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预测密卷一卷—江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新石器时代文化系统中心示意图。该图说明( )
A.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最发达 B.华夏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新石器时代南北方交流密切 D.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
2.《汉书·刑法志》中载,文帝时“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这说明汉朝统治者( )
A.倡导“以德治国” B.代表广大平民阶层
C.否定了法律的作用 D.推崇休养生息政策
3.下表为北魏时期的部分墓志(节选)。这反映了当时( )
墓主 墓志(节选)
库狄业 君夏启之,世居莫北。
陆绍 其先盖轩辕之裔胄。
叱列延庆妻尔朱氏 郡君讳元静,北秀容人也,其先盖夏后氏之苗裔。
A.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B.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C.南北文化差距缩小 D.孝文帝改制取得成功
4.宋代《宋刑统》规定,“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大理寺也规定,“辄将粪土、瓦砾等抛入新开运河者,杖八十科断”。这说明宋代( )
A.法律细密实行轻罪重罚 B.政府重视环境治理
C.运河拥堵造成航运不畅 D.城市社会矛盾尖锐
5.明代顾炎武指出“夫辟官、在政、理财、治军,郡县之四权也,而今皆不得专之……是以言在事,而事权不在郡县,言兴利而利权不在郡县,言治兵而兵权不在郡县,尚何以复论其富国裕民之道也哉!”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
A.适当扩大地方权力 B.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C.提高基层组织地位 D.完善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6.洋务派本身是当时封建统治集团中的当权派和实力派,事实上大大减少了封建传统势力的阻碍,在他们的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使用新式机器、雇佣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进行生产、已带有若干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同时也替后起的民族资本开辟道路。材料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
A.未受到封建势力阻碍 B.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推动新旧势力的合流 D.培养了近代生产技术人才
7.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五个时区,并以东经120°为标准经线,以“世界标准时间”为题编入1919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历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现代时间观念开始确立
C.主动融入国际体系 D.政府主导社会生活变迁
8.1943年春节,陕甘宁边区盐务局举行盛大的产盐英雄奖励大会,把“各产盐劳动英雄的名字,大字书于会场正中所悬的大方彩灯上,并绘有打盐、捞盐之各种图画,极令人注目”。这一做法( )
A.破坏了“以战养战”策略实施 B.鼓舞民众发展生产支援抗日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激发民众参与政权建设热情
9.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建国初期实行的‘一边倒’并非是造成美国对华敌视的根源,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美国的态度使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在外交战略上的选择余地”。据此分析,我国实施“一边倒”政策( )
A.根源于中苏两国共同的意识形态 B.导致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威胁和封锁中国
C.标志着美国彻底转变了对华政策 D.表明中共中央理性的分析战后国际形势
10.1978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看待物质利益》特约评论员文章,认为:人们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物质利益;应当实现个人物质利益和阶级物质利益的统一;我们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有时所以需要作某种变动是为了调整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该文章发表旨在( )
A.推动改革开放深化发展 B.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基础作用
C.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 D.通过观念松绑促进经济体制变革
11.下图为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王宫遗址。据此分析,波斯帝国( )
注:王宫的贵宾厅采用的是埃及的柱廊结构,柱础和柱头上是埃及风格的垂花式,柱头下方的旋涡纹则是古希腊建筑风格,柱顶的公牛和狮头像却是美索不达米亚风格,而背对背的一对动物则是波斯人的独创,台阶两侧庄严逼真的仪仗队人物浮雕是不折不扣的亚述作风。
A.版图辽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B.生产力发展水平领先其他国家
C.境内不同地区文化联系密切 D.多种文明与自我创新交相融汇
12.1155年,法国城市洛里斯特许状规定,“不得迫使任何一个洛里斯人离开洛里斯到国王陛下面前来申辩”。据此推测,洛里斯城( )
A.获得了司法自治权 B.摆脱了法王的控制
C.市民失去人身自由 D.管理机构较为松散
13.有学者指出:“在我们接触到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者时,我们几乎总是发现他们以君主统治这个环境作为先决条件……我们发现他们往往忽视公民个人而集中全部注意力于给人印象深刻的和有影响的国王。”这表明当时人文主义者( )
A.肯定人的价值 B.主张君主集权 C.坚持理性主义 D.倡导人民主权
14.据下表可知英国( )
1810—1840年英国女性、男性投资政府债券的比例(单位:%)
年份 1810 1820 1830 1840
男性 65.3 63.3 58.4 52.6
女性 34.7 36.7 41.6 47.4
1810—1840年英国女性、男性投资占投资市场总价值(单位:万英镑)
年份 1810 1820 1830 1840
男性 76.9 79 79.4 68
女性 23.1 21 20.6 32
A.女性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B.生产力发展刺激女性参与金融活动
C.性别平等成为主流思想 D.女性参与投资规模及数量不断增长
15.据统计,苏联农民1923—1924年度出售亚麻、油料子、黄油、鸡蛋、羊毛等获得3亿卢布,1925—1926年度收入增至5.8亿卢布。这说明( )
A.苏联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 B.新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D.工业化推动农村生产方式的革新
16.1959年,美国政府在拉美地区推出“人类之家”“九代美国人的绘画”“新英格兰地区的艺术家”“聚焦20世纪美国的绘画”“美国精神”等展览。美国政府举办这些展览的主要目的( )
A.塑造美国的国际形象 B.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C.推动全球艺术的发展 D.赢得拉美民众的认可
二、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工业的缩影——兰州
“一五”时期,甘肃兰州成为国家重点进行工业建设的城市之一。
材料一:解放前,兰州全市仅有兰州电厂、西北毛纺厂等40户工业企业,总产值1681万元(当年价)。1953年11月,中央有关部委领导与苏联专家一起到兰州现场勘查、磋商。1955年,兰州西固区为配合工业建设修筑了东、中、西路,拓建了福利东、西路。1956年兰州化工、石油和职工子弟学校等设施也相继建立。1957年,国家从北京、上海等地迁入20余家商业企业入驻兰州,并调来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物资装备。1957—1962年间,党中央又多次亲临兰州视察指导工业建设。同时,西固福利区、西固剧院、职工医院等陆续建成。“一五”和“二五”时期,兰州形成了主要的重化工业门类及城市基本工业布局。到1960年末,兰州工业总产值达到15.18亿(当年价),兰州从此迈入了新兴工业城市的行列。
——摘编自仲亚男《“156项工程”视角下兰州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与规划干预研究》
材料二:下图为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工业区,下表为区内主要工厂建设期限表。
项目名称 建设期限 项目类别 投资(万元)
炼油厂 1956—1959年 能源工业 10705
热电厂 1956—1958年 能源工业 7190
氮肥厂 1955—1958年 化工工业 5066
合成橡胶厂 1956—1960年 化工工业 10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工业的缩影——兰州”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三、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海贝最早取得实物货币的地位。青铜是一种称量货币,称量货币实际上也是一种实物货币。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是铜钱,铜钱的流通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全国统一的铜钱流通货币制度发展了两千多年。中国古代也曾流通过纸币,宋、金、元、明、清等朝代延续了四百多年的纸币流通制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发行了官交子,这是中国政府发行纸币的开始。此后金、元、明、清历朝都发行过纸币,特别是元、明两朝发行的纸币,成为当时全国主要的流通手段。
——摘编自刘芮瑄、王娣《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简述》
材料二:清朝是宋以后又一个铸钱高峰期,在其最初的两百年间,沿袭了两千年以来的传统,采用模型铸造货币。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西方国家铸币的先进技术,从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开始机器制币,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钢元,实施了中国货币历史上的第四次重大改革。流通了两千多年的方孔钱终于在清末民初完成了它的使命而退出了流通领域。
——摘编自方洁《浅谈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及其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货币改革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货币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7月,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申报月刊》为纪念其创刊周年,发行特大号“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正式拉开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的序幕。下图为1933年第2卷所刊发文章中“现代化的方式路径”各种倾向所占分量。
——摘编自黄敏《近代现代化强国梦的话语建构——以〈申报〉及〈申报月刊〉相关文章为例》
材料二:自晚清以来,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就一直存在着中西文化之间的激烈争论。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强调指出,要动员群众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为夺取政权打下基础。“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艾思奇专门撰写文章《论中国的特殊性》,提出了向先进国家学习、向西方国家学习是必须的,但是中国也有中国的实际国情,不能盲目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
——摘编自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据材料一概括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路径选择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及其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结束时,美国确立了其全球霸权地位,在东南亚的经济复兴以及政治秩序构建过程中,美国无疑已经成为主导性的大国。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导致了全球性的殖民地危机,广大附属地世界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动摇了欧洲殖民主义者400年来缔造的庞大帝国的根基,欧洲殖民国家在东南亚构筑的殖民体系也开始迅速瓦解。战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逐渐增长,而东南亚地区正值民族主义运动汹涌澎湃,要求摆脱殖民枷锁、争取独立的重要历史时期,非殖民化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因此,非殖民化是战后美国对东南亚政策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早在东南亚非殖民化进程开始以前,美、英、法、荷四种不同的殖民制度就对该地区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这四个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向其各自的东南亚殖民地灌输了自己的观念、制度、个人自由理念和法律秩序等。法国、荷兰与美英的殖民统治相比,向其殖民地传输的现代教育发展较慢,例如荷兰对印尼进行的是家长式和排外性的统治方式,这种相对陈旧的殖民统治方式直接影响到了其非殖民化的特征。
——摘编自孙建党《美国在战后东南亚非殖民化过程中的政策》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二战后基于哪些因素积极推动东南亚非殖民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法荷两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给该地区的非殖民化进程带来了哪些挑战。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新石器时代文化系统中心示意图”可知新石器时代早期文明的分布具有多元性,从地理上看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据此可知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D项正确。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从图中无法看出中原地区和其他地区生产力水平层次,A项错误,排除;图片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多元性,无法看出不同区域文明的融合,即无法看出一体性,B项错误,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项错误,排除。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介绍的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成果,故D项正确;材料“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表明汉文帝时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是汉初统治者倡导“以德治国”,故A项排除;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代表地主阶级,故B项排除;“刑罚大省”是由于百姓很少犯法,而不是统治者否定法律的作用,故C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墓主的姓名推测是少数民族,但从墓志来看,他们追溯自己的祖先是夏启、黄帝等,说明他们认为自身也是华夏族的一部分,表明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项正确。墓主认同自身是中原华夏民族一部分,是民族交往的结果,但无法体现交往频繁,排除A项;题干无法看出南北文化差距,排除C项;北魏时期孝文帝实施改汉姓等促进民族交往的措施,但表中墓主仍然是少数民族姓氏,无法看出孝文帝改革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和“辄将粪土、瓦砾等抛入新开运河者,杖八十科断”可知宋代击穿墙壁倾倒垃圾和将垃圾倾倒入河内都要受到处罚,说明宋代政府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的治理,B项正确。题干反映对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规定,虽然体现法律的细密,但无法说明轻罪重罚,A项错误,排除;上述法律制定目的是严禁居民无序倾倒垃圾的影响,无法体现拥堵和航运不畅等,C项错误,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宋代社会矛盾尖锐,D项错误,排除。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事权不在郡县,利权不在郡县,兵权不在郡县”等关键信息,这表明顾炎武主张适当扩大地方权力才是“富国裕民之道”,A项正确。题干强调郡县获得部分辟官、在政、理财和治军权,无法看出变法改革,B项错误,排除。题干陈述郡县层面权力,并未深入基层层面,C项错误,排除;题干强调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不利于富国裕民,并未涉及官员的选拔和管理,D项错误,排除。
6.答案:B
解析:材料“替后起的民族资本开辟道路”表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是洋务派减少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并不是没有受到阻碍,故A项排除;洋务派减少了封建传统势力的阻碍,但不能由此说明推动新旧势力合流,故C项排除;洋务运动培养了近代生产技术人才,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排除。
7.答案:C
解析:本题以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规划为五个时区为例,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根据材料,北京政府采用国际标准时区制度,说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主动融入国际体系,C项正确。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国主动的接受世界进步观念,有利于推动中国进步,不能反映半殖民化程度的加深,排除A项。虽然时区规划表明中国在时间观念上有所进步,但这里的“现代时间观念”并不准确,因为现代时间观念应该包括更广泛的科学、民主、法制等方面,排除B项;虽然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参与了时区规划,但这一举措并不能说明政府完全主导了社会生活变迁,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盐务局举办奖励大会的举措及其意义。此时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困难时期,陕甘宁边区弘扬劳动光荣的这一做法有助于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根据地的困难,B项正确。“以战养战”是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给养不足而采取的策略,边区政府这种做法不能直接达到“破坏了‘以战养战’策略”,A项错误,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C项错误,排除;产盐英雄表彰大会主要涉及劳动生产,与政权建设无关,D项错误,排除。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边倒’并非是造成美国对华敌视的原因,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美国的态度使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在外交战略上的选择余地”可知,“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客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从新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急切现实需要出发,反复认真考量利弊得失以后作出的理性选择,D项正确。“一边倒”政策根源于我国现实国家利益的需要,A项错误,排除;由于战后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和威胁才导致我国不得不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项错误,排除;战后美国从支持中国成立联合政府到支持国民党一党专政,才最终让中国人民认识其本质,最终选择“一边倒”政策,C项逻辑错误,排除。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看待物质利益》这篇文章是在1978年9月改革开放前发表的,文章中强调了物质利益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个人物质利益和阶级物质利益的统一,同时也提到了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动是为了调整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这些观点和政策的变化为了通过思想解放促进改革开放的进行,D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时间为1978年12月,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选项为1992年十四大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标,排除;因为题干为《人民日报》是官方媒体,宣传党的政策,因此发表文章的根本目的并非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而是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国家政策变革,C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及备注可知该宫殿既有“埃及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和美索不达米亚风格、亚述作风”也有波斯人的独创,故反映出多种文明与自我创新交相融汇,D项正确。题干图片信息及备注信息体现不同文明的融合,无法反映出波斯帝国版图的辽阔,A项错误,排除;题干无法反映波斯帝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领先同时代其他国家,B项错误,排除;同时期西方希腊并不从属于波斯帝国,也就无法看出境内不同地区文化是否联系密切,C项错误,排除。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155年,洛里斯城,“不得迫使任何一个洛里斯人离开洛里斯到国王陛下面前来申辩”说明该城市涉及“申辩”等司法诉讼等方面内容由城市内部解决,说明该城市拥有司法自治权,A项正确。“到陛下面前来申辩”说明该城属于法王控制,B项错误,排除;“不得迫使任何人”说明该城市居民拥有人身自由,C项错误,排除。题干无法看出该城管理效果,D项错误,排除。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他们以君主统治这个环境作为先决条件”“他们往往忽视公民个人而集中全部注意力于给人印象深刻的和有影响的国王”这表明当时人文主义者主张君主集权,B项正确。题干突出个人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无法看出肯定人的价值,坚持理性和人民主权,A、C、D三项错误,排除。
1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女性解放运动,推动女性积极参与投资金融活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女性投资政府债券的比例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导致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机会的增加和投资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妇女参与投资经营即金融活动,B项正确。依据女性参与投资活动并不代表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排除A项;女性参与投资无法推出性别平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排除C项;女性投资占市场总价值前30年下降,最后1840年显著增长,无法得出不断增长,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苏联农民1925—1926年度出售经济作物相对1923—1924年度收入有较大增长,说明粮食税后,农民剩余的农产品较多,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无法看出苏联的国家性质,排除A项;题干表明农民从经济作物获得收入增加,无法看出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排除C、D两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9年,美苏冷战对抗时期,美国政府在拉美地区推出系列展览,目的是扩大自身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B项正确。美国这些展览通过塑造美国形象,赢得拉美民众,从结果上一定程度推动艺术的发展,但美国真正目的是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A、C、D三项不准确,排除。
17.答案: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全国工业分布不均;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军事威胁、经济封锁等;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接受苏联的援助。诸多因素影响下,位于西北地区的兰州成为国家重点进行工业建设的城市之一。
兰州解放前虽然拥有一定经济、交通基础,也拥有独特的黄河水资源优势,便于组织工业生产,但为更好进行工业化建设,兰州进一步修建系列配套设施。同时国家和苏联专家指导,兄弟省市援建,国家大量资金投入等,推动了将重工业项目落户西部内陆的兰州,推动了兰州市工业生产力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的转型,改变了全国工业分布不均情况,为国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为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贡献了兰州力量。
总之,兰州市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是新中国工业的一个缩影之一。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兰州市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是新中国工业的一个缩影之一。结合兰州市工业发展历程可知兰州市与当时国家政策紧密相连,从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和建设的成果及对我国工业化影响等角度论述。
18.答案:(1)趋势: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杂乱形状到规范统一;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越来越轻便。
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
(2)原因:西方先进的铸币技术传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文明的影响(采用机器制币);近代中国币制的落后、混乱;洋钱的冲击;有识之士的倡导。
(3)认识:中国古代货币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具有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特点;货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反应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内容的重要实物;货币记录着当时各国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关系;应该借古探今,汲取经验,认清经济活动规律,掌握现代科技,为社会主义服务。
解析:(1)趋势和特点:可由材料一关键句归纳得出。
材料关键句 答案要点
趋势 “海贝最早取得实物货币的地位。青铜是一种称量货币……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是铜钱……政府发行了官交子,这是中国政府发行纸币的开始” 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杂乱形状到规范统一;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海贝最早取得实物货币的地位……元、明两朝发行的纸币,成为当时全国主要的流通手段” 越来越轻便
特点 “中国古代全国统一的铜钱流通货币制度发展了两千多年”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海贝……青铜是一种称量货币……中国古代货币的主要形态是铜钱……政府发行了官交子” 品种纷繁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西方国家铸币的先进技术”得出,西方先进的铸币技术传入,有识之士的倡导;根据材料二“开始机器制币,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铜元”得出,工业文明的影响(采用机器制币);根据时代背景与所学知识得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币制的落后、混乱,洋钱的冲击。
(3)本题属于开放性,围绕地位、意义等角度加以回答即可。
19.答案:(1)特点:“社会主义”和“坚持中国特色”的呼声最高(主张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在这一时期占多数)。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的全面加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2)观点: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革命战争的关系;向西方学习与坚持中国的特殊性相结合。
影响: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坚持中国特色”的呼声最高。背景:结合材料一时间“1933年”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九一八事变三个方面分析背景。
(2)观点:结合材料二“要动员群众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为夺取政权打下基础”可知,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革命战争的关系;结合材料二“向先进国家学习、向西方国家学习是必须的,但是中国也有中国的实际国情,不能盲目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可知,向西方学习与坚持中国的特殊性相结合。影响:结合所学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可知,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0.答案:(1)因素:二战后,美国实力强大,积极主导构建全球新的政治秩序;二战中,美国作为反法西斯阵营的领袖国家,曾高举反对殖民主义的大旗;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中明确提出民族自决权;美国希望通过推动东南亚的非殖民化进程,获取这一地区更多的市场和资源;冷战兴起,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二战后,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二战严重削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无力继续按照原有方式控制东南亚殖民地。
(2)挑战:法荷两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自主发展和文化传承;导致了该地区的政治不稳定和民族矛盾加剧;非殖民化需要解决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二战结束时,美国确立了其全球霸权地位,在东南亚的经济复兴以及政治秩序构建过程中,美国无疑已经成为主导性的大国”得出,二战后,美国实力强大,积极主导构建全球新的政治秩序;结合所学二战中美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得出,二战中,美国作为反法西斯阵营的领袖国家,曾高举反对殖民主义的大旗;结合所学联合国宪章的内容得出,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中明确提出民族自决权;根据材料“战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逐渐增长”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希望通过推动东南亚的非殖民化进程,获取这一地区更多的市场和资源;根据材料“非殖民化是战后美国对东南亚政策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得出,冷战兴起,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根据材料“非殖民化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并结合所学得出,二战后,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根据材料“广大附属地世界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动摇了欧洲殖民主义者400年来缔造的庞大帝国的根基,欧洲殖民国家在东南亚构筑的殖民体系也开始迅速瓦解”并结合所学得出,二战严重削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无力继续按照原有方式控制东南亚殖民地。
(2)挑战:根据材料“都程度不同地向其各自的东南亚殖民地灌输了自己的观念、制度、个人自由理念和法律秩序等”得出,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自主发展和文化传承;根据材料“这种相对陈旧的殖民统治方式直接影响到了其非殖民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得出,导致了该地区的政治不稳定和民族矛盾加剧;根据材料“向其殖民地传输的现代教育发展较慢,例如荷兰对印尼进行的是家长式和排外性的统治方式”得出,需要解决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高考历史预测密卷一卷—江苏(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