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苏州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六)(答案)

2024年苏州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六)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A.瑞金 B.井冈山 C.重庆 D.延安
2.“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是由于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蒸汽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公路交通比铁路交通投资少
4.《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进化论、蒸汽机车 B.相对论、内燃机
C.电磁学理论、飞机 D.经典力学体系、改良蒸汽机
5.“乡村往昔田园诗般的生活不见了……建立起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鸣,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这些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降低了生产效率 B.促进了农业发展
C.缩小了贫富分化 D.造成了环境污染
6.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A.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B.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C.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
7.他是19世纪俄国享誉世界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充分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堪称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下列与此描述相符的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复活》 C.《高老头》 D.《唐吉诃德》
8.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 D.使俄国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9.中世纪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先后对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颁发特许证,追认它们的特权,准许它们成立自治的公社。这说明中世纪城市
A.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 B.只能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
C.已完全摆脱封建领主控制 D.取得了一定的自由与特权
10.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教会宣扬的悲观厌世观念逐渐失去市场,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
A.主张建立“节俭教会” B.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解释了封建神学观念 D.转变了人的价值观念
1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1839年开始拟草稿,三年后写成了35页的提纲,五年后写成230页的论文,二十年后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这几十年的努力主要是为了阐述
A.微积分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12.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事件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
②葡萄牙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
③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④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下图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14.观察下面两幅图,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石斧和骨耜 铁农具和牛尊
A.建筑技术的发展 B.手工工艺的提高
C.战争武器的改进 D.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
15.下面关于两幅原始居民的居住场所复原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图一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图二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①都出现在长江流域
②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居民种植水稻
③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
④干栏式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右侧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7.如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画面展示的是一南一北两个武者将人民踩在脚下,互相争斗的场景。该作品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歌颂辛亥革命中新军英勇杀敌
18.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中只规定了“双方同意各地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关于解放区政权的地位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只是记录了双方在谈判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这说明重庆谈判
A.满足了国内和平与民主的愿望 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妥协
C.并未解决国共两党的根本分歧 D.推动了社会政治的改造
19.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盘古和蚩尤
2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舆地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其范围和规模大为壮观。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自然科学研究逐步兴起
C.主权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
21.下表反映了《新青年》杂志在不同时段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2.如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A.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B.中国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23.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中称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
A.迎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赤壁败于孙刘联军,退守北方 D.220年,称帝于洛阳,发展生产
24.在人民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前夕,英国“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解放军的多次警告,擅自闯入解放军防区,引发炮击事件。“紫石英”号重伤搁浅在镇江江面,最终狼狈逃走。这显示出
A.中共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 B.新中国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行径
C.国民政府实行屈辱的对外政策 D.西方列强从此放弃了霸权主义
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6分)
2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之源】
材料一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探索》
【思想之光】
材料二
春秋末年,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设计出一套治国方案。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和以民为本。儒家思想虽在动荡的形势下显得举步维艰,但到新形势下又被统治者所尊崇。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文史之萃】
材料三
信息卡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科技之光】
材料四
到公元3或4世纪,书法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楷书和草书,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形成。那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改良的纸张已经广泛用于书写,并得到发展。与竹、木、石相比,纸更易于吸收且书写流畅。
——摘编自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和孟子所处的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儒家思想“到新形势下被统治者所尊崇”与董仲舒提出的哪一主张有关?
(3)材料三信息卡中的“他”指的是何人?结合材料分析“他”为何被称为“中国史学之父”?
(4)写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根据材料四概括改良纸的优势。
26.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①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②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③遵义会议会址 ④中共七大会址
材料二
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政权,建设根据地……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红色政权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材料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半截皮带——“长征记”
材料四
这个卖国贼就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疯狂地发动了全面内战。仗着几百万军队,仗着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妄想把解放区一口吞掉。英明的党中央、毛主席发出战斗的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那战火纷飞的黎明,在那风雪弥漫的夜晚,我们是怎样地向往啊,向往着胜利的一天!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摘编自《东方红》朗诵词
《东方红》(剧照)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①②③④中任选两处遗址进行介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4)根据材料四回答,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依仗”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
27.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历史风云,更经历了中华民族的屈辱、曙光与希望。
【回首历史】
材料一
东交民巷,老北京城最长的一条胡同。1901年9月,这里成了外国人耀武扬威的治外法权之地,中国人再也不能自由进出自己的土地。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盛大入城仪式。毛泽东主席命令,入城部队必须经过东交民巷。48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进入了这条胡同。这支部队是人民的军队,是建立新中国的人民子弟兵。昂扬的英姿、铿锵的步伐,喜悦与激情交织,梦想与憧憬燃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东交民巷成为“外国人耀武扬威的治外法权之地”和毛主席命令“入城部队必须经过东交民巷”的原因?
【感悟历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精神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走向胜利】
材料三
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大战役”中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哪一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精神号召】
(4)站在新的起点,全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28.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新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意义。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满足的哪些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
材料三
如图所示
1850年英国棉纺织工厂 火车
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
17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78% 22% 67% 33% 48% 52%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说说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
近代产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该如何客观地看待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原因:在政治方面,17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在经济方面,英国把圈地运动等作为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累资本、形成雇佣劳动大军、开辟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经济前提。
(3)工业革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城市兴盛和城市人口增长;现代工厂取代传统手工工场;新式交通工具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4)影响:城市化兴起,人口的增加;但是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1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苏州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六)(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