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1.如表为1888—1894年中国铁路建设简况。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 )
路名 起讫段 建成年 里程(千米)
唐津铁路 唐山—天津 1888 130
台湾铁路 基隆—新竹 1893 99
关东铁路 唐山—中后所(辽宁) 1894 218
A.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B.是日本强化殖民侵略的手段
C.触发了辛亥革命运动 D.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结果
2.上海是近代以来迅速崛起的城市,其经济地位举足轻重。下列交通成就位于上海的是( )
①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②“东风号”远洋货轮下水③修建中国第一条地铁④建成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的这首诗主要肯定了大运河的作用是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效防止洪涝灾害
C.成为世界最长运河 D.便于皇帝巡视江南
4.1955年美国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称:“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这表明交通运输体系
A.利于国家统一巩固 B.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C.改善物品传递方式 D.方便信息相互交流
5.如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A.技术发展制约人们生活 B.城市公共管理的精细化
C.汉口地区城市人口稠密 D.汽车普及造成城市拥堵
6.如图是2010—2018年全球航空货物运输量及增长情况。这反映了航空运输( )
A.健全了国际合作机制 B.推动人力物力全球流动
C.发展了全球运输网络 D.助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7.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的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家航空公司成立 ②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③第一条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④第一条地铁建成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
8.中华民国建立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 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近代中国交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根据图表信息,我们可以推出(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乘客人数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13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30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30
A.汉口实现了交通运营的机械化 B.城市主权独立是交通发展的前提
C.近代城市化注重时间观念 D.节约时间得到普通民众一致认同
10.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A.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 B.政策环境不利于外企发展
C.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 D.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
11.明朝以前,山东兖州府各州县“人务耕桑,朴而不华”。自明初至清中后期,兖州府成为省内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棉花、果蔬种植面积扩大,纺织、陶瓷、采矿业发展较快,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工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明显增多。这一现象突出说明( )
A.传统经济结构向近代化转型 B.农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C.政府经济政策主导区域经济 D.交通区位变化影响地方经济
12.某学者指出,隋朝大运河通济渠开凿劳民伤财亦甚,然其连贯河、淮、江三大水系为一系。此后,中国经济领域的面目,大异于两汉。唐之所以得此,实由隋所兴建以遗之者也。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
A.隋朝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唐朝的繁荣源于运河的开凿
C.漕运决定着隋唐王朝的兴衰 D.大运河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13.下图是秦朝时修建的驰道。依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秦国依此灭掉了六国 B.为水利设施创造条件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14.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中经洛阳,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元朝大运河,北起大都(今北京),南达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A.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体现农耕文明的封闭特征 D.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15.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留英归来的伍连德奉命处理,他突破传统观念对病人尸体进行解剖,对感染者进行分级处理,同时对疫区严格封锁和管制,最终成功消灭东北疫情。这主要得益于( )
A.科学的防疫观念 B.良好的医学教育
C.健全的医疗体系 D.强烈的爱国精神
16.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元朝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 )
A.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服务于对外扩张的需要
C.是两大王朝速亡的诱因 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17.近代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新兴城市出现的因素。结合所学,从基础设施的发展角度阐释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据材料,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朝交通建设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是 驰道的修筑。“治驰道”是秦始皇统一后第二年就开始进行的宏大工程。对于驰道的形制,西汉人贾山曾有这样的记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全雄,树以青松”“道分三条,广五十步。”秦王朝修筑的驰道,东北通达燕地和齐地,南面行抵吴地和楚地,江湖之上,以及海滨的宫观,都可以一一连通。秦始皇时代,还曾修筑由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直抵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大道,称为直道。据载,这条道路全长“千八百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摘编自牛强强《中外公路发展对比●中国公路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道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公路建设的背景,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公路建设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包括水域历史的发展、水战海战的进程、水利工程的修建、人工运河的开凿、海洋贸易的开拓、海外文化的交流等。“水运”起伏与“国运”兴衰深度关联,是破译国家兴衰的重要密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水运”与“国运”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8—189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铁路属于近代交通方式,这一时期铁路建设的发展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A项正确;1895年后日本才强化殖民侵略手段,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非材料中的铁路建设引起的,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轮船招商局位于上海;1960年4月15日,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下水,而江南造船厂在上海;中国第一条地铁是北京地铁;中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详解】皮日休认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其功劳与大禹治水不相上下,A正确;大运河没有防洪涝灾害的功能,排除B;皮日休的言论中没有对大运河长度的描述,排除C;“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中批评了皇帝通过运河巡游江南,排除D。
4.A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可知交通运输体系是合众国的动力要素,这说明交通运输体系利于国家统一巩固,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交通运输体系利于国家统一巩固,没有体现城市格局变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交通运输体系利于国家统一巩固,没有体现改善物品传递方式,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交通运输体系利于国家统一巩固,没有体现信息相互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当时汉口对公交运营进行了具体的时间规划,有一定的精细化管理特色,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技术制约人们生活,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汉口的人口稠密,排除C项;“汽车普及”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10—2018年(世界)。根据材料柱状分布图可以看出,2010—2018年全球航空货物运输量在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全球航空货物运输量及增长情况并不能反映出国际合作机制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货物运输,和人力流动无关,排除B项;航空运输只是运输网络的一部分,其发展不能推动全球运输网络的发展,C项以偏概全,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于1950年,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上海沪嘉高速,建成于1988年,第一条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是在2008年,第一条地铁建成是在1969年。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①④②③,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初,青年男女乘坐火车蜜月旅游当成为时尚,即婚俗变化反映出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A项正确;近代交通促进婚俗变化不能说明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与铁路公司的运营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交通的控制,无法得出其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汉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显示,当时对车到车开的时间、停车时长等都有精细的规定,严格按照时、 分、秒进行细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 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C项正确;公共汽车只是交通运营的一个方面,仅凭此不足以断定实现了交通运营的机械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城市是否主权独立相关信息,且城市交通在外国占领或控制期间也有可能继续发展,排除B项;“一致认同”说法绝对,且从材料中不能断定,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分析】
【详解】根据“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可知,中国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85年已经改革开放了,B错误;90年代开发和开放浦东,时间不符合题意,C错误。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自明初至清中后期……工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明显增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兖州在明初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这一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且素有“九省通衢”的称号,交通条件优越,反映了这一时期交通区位变化影响地方经济发展,D项正确;古代中国经济并未向近代转型,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明朝以前该地区以农业为主,且服务业等的发展与农业关系不大,排除B项;明清政府继续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政府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此后,中国经济领域的面目,大异于两汉”等强调了大运河的开通对唐以后中国经济的影响,D项正确;A项是在唐中期之后,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源于”表述错误,排除B项;“决定”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驰道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对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巩固国家统一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驰道的修建是在秦朝统一全国后,排除A项;材料与水利设施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驰道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政治功能为主,非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都城在长安,因此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形成“ ”的形状。元朝都城在北京,大运河裁弯取直,形成“”形状。而隋朝开凿大运河以及元朝整修大运河首要目的是便利统治,说明大运河的开凿和整修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A正确;大运河解决的是北粮南运问题而非水源不足问题,排除B;C与题干无关,排除;隋朝时期南方还不是经济重心,而元朝修筑大运河目的是解决政治中心北移之后的粮食转运问题,排除D。
15.A
【详解】根据材料“他突破传统观念对病人尸体进行解剖,对感染者进行分级处理,同时对疫区严格封锁和管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伍连德学习了西方的医学知识,在治疗病人时,有着科学的防疫观念,并最终消灭了疫情,A项正确;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当时并没有健全的医疗体系,排除C项;D项并不是消灭疫情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和元朝的这些道路交通建设都属于规模浩大的大型工程,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这些工程都在国内,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A项;这些工程都在国内,与对外扩张无关,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元朝没有速亡,排除C项。故选D项。
17.(1)意义:连接交通;发展经济;改善风俗;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国家政权;增加财政收入;减轻社会负担。铁路:京张铁路
(2)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
积极影响: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新的城市生活方式;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信息交流;城市交通的发展便利人们的出行。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意义,据材料一“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可知,连接交通;据材料一“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可知,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据材料一“风俗之陋,靡不尽除”可知,改善风俗;据材料一“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可知,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国家政权;据材料一“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可知,减轻社会负担。
第二小问铁路,据所学知识可知,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二“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可知,中国新兴城市很多为通商口岸或列强长期占领的地区,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新兴城市的影响;据材料二“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可知,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据材料二“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可知,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
第二小问积极影响,设问要求结合所学从基础设施角度说明城市化的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技术设施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从城市管网建设、照明设备、通信设备、城市交通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行说明。如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新的城市生活方式;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信息交流;城市交通的发展便利人们的出行。
18.评析:该学者运用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
【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从历史研究范式而言,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属于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由材料“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可得出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由材料“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可得出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由材料“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可得出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
19.(1)特点:政府主持;规模宏大;形制规整;分道行驶;以北方为主,南北兼顾;有驰道和直道之分;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答出四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政令的畅通;加快了军队的调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便于统治者的巡游。(答出三点即可)
(2)背景:政治局势的动荡;民族经济的发展;外来交通技术的传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军事斗争的需要。(答出三点即可)
不同之处:与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相联系;军事性质更为突出;以东部省区为主;修路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答出四点得满分)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秦王朝交通建设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是驰道的修筑。‘治驰道’是秦始皇统一后第二年就开始进行的宏大工程”可知,政府主持和规模宏大的特点;根据材料“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道分三条,广五十步”可知,形制规整分道行驶;根据材料“秦王朝修筑的驰道,东北通达燕地和齐地,南面行抵吴地和楚地,江湖之上,以及海滨的宫观,都可以一一连通”可知,以北方为主,南北兼顾;根据材料“秦始皇时代,还曾修筑由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直抵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大道,称为直道”可知,有驰道和直道之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影响:可以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国家统一、经济文化交流和统治者巡游等角度作答。
(2)背景:可以从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外来技术、军事斗争等角度作答。如:政治局势的动荡;民族经济的发展;外来交通技术的传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军事斗争的需要等。不同之处:可以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与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相联系;根据材料“所修公路,一般是从军路开始”和“其使用多服务于军事,质量要求不高,而且时兴时废”“这一时期公路交通以军事为主”可以得出军事性质更加突出;由所学知识可得出以东部省区为主;根据材料“以地方发动,民间集资或商人集资方式修建的”可知,修路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
20.论题:“水运”影响国家发展水的利用影响国家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兴修都江堰和郑国渠等水利工程,助力成都平原和关中地区农业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隋朝兴修的大运河构建起了连接南北的水路交通体系,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加强了中央对运河沿线的控制,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为隋唐大一统提供了保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兴修三峡、南水北调等大批水利工程,推动着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并大力发展海军,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重视“水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是促进国家不断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拟定论题,根据材料“‘水运’起伏与“国运”兴衰深度关联,是破译国家兴衰的重要密码”并结合所学水路交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得出论题:“水运”影响国家发展。其次,展开论述,结合所学中国不同时期水路交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就水的利用影响国家发展展开论述,如据材料“水利工程的修建”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兴修都江堰和郑国渠等水利工程,助力成都平原和关中地区农业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据材料“人工运河的开凿”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兴修的大运河构建起了连接南北的水路交通体系,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加强了中央对运河沿线的控制,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为隋唐大一统提供了保障;据材料“水域历史的发展、水战海战的进程”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兴修三峡、南水北调等大批水利工程,推动着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并大力发展海军,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最后总结,就论题进行升华,如重视“水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是促进国家不断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