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第九单元工业文明的开启与扩展__近代的世界第3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答案)

探究点一 殖民征服掠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01史料实证——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史料一 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性、残暴性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典型地体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摘编自钱乘旦《英帝国史》
史料二 海外扩张和殖民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加速了欧洲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也随着海外扩张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虽然曾经一度独领风骚,但是17世纪却不可拯救地衰落下去,而新兴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荷兰、法国等则日益壮大成为资本主义的强国和全球殖民化过程的主力军。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扩张具有什么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分析殖民扩张对欧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和侵略手段的变化
(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 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为主,同时利用武力垄断商路、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来获取财富。
西班牙 占领殖民地全境,直接掠夺财富,并在当地建立农业大庄园,以供应欧洲市场。
荷兰 荷兰的殖民扩张,几乎和英国同时,以政府为后盾,通过发展远洋贸易进行贸易垄断;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主要方向为亚洲和北美。
英国 政府鼓励“海盗式”掠夺,发动一系列商业战争,树立海上霸权并由此开始在海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美国和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扩张较晚,但是进展迅速。德国因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进而引发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权力。
日本和俄国 日本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了明治维新,实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巨大;俄国因为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则是偏重于对领土的渴求。
(2)工业革命前后列强侵略手段和目的不同
①工业革命前: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西欧国家生产力水平不高,依靠正常贸易,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军事实力大增,另一方面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所以采用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掠夺。侵略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以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为主要目的。
02分析说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史料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史料导读】 史料主要论述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特点。霍布斯鲍姆认为,到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欧洲列强主宰世界,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探究】 
据史料,归纳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全球体系”形成的因素。
试答:                                    
                                    
                                    
【史论拓展】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1)殖民范围的广泛性。工业革命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遍布全球。
(2)殖民地的民众普遍贫困。殖民地是西方列强的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西方列强跟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贸易,造成了殖民地和西方列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相对于西方列强的富足,殖民地民众的贫穷落后十分鲜明。
(3)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为了长期控制殖民地,殖民主义者会有意识地培养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以确保殖民地无法独立生存。
(4)殖民地工业的落后性。为了确保对殖民地的经济、军事优势,殖民主义者有意识地控制殖民地国家的工业发展,以确保其无法威胁到本国的强势地位。
(5)殖民地文化的基督化。为了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统治,殖民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推动基督教在他国的传播,以达到从精神层面控制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目的。
(6)殖民地政治的复杂性。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培植不同的政治势力派别,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03探究论证——殖民统治的双重使命
史料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后,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冲击,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就的恶果”,并表达了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的巨大忧虑”。因此,殖民政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管理机构的两大目标是保护森林、获得税收。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但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一般说都是在进行一定阶段后半途止步。这同样是由其卑鄙私利决定的。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它需要谋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势力的支持,为此就需要自觉地与旧势力妥协,人为地保留某些旧的制度与结构;而说到建设性使命,殖民者虽然不得不实行,却绝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现一个新社会。
——摘编自孙中华《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森林的影响(1757~1947)》等
【史料导读】 根据史料的出处和史料中“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可知,该史料内容主要通过英国对印度森林治理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来展示出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双重影响。
【探究】
根据史料提炼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试答:                                    
                                    
                                    
【史论深化】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双重影响
(1)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结束了殖民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向现代文明的转化。
(2)从世界格局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形成以欧洲为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探究点二 追求独立自由——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01史料实证——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史料一 拉丁美洲独立意识的成因是沉重的殖民压迫,这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实行大庄园制,殖民者借以对原住民进行奴役剥削;主张绝对服从天主教义,束缚和控制了民众的思想,殖民压迫催生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意识。
史料二 由于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多种多样,他们的斗争错综复杂,有种族压迫,也有阶级压迫,斗争具有双重性,二者交织在一起。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促进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意识增长的因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性质。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1)拉美殖民地基本上都已独立,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各国的政治格局。
(2)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为拉美国家建立奠定了比较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尽管时不时仍有破坏民主的军人政权出现,但是,危机过后,必然是民主的恢复。这个基础就是来自独立运动中对民主制度的追求和实践,这是独立运动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3)为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独立斗争:
①绝大多数国家取消了君主制,确立了共和政体,限制了教会的特权。
②取消了贵族爵位和某些封建特权,农民部分地取消了封建徭役,有些国家的贫苦农民还分得了土地。
③在经济上,取消了垄断贸易,实行自由贸易。
④一些拉美国家开始模仿资本主义方式的农场经营农业,农业资本主义的因素开始增长。
(4)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腐朽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02分析说明——亚洲觉醒的特点
史料 在亚洲觉醒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两面战斗的旗帜,第一次赋予亚洲的革命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的目标并为之浴血奋战。……各国的民主主义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同时进一步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发展民族经济、给人民以选举权和其他的自由平等权利。……在革命中,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之进行了英勇的实践。……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革命斗争,这两股以往互无联系的潮流开始汇合到一起,形成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各国的革命派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才家瑞《“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该时期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与特点》
【史料导读】 史料中“发展民族经济,给人民以选举权和其他自由平等权利”说明资产阶级注重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史料中“各国的革命派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体现了亚洲觉醒走上了革命联合的道路。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探究】 
根据史料信息,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特点。
试答:                                    
                                    
                                    
【史论拓展】 亚洲觉醒的含义、背景和影响
含义 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意识;反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意识。
背景 (1)侵略新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如瓜分狂潮),亚洲人民必然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2)亚洲新变化:亚洲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意识产生。
影响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阵地。(3)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03探究论证——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史料 马赫迪起义的起因是埃及统治者对苏丹人民的长期掠夺和剥削。起义的初期,斗争目标是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在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埃及统治者成了英国的傀儡后,英国直接插手镇压马赫迪起义时,斗争的矛头才指向英国侵略者。斗争的矛头所向前后是不同的,要实事求是地区别开来。
——摘编自王彤《从反埃到反英的马赫迪起义》
【史料导读】 马赫迪起义的斗争矛头发生了转向。马赫迪起义是非洲反抗列强殖民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马赫迪起义从反埃到反英转变的原因。在动员民众方面,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各自有何特点?
试答:                                    
                                    
【史论深化】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对民族解放浪潮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基于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作为对西方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反应,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民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其斗争如火如荼,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
(2)对国际殖民体系的冲击:亚非拉民族国家作为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主体力量登上国际舞台,高举“民族自决”旗帜,使欧洲殖民体系开始了不可逆转的解体过程。
(3)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道路,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力量。
探究点一
1.[提示] (1)特点: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直接掠夺财富和垄断商业贸易。目的: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提示] (2)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政治近代化的进程;英国等国崛起,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变化。
2.[提示] 特征:以欧洲国家为核心的充满暴力的侵略与被侵略的弱肉强食体系;以武力、经济实力为支撑。推动因素: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扩张性和开放性;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先进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等。
3.[提示] 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
论述:纵观印度森林的发展历史,英国的殖民活动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英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极力榨取殖民地的资源财富,致使印度森林一度濒临毁灭,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平定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开始重新审视在印度的殖民政策,设置了近代化的森林管理机构,对印度森林实施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
综上,森林作为印度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它见证了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碰撞,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双重使命。
(其他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的近代化。)
探究点二
1.[提示] (1)因素:政治上的殖民压迫;经济上严重的奴役剥削;思想上受天主教会的束缚。
[提示] (2)性质:具有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2.[提示] 特点: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组成了资产阶级政党,高举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面旗帜;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群众的革命斗争汇合;各国的革命派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3.[提示] 原因:1882年后埃及统治者成了英国的傀儡。
特点:埃及,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苏丹,借助伊斯兰教救世主“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埃塞俄比亚,皇帝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第九单元工业文明的开启与扩展__近代的世界第3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