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城市化的道路。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在自然经济占主导的社会展开的,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西方殖民侵略的影响。……西方是城市的拉力强于农村的推力,中国则是农村的推力大过城市的拉力。”据此可知,近代中国城市化( )
A.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B.是工业发展的吸引力
C.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 D.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2.厦门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人对环境卫生状况深感不满。1852年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这表明厦门英租界( )
A.追求卫生已成为市民共识 B.环境改善促进商贸交流
C.借鉴西方城市化建设经验 D.加强了对传染病的防治
3.《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写道:“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建筑( )
A.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 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C.布局和装饰严格遵循礼仪制度 D.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4.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11月,上海工程总局成立,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即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这反映了上海( )
A.清末新政加剧地方的独立倾向 B.近代城市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
C.市政建设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 D.已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5.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美国人发明了电梯②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③第一条地铁线问世④自行车得到普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6.结合图表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时代发展特征的是( )
A.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B.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C.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D.1945年后,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
7.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补充。直到唐代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实际需要 B.非首都功能疏散承载作用强化
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
8.村落产生之后建有住宅、仓廪、地窖等建筑分区。如在半坡氏族聚落分区中,居住房屋和大部分经济性建筑,如贮藏粮食的窖穴、饲养家畜的圈栏等,集中分布在聚落的中心,构成一个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居住区,成为整个聚落的重心。这表明( )
A.农业在村落中占据重要地位 B.村落出现后人们以定居生活为主
C.村落最早产生于中国 D.村落为人们的防卫提供了保障
9.“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了
A.天津市的经济日益得到发展 B.城市往往沿线路呈对称发展
C.天津市的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发展格局
10.《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中记载:“晚唐以来商业中心的兴起至两宋而大盛,更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下列关于“商业镇”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集行政、军事、经济功能于一体 B.与中国古代镇的功能一脉相承
C.“商业镇”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 D.宋代商业打破时空限制的结果
11.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
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
12.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大多沿河而建,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第二区域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是这座古城的中心。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中央有一处高约一米的祭坛。这反映出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城市建设( )
A.取决于部落的宗教信仰 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
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 D.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
13.学者阿萨·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道:“1820年到1830年,利慈、曼彻斯特、谢菲尔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高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1851年到1901年,曼彻斯特人口几乎又增加了一倍。”这主要得益于( )
A.圈地运动的顺利开展 B.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C.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 D.民主政体不断完善
14.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大批穷人)被引诱到大城市来……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城市人口本来就够稠密的了,而穷人还被迫更加拥挤地住在一起。”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大城市( )
A.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 B.民生行业存在着暴利
C.工业化水平居于领先地位 D.易发生传染病大流行
15.下面是明代陕西部分州府集市统计表(单位:个)。这反映了明代陕西地区( )
府别 州县数量 集市数量 平均数量
西安府 11 102 9.3
凤翔府 3 27 9
乾州 1 11 11
延安府 3 20 7
汉中府 1 1 1
全省集市数量 82 681 8.3
A.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B.政府经济政策推动大量市镇兴起
C.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D.商品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性差异
16.“(建康)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史书这一记载反映南北朝时草市
A.促进区域性商业集团发展 B.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C.根据政府的行政指令建立 D.受到政府的行政管理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以及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两宋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演变,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九点:(1)居住里坊瓦解,代之以开放式的街巷……(3)严格管理的封闭式市肆变为24小时营业的、开放式的商业街和小区……(5)城市居民的户籍被定为坊廓户……首次出现“城市居民”的概念……(7)建立了城市防火灭火的官方机构;(8)重视在城市路旁与沿河地带种植花树……(9)城墙改由石砌或辅以核代替代夯土墙,并且建有敌楼、箭楼和深邃的城沟。宫城仍是首都的中心。在各下级城市中,官署仍占有核心位置。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16世纪末,英国城镇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愈加严重。不论是王室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其中,法令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还安排了一些专门负责管理城镇环境卫生的机构和官员。17世纪末成立的治安委员会负责收集市民家中的垃圾和将市民的排泄物不定期出售给农民和地主。中央政府和市议会加大了对城镇基础公共卫生设施的修建,为市民提供垃圾清运服务和掩埋地。随着英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广大市民不仅保持门前清洁,还会帮着邻里清扫,并由此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人们更加关注疾病产生的现实原因即污染,当时许多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城镇污染治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摘编自储恩涛《近代早期英国城镇污染与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治理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治理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英国第二次通过《公共卫生法》,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1866年,英国通过《环境卫生法》;1909年,通过第一部涉及住房和城市规划的法律;1945-1952年,英国相继颁布了《工业分布法》、《城乡规划法》、《国家公园和乡村通道法》等法律。1936年凯恩斯发表《通论》,主张国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化问题;1942年,“福利国家之父”威廉·贝弗列奇发表《社会保险及关联服务》的报告,提出消除“贫穷、疾病、懒散、无知、肮脏”等社会问题,建立以医疗保健和国民教育为核心的全国性社会保险制度的主张。这些经济思想与社会政策主张,受到长期处在城市化社会问题困扰的英国政府的赞许。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加快推动政府拉开了第二次大规模治理城市化负面问题的序幕。
——摘编自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发展注意因势利导,城市之间强调优势互补,一些特色城市不断涌现。有的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而形成工矿城市,如大庆市、东营市和克拉玛依市等是在大庆、胜利、克拉玛依油田开发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有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中兴起的城市,例如深圳市;有的是以建设新兴工业项目发展起来的城市,如十堰市是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绵阳市是靠电子工业发展起来的;有的是以旅游业兴市,例如安徽的黄山市、湖南的张家界市等。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治理城市化负面问题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特色城市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功能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一书中,作者本·威尔逊追溯了7000年前的城市起源,勾勒了延续至今的城市发展史,以此揭开“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真正奥秘。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第1章城市的黎明 乌鲁克(前4000~前1900)(注: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古城) 第2章伊甸园与罪恶之城 哈拉帕(注: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座古城)和巴比伦(前2000~前539) 第3章国际大都市 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 第4章巍峨帝都 罗马(前30~后537) 第5章饕餮之都 巴格达(537~1258) 第6章战争之城 吕贝克(1226~1491)(注:位于今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第7章世界之城 里斯本、马六甲、特诺奇蒂特兰、阿姆斯特丹(1492~1666) 第8章社交之都 伦敦(1666~1820) 第9章地狱之门? 曼彻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 第10章巴黎综合征 巴黎(1830~1914)
——(英)本·威尔逊《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近代中国城市化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开始的,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具有半殖民地色彩,A项正确;因人口众多,在近代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下,大量农村人口被排挤到城市,农村人口的涌入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推力,排除B项;近代中国城市化也是受到工业发展的推动,排除C项;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可知厦门英租界效仿西方进行城市管理,C项正确;成为共识错误,排除A项;材料只能得出环境改善,未提及商贸交流,排除B项;D项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古代中国,不同等级、职业的人在房屋布局和装饰方面有严格差异,体现遵循礼仪制度,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差异,而非佛教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古希腊城市布局反映出兼具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和建筑适应自然环境,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知,1900年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设上海工程总局,1909年改名为“城乡内外自治工所”,工程总局的权力由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发展到自治,说明上海近代城市治理进程不断推进,A项正确;地方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地方独立倾向,但没有概括出材料的全部含义,没有反映出变化,排除A项;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活动及其过程。清政府推行工程总局的建设以及地方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没有体现材料的内在联系,排除C项;清政府当时仍是一种专制统治,尚未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① 1853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第一条地铁线问世于20世纪初④自行车得到普及时间大概为20世纪初。综上,时间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工业革命促使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功能蓬勃发展,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据材料唐代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从东西平衡到南北平衡,体现了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C正确;辽阔疆域有效管理得益于有力的地方控制,排除A;两京制体现陪都补充都城职能,而非疏散都城职能,排除B;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排除D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贮藏粮食的窖穴、饲养家畜的圈栏等,集中分布在聚落的中心”,可知农业在村落中占据重要地位,A项正确;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排除B项;村落最早产生于两河流域,排除C项;“村落为人们的防卫提供了保障”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材料“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体现的是交通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与天津经济发展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对称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缺乏规划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唐至两宋(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商业镇的发展吸引商人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宋时期因为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推动集镇发展,这些镇的主要功能是经济功能,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镇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设立,排除B项;宋代商业打破时空限制的主要是指大城市里市坊界限和市的日中为市的限制被打破,而不是工商业集镇的出现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通过观察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布置村落,从配置、外观等多个角度呈现出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A项正确;远古居民的村落有码头存在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B项错误;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布局不能体现严格的等级秩序, C项错误;悬山式屋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德国位于温带不是热带,也非多雨环境,D项错误。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城市建设以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为中心,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B项正确;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城市建设受到部落宗教信仰的影响,“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当时部落中宗族的形成,无法得出已经形成尊卑长幼秩序和孝敬友爱观念,无法得出宗族观念浓厚,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城市的功能分区,未提及建筑规模、材料、技术等,无法体现建筑水平高超,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导致曼彻斯特等英国工业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即工业化推动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了城市,B项正确;圈地运动在19世纪中期已结束,排除A项;外来移民的涌入并非英国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民主政体的完善和城市人口迅猛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恩格斯通过调查研究,揭示了英国工人阶级聚居之地卫生条件糟糕、人口密集,这是英国霍乱等传染病在大城市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材料所述英国大城市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D项正确;A项夸大了工人居住条件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排除A项;当时英国自来水供水主要由私营企业承担,但材料信息得不出民生行业存在着暴利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对比英国大城市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工业化水平,无法得英国城市工业化水平居于领先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陕西部分州府均有集市,各州府集市平均数量存在差异,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存在地域差异, 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排除 A项;材料反映明代市镇兴起,但是据材料无法得出明代市镇兴起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间商人,且根据材料无法得知明代市集为商业市镇,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材料“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体现的是政府设置草市尉对草市进行管理,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草市是民间自发兴起的,C排除。故选D。
17.原因:人口南迁,南方开发;特殊的地理因素;安全自保的需要。
特点:延续时间长;尊崇儒家伦理;聚族而居;族产共享;兴办族学,重视教育。
【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可知,特殊的地理因素;根据材料“野兽出没,盗匪横行”可知,安全自保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技术、经验和 劳动力,使南方得到开发。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可知,延续时间长;根据材料“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可知,尊崇儒家伦理;聚族而居;根据材料“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可知,族产共享;根据材料“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可知,兴办族学,重视教育。
18.(1)原因:官僚政治的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商业城市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儒家思想的影响。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治理;建立专职部门进行垃圾治理;通过立法或判定规则加强管理;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垃圾治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原因: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公民意识的发展。
(3)认识:城市治理状况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城市治理应立足于服务人民需要;城市治理应着力改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治理应将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有机结合。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宫城仍是首都的中心。在各下级城市中,官署仍占有核心位置”可知,宋代城市治理得益于当时官僚政治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建有敌楼、箭楼和深邃的城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城市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根据材料一“宫城仍是首都的中心。在各下级城市中,官署仍占有核心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治理一定成程度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2)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16、17世纪的英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不论是王室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得出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治理;根据材料“此外,还安排了一些专门负责管理城镇环境卫生的机构和官员”,得出建立专职部门进行垃圾治理;根据材料“其中,法令是最有效的措施”,得出通过立法或判定规则加强管理;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和市议会加大了对城镇基础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得出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垃圾治理;根据材料“广大市民不仅保持门前清洁,还会帮着邻里清扫,并由此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得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根据材料“人们更加关注疾病产生的现实原因即污染,当时许多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城镇污染治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广大市民不仅保持门前清洁,还会帮着邻里清扫,并由此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可知,英国公民意识的发展。
(3)本题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世界。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治理状况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从城市治理的目的看,城市治理应立足于服务人民需要;从城市治理的举措看,城市治理应着力改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从城市治理的力量分析,城市治理应将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有机结合。
19.(1)特点:重视以立法为手段;创新社会问题治理模式,以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具有渐进性;涉及领域广(扶贫、环保、医疗卫生等);政府主导,学者参与、推动。(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赋分)
(2)影响:特色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城市的功能总体上从过去强调单一的政治中心向经济、交通、文化、旅游等复合多功能型转变。(意思对即可赋分)
(3)建议:依据国情,因地制宜,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城市发展的动力支撑;加快制度创新,消除城市发展的体制与制度障碍;丰富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功能定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特点:根据材料“1875年,英国第二次通过《公共卫生法》”“1866年,英国通过《环境卫生法》”等可得出重视以立法为手段;根据材料“1936年凯恩斯发表《通论》,主张国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化问题”可得出创新社会问题治理模式,以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根据材料“提出消除‘贫穷、疾病、懒散、无知、肮脏’等社会问题,建立以医疗保健和国民教育为核心的全国性社会保险制度的主张。”可得出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具有渐进性;根据颁发法律所涉及领域可知,涉及领域广(扶贫、环保、医疗卫生等);根据材料“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加快推动政府拉开了第二次大规模治理城市化负面问题的序幕。”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主导,学者参与、推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8年以来中国。影响:根据材料“有的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而形成工矿城市”“有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中兴起的城市”“有的是以建设新兴工业项目发展起来的城市”“有的是以旅游业兴市”并结合所学可知,特色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城市的功能总体上从过去强调单一的政治中心向经济、交通、文化、旅游等复合多功能型转变。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建议:从国情、当地实际情况看,要依据国情,因地制宜,加强顶层设计;从城市发展布局看,要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从动力看要强化城市发展的动力支撑;从创新角度看要加快制度创新,消除城市发展的体制与制度障碍;从城市发展定位看,要丰富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功能定位。
20.示例答:论题:战争与城市。
阐述:公元前4世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经历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先后占领今埃及、西亚大部分地区,并深入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了加强对埃及的管理,彰显所取得的赫赫战功,他在尼罗河口建立起了亚历山大里亚这一国际大都市;古罗马原只是罗马中部的一个城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罗马人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建立起版图辽阔、以地中海为内海的大帝国,罗马城也由此从最初的小城变成了公元前30年后的“巍峨帝都”。
综上,从一定程度上讲,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某些古代城市的发展。但纵观人类历史,战争无疑对人类城市的发展起着破坏作用,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
论题:据材料“国际大都市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巍峨帝都罗马(前30~后537)”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知识可得出论题可以是“战争与城市”。
阐述:审问题“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多个城市、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据材料“国际大都市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公元前4世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经历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先后占领今埃及、西亚大部分地区,并深入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了加强对埃及的管理,彰显所取得的赫赫战功,他在尼罗河口建立起了亚历山大里亚这一国际大都市;据材料“巍峨帝都罗马(前30~后537)”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古罗马原只是罗马中部的一个城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罗马人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建立起版图辽阔、以地中海为内海的大帝国,罗马城也由此从最初的小城变成了公元前30年后的“巍峨帝都”。最后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即综上,从一定程度上讲,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某些古代城市的发展。但纵观人类历史,战争无疑对人类城市的发展起着破坏作用,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