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 2024年1月 19日16:45~18:00】
高中2023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3分,共48分)
1.右图为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器物。自下而上分为兽形座、立人座、山形座和盏顶建筑四层,其中两层分别有站立和跪坐的成排人物,人皆执物作献祭状。该器物可以体现古蜀文明的政治理念是
A.神权至上 B.家国一体
C.礼乐秩序 D.专制集权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将“尧舜禅让”作为极力褒扬的美德,但却遭到法家的质疑和批判,韩非则认为权力的传递是“舜逼尧,禹逼舜”。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对禅让的质疑毫无历史依据
B.韩非的观点更符合客观事实
C.真相因时间久远而无法得知
D.现实政治诉求影响历史解读
3.秦代的《司空律》规定, (农户)一家不得同时有二人以上劳役抵罪、赎刑; 《戍律》规定,不要把一家中的劳动力同时征发去服戍边的徭役。这些规定是为了
A.实施轻徭薄赋 B.确保农业生产
C.废除严刑峻法 D.践行仁政思想
4.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期, “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与此局面形成相关的政治措施是
A.血缘世袭 B.宗法分封 C.王侯推恩 D.郡国并行
5.拓跋鲜卑曾在西晋时被册封代王,后一度被前秦所灭。拓跋珪复国后,采纳汉臣崔宏的建议,抛弃晋朝封号,继承“神州上国”曹魏的正统,故立国号为“魏”。这一做法
A.恢复了曹魏旧制 B.实现了民族融合
C.完成了北方统一 D.加深了华夏认同
6.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代设有“给事中”一职,对“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即封还诏书)”。据此可判断“给事中”所在的政府部门是
A.中书省 B. 门下省 C.御史台 D.尚书省
7.下表为北宋时期赋税结构变化表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 (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 (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 (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 (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此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业出现衰退趋势 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政府收入持续增加 D.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8.从辽、金朝起,政治重心北移至燕京(今北京),使得长城南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完全成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向北迁徙的中原汉族人口空前增加。这有利于
A.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C.带动经济重心的北移 D.消除北方各民族差异
9.1911 年,在斯里兰卡出土了用三种文字写成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上书:“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诏谕诸番,海道之开,深赖慈右,人舟安利,来往无虞,永惟大德,礼用报施。”由此可见,明代郑和下西洋旨在
A.确立霸主地位 B.实现自由平等
C.促进友好往来 D.开拓商品市场
10.在中国古代历朝政府的户籍统计中,由于长期存在隐瞒人口的现象,导致统计人口数与实际人口数相去甚远,而这一问题到了清代前期却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主要是由于
A. 统一局面形成 B.赋役制度改革
C.高产作物引进 D.民众素养提高
11.近代中国先后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农民运动,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将清廷斥为“清妖”,称外国为“夷弟”“番弟”;而20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则打出“扶清”旗号,斥外国为“鬼子”。这一变化表明
A.农民阶级封建迷信盛行 B.清廷对农民运动放宽限制
C.农民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2.俾斯麦曾评论: “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他所评价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13.20 世纪初,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一系列反清民主革命的同时,资产阶级立宪派也积极敦促清政府召开国会、实行宪政,并领导了收回帝国主义在华铁路、矿山利权的斗争,甚至发展为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这说明
A.近代化变革构成了时代洪流 B.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分歧明显 D.清王朝反动统治已名存实亡
14.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一年,河北保定军校招生,200人的名额竟迎来7000多报考者。这反映了当时
A.列强瓜分,民族危机严重 B.帝制复辟,新旧较量激烈
C.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D.国民革命,群众觉悟高涨
15.下图为抗战时期中国漫画家廖冰兄先生创作的漫画。前后变化反映了
A.侵华日军残暴罪行 B.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敌我形势根本扭转 D.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16.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近百万农民、东北 160万农民参加了解放军,民兵参战者近290万人;至 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人,冀中有480万人随军出征。由此推知,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最关键因素是
A.军纪严明 B.统一战线 C.土地改革 D.作风廉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17题20分, 18题20分, 19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唐宋时期人口分布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说明示意图所反映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结合所学简述这一趋势的原因。 (8分)
材料二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成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向内迁民营企业发放迁移补费,组织运输力量和沿途免验免税等,全面负责战区厂矿的内迁。据统计,至 1940 年年底,在交战地区受政府津贴而内迁的民营工矿业单位计 447家;机器设备及材料的重量约有 12 万吨;技术工人共15000余人。抗战初期的厂矿内迁运动,在数万人力的共同努力下,将中国工业仅有的一点基础迁往西北、西南。在过去荒芜冷落的地区上,相继建立起若干新的工业中心。
——李学通《抗日战争时期后方工业建设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图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文字材料说明抗战初期厂矿内迁的意义。 (1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20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所示中枢机构的朝代和特点。指出图2政体在中国出现时期和设计的意图。简述该政体是通过怎样的机制来达到目的 (12分)
材料二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国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正在进行的历史事件,并谈谈对陈独秀所提“吾人最后之觉悟”的理解。 (8分)
19.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某学校计划利用国庆节假日,开展一次为期三天的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以下是部分省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备选清单
上海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淞沪会战四行仓库遗址 湖南 秋收起义纪念馆长沙会战纪念馆
江苏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 湖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抗战纪念园
贵州 遵义会议纪念馆
江西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井冈山革命纪念地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重庆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
四川 辛亥保路运动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陈列馆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川军抗战博物馆
广东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炮台) 黄花岗烈士陵园 北伐战争纪念馆
请根据备选清单,以省或者主题为线索自拟题目,制定一个简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方案。 (要求:主题鲜明,方案合理,理由充分。12分)高中2023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5 ADBCD 6——10 BDACB 11——15 DAACB 16.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
17.(20分)
(1)趋势:经济重心南移。(2分)
动因:北方长期战乱,经济破坏严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南方经济的开发。(任答三点,6分)
(2)特点:工业布局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工业结构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4分)
意义:保存了中国仅有的工业基础;为中国独立抗战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极大增强了全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改变中国工业不合理布局;推动西部的现代化进程。(8分)
18.(20分)
(1)朝代、特点:清朝;皇权独揽(或专制强化)。精简机密、运行高效。(6分)
时期、意图:中华民国;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4分)
机制:实行三权分立制约总统权力;确立责任内阁制虚化总统权力。(2分)
(2)事件:新文化运动。(2分)理解: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步履艰难;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对封建旧文化批判的重要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入提供了精神武器。(6分)
19.(12分)
示例一:主题:近代广东人民的抗争精神。(3分)(可在一省范围内选择)
方案:鸦片战争博物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前夕,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向世界表明了维护主权的决心,也体现了广东人民反侵略的抗争精神。(3分)
黄花岗烈士陵园。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中国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鼓舞了全国革命的士气,为辛亥革命作了充分的动员准备。(3分)
北伐战争纪念馆。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拉开序幕。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而广州作为北伐战争的大本营,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分)
示例二:主题:重温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3分)(可跨省进行选择)
方案: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机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分)
红军四渡赤水陈列馆。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四渡赤水,打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追堵截,最后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分)
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后,遭到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的前后围堵。为摆脱被动局面,红军通过强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天险。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计划。(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