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3·山东卷,8]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3·浙江1月选考,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演练2】 命题点:新中国医疗卫生的进步
[2023·浙江1月选考,10]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了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
A.人痘接种法
B.青霉素
C.牛痘接种法
D.青蒿素
【演练3】 命题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022·湖北卷]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演练4】 命题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
[2021·广东卷]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演练5】 命题点: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城市变迁
[2021·湖北卷]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
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湖北九师联盟高三月考]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同年,刘少奇回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或小生产者”问题时明确指出:“这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些思想的提出旨在( )
A.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C.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2.[2024·江苏徐州调研]亚明的《货郎图》展现了江南人民的生活情景。画面采用传统工笔重彩技法,全景式展开,人物姿态优美。此画背景部分全为绢底,这一设计衬托出了妇女、儿童的衣着和花布的鲜艳华丽。这一画作( )
亚明《货郎图》(1958年)
A.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普遍展开
B.重现了广大人民土改后的激动和愉悦
C.表现出劳动人民幸福祥和的生活氛围
D.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突出
3.[2024·江西A10联盟高三模拟]对下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中国“二五”计划时期( )
1958~1962年中国工业生产总量指标(单位:亿元)
年份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工业总产值 1 083 1 483 1 637 1 062 920
工业净产值 401 527 565 345 303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 54.8% 36.1% 11.2% -38.2% -16.6%
(注: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净产值均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指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较上一年的增长。)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B.工业总产值数据严重失实
C.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遭遇了挫折
D.国家发展重点转移到农业
4.[2024·重庆高三月考]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双方在公报中表达了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也阐述了双方共识,如“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指亚太地区霸权)的努力”。由此可知,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A.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B.体现了“求同存异”的重要原则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差异和分歧
D.开启了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程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A
【演练1】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图片展示的成就就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取得的成果,故A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已经完成,故B项排除;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故C项排除;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D项排除。
答案:A
【演练2】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着重大作用,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创制出人痘接种法,故A项排除;1928年发现青霉素,故B项排除;18世纪晚期发明牛痘接种法,故C项排除。
答案:D
【演练3】 解析: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为1958~1962年,五年计划就是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因此直接导致了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增长,故选D项;中苏关系此时已经恶化,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数量有限,排除B项;1956年“双百”方针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有利于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与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增长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答案:D
【演练4】 解析:根据材料“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可知,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我国对外贸易的渠道受阻。通过创办广交会,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所以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创办广交会是为了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所以C错误;不结盟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所以D错误。
答案:A
【演练5】 解析:1957年西安人口激增三倍,国营纺织厂的机器都由中国自造,这表明“一五”计划使西安城市化、工业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变化,故选A项;1992年,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且“完全”说法错误,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据材料“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对人民有利,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可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主张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部分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的探索,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无法体现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排除A项;1956年12月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已经建立,排除C项;1956年12月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材料实际上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设想,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据材料“此画背景部分全为绢底,这一设计衬托出了妇女、儿童的衣着和花布的鲜艳华丽”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信息反映出作者聚焦江南女性勤劳、质朴的形象,赋予真实生活婀娜多姿的情韵,可见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生活幸福,体现出和谐的生活氛围,故选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是在农村展开,排除A项;1950年进行了土改,此时土改已经结束,排除B项;1984年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在1958年“三面红旗”的影响下,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净产值由增长到下降,反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遭遇了一定的挫折,故选C项;1961年1月,中共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但材料中1960年以后的数据不断下降,排除A项;工业总产值数据符合1958~1962年历史发展趋势,1958~1960年受“三面红旗”影响,数据不断上升,1961~1962年受“八字方针”调整影响,数据不断回落,排除B项;“二五”计划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排除D项。
答案:C
4.解析:据材料“中美双方在公报中表达了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也阐述了双方共识”可知,中美《联合公报》中既有双方的分歧,也有共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重要原则,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中美《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没有涉及其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据所学,国家间的差异和分歧不可能消失,排除C项;据所学,中法建交是在1964年,可见在这之前中国已经与部分西方国家建交,排除D项。
答案:B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聚焦高考第七单元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__现代中国时期第21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