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前注意保密
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 史
本试题共6页,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视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斌等称之为“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下列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中,不属于“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依据的是( )
A. 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 B. 等级区别明显的墓葬
C. 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 D. 独具特色的玉器制造
2. 《汉书》中关于汉代法律有如下记载: “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这说明( )
A. 先秦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B. 汉代完全摒弃秦朝法律
C. 程朱理学观念影响深远 D.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法制
3. 唐朝时期,拥有百万人口的长安城里,长期居住的外国人多达万人。他们当中有学者,有官员,有商人,有僧侣,他们共同为长安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这主要得益于唐朝时期( )
A. 胡汉民族平等的政策 B. 军事强大与疆域辽阔
C. 文化包容与社会开放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 有学者认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不同民族隔阂的消解 B. 不同民族习俗的趋同
C. 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念 D. 边疆治理助推政权巩固
5. 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实行,“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该制度是( )
A. 租庸调制 B. 均田制 C. 两税法 D. 一条鞭法
6. 段光清 (1798——1878) 在《镜湖自撰年谱》中指出:“ (鸦片战争后) 宁波码头卸载脚夫共三千余人,海船进口出口,皆系此辈运货上船下船,藉以糊口。合三千余人之家眷计之,仰食于海船之进出者,不下万余人。”由此可见( )
A. 交通变化创造就业岗位 B. 西方列强压迫沿海居民
C. 社会变迁促进经济发展 D. 资本流动带动社会流动
7. 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规定在边远省区文官考试中,若应考人数实到在五人以上而无一人及格,可以从宽录取一人。并且拥有“各该省区中小学校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证书、该省区检定考试及格证书或服务证明文件,并由保证人保证其确实”的人才享有从宽录取的待遇。这( )
A. 加强了国民政府的中央集权 B. 标志着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
C. 有利于促进边远省区的发展 D. 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解决纸荒问题,克服了在原料上使用马兰草的技术难题,同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私人资本大力扶持,从而使边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成一批公营和私营造纸厂,从1938年到1944年,边区纸张的生产量增加了300多倍。这表明( )
A. 国家纸荒得到根本解决 B. 中共对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运用
C. 边区的造纸业体系完备 D. 日本对敌后根据地封锁的失败
9. 三线建设时,国家将上海部分民用机械产业和重化工产业转移到重庆。下表为重庆、上海、天津、东北不同行业的工人月工资对比表。下表反映了当时( )
地区 钢铁工人、民用机械工人、重化工工人一级与八级工资标准(单位: 元)
钢铁工人 民用机械工人 重化工工人
一级 八级 一级 八级 一级 八级
重庆 33.0 105.5 315 99.0 31.5 94.5
上海 42.4 123.0 42.4 123.0 42.4 120.8
天津 38.0 113.6 35.5 1101 35.0 105.0
东北 34.5 110.4 33.0 104.0 33.5 1005
——《热情欢迎“一线”职工大力支援搬家和生产建设的初步意见》( 1964 年10月20 日)
A. 工业布局战略调整面临阻力 B. 国家计划对经济的合理调控
C. 美苏冷战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D. 工资标准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10. 我国于2004年颁布《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降低了境外电影企业进入中国的准入门槛,扩大了投融资主体的范围;2005年颁布《〈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允许香港、澳门的企业经内地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内地试点设立独资公司发行国产影片。上述规定( )
A.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B. 体现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C. 助力国产影片进入外国市场 D. 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11. 有学者认为:“游牧生活像城市生活一样,也是一种非农业生活方式 城市人口用城市的产品和服务同农业人口交换食物,游牧民也同样需要通过出售牲畜和兽皮来购买农居社会的物品。”据此可知( )
A. 草原的游牧文明催生了商品经济 B. 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同时产生
C. 不同的经济文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D. 游牧生活是早期城市生活的表现
12. 有学者在谈及中古欧洲封建制度时讲道: “封土之中,应有尽有,可与外界不相往来而不虞生活之无资。农民每以工作及农产代其租税,故无使用钱币之必要。农民间有无相通,故无交易。”这说明了( )
A. 封建制度强化君主权力 B. 封建庄园生活轻松惬意
C. 庄园经济模式得到推广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13. 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据此可知( )
A. 契约意识助力海外探险 B. 人文主义对冒险的鼓励
C. 资本扩张是远洋航行的源动力 D. 西班牙具有着称霸全球的野心
14. 1858年,英国《庞奇》杂志登载了一幅题为《白喉、淋巴结核与霍乱:泰晤士老爹引荐给伦敦美女城的子女》的漫画。画面中肮脏的泰晤士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介绍给伦敦美女城。该漫画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英国( )
A. 城市人口激增 B. 妇女地位明显提高
C. 贫富分化严重 D. 政府职能亟须加强
15. 英国在印度的官员伊斯梅这样描述当时的印度:“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该官员旨在说明( )
A. 英国当局解决了“二战”后印度的内部矛盾
B. 印巴分治是解决当时印度问题的唯一出路
C. 印巴分治为后来印巴冲突埋下隐患的种子
D. 英国当局对于当时的印度问题无能为力
16. 1946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指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享受最高而能获致之健康标准,为人人基本权利之一。”材料反映了现代医疗卫生的哪些理念( )
①全面性 ②高福利性 ③普惠性 ④法律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 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摘编自《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材料二 赫尔德是18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启蒙哲学家,他通过早期传教士的报告对中国有所了解。根据这些粗略的认识,他形成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拿欧洲人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民族在科学上建树甚微。几千年来,他们始终停滞不前。它对一切外来的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它对外部世界既不了解,更不喜爱,终日沉浸在自我比较的自负之中。这是地球上一个很闭塞的民族。”
——摘编自鱼宏亮《康乾时代与早期全球化:17—18世纪中西信息、知识流动与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乾盛世”的表现。
(2)材料二中赫尔德对当时中国发展持什么观点 结合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他持该观点的依据。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西方崛起,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 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观点二 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 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 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 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 [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材料二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摘编自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侧重点,并就西方崛起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从1500年至1763年西方的崛起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被卷入世界现代化的第二次大浪潮。工业化国家对农产品、矿产品等原料和初级产品的需求,推动了拉美国家出口部门的快速增长。20世纪20—30年代, “民众主义”的政治体制开始在拉美出现,工人、农民、中产阶级,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政治。墨西哥1910年革命以后通过的1917年宪法,已经规定削弱大地产对土地的垄断和建立进步的劳工制度。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二 把拉丁美洲工厂变成各大公司全球性机器的简单零部件的投资,丝毫没有改变国际分工。穷国和富国之间进行资本及商品流通的渠道丝毫没有改变。拉丁美洲继续出口失业和贫穷,即国际市场需要的原料,而此一地区的经济依赖于出口这些原料和跨国公司子公司用廉价劳动力加工的一些工业产品。不平等交换一如既往:拉丁美洲低工资资助了美国和欧洲的高工资。
——摘编自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三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便提出要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相互依赖”的关系。 自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国家出现了追随日本的“雁阵模式”发展形态,通过大规模接受日本投资,在贸易上便捷地进入日本和美国市场。
——摘编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风险报告 (2017) ———“一带一路”:海外建设新版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卷入世界现代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南亚国家与拉美国家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并说说其产生的不同结果。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陈旭麓运用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研究历史,书写了一部充满矛盾对立、新旧并立、多元并存的中国近代史,对新文化运动有以下一段评述:
在观念形态的破与立的历史进程中,新文化固然是凯歌行进,但旧文化却并没有由此而销声匿迹,而是在退守中进行着顽强抗争。两者的并存,导致了新旧力量的激烈对峙和“新旧思潮之大激战”:一方面是新文化的呐喊,另一方面是旧文化的哀鸣;一方面是“毁孔子庙罢其祀”,另一方面是“八部书外皆狗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注:八部书指《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文选》。)
请任选中国近代史的一段时期(用适当的时间表述即可),以“____时期的中国是_____的,却又是_____的”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C D A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国力强盛;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边疆地区得到巩固、发展);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农耕经济繁荣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答出任意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观点:中国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依据: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古代科技停滞不前;思想文化专制;天朝上国的意识。(答出任意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8. (1)侧重点:观点一侧重强调西方崛起的内在原因,观点二侧重强调西方崛起的外在条件。
示例1:我认为,西方的崛起是其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促成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示例2:我认为,西方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
中国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示例3: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不仅仅是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其他文明成果的影响。(史实参照上面两个示例)
(2)引发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欧洲各国在亚、非、美洲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
19. (1)经济上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政体上通过颁布宪法建立民主制度;公民得以参与国家政治,政治地位提高;建立劳工制度保障劳动者权利。(答出任意3点即可)
(2)相同点:都在国际分工中承担劳动密集型行业;利用外来投资加快内部经济的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答出任意2点即可)
不同结果:拉美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经济结构单一,内部困难重重;东南亚国家发展更快,一些国家短期内经济实现异军突起(其中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也实现比较快的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虎”)。
20. 示例:
论点: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是封建的,却又是走向近代化的。
阐释:洋务运动时期,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封建经济根深蒂固;政治上固守皇权政治,官僚政治落后于世界的民主潮流;思想上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天朝上国的意识禁锢着中国人的思想,科举考试中以传统经学为主要考查内容,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仍然体现出较强的封建性。
然而,洋务运动却推动了晚清近代化的起步。政治上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汉族精英地主崛起,冲击满洲贵族独占权力的局面,有利于政治走向开明;经济上洋务运动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教育上创办新式学堂,发展留学教育,培养出一批近代化人才;外交上设置总理衙门,推动外交的近代化。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封建因素与近代化因素并存,中国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创新,方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题目如: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沉沦的,却又是上升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是黑暗的,却又是进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是激进的,却又是重视传统的等言之成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