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世纪邹城实验学校2024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金斯太遗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该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动物化石、陶片,以及少量的青铜残件和贝壳等。金斯太遗址反映了( )
A.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 B.早期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
C.中华民族各族文化相互影响 D.早期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
2.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有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通过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B.辩论成为民主政治的必备素养
C.哲学赋予人们逻辑思辨智慧 D.不同学派的学术交流较为活跃
3.公元370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西迁,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映。374
年,匈奴人打败顿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只好往西迁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败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匈奴人的西迁( )
A.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 B.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C.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D.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4.1860年-1900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增长甚至比人口增长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1.4%至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定,但是每次经济衰退之后又会恢复快速增长。这表明( )
A.控制好人口增长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B.减少移民迁入有利于降低经济波动性
C.欧亚大量移民迁入助推了美国经济 D.人口增长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5.有学者说:“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人们历经集市→驿站→都城→ 国家→区域→丝路地带等,不断拓 展陆上丝绸之路往来空间;郑和‘七下西洋’带动人们历经互市→码头→港口→都城→ 国家→海域→丝路地带等,不断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交往空间。最终形成由‘信息、思想、价值、规范、认同等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吸收’的‘欲予欲取的文明进程’。”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丝路历史彰显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精神 B.古代中国注重将海禁与朝贡贸易相结合
C.古代中外交往着眼于开阔民众的眼界 D.古代中外贸易旨在迎合国际形势的变化
6.从19世纪末到二战前后,随着拉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德国纳粹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想一起涌入拉美,拉美成为各种理论的试验田,与此相伴随的是政府走马灯式地更迭。这反映了拉美( )
A.政治体制的保守性 B.独立道路的曲折性
C.社会阶层的复杂性 D.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7.春秋时期,中原各国面对周边戎狄蛮夷的冲击,提出“夷夏之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些主张( )
A.认同了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 B.顺应了华夏民族发展的需要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消除了根深蒂固的夷夏观念
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诏书旧典,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汉灵帝时,刘焉目睹政治衰缺,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言: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授予军政权力,镇安方夏。汉灵帝时期州牧的设置( )
A.加剧了地方的离心倾向 B.调整了中央的行政体制
C.提高了地方的监察效率 D.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
9.曹魏后期,势力逐渐强大的官僚贵族,利用政治权力侵夺屯田土地和民屯农户。尽管西晋占田制规定了“按官品占田”的限额,但官僚地主实际占有的土地经常突破限制。至晋惠帝时,出现了“今天下千城,人多游食,废业占空,无田课之实”的形势。这种状况( )
A.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导致自耕农经济出现衰退
C.表明豪强地主控制了政权 D.说明中央集权遭受到冲击
10.《隋书》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恶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一变化( )
A.说明隋朝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B.体现了隋朝的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C.折射出科举制度完善了选官机制 D.反映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11.南宋岳珂《桯史》卷二记载,一位富翁对想发财的穷书生说:“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穷书生请教五贼是什么,富翁说:“即世间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
A.抛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B.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
C.儒家传统义利观回归 D.理学世俗化趋势加强
12.马克思曾评判《天津条约》:“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没有迫使英国放弃在印度强制种植鸦片和以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的做法,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会产生同样的后果。”马克思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 )
A.英国与印度对华贸易存在激烈的竞争 B.英国鸦片贸易引发中国社会矛盾激化
C.鸦片贸易严重影响英国对华商品倾销 D.中国取代印度成为英国鸦片的主产地
13.1883年12月《申报》刊登《中西公司异同说》一文,对中国近代企业中的股东大会做出如下评价:“原拟以为可者,无人焉否之;原拟以为否者,无人焉可之,此一会也,殊显可有可无,于公司之事绝无裨益。”材料体现了( )
A.中国照搬了西方企业模式 B.中国近代企业实行股份制
C.中国经济近代化艰难发展 D.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的弊端
14.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对外宣战诏书,南方督抚拒不承认。五天后,上海道台与各国领事举行议谈,双方均承认“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这( )
A.推动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合 B.体现了清政府外交的灵活
C.遏制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发展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15.1917年4月,大约3000名华工先到济南,然后从青岛启程,坐船横渡太平洋到加拿大温哥华,再从温哥华乘坐汽车抵达哈利法克斯。随后从哈利法克斯横渡大西洋到达英国利物浦,再转向法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以工代兵”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B.华工被运往美洲、欧洲,形成苦力贸易
C.巴拿马运河尚未通航致使航程增加 D.中国对德、奥宣战,收回山东主权
16.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群体提出的关于女性的主张。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群体 具体主张
太平天国领导者 男呼兄弟,女呼姊妹,不列尊卑,不分贵贱;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尽杀妖
维新派人士 女子与男子同为人体,同为天民,亦同为国民,并明确提出“推女学之源,国家兴衰存亡之系焉”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人士 “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须一列担”
A.近代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B.封建伦理纲常思想根深蒂固
C.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冲突加剧 D.专制与共和思潮的激烈较量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马克思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在土地是最大最重要财富的远古社会,这是何等重大的转变。土地私有,失去了按血缘分封各级贵族的经济基础,邦国消亡,立郡县就成了时代的必然选择。郡县不是封邦,而是直属中央、完全听命于中央,由中央直接委任、撤换地方郡守县令的地方政权。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据杨百胜《商鞅变法法理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封建国家确立赋役制度的基础。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租庸调这一地租形态的实现,是由口分田和永业田的生产物共同来完成的。口分田出租,永业田则是庸调之所出。与均田制配套的府兵制,就是获得官府授予土地的百姓,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发生战争时就从军打仗,参战的武器和战马自备。这样,既保证了兵源,又减轻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均田制打造了最强大的初唐,也把唐王朝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埏等《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有关“土地”的措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重大的转变”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均田制”推行的历史时段,并分析均田制如何“打造了最强大的初唐”。(5分)
18.(1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寻找现代化出路的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创设新的国家政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多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留学日本、英国、法国、俄国(苏联)等一国或者多国的背景,这对于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术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1944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会议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就曾经提出:“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向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摘编自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
材料三 在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强调“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摘编自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现代化内涵更加科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形成了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历史经验。
——摘编自李宗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独特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进行现代化探索的有利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三,解释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认识不同的原因。(4分)
(3)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6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官群体
古代 古代中国使节只是一种临时执行外交任务的特使,他们不属于职业外交官。各国均无专门的外交主管领导部门。
晚清 晚清的外交人员分两类:一类是总理衙门章京与大臣,他们熟读儒家经典,依靠科举考试获得入仕资格;另一类是驻外公使及其下属,他们经由大员保举、请托等途径上任。1901年外务部设立后,选官逐渐注重外国语言、交涉经历,外务部接收大量经由举贡考试、留学生廷试而入选的人员,官员结构有了巨大变化。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首任外交总长陆征祥被认为是职业外交家的代表。他毕业于京师同文馆,精通外文,有二十年从事外交事务的丰富经验。陆征祥改革外交部,吸纳了大量法律出身、通晓国际法、拥有专业外交知识和技术、精通外交礼制等的职业外交人才。中国职业外交官时代到来。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对培养“新式”外交官颇为重视。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42年初,要求中国驻外使领人员按批次回国,参加培训课程。这催生了中国新一代外交官。
——据金正昆《外交学》等整理
围绕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10分)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C A C B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B C C D A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2分)
(1)措施: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授田给百姓。(1分)
影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打击了贵族特权(推动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促进了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任答3点,6分)
(2)时段:北魏(北朝)至唐中叶。(1分)
分析:是租庸调的基础,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了兵源,支持了府兵制(减轻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土地不允许买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任答2点,4分)
【答案】(14分)
(1)有利条件: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明确了革命的主要目标;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多数共产党人有留学经历。(任答2点,4分)
(2)原因:历史阶段不同:新中国成立前主要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64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任务不同: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以实现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已经独立,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国防并发展生产力。(2点,4分)
(3)依据:农村经济改革中建立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不断推进对外开放;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任答3点,6分)
19.【答案】(12分)
论题:近代中国外交官群体逐渐形成并走向专业化。(2分)
阐述: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步入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后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清政府先后设立五口通商大臣、总理衙门等,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外交官也逐渐走向专业化。外交官从原来科举出身的熟读儒家经典的清末大臣转向新式学堂毕业的精通外语与对外交往制度的新式人才。如陆征祥吸纳了大量职业外交人才,中国职业外交官时代到来;蒋介石注重对外交官的专业培训,催生新一代外交官。外交官的专业化提升了中国外交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使中国外交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8分)
总之,近代中国外交官的专业化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分)
(也可以从中国外交官群体的形成;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外交机构的近代化;从传统外交走向近代外交等角度论述。)
20.【答案】(14分)
(1)具体表现: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社会出现“商业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2点,2分)
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推动了议会改革;无产阶级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任答2点,2分)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欧洲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励移民法》的通过,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欧洲社会局势动荡,美国相对稳定,推动了欧洲人移民美国。(任答3点,6分)
积极影响:为世界各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任答2点,2分)
特点:移民的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移民的主体是劳动移民。(任答2点,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北大新世纪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