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后检测(答案)--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据《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战国时期一些富商大贾出现的条件是(  )
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C.交通便利,货币统一
D.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2.《秦律 金布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一钱者(每件不值一个钱的),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从中可以获悉秦朝(  )
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
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
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
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3.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
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
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
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
4.对如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
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5.据统计,宋代之前见诸记载的历代戏曲艺人总共才百余人。到了宋代,仅《东京梦华录》里列举的开封当红艺人就有72人,其中至少一半是女性,如表演歌舞的李师师、表演杂剧的朱婆儿、表演傀儡戏的张臻妙、说书的文八娘等等。由此可见,宋代(  )
A.艺术的商品性增强 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市民娱乐需求扩大 D.高雅艺术广受欢迎
6.《龙氏族谱》记载嘉靖十四年顺德县大商人龙翠云“以贩棉为业”,资本充足后,便“以其余蓄分置产业”,其中“置田产拟拾余顷”。往往商人在需要资本周转或投资其他经营项目利润更为可观时,会将土地出卖来筹集资金。如:厦门商人见出海经营可以“获利数倍,数十倍”,便有“倾产造船者”。由此可见(  )
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B.商业资本较为活跃
C.对外贸易交往较为频繁
D.土地资源价值高昂
7.“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8.如图所示考古资料可用于说明(  )
A.天然海贝是最早的货币
B.金属铸币应起源于商代
C.铸造技术较之前代发达
D.商代商业交换有所发展
9.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10.《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11.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12.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交融、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在汉朝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据《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战国时期一些富商大贾出现的条件是(  )
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C.交通便利,货币统一
D.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答案】B
2.《秦律 金布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一钱者(每件不值一个钱的),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从中可以获悉秦朝(  )
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
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
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
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3.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
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
C.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
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
【答案】B
4.对如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
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答案】C
5.据统计,宋代之前见诸记载的历代戏曲艺人总共才百余人。到了宋代,仅《东京梦华录》里列举的开封当红艺人就有72人,其中至少一半是女性,如表演歌舞的李师师、表演杂剧的朱婆儿、表演傀儡戏的张臻妙、说书的文八娘等等。由此可见,宋代(  )
A.艺术的商品性增强 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市民娱乐需求扩大 D.高雅艺术广受欢迎
【答案】C
6.《龙氏族谱》记载嘉靖十四年顺德县大商人龙翠云“以贩棉为业”,资本充足后,便“以其余蓄分置产业”,其中“置田产拟拾余顷”。往往商人在需要资本周转或投资其他经营项目利润更为可观时,会将土地出卖来筹集资金。如:厦门商人见出海经营可以“获利数倍,数十倍”,便有“倾产造船者”。由此可见(  )
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B.商业资本较为活跃
C.对外贸易交往较为频繁
D.土地资源价值高昂
【答案】B
7.“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答案】C
8.如图所示考古资料可用于说明(  )
A.天然海贝是最早的货币
B.金属铸币应起源于商代
C.铸造技术较之前代发达
D.商代商业交换有所发展
【答案】D
9.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答案】C
10.《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A
11.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答案】D
12.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交融、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在汉朝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参考答案:(1)原因: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加强;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西域;西汉政府采取朝贡贸易政策(宣扬国威,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丝绸作为传统商品的优势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兴起。
(2)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交流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后检测(答案)--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