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4-2025新高二上学期暑假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答案)

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暑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高二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西周时期,“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礼制规定国君须与众卿集议会商政事,身为众卿的“父兄子弟”则应以各种形式“辅察其政”;此外针对“国人”,国君还应“大询于众庶”。这些规定(  )
A.有利于政治秩序的平稳运行 B.折射出监察机构的权力较大
C.有效实现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D.表明原始民主制度十分完善
2.西周朝聘盟会时,对于诸国位次,规定“周之宗盟,异姓为后”。而《左传》指出“庄十五年尽僖十七年,三十五岁,凡八会,陈在卫上”,异姓诸侯在前的现象在这一时期多有发生。朝聘盟会制度的变迁反映出(  )
A.原始民主传统遗风犹存 B.诸侯纷争催生文化多样性
C.宗法分封秩序遭到冲击 D.周王室无力直接控制地方
3.《汉书》中关于汉代法律有如下记载:“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这说明(  )
A.先秦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B.汉代完全摒弃秦朝法律
C.程朱理学观念影响深远 D.社会主流思想影响法制
4.《隋书》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一变化(  )
A.说明隋朝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B.体现了隋朝的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C.折射出科举制度完善了选官机制 D.反映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5.下面是宋代宰相任期时间表(任期一律以实足年数计算)。这一状况(  )
任期时间 20年以上 15年以上 10年以上 5年以上 1年以上 不及1年 合计
北宋人数 0人 0人 6人 19人 37人 10人 72人
南宋人数 1人 2人 0人 5人 38人 17人 63人
合计 1人 2人 6人 24人 75人 27人 135人
A.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 B.实践了崇文抑武的策略
C.折射出君主专制加强 D.体现了权力运行的调整
6.明代文献是后世研究明代法律建设的重要依据。表中明代文献所示的言论,反映了明代(  )
文献言论 文献出处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明太祖说,“治新国用轻典,刑得其当则民无冤抑。若执而不通,非合时宜也”。 《明太祖宝训·恤刑》
吴元年(1367年)十月,明太祖说,“立法贵在简当,使言直理明,人人易晓……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 《明太祖宝训·恤刑》
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明太祖说,“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刘基回答,“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 《明通鉴》卷4
A.立法思想成为君臣共识 B.法律建设旨在整顿吏治
C.时局变化影响立法精神 D.社会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7.雍正将“天人感应”观念贯穿国家治理全过程,认为“凡地方水旱灾祲,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或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此数端者,皆足以干天和而召灾祲”,一度下旨拟将水旱“定为地方官之考成”。这一治国理念(  )
A.重新确立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 B.弱化了君主集权与国家治理的联系
C.客观上助长了地方讳匿灾情情形 D.使国家治理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8.1909年,清廷在度支部设立清理财政处,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并向地方派遣财政监理官,长期驻扎各地。但各疆臣对于省财政清理与财政监理官往往采取敷衍态度,更有甚者意加阻扰。这反映了(  )
A.维新变法受地方抵制 B.割据势力不断增强
C.中央集权面临着挑战 D.财政体制走向僵化
9.据不完全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的团体312个。在这些团体中,不少既无章程纲领,又无固定的机构组织,甚至旋起旋灭,在报纸上刊出了一个发起宣言后就不见下文。这反映出(  )
A.民国初年政治乱象丛生 B.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 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弊端凸显
10.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如在全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会等。1934年2月,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这些做法(  )
A.有利于粉碎国民党的封锁 B.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11.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规定在边远省区文官考试中,若应考人数实到在五人以上而无一人及格,可以从宽录取一人。并且拥有“各该省区中小学校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证书、该省区检定考试及格证书或服务证明文件,并由保证人保证其确实”的人才享有从宽录取的待遇。这(  )
A.加强了国民政府的中央集权 B.标志着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
C.有利于促进边远省区的发展 D.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12.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次大会讨论《土地使用暂行条例》达十余天之久,“这是各阶层人士最注意的一件大事。每一条、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经长时考虑,都要经过热烈讨论,最后获得一致意见,才作决议”。这体现出(  )
A.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 B.边区基层政权实行自治制度
C.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就 D.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13.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创始人陈东升在回忆自己当年辞职创业的经历时说:“如果我80年代中期下海,别人肯定说我犯了错误;如果我1989年下海,别人肯定说我是混得不如意;但我1992年下海,别人的评价多是正面的。”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解放 B.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C.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D.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完善
14. 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对偏远地区的报考者,经省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  )
A.取代了党管干部的人事制度 B.侧重于扩大人才选拔实施范围
C.招录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D.重视结合本国实际和实质公平
15.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随后又以十年一届的任期取代终身制。公元前682年又改为一年一届,并使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公元前594年,建立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从这一历程可看出雅典(  )
A.公民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充满曲折
C.公民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 D.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
16.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认为判断法律的好与坏“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抑或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的法律。当那些违背自己的诺言和声明,给人民制定有害的、不公正的法规的人立法时,他们什么都可以制定,只不过不是法律。”这说明西塞罗主张法律(  )
A.以维护罗马民主制为前提 B.要具有折中色彩
C.需满足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D.应实质大于形式
17.十四世纪中期,佛罗伦萨的行政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长老会议,它由八名长官和一名正义旗手组成。长老会议的成员任期为两个月,长官卸任后的三年内不得再担任最高长官,在任期内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质疑。这体现出,这一时期的佛罗伦萨(  )
A.形成了较强大的王权 B.城市的自治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C.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D.延续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传统
18.如表所示为有关5—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记录。这可用于解释(  )
(1) 东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其居民差不多占到帝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2) 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号称有百万居民的大都市,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成为“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
(3) 帝国境内的多个城市与东方的波斯、印度及中国等国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关系。商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诉讼等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
A.罗马法律臻于成熟和完备的原因 B.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
C.罗马法调和社会纠纷的能力增强 D.罗马法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19.1881年7月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求职未成的共和党人吉托刺杀身亡。后者曾经在总统选举中帮助加菲尔德成功竞选。下图漫画展现了这一事件(图中英文大意:是给我职位还是给我你的性命?)。这说明此时美国(  )
A.文官制度遭到破坏 B.官员选拔遵循一定程序 C.国家政局激烈动荡 D.官员录用制度亟需改革
20.《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第164条规定:“基于重大原因,国王有权取消前条规定禁婚的限制。”第1134条规定:“前项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法国民法典》的这些规定(  )
A.蕴含着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的基本理念 B.为司法审判审时度势自由裁量留下了空间
C.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 D.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统治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前殿处理政务,称朝廷,后宫是皇帝的生活区,称禁中。西汉中期,汉元帝为避其岳父名讳,将“禁中”改为“省中”。“省,察也”,意为进入宫门要严格检查。东汉时,政事由皇帝指挥的尚书完成,尚书台出现。曹魏时,设中书,负责审查章奏,草拟诏旨,由于中书在省中,故称中书省。同时侍从皇帝的侍中权力逐渐膨胀,因机关在省中禁门之下,故称门下省。到了西晋初年,尚书台也改称尚书省。经魏晋南北朝和隋朝几百年的发展完善,终于到唐初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省”这个名词已经彻底脱离了宫殿禁区的意义,彻底变成了宰相府的称呼。
在中国古代,为了处理特殊问题或加强对地方的监督,中央会派特使去地方,最后出现中央特派机构地方化的现象,从而造成地方政权的萎缩与降级,如西汉的刺史制度,再如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建立,吸取前朝经验,相继设立陕西、四川、甘肃等十行省。所谓行省,就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明朝于1380年罢中书省,地方上的行省也就无法存续了。虽然明清两朝依然习惯性地将最高行政区划称为“省”,但其地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地方机构了。 ——摘编自党红星《中国古代“省”之演变略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省”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其演变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中央特派机构地方化的影响。(6分)
2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一个重视法治的国度。(14分)
材料一:《大明律》吸收了《唐六典》《元典章》以职官分类编制法典的长处,创立了以六部分类的新体例。《大明律》共七篇,“名例”以下,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六篇,其在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朱元璋还创造了“教民榜文”之类的普及政教法令于民间的制度,让“里老人”宣讲简明扼要的“圣谕”。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洽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展开了研究与争鸣。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第903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
——摘编自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法律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7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发端于先秦,确立于秦代,经两汉发展,至唐代趋于定型。秦统一六国后,设御史大夫,执掌监察之权,并设垂直御史监察系统。汉承秦制,武帝时期设立刺史,其颁行的《六条问事》是古代监察制度法制化的重要一步。唐代的监察机构包括御史台、台院、殿院、察院和谏官体系。宋代实行了台谏合一制度,地方建立监司、通判,严防结党营私。明初,设都察院监察百官,以为皇帝耳目之寄;又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地方设监察御史。明代制定的监察法律以《宪纲条例》最为完备。清代基本继承明代监察制度,制定的《钦定台规》成为中国古代监察法的一部代表之作。 ——摘编自邱前锋《中外监察制度流变兼论我国监察权的法制化》
材料二:西方在奴隶制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产生了监察制度。当时,行使监察权的主体往往是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或元老院等,即使是独立的监察官或监察院,往往也是对公民大会负责。其监察制度依据的理论,无论是在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实行等级君主制的欧洲诸国,比较强调分权和权力之间的制约。西方古代尤其是在欧洲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下,国王虽然是国家的象征,却只是封建领主中地位最高的一个。因此,议会监察体现的乃是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对于王权的约束。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古代监察制度的不同之处。(6分)2024-2025学年暑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高二历史答案
1-5:ACDBC 6-10:CCCAA 11-15:CCBDD 16-20:DDADB
21. (1)趋势:由禁中变为宰相机构;由中央机构变成地方派出机构;由宰相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行政机关。(任答两点,4分)
因素:专制集权的强化;历代行政经验的积累;王朝疆域的变化;现实政治的需要。(任答三点,4分)
(2)评价:总体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提高行政效率;为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任答两点,4分)
造成地方政权萎缩、降级,不利于发挥地方能动性;易导致地方机构权力过大,威胁中央。(任答一点,2分)
22. (1)特点:借鉴前代法典优势;体系完善、内容翔实;注重法律和教化结合;律例合编,重视例的作用;礼法完善,礼法结合;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法律。(4分,答到4点给4分)
意义:是有力的统治工具,强化明清封建君丰专制;法律与教化并重,推动儒家思想传播;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国家统一。(答出3点,给3分)
(2)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承认契约的地位;强调故意或过失的责任。(3分)
条件:德国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罗马法与法国民法典的影响;法学家的努力。(4分)
23.(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机构逐渐独立,机制相对完备;台谏逐渐合一;监察官位卑权重;监察方式多样化;监察制度逐渐法制化;服务于君权,强化君主专制。(6分)
(2)不同:行使监察权的主体不同:中国由御史、谏官等担任;西方是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或元老院;
依据的监察理论不同:中国来自于法家倡导的君主集权理论;西方带有分权制衡的思想;
类型不同:中国古代属于司法监察;西方属于议会监察;
监察目的不同:中国服务于皇权;西方是统治阶层内部对王权的约束。(答出3点给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4-2025新高二上学期暑假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