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一年级(下)期末考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根据人类学家的说法,在农业产生之前,人们不需要做很多工作就可以填饱肚子,平均每天三四个小时寻找食物就足以维持生活,而且他们所摄取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脂肪与矿物质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发展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B.狩猎文明亦有其自身的优点
C.原始人群的物质资源分布丰富 D.农业文明不比狩猎文明进步
2.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在中亚、西亚、小亚细亚地区广泛流通的货币。银币的正面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头部前倾,凝视远方,目光威严。银币的背面是雅典娜,她倚靠着盾牌,表情坚毅,手中托着飞翔的胜利女神妮姬。该文物可以用于佐证( )
A.丝绸之路贸易往来兴盛 B.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广阔
C.雅典民主政治影响广泛 D.帝国征服推动文化交流
3.12世纪的英格兰,对于同一纠纷,王室法庭、地方法庭、封建法庭(如庄园法庭)和教会法庭都有管辖权。与其他法庭相比,王室法庭的程序一般较为规范,裁判也较为公正。因此,相关当事人更愿意选择由王室法庭处理土地和神职推荐权纠纷。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格兰( )
A.王权在与教会的斗争中占优势 B.坚持司法独立和法律至上
C.司法成为王权强化的重要手段 D.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
4.下图为隋唐官制与大化改新时日本官制的对比。二官大体相当于唐之三省,其中的太政官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简化形式。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
A.效仿中国兼具自身特点 B.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确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 D.彻底消除了贵族特权
5.中世纪香料成为欧洲统治阶级对外展示和追求的身份标志和权力象征。16世纪后“北欧和东欧国家总是香料的大主顾”“俄国和荷兰消费的香料数量惊人”,欧洲人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鱼、肉、果酱、汤和高等饮料莫不掺入。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B.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C.东西方贸易的扩大 D.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6.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而同时期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至每担80杜卡特。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B.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
C.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D.全球范围物种大交换
7.某位思想家是连接欧洲某场运动与革命的桥梁,他是一位典型的社会运动煽动者,而正是其政治宣言点燃了民众之火,为人民提供了激情动力,导致了革命的爆发。据此推知,该思想家所投身的思想解放运动( )
A.得到多国的积极支持 B.使理性思维开始形成
C.已具备一定的公共性 D.缺乏经济学研究成果
8.德意志在平均劳动时间方面,由1872年每周72小时下降到1914年每周57小时,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产业工人实际工资在1871年至1913年之间翻了一番。人口平均寿命由1871年的37岁上升到1910年的47岁。这可以说明( )
A.君主立宪政体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 B.德国军国主义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C.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国家 D.工业化奠定了德国民主改革的基础
9.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10.马克思曾在自己的某一著作中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占比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一思想( )
A.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解释了唯物史观的内涵 D.借鉴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11.法国于1830年对阿尔及利亚展开入侵行动,在面对阿尔及利亚原住民与欧洲定居者时,法国殖民者深陷于社会构建的两难之境,一方面竭力追求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全面同化,另一方面又执意要达成定居者与原住民本质上的差异。由此可见,材料中“两难之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国殖民政策的强制侵略 B.当局追求当地居民身份平等
C.殖民扩张的高潮尚未到来 D.当时列强殖民程度相对较浅
12.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咨文中声称:当拉美面临“为非作歹”的事情时,“(美国)也不得不勉强施行国际警察力量……我们对他们的干涉只是最后手段,仅仅在他们明显地无能或不愿在国内外维护正义,危害到我们美国利益或招致外国入侵伤害美洲国家整个躯体时才这样做。”这一言论( )
A.蕴含了独霸美洲的政治野心 B.意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C.挑起了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 D.利于促进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13.1926-1929年间,苏联煤炭工业的产量增加近1.5倍,石油开采量增加1倍,钢铁产量增加1.2倍;1930年,金属加工业总产值在一年内就增加64%,发电量上升35%,化学工业产量增长约1倍。这反映出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C.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D.社会主义探索成就突出
14.1959年,美国新闻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林肯纪念活动,活动的宣传材料包括由30余位杰出的传记作家撰写的文章、图片和宣传手册,三套关于林肯生平与影响的相集、一幅描述林肯生活哲学的彩色卡通手册,林肯的图书亦被译成多国语言。美国举办上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号召世界学习林肯 B.争取文化对抗优势
C.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D.推动新闻事业发展
15.下表是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表。这突出说明,二战后的苏联( )
年份 为生产而生产(“甲”类) 为消费而生产(“乙”类) 两部类产值比
1928 1 1 1
1940 10 4.2 2.4
1965 106 18 5.9
1970 159 27 5.9
1975 232 38 6.1
1976 245 39 6.3
A.基本沿袭斯大林模式 B.工业化策略符合国情
C.重视工业的国际循环 D.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16.从欧洲传入被压迫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文化认同和发展为核心的,这使得被压迫民族发动起义时,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事物,从而阻碍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征服。由此可知,民族解放运动客观上( )
A.实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 B.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
名称 产生时间 产生地区 书写材料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公元前3200年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削尖的芦苇杆、木棒作笔,写在泥板上
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 尼罗河流域 芦管削尖为笔,写在祭祀器物、神庙墙壁、坟墓石碑或“纸草”上
中国商朝的甲骨文 约公元前1600年 黄河流域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玛雅文字 公元前后 中美洲地区 刻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或玉器和贝壳上
——摘编自徐国权《文明史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张洁《那些走入古文字的史前人类身影》
材料二 腓尼基人的最伟大的文化贡献——字母,也是商业需要的结果。腓尼基的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并把它作为记账和立法的工具。从公元前1100年左右开始,这些务实的西亚城市居民发明了一种比古代象形符号更加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书写系统。这一书写系统成为以后希腊和拉丁字母的基础。
——摘编自[美]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腓尼基字母形成并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创新成为近代英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首先是政治制度创新;其次是经济领域内的制度创新,表现为英国首创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力,通过工业革命率先进入工业化社会;最后还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创新。近代英国霸权的兴衰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创新的具体表现。(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简析国家统一给德国发展带来的影响。(12分)
19.“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在这种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一般法令出自皇帝,但是,由于有那样的政府机构,皇帝不向精通法律的、选举出来的有识之士咨询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所以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执行这些法律的机构越多,行政系统就越不能专断。
——摘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 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戴高乐总统逐渐意识到,要使法国在全球获得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他认为,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此时的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际上又面临着与两个超级大国交恶的危险,急需寻求其它大国的承认与支持。恰逢此时,戴高乐派出富尔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举行多次会谈,双方共同探寻建交的可能性。以此为契机,两国终于走向了合作。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也使法国成为唯一能同中美苏直接对话的西方大国,被西方舆论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摘编自李军《中法建交背景及原因浅析》
材料三 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4年5月5日至7日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法共发表4份联合声明,其中有3份关于国际热点和全球治理,彰显了中法的大国担当。
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亮明停火止战的和平立场。“两国元首强调,当务之急是立即实现可持续停火,确保在加沙地带提供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保护平民”“两国元首呼吁在2024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遵守奥林匹克休战”……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共同呼吁,分量颇重。
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以及关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展现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协作之力。延续支持彼此提出的有益多边倡议、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的传统,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中方支持法方办好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
——摘编自《光明日报·习近平主席对法国第三次国事访问纪实》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对“中华帝国”政府的态度。结合所学,简析其成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中法双方走向合作并建交的共同因素,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列举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方案。(8分)
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一年级(下)期末考试
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17.(12分)【答案】(1)同:出现在大河流域或沿海地区;产生时间早;受地理环境影响,书写材料就近取材。 (3分)
异:时间先后不同,楔形文字出现最早;产生区域不同,分布在亚洲、北非和中美洲;书写材料不同,有泥饭、石碑、龟甲兽骨等。(3分)
(2)原因: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明的发展;腓尼基人的工商业发达;腓尼基城市的发展;西亚的腓尼基地处欧亚非三洲交汇地带;古代埃及、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扩展与交流。(答出4点,即可得6分)
18.(18分)【答案】(1)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形成责任内阁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创立现代工厂制度;形成完整的力学体系;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得出4点,即可得6分)
(2)背景:长期的分裂局面妨碍了国家近代化进程,造成了德意志的落后:普鲁士实力强大;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实行武力统一。(6分)
影响: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工业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领导权,使得德国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6分)
19.(22分)【答案】(1)态度:赞赏(或“认为‘中华帝国’实行严格的科举制、官僚制度完善、君主权力受限制、法律比较健全,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保护”)成因:伏尔泰对法国专制统治与等级制度的社会现实不满;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伏尔泰宣传启蒙思想的需要;中国制度与文化具有优越性;传教士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或“中学西渐”)。(任选3点,即可得4分)
(2)因素:符合国家利益(或改善国际地位);中法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的共同诉求;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及对世界形势的正确判断。(或“国际国内形势、对外战略”等酌情给分)(任选3点即可得4分)
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法国成为唯一能同中美苏直接对话的西方大国,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法国成为第一个与社会主义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引发了西方国家的震动和不安;推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进一步分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发展。(任选4点即可得6分)
(3)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任选3点,可得4分)
中国方案: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如“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等任举1例);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任选4点,可得4分)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