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DDAA
BBBBB
CBCAD
二、非选择题
16、(12分)政治:地方分裂割据势力和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增强;
议会出现并发展: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社会结构由封建等级制时的分散与混乱,趋向君主专
制时代的相对集权稳定等。(4分)
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城市兴起,市民
阶层力量的增强:(4分)
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由绝对权威开始走向衰弱;大学兴起,教育与学术出现新
气象:思想领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兴起。(4分)
17、12分)答案:(一)概括观点:(2分)
“经济压舱石”即经济是政治稳定的前提,是维持国际关系和平的重要条件。
(二)探讨分析:(8分)
以经促政的史实:德国以内部工业化为发展重心,英国经济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其注
重构建和平的大国关系:19世纪后期,英、德在金融、贸易上紧密合作,相互依赖,英、德
关系维持了长期的和平稳定。(每点2分,共4分)
经难稳政的史实:19世纪未20世纪初,英、德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或英国限制
德国的经济发展与殖民扩张):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最终走向政治对抗和军事战争。(每点2
分,共4分)
(三)总结提升:(2分)
层次1:只列英、德经贸关系具体史实,不能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联系。
层次2:结合英、德经贸关系具体史实,能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起联系,但只看到
了以经促政或经难稳政。
层次3:结合英、德经贸关系具体史实,从以经促政和经难稳政两个角度对材料二的观
点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创新性认识。
例如:在两国关系中能否实现“以经稳政”主要取决于两国间的实力对比与矛盾冲突。当
两国间的实力对比不存在矛盾冲突或矛盾可控时,彼此间紧密的经贸联系的确可以起到稳定
双边政治关系的效果;而伴随两国实力对比的严重失衡和矛盾激化,经贸关系不仅很难稳定
双边政治关系,甚至可能成为双方互相打压的手段。(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8、(12分)【示例1】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
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2分)
历史现象:俄国开辟历史新纪元(俄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2分)
阐释: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缔造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
保卫苏维埃政权,列宁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物力财力,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但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2莱芜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期中)
历史试题 2024.5.20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对古代某一文明的描述,据此可知该文明是
·创制出独特的象形文字
·制定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史密斯纸草》中记载了48种临床手术
·有了平方根的概念并计算出π的值为3.16
图1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玛雅文明 D.古代西亚文明
2、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都是商品的私有者和交易者。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因而吸引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
A.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 B.提高了世俗君主的地位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促进了西欧封建关系的解体
3、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A.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4、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造船技术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5、18世纪,英国教师的职责、行为规范、教师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仍以男性为依据。19世纪以来,大量男性“逃离”教师行业,大批女性进入教师行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分工变化 B.蒸汽时代教师生活境遇的改善
C.机器生产使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D.工业革命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6、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全国选民的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而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从约2%增加到3.3%。这说明了英国
A.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B.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C.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7、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8、下表为不同历史时期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分布情况。它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时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人)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 亚洲 澳洲
1901-1920年 19 1
1921-1940年 15 3
1941-1960年 14 2 1
1961-1980年 14 4 1 2 1
1981-2000年 11 4 1 3 1
2001-2015年 10 1 1 1 2
A.欧洲文学水平领先世界B.世界文化多样性得到了更多认可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国家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文学水平
9、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10、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
A.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B.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C.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11、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D.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12、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必然性 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
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
13、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地区 类型 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甲 “起落型” “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乙 “徘徊型” “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丙 “螺旋形” “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亚洲、拉美、非洲 B.非洲、亚洲、拉美
C.拉美、非洲、亚洲 D.拉美、亚洲、非洲
14、二战后,美国在推行某政策时强调:“该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该政策说明二战后美国()
A.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B.意图稳定世界的秩序
C.致力于促进西欧经济全面复兴 D.与苏联全面冷战对峙
15、1973-198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仅为1965-1973年年均4.7%的一半,而美国在1974-1981年期间的消费物价年均上涨率为9.4%,联邦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则分别为4.9%、11.4%,15.4%和15.9%。这一现象推动了( )
A.自由主义大行其道 B.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D.生产关系再次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9分,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黑暗时代”的光亮
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在中世纪漫长的间歇之后,重新踏上前进的征途。事实上,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约在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世纪临近结束时,欧洲这种“决定性优势”的认识。(1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压舱石”
材料一:19世纪后期,英、德之间有长达20年的合作史,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有着深厚的纽带,两国各州贸易往来密切,彼此互为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投资增长迅速,对外经济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其更注重缔造稳定和平的大国关系。德国并不存在太多海外利益,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推动内部工业化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所占比重由32%降至14%;而德国在世界贸易多个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1914年达到英国海外投资的一半,并在工业产品生产与出口方面逐渐追赶甚至超过英国。1897年,英国违背与德国的最惠国条约,加强与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法、俄等大国在世界范围内阻止德国工商业发展、限制德国获得殖民地数量。
--整理自秦立志《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德冲突的根源》等
材料二:“经济压舱石”就是以经济为政治稳定的依靠、让经济为政治保驾护航,使双方愿意在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下,为实现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一定的政治妥协,防止双边关系走向负面,以达到“以经稳政””甚至“以经促政”的效果。
--高程、部彦君《大国崛起中“以经稳政”的限度、空间和效力》
结合英德关系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探讨。(12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期世界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00-1909年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三国协约最后形成、孟买工人总罢工
1910-1919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巴黎和会
1920-1929年 华盛顿会议、苏俄新经济政策、北伐战争、经济大危机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0-1939年 九一八事变、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上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1949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日本无条件投降、联合国成立、杜鲁门主义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约成立
对历史事件进行不同侧面、不同时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历史现象或规律。请从表中选取一组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规律,并对其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的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规律;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通畅。)
19、(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①1870-1913 ②1913-1950 ③1950-1960 ④1960-1970
法国 1.6 0.7 5.0 5.8
英国 2.2 1.7 2.8 2.7
美国 4.3 2.9 3.2 4.0
德国 2.9 1.3 7.7 4.8
-摘编自J.M.阿尔贝蒂尼《国家报告》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表内国家在第②和第③时段的经济活动对世界产生的主要经验和教训。(15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