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莎士比亚在作品《暴风雨》中通过女主角米兰达之口说道:“神奇呵,这里有多少好看的人!人类是多么美丽!呵,新奇的世界,有这么出色的人物!”材料反映了莎士比亚意在( )
A.强调以人为中心 B.批判宗教教义 C.提倡独立思考 D.肯定科学精神
2.在法国大革命中,某些自由派贵族反对王权专制主义,有些人还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有些人甚至愿意放弃特权来换取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影响这些自由派贵族政治态度的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革命
3.《全球通史》上说:“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实行( )
A.君主专制 B.贵族政治 C.三权分立 D.内阁制
4.在《德意志帝国宪法》框架内,普鲁士拥有绝对控制权,普鲁士国王就是帝国的世袭皇帝,普鲁士首相担任帝国首相并主导联邦会议。虽然帝国会议推行普选制,但是缺少责任内阁,无法对帝国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推知,德意志帝国( )
A.脱离了民主政治轨道 B.联邦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C.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政治体制蕴含着专制色彩
5.1851年5月1日,世界首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在伦敦盛大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亲临现场为博览会剪彩。她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与骄傲:“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深感“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
A.飞梭、汽船 B.蒸汽机、火车 C.电话、汽车 D.骡机、内燃机
6.英国学者哈德菲尔德认为:“截至1840年的80年中,运河运输是英国大宗商品的主要运输方式,经由这种方式工业革命得以发生。”学者迪恩指出:“如果英国必须依靠公路来运输重型货物,那么工业革命的有效影响很可能会推迟到铁路时代。”由此可见,两位学者意在说明( )
A.蒸汽机的使用引发技术革命 B.交通运输影响了工业化进程
C.工业革命密切了各地的联系 D.铁路建设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7.据学者统计,截止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共产党宣言》的版本覆盖了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意大利文等18种文字(其中俄译本最多),版次约有130个。这最能说明,19世纪后期( )
A.国际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巴黎公社示范作用日益明显
8.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里的“发展方向”是指( )
A.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
9.北伐战争期间,尽管遭到列强武装干涉,国民政府仍在群众运动配合下成功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甘地发起“食盐进军”,所到之处,在殖民当局担任公职的印度人纷纷辞职,迫使英国取消了一些强加给印度的法律。这表明当时( )
A.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崩溃
C.经济危机削弱列强实力 D.亚洲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10.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整个世界瓜分完毕。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列强开始走向殖民扩张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崩溃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交战各国很多人认为这次战争是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维护和平正义的事业。但随着战争的进程,人们对战争逐渐持反对态度,士兵们的战斗激情也消失殆尽,他们甚至觉得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争的结果取决于民众态度变化
B.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具有随意性
C.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的世界潮流
D.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
12.某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时指出“这种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属于这一“发展模式”的经济举措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建立苏维埃政权
13.有人指出:在1930年的时候,有三个人即将变得世界闻名,不仅是他们本人,还包括他们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人是一个60多岁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他随身携带一套被褥,一个肩背袋,一个纺锤(他晚上的时候可以纺织),徒步240英里,历经25天后到达海边取盐。他的“奋斗目标”是( )
A.通过民主改革来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
B.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C.领导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
D.开展武装斗争推翻由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
14.1941年美英共同颁布的《大西洋宪章》确立了去殖民地化原则。为此,在华韩国临时政府积极展开争取大国正式承认的外交活动。然而,战后远东国际秩序的构建与朝鲜半岛的独立问题却被美国放置在了大国协调的框架下,使去殖民化原则的普适性遭到了弱化,最终变为了《开罗宣言》中的托管安排。这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B.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 D.美国实行冷战外交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以下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的是 ( )
①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与心灵创伤 ②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③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④建立了以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做了一项民意测试:你认为美国派军队去越南打仗是一个错误吗?1965年8月有24%的人回答“是”,到1968年3月,回答“是”的比例为49%,同年8月,这一比例为65%,到1971年5月,已达到72%。这反映出美国( )
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B.民众参政热情持续高涨
C.反战运动深入发展
D.经济衰退引发政府危机
17.1945年12月至1949年,英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法令,把英格兰银行、民用航空、煤矿、铁路、电力、煤气、电报及无线通讯8个部门收归国有。到1951年,英国工业的20%划归了“公共部门”。英国的这一系列举措( )
A.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B.缩减了政府的公共开支
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直接导致经济停滞不前
18.从20世纪60年代中叶开始,苏联缩减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但从1968年扼杀“布拉格之春”以后,改革重心变为合并企业、建立联合公司,主持改革的柯西金也认为:商品货币关系应当用来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这反映苏联改革( )
A.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 B.吸取东欧改革失败教训
C.造成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D.没有突破传统经济体制
19.20世纪后二十年是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时期,但是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失败,在挫折中社会主义事业开辟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条道路是指( )
A.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B.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普京的民族主义国家道路
20.18-20世纪中叶,世界的工业地带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北美西部的“阳光地带”。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西太平洋地区、南欧地区和拉美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地带,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形成的从北起韩国往南经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离岸工业带”。据此可知( )
A.国际经济新秩序日益形成 B.世界经济的中心转移完成
C.西方模式失去了竞争优势 D.新兴国家现代化成就突出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完成了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制试验,这种全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三大要素,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议会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还对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对个人自由权利表达了相当程度的尊重。但是由这三大要素构成的政治体制导致权力角逐尖锐,只能通过一次次改革,一系列法案来实现权力的逐渐下移。
——摘编自许春凤《基于唯物史观的教材分析——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例》
材料二
1787年制定的宪法虽然是多方势力妥协的结果,但进步意义毋庸置疑,它基于古典民主共和传统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结合美国的实际,首次在一个大国实行了共和制,巧妙设计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且承认国家最终权力来自人民。不过,美国宪法的不足也相当明显,最明显的是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而且在选举和纳税时,每个黑人只能按照3/5人计算。印第安人也被排除在公民队伍之外,占人口约一半的女性,则直到美国联邦政府建立131年之后,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晏绍祥、苏新欢《中外历史纲要(下)近代部分的逻辑联系与结构》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6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等《世界历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与发挥,创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不是别人,那就要了解他们的革命生平。为此就需要搞清楚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制度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工人阶级进行的斗争,即早期工人运动(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最富革命性、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就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也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物质力量。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二战使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在大战中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在战后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大国。苏联的强大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美国全面推行冷战政策,限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形成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以太平洋两岸两个超级鼹国为中心,以欧洲为重点、亚太为侧翼,辐射全球各地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摘编自黄涛《论美苏冷战格局形成与利益困窘下的对峙缓和》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西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对苏战略、防务负担和经济贸易等诸多问题上,与美国步调不一,极力推行具有欧洲特色的独立外交政策。……勃列日涅夫为了与美国争霸,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军备竞赛又导致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增加。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与此同时,制约美苏两极对抗升级,促进国际战略格局的多元化因素不断发展。
——摘编自耿明俊《美苏全球战略的调整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材料三
“短促的二十世纪,即将在问题重重中落幕。没有人有解决方案,甚至没有人敢说他有答案。……我们只能肯定一件事,那便是一页历史已告结束。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促进国际战略格局的多元化因素”。(6分)
(3)有人认为20世纪是变革的世纪、战争的世纪、发展的世纪、分裂的世纪、多极化的世纪、全球化的世纪……。请你以“我眼中的20世纪”为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B B B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C C A D C 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2分)
(1)特点:与封建势力妥协确立民主政治(或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强调权力的分权与制衡;尊重个人自由权利的表达;发展具有渐进性。(6分,每点2分)
(2)评价: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等,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发展模式;但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印第安人和妇女权利长期没有得到保障,违背了人人平等理念。(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消极方面至少一点)
22.【答案】(14分)
(1)因素:工业革命推动;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圈地运动推动;科学革命和技术创新推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交通运输工具革新。(答出任意两点即給4分)
(2)积极影响:生产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变化;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推动城市化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给4分)
消极影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和犯罪等社会问题出现。(答出任意1点即给2分)
(3)条件:工业革命开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19世纪中期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经历;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给4分)
23.【答案】(24分)
(1)背景:美苏战时同盟破裂;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发起冷战;苏联针锋相对;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8分,任答4点,言之有理即可)
(2)“促进国际战略格局的多元化因素”: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对衰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欧共体崛起;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发展。(6分,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3)参考示例1:20世纪是战争与和平的世纪
论题: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这一体系的建立使世界局势得到暂时稳定,但内部也充满矛盾和冲突。经济危机的爆发动摇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国联缺乏有效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法西斯国家的兴起和结盟改变了世界格局。二战爆发,结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期,雅尔塔体系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实行共处和合作,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联合国的成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解决国际重大政治经济秩序问题,但美苏及两大阵营之间展开了半个世纪的矛盾与冲突,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核阴影威胁世界和平。
大国国际关系的重组、欧共体和第三世界的发展等,加速了国际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冷战结束后,重构“和平与发展”的多极化的世界体系成为各国努力的重要课题。
参考示例2
论题:20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阐述:在20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提出等,这些理论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大大提高,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进程。同时,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开始征服太空,实现了太空探索和卫星通信等重大科技进步。
20世纪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为21世纪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说明
论题:2分(只写论题,没有阐述不给分;没有紧扣材料的论题,不给分);
阐述:6分(必须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没有论题,有阐述,酌情给分。);
结论:2分(围绕论题、阐述进行提升,才可得2分;照抄论题,只给1分)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