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备考专项提分卷(一)
侵略与抗争
一、选择题
1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认为:“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界,军队就会越过边界。”由此观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
A.促进公平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土地 D.搜取中国赔款
2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广州城乡百姓纷纷响应,或收缴烟膏烟具,或检举鸦片贩子;虎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一发现走私鸦片的商船,立即遍吹螺号,集合渔船,前后拦截。由此可见,林则徐能够取得禁烟斗争胜利的原因是 ( )
A.全国各地的响应 B.道光帝的高度信任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林则徐的态度坚定
3《易经》说,“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反省较少,且近代化思想未能落实,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依然失败。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时,正是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使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了十分顽强的敌人,很难不会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外联合镇压
5《人民日报》曾评价,在某场战役中,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冯子材驰赴沙场的那场战争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战争
6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华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甲午战后,欧美各国转而控制中国的金融,投资铁路、开办工厂。这一变化说明 (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外国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腹地
C.列强开始获得在华贸易特权 D.列强侵略方式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7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材料中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聂士成天津保卫战
C.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 D.谢晋元四行仓库战役
8“列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国民党将反对帝国主义写进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上述材料说明 ( )
A.反对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B.近代各阶级的革命目标具有一致性
C.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
D.帝国主义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9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
是 ( )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10下图是抗战期间某场战役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1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12(2023·徐州模拟)有学者指出,近百余年中华民族经历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表)。由此可知 ( )
代表性事件 民族意识觉醒过程
鸦片战争 开始萌发
甲午中日战争 初步觉醒
五四运动 升华
抗日战争 高涨
A.民族意识在反侵略过程中不断地增强
B.民族意识与社会性质变化保持同步
C.中华民族在近代百年历史中逐渐形成
D.列强侵华是民族意识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非选择题
13(2023秋·岳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二,指出西方列强侵略的路线特点。(2分)根据图一指出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2分)
(2)观察图一、二,指出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增开的通商口岸分布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2分)
(3)图三内容反映了近代我国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出现的现象 (1分)分析这些现象对中国有哪些危害。(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沉沦的关系。(2分)从中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和参与了三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极大地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关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2分)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影响。(2分)列举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抵抗日军侵略的历史事实。(2分)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重要标志。这次战争中出现了“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场景,如何理解这句话 (2分)精准备考专项提分卷(一)
侵略与抗争
一、选择题
1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认为:“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界,军队就会越过边界。”由此观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B)
A.促进公平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土地 D.搜取中国赔款
2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广州城乡百姓纷纷响应,或收缴烟膏烟具,或检举鸦片贩子;虎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一发现走私鸦片的商船,立即遍吹螺号,集合渔船,前后拦截。由此可见,林则徐能够取得禁烟斗争胜利的原因是 (C)
A.全国各地的响应 B.道光帝的高度信任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林则徐的态度坚定
3《易经》说,“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反省较少,且近代化思想未能落实,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依然失败。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B)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时,正是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使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了十分顽强的敌人,很难不会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B)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外联合镇压
5《人民日报》曾评价,在某场战役中,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冯子材驰赴沙场的那场战争是 (C)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战争
6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华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甲午战后,欧美各国转而控制中国的金融,投资铁路、开办工厂。这一变化说明 (D)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外国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腹地
C.列强开始获得在华贸易特权 D.列强侵略方式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7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材料中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C)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聂士成天津保卫战
C.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 D.谢晋元四行仓库战役
8“列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国民党将反对帝国主义写进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上述材料说明 (A)
A.反对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B.近代各阶级的革命目标具有一致性
C.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
D.帝国主义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9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的证据应
是 (A)
A.当时的照片和相关的文物 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中对事件的描述 D.当时国民党报刊的宣传报道
10下图是抗战期间某场战役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战役是 (A)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1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B)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12(2023·徐州模拟)有学者指出,近百余年中华民族经历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表)。由此可知 (A)
代表性事件 民族意识觉醒过程
鸦片战争 开始萌发
甲午中日战争 初步觉醒
五四运动 升华
抗日战争 高涨
A.民族意识在反侵略过程中不断地增强
B.民族意识与社会性质变化保持同步
C.中华民族在近代百年历史中逐渐形成
D.列强侵华是民族意识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非选择题
13(2023秋·岳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二,指出西方列强侵略的路线特点。(2分)根据图一指出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2分)
答:路线特点:由海上入侵;由南向北。分布特点:主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观察图一、二,指出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增开的通商口岸分布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2分)
答:变化: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内地和清朝统治中心区域。实质:西方侵略势力不断深入(或便于列强获得更多的侵略利益);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图三内容反映了近代我国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出现的现象 (1分)分析这些现象对中国有哪些危害。(4分)
答:条约:《辛丑条约》。危害: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清政府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国防安全;使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清王朝的政治中心。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沉沦的关系。(2分)从中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2分)
答:关系: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实质上就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或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最终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应该与时俱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和参与了三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极大地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关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2分)
答: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影响。(2分)列举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抵抗日军侵略的历史事实。(2分)
答: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等。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
答:政治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军事上: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抗战的整体。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重要标志。这次战争中出现了“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场景,如何理解这句话 (2分)
答: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精准备考专项提分卷(一) 试卷(学生版 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