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隋唐盛衰、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湖南高考,3]据下表可知( )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 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变革
[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3]有学者认为,唐朝中后期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失败,意味着政府已不能再把土地和农民束缚起来,而且门阀及有关政治势力也不允许将土地所有权交由政府支配。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实施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B.门阀士族危及政府统治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D.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演练2】 命题点:唐代对边境民族地区采取的措施
[2023·湖北卷]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演练3】 命题点:南北朝至隋唐行政机制的演变
[2022·广东卷]如图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演练4】 命题点:唐代的铸币政策
[2022·湖北卷]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百师联盟高三联考]下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这反映出隋朝( )
时间 诏书内容
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 “北境诸州,异于余处……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而且用于赈灾的粮食是“杂种及远年粟”
开皇十六年(596年)二月 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也就是百姓按照划分的户等纳粮食税。规定上等户不超过一石,中等户不超过七斗,下等户不超过四斗
A.边疆危机持续加重
B.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
2.[2024·山东滨州期末]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中国古代政府实施该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B.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
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D.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
3.[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唐朝时,社会上流行专门讲人际交往间必备礼仪的书籍,甚至还有人将书信往来时常用的敬语、格式编成了模板。据此可知,唐朝( )
A.市民阶层壮大B.阶层流动增强
C.门阀贵族消亡D.社会崇尚虚荣
4.[2024·河北高三联考]唐朝时,岭南地区普遍实现了一年两熟,部分地区还探索出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制。这( )
A.得益于山地和丘陵的开垦
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有利于农业经营的多元化
D.加快了筒车技术的推广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A
【演练1】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失败,政府已经不能再把土地和农民束缚起来,这说明唐朝的赋税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革,A项正确;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的推行,门阀势力削弱,已经不会对政府统治构成威胁,排除B项;材料所给的信息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化,与重农抑商的政策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土地兼并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演练2】 解析:根据材料“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可知,唐代根据边远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体现了唐代重视对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故选B项;材料主旨不是民族交往,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针对边境民族地区的治理措施,并未强调区域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
答案:B
【演练3】 解析:图片信息展示了政府机构职能的变化,根据从北齐诸多职能交叉、重叠的政府机构到隋唐时期分工明确的六部可知,隋唐时期的六部制使中央行政机构的分工更加明确,故D项正确;六部属于中央行政机构,属于执行机构,与中枢决策权无关,故排除A项;隋唐三省六部制实行使得相权一分为三,相权按照职能分为决策、审议和执行三部分,“避免了”太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北齐的政府机构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隋唐时期的六部职权分割清晰明确,有利于提高政令的执行效率,故排除C项。
答案:D
【演练4】 解析:据材料可知,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即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制定该政策,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强调民间销毁铜钱导致钱荒,排除A项;“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说明铜铅锡专卖是刚制定的新政策,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
答案:B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隋朝政府结合北境诸州的特殊情况,划定户等的户籍制度,制定了义仓纳粮集中存贮、梯度缴存的各项措施,表明隋朝政府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边疆危机、南北经济差距、社会矛盾等信息,排除A、B、C三项。
答案:D
2.解析:秦朝的什伍组织和唐朝的邻保制度,让百姓邻里互相监督,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故B项正确;什伍组织与邻保制度均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不会影响地方行政效率,排除A项;邻里之间互相监督并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民户不会产生地方割据势力,因此邻里互相监督也不会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需要学习礼仪,说明原本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人流动到了上层,所以急需学习交际礼仪,B项正确;市民阶层扩大不代表学习礼仪需求增加,礼仪需求属于上层社会,A项错误;唐代门阀贵族仍在,C项错误;学习礼仪不代表社会崇尚虚荣,D项错误。
答案:B
4.解析:唐朝时,岭南地区普遍实现了一年两熟,部分地区还探索出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制,这使得当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来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或者从事农产品加工、商业等多种经营活动,故选C项;由材料“普遍实现了一年两熟,部分地区还探索出一年三熟的稻麦复种制”可得出,这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体现,属于精耕细作,而不是靠开垦更多的土地来实现,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才实现的,所以唐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无法促成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筒车技术属于灌溉技术,题干所述现象主要是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实行复种制来实现的,与灌溉技术的推广关联度不强,排除D项。
答案:C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聚焦高考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6讲 隋唐盛衰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