宋朝政府专门设立了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
(2)人物:据材料二“ 他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据材料二“他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开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变化:据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一口对外通商”可知,清朝中期,对外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滞了中国的发展。
看待: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面对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应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根据国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反对文明自我封闭等。
故答案为:
(1)商港:广州、泉州、明州;机构:市舶司。
(2)郑和;影响:增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好往来;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开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变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根据国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反对文明自我封闭等。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对外贸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对外贸易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郑和下西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清朝闭关锁国,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6.【答案】(1)方式:友好往来(和亲);战争。
(2)观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论述: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此可见,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图一步辇图”并结合所学可知,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 内容反映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反映了汉藏民族之间友好往来,联姻和亲。据材料一“图二澶州之战”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了宋辽之间爆发战争。综上可知,图一、图二体现古代民族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亲,战争。
(2)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依据题意,从材料二中提取相关史实,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以清朝为例,根据材料二中清朝的边疆治理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可以提炼一个观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围绕所提炼的观点,运用材料二中的主史实“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伊犁将军”“巩固了西北边疆。”“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设台湾府、台湾正式建省”加强了对东南海疆的管理。最后总结升华观点,清朝政府的边疆治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方式:友好往来(和亲);战争。
(2)观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论述: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此可见,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宋民族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宋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黄石市四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