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基础
1《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 )
A.割占中国香港岛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设立工厂 D.抢劫北京城
2时空观念(2023秋·随州期中)下图是英国海军测量船,从汉口溯江而上所绘制的宜昌附近峡谷的印象图画。与此项考察活动相关的条约是 ( )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3跨学科·语文“初建康熙,毁于咸丰。……汉石白玉,正大光明。……大水法前,皇帝观望。……豪取强夺,贪得无厌。金银钱财,车队输送……奇珍异宝,下落不明……额尔金贼,下令烧园。三天三夜,烈火熊熊。”以上四言诗句描述的是 (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攻陷广州 D.亚罗号事件
4(2023·天津中考改编)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 ( )
A.《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 《黄埔条约》
5(2023秋·焦作期中)清朝鼎盛时期我国有1200多万平方千米的版图,但是弱国无外交。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俄国
提能力
6历史解释(2023秋·东莞期中)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的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 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 )
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
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
C.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
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
71860年,英法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看见大沽口海河堵塞,责备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阻击。对此,清朝这样解释:倘使英法代表的真意旨是进京换约,何必随带重兵 海河为中国领河,中国自有设防权。清朝的行为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B.近代海防兴起
C.闭关自守不断强化 D.主权观念萌发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决心发动的“新的侵略战争”被称为什么战争 (1分)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2)这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在何时爆发的 (1分)这次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2分)获得了什么特权 (4分)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又是什么 (1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这场“新的侵略战争”前后,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主要是指什么。(2分)
(4)这场“新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拓思维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做出如下解说:
①《南京条约》,难填欲壑
②修约要求,毫无根据
③公使驻北京问题
④进入广州城问题……
⑤“亚罗号事件”
⑥广州的沦陷和抗战
⑦天津的条约谈判
⑧北塘、大沽的失陷
⑨恭亲王“督办和局”,王大臣“开门揖盗”
⑩圆明园,万劫不复
九龙司,租而后割
——摘编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
(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上解说中,哪些属于原因分析 (2分)哪些属于过程分析 (2分)
(2)请选择材料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解说。(6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解说条理清楚)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基础
1《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B)
A.割占中国香港岛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设立工厂 D.抢劫北京城
2时空观念(2023秋·随州期中)下图是英国海军测量船,从汉口溯江而上所绘制的宜昌附近峡谷的印象图画。与此项考察活动相关的条约是 (C)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3跨学科·语文“初建康熙,毁于咸丰。……汉石白玉,正大光明。……大水法前,皇帝观望。……豪取强夺,贪得无厌。金银钱财,车队输送……奇珍异宝,下落不明……额尔金贼,下令烧园。三天三夜,烈火熊熊。”以上四言诗句描述的是 (B)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攻陷广州 D.亚罗号事件
4(2023·天津中考改编)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 (C)
A.《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 《黄埔条约》
5(2023秋·焦作期中)清朝鼎盛时期我国有1200多万平方千米的版图,但是弱国无外交。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D)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俄国
提能力
6历史解释(2023秋·东莞期中)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的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 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C)
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
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
C.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
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
71860年,英法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看见大沽口海河堵塞,责备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阻击。对此,清朝这样解释:倘使英法代表的真意旨是进京换约,何必随带重兵 海河为中国领河,中国自有设防权。清朝的行为反映出当时的中国(D)
A.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B.近代海防兴起
C.闭关自守不断强化 D.主权观念萌发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决心发动的“新的侵略战争”被称为什么战争 (1分)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这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在何时爆发的 (1分)这次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2分)获得了什么特权 (4分)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又是什么 (1分)
答:1856年10月。《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火烧圆明园。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这场“新的侵略战争”前后,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主要是指什么。(2分)
答: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这场“新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拓思维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做出如下解说:
①《南京条约》,难填欲壑
②修约要求,毫无根据
③公使驻北京问题
④进入广州城问题……
⑤“亚罗号事件”
⑥广州的沦陷和抗战
⑦天津的条约谈判
⑧北塘、大沽的失陷
⑨恭亲王“督办和局”,王大臣“开门揖盗”
⑩圆明园,万劫不复
九龙司,租而后割
——摘编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
(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上解说中,哪些属于原因分析 (2分)哪些属于过程分析 (2分)
答:①-⑤属于原因分析;⑥- 属于过程分析。
(2)请选择材料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解说。(6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解说条理清楚)
答: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沦为他们的附庸与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外交上,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学生版 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