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24七下·从江月考) 围绕国家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政治制度上不断进行变革。下表空格处应填入物最恰当的是(  )
皇帝 秦始皇嬴政 隋炀帝杨广 元世祖忽必烈 ▲
措施 郡县制 科举制 行省制 废丞相
A.明成祖朱棣 B.明太祖朱元璋
C.康熙帝玄烨 D.雍正帝胤禛
【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围绕社会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制度上不断推陈出新。明太祖时,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B符合题意;
明成祖朱棣时期,丞相已被废除,排除A;
康熙帝玄烨是清朝皇帝,丞相已被废除,排除C;
雍正帝胤禛是清朝皇帝,丞相已被废除,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024七下·从江月考)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元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失去积极意义,考试内容趋于八股,遂叫八股取士。下列关于明清“八股取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C.考生答卷必须按固定的格式来写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八股取士的说法错误的是考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的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
考生的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
考生答卷必须按固定的格式来写,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八股取士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八股取士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2024七下·从江月考)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依次是(  )
A.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 B.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C.推恩令、戚继光抗倭 D.漠北战役、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都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明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故B正确;
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事例,故A错误;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的政策,与中外交流无关,故C错误;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时期发生的,故D错误。
综上故选B。
【点评】 本题以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网页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4.(2024七下·从江月考) 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不断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出现了“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的局面。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B.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人类航海事业 D.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断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出现了‘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人类航海事业发展,C符合题意;
戚继光抗倭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排除A;
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与题干无关,排除B;
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题干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4七下·从江月考)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也有突出成就。下列科技文化与成就搭配一致的是(  )
选项 作品 成就
A 《本草纲目》 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B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 《农政全书》 地理学巨著、文学名著
D 《徐霞客游记》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符合题意;
《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排除A;
《农政全书》是农业著作,排除C;
《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著作,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科技著作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明朝科技著作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2024七下·从江月考) 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以下一组图片,它们均取材于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这部作品是(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了“舌战群”“蒋干盗书”“单刀赴会”“挥泪斩马谩”的故事,这些都出自我国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C符合题意;
《水浒传》反映的是农民起义,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红楼梦》反映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2024七下·从江月考)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前陕西总督余应桂上言:“贼众号百万,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请调天下镇将,如左良玉、吴三桂并高杰、唐通……齐赴军前,会师真保之间……赐以尚方,悬公侯之赏,以鼓励之,庶贼可灭也。”材料中的“贼”(  )
A.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C.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D.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材料中的“贼”是李自成,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配土地的口号,C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A;
安史之乱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排除B;
洪秀全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2024七下·从江月考) 观察下列图片,其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清朝巩固边疆 B.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C.清朝疆域扩大 D.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三幅图片可知,第一幅图是金瓶掣签也是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手段。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平定准噶尔。清朝时期,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三幅图反映的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图片内容反映的是清朝巩固边疆的史实,A符合题意;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与题干信息信息无关,排除B;
朝疆域扩大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清朝对边疆管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4七下·从江月考) 有学者在谈到清朝人口时说:“在一个农业国度,人口增多无非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增多;农民增多,则土地分割愈碎,地主阶级增多,则兼并之家愈多。”该学者认为,农业国度人口的增长直接导致(  )
A.土地兼并加剧 B.自然经济瓦解
C.城乡矛盾激化 D.旧政权的灭亡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人口增多无非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增多;农民增多,则土地分割愈碎,地主阶级增多,则兼并之家愈多”可知,随着农业人口的增多,必然导致土地分制和导致土地兼并加剧,根据题目,选项中只有土地兼并,A符合题意;
自然经济的解体受外来经济影响,排除B;
农业人口增长主要在农村,并不能直接导致城乡矛盾激化,排除C;
人口增长直接与旧政权灭亡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人口增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清朝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2024七下·从江月考)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答案】B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届时则提奏”“议大政……得旨则与”可知,军机处是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但参与政务需要皇帝同意,体现了参与政务、秉旨办事的特点,B符合题意;
军机处地处内廷,但没有决策权,排除A;
“设有官衙”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且机构完备也不涉及,排除C;
“专理刑狱”与史实不符,军机处负责处理机要文书等,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2024七下·从江月考)18世纪末,英国使团访华后感叹:“全国都安静地服从一个帝王,而他们的法律、风俗,乃至语言始终没有变化。他们既不想跟世上其他地方交往,也不企图去占领。”据此可知(  )
A.英国使团对中国赞赏不已 B.盛世下的中国蕴藏着危机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D.18世纪的中国领先世界
【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8世纪末,英国使团访华后感叹:‘全国都安静地服从一个帝王,而他们的法律、风俗,乃至语言始终没有变化。他们既不想跟世上其他地方交往,也不企图去占领。’”可知其描述的是当时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之下的“大一统”的盛世局面,但是其对外闭关锁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并且在法律、风俗、乃至语言上始终没有变化,这表明盛世下的中国蕴藏着危机,B符合题意;
据材料可知其描绘的是中国盛世局面下蕴藏着危机,不是在赞赏中国的制度,排除A;
英国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时1840年鸦片战争,是19世纪,排除C;
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题干中也未能体现18世纪的中国领于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闭关锁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4七下·从江月考)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这体现出京剧(  )
A.学习西方,引进技法 B.形式多样,专供宫廷
C.剧目繁多,雅俗共赏 D.兼容并包,博采众长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据题干“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可知,题干材料体现出京剧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特点,D符合题意;
“学习西方,引进技法”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
“专供宫廷”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
“剧目繁多”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京剧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京剧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2024七下·从江月考) 【集权·强化】明太祖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设立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答案】锦衣卫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
民。
故答案为:锦衣卫。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4.(2024七下·从江月考) 【文化统治】明朝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答案】《四书章句集注》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
挥。
故答案为:《四书章句集注》。
【点评】本题考查八股取士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5.(2024七下·从江月考) 【地方治理】明朝朱元璋为了分散行省的权力,在地方,由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由按察使司掌管司法,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务。这三个机构合称为    。
【答案】三司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集中权力,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又分设五军都督府,取代原来的大提督府,直接掌握军权。此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部门。
故答案为:三司。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6.(2024七下·从江月考) 【边疆巩固】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   ,授权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物。
【答案】噶厦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故答案为:噶厦。
【点评】本题考查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7.(2024七下·从江月考) 【专制强化】“有官无吏”“跪受笔录”“照旨办事”是清朝特殊机构   的典型特征。
【答案】军机处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有官无吏”“跪受笔录”“照旨办事”是清朝特殊机构军机处的典型特征。为强化皇权,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故答案为:军机处。
【点评】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10分,共10分。
18.(2024七下·从江月考)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同学正以“品文化·树自信”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一起完成相关任务吧。
任务一 【读名人名言——悟民族精神】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任务二 【观相关图片——析建筑特点】
任务三 【讲科技成就——树文化自信】
泥活字板 南宋持罗盘陶俑 宋代火器 宋应星 《农政全书》
(1)请认真阅读上面两位名人名言,感悟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族精神?
(2)认真观察上面图片,分析以上建筑(群)有什么特点?
(3)中国古代科技灿烂,成就斐然。结合上面所给相关历史信息,任意选取三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演讲稿。
【答案】(1)民族精神: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坚决斗争的精神;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特点:规模宏大;中轴对称;布局均衡;突出了皇权至上;等等。
(3)科技成就·中国力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成就·中国力量》。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成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体现着中国力量。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世界各地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宋代人们开始用磁铁制成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到欧洲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的,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明朝时期的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他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科技成果,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着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当为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戚继光和郑成功的民族精神。根据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可知,表达了作者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感情。由“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可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感悟他们身上体现了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坚决斗争的精神;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建筑。根据图片信息“唐长安城平面图、天坛、故宫鸟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天坛、故宫等建筑(群)的特点是规模宏大;中轴对称;布局均衡;突出了皇权至上等。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泥活字板、南宋持罗盘陶俑、宋代火器、宋应星、《农政全书》”,拟定一个观点:科技成就·中国力量。结合宋朝的三项科技发明,进行史实分析归纳即可。如演讲稿: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成就·中国力量》。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成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体现着中国力量。北宋时期毕界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世界各地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宋代人们开始用磁铁制成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到欧洲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的,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明朝时期的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他全面总结了我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总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科技成果,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着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当为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故答案为:
(1)民族精神: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坚决斗争的精神;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特点:规模宏大;中轴对称;布局均衡;突出了皇权至上;等等。
(3)科技成就·中国力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成就·中国力量》。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成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体现着中国力量。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世界各地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宋代人们开始用磁铁制成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到欧洲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的,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明朝时期的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他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科技成果,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着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当为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国古代的科技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1分,第20小题10分,共21分。
19.(2024七下·从江月考)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清代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17世纪末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①,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②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结合材料一,写出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军机大臣是清朝哪位皇帝设置的哪一机构的官员?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机构的职责。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三中大事年表①②处的内容。
(4)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答案】(1)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
(2)皇帝:雍正帝。机构:军机处。职责: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实权,只是跪受笔录。
(3)①驻藏大臣②伊犁将军
(4)主要方式: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签订条约;等等。
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结合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或回答设立厂卫机构)。
(2)本题考查军机处。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大事年表①②的内容为驻藏大臣、伊犁将军。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762年,清政府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在新疆各地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及作用。根据材料三归纳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制定法律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或回答设立厂卫机构)。
(2)皇帝:雍正帝。机构:军机处。职责: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实权,只是跪受笔录。
(3)①驻藏大臣②伊犁将军。
(4)主要方式: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签订条约;等等。
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0.(2024七下·从江月考) 经济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包括社会的稳定因素、政府的政策措施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其中,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如松江府的洙泾、枫泾。
据清人记载,“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洙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市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用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代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特点: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镇人口增加;专业市镇出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变化:考试内容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格式要求八股。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或: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3)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导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4)启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当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等等。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朝的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江南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其中,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可得出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根据“市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结合所学可得出明代江南市镇人口增加,专业市镇出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本题考查明朝科举制度的知识。根据材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人股,通谓之制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考试与唐宋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考试内容仅限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格式,即答卷的文体要求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开放性设问,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都可以,但在论述时要有理有据。如果同意其观点,在论证时可以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政府政策的保守性,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回答。如果回答不意,论证时可以从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概况,影响等方面回答。示例: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导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根据题干信息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当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等等。
故答案为:
(1)特点: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镇人口增加;专业市镇出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变化:考试内容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格式要求八股。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或: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导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4)启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当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对明清经济的看法、明清经济发展的启示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24七下·从江月考) 围绕国家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政治制度上不断进行变革。下表空格处应填入物最恰当的是(  )
皇帝 秦始皇嬴政 隋炀帝杨广 元世祖忽必烈 ▲
措施 郡县制 科举制 行省制 废丞相
A.明成祖朱棣 B.明太祖朱元璋
C.康熙帝玄烨 D.雍正帝胤禛
2.(2024七下·从江月考)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元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失去积极意义,考试内容趋于八股,遂叫八股取士。下列关于明清“八股取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C.考生答卷必须按固定的格式来写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3.(2024七下·从江月考)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依次是(  )
A.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 B.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C.推恩令、戚继光抗倭 D.漠北战役、文成公主入藏
4.(2024七下·从江月考) 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不断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出现了“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的局面。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B.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人类航海事业 D.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
5.(2024七下·从江月考)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也有突出成就。下列科技文化与成就搭配一致的是(  )
选项 作品 成就
A 《本草纲目》 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B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 《农政全书》 地理学巨著、文学名著
D 《徐霞客游记》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A.A B.B C.C D.D
6.(2024七下·从江月考) 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以下一组图片,它们均取材于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这部作品是(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7.(2024七下·从江月考)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前陕西总督余应桂上言:“贼众号百万,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请调天下镇将,如左良玉、吴三桂并高杰、唐通……齐赴军前,会师真保之间……赐以尚方,悬公侯之赏,以鼓励之,庶贼可灭也。”材料中的“贼”(  )
A.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C.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D.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8.(2024七下·从江月考) 观察下列图片,其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清朝巩固边疆 B.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C.清朝疆域扩大 D.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9.(2024七下·从江月考) 有学者在谈到清朝人口时说:“在一个农业国度,人口增多无非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增多;农民增多,则土地分割愈碎,地主阶级增多,则兼并之家愈多。”该学者认为,农业国度人口的增长直接导致(  )
A.土地兼并加剧 B.自然经济瓦解
C.城乡矛盾激化 D.旧政权的灭亡
10.(2024七下·从江月考)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11.(2024七下·从江月考)18世纪末,英国使团访华后感叹:“全国都安静地服从一个帝王,而他们的法律、风俗,乃至语言始终没有变化。他们既不想跟世上其他地方交往,也不企图去占领。”据此可知(  )
A.英国使团对中国赞赏不已 B.盛世下的中国蕴藏着危机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D.18世纪的中国领先世界
12.(2024七下·从江月考)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这体现出京剧(  )
A.学习西方,引进技法 B.形式多样,专供宫廷
C.剧目繁多,雅俗共赏 D.兼容并包,博采众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2024七下·从江月考) 【集权·强化】明太祖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设立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14.(2024七下·从江月考) 【文化统治】明朝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15.(2024七下·从江月考) 【地方治理】明朝朱元璋为了分散行省的权力,在地方,由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由按察使司掌管司法,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务。这三个机构合称为    。
16.(2024七下·从江月考) 【边疆巩固】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   ,授权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物。
17.(2024七下·从江月考) 【专制强化】“有官无吏”“跪受笔录”“照旨办事”是清朝特殊机构   的典型特征。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10分,共10分。
18.(2024七下·从江月考)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同学正以“品文化·树自信”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一起完成相关任务吧。
任务一 【读名人名言——悟民族精神】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任务二 【观相关图片——析建筑特点】
任务三 【讲科技成就——树文化自信】
泥活字板 南宋持罗盘陶俑 宋代火器 宋应星 《农政全书》
(1)请认真阅读上面两位名人名言,感悟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族精神?
(2)认真观察上面图片,分析以上建筑(群)有什么特点?
(3)中国古代科技灿烂,成就斐然。结合上面所给相关历史信息,任意选取三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演讲稿。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1分,第20小题10分,共21分。
19.(2024七下·从江月考)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清代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17世纪末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①,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②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结合材料一,写出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军机大臣是清朝哪位皇帝设置的哪一机构的官员?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机构的职责。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三中大事年表①②处的内容。
(4)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20.(2024七下·从江月考) 经济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包括社会的稳定因素、政府的政策措施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其中,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如松江府的洙泾、枫泾。
据清人记载,“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洙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市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用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代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围绕社会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制度上不断推陈出新。明太祖时,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B符合题意;
明成祖朱棣时期,丞相已被废除,排除A;
康熙帝玄烨是清朝皇帝,丞相已被废除,排除C;
雍正帝胤禛是清朝皇帝,丞相已被废除,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八股取士的说法错误的是考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的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
考生的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
考生答卷必须按固定的格式来写,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八股取士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八股取士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都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明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故B正确;
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事例,故A错误;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的政策,与中外交流无关,故C错误;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时期发生的,故D错误。
综上故选B。
【点评】 本题以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网页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断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出现了‘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人类航海事业发展,C符合题意;
戚继光抗倭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排除A;
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与题干无关,排除B;
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题干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符合题意;
《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排除A;
《农政全书》是农业著作,排除C;
《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著作,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科技著作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明朝科技著作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了“舌战群”“蒋干盗书”“单刀赴会”“挥泪斩马谩”的故事,这些都出自我国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C符合题意;
《水浒传》反映的是农民起义,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红楼梦》反映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材料中的“贼”是李自成,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配土地的口号,C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排除A;
安史之乱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排除B;
洪秀全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三幅图片可知,第一幅图是金瓶掣签也是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手段。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平定准噶尔。清朝时期,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三幅图反映的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图片内容反映的是清朝巩固边疆的史实,A符合题意;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与题干信息信息无关,排除B;
朝疆域扩大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清朝对边疆管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人口增多无非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增多;农民增多,则土地分割愈碎,地主阶级增多,则兼并之家愈多”可知,随着农业人口的增多,必然导致土地分制和导致土地兼并加剧,根据题目,选项中只有土地兼并,A符合题意;
自然经济的解体受外来经济影响,排除B;
农业人口增长主要在农村,并不能直接导致城乡矛盾激化,排除C;
人口增长直接与旧政权灭亡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人口增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清朝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届时则提奏”“议大政……得旨则与”可知,军机处是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但参与政务需要皇帝同意,体现了参与政务、秉旨办事的特点,B符合题意;
军机处地处内廷,但没有决策权,排除A;
“设有官衙”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且机构完备也不涉及,排除C;
“专理刑狱”与史实不符,军机处负责处理机要文书等,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8世纪末,英国使团访华后感叹:‘全国都安静地服从一个帝王,而他们的法律、风俗,乃至语言始终没有变化。他们既不想跟世上其他地方交往,也不企图去占领。’”可知其描述的是当时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之下的“大一统”的盛世局面,但是其对外闭关锁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并且在法律、风俗、乃至语言上始终没有变化,这表明盛世下的中国蕴藏着危机,B符合题意;
据材料可知其描绘的是中国盛世局面下蕴藏着危机,不是在赞赏中国的制度,排除A;
英国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时1840年鸦片战争,是19世纪,排除C;
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题干中也未能体现18世纪的中国领于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闭关锁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据题干“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可知,题干材料体现出京剧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特点,D符合题意;
“学习西方,引进技法”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
“专供宫廷”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
“剧目繁多”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京剧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京剧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锦衣卫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
民。
故答案为:锦衣卫。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4.【答案】《四书章句集注》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
挥。
故答案为:《四书章句集注》。
【点评】本题考查八股取士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5.【答案】三司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集中权力,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又分设五军都督府,取代原来的大提督府,直接掌握军权。此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部门。
故答案为:三司。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知识。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6.【答案】噶厦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故答案为:噶厦。
【点评】本题考查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7.【答案】军机处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有官无吏”“跪受笔录”“照旨办事”是清朝特殊机构军机处的典型特征。为强化皇权,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故答案为:军机处。
【点评】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8.【答案】(1)民族精神: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坚决斗争的精神;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特点:规模宏大;中轴对称;布局均衡;突出了皇权至上;等等。
(3)科技成就·中国力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成就·中国力量》。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成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体现着中国力量。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世界各地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宋代人们开始用磁铁制成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到欧洲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的,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明朝时期的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他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科技成果,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着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当为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戚继光和郑成功的民族精神。根据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可知,表达了作者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感情。由“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可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感悟他们身上体现了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坚决斗争的精神;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建筑。根据图片信息“唐长安城平面图、天坛、故宫鸟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天坛、故宫等建筑(群)的特点是规模宏大;中轴对称;布局均衡;突出了皇权至上等。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泥活字板、南宋持罗盘陶俑、宋代火器、宋应星、《农政全书》”,拟定一个观点:科技成就·中国力量。结合宋朝的三项科技发明,进行史实分析归纳即可。如演讲稿: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成就·中国力量》。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成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体现着中国力量。北宋时期毕界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世界各地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宋代人们开始用磁铁制成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到欧洲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的,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明朝时期的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他全面总结了我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总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科技成果,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着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当为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故答案为:
(1)民族精神: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坚决斗争的精神;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特点:规模宏大;中轴对称;布局均衡;突出了皇权至上;等等。
(3)科技成就·中国力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成就·中国力量》。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成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体现着中国力量。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到世界各地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宋代人们开始用磁铁制成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到欧洲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的,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明朝时期的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他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科技成果,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着中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当为聪明智慧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国古代的科技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答案】(1)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
(2)皇帝:雍正帝。机构:军机处。职责: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实权,只是跪受笔录。
(3)①驻藏大臣②伊犁将军
(4)主要方式: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签订条约;等等。
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结合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或回答设立厂卫机构)。
(2)本题考查军机处。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大事年表①②的内容为驻藏大臣、伊犁将军。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762年,清政府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在新疆各地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及作用。根据材料三归纳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制定法律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或回答设立厂卫机构)。
(2)皇帝:雍正帝。机构:军机处。职责: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没有任何实权,只是跪受笔录。
(3)①驻藏大臣②伊犁将军。
(4)主要方式: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签订条约;等等。
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0.【答案】(1)特点: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镇人口增加;专业市镇出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变化:考试内容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格式要求八股。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或: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3)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导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4)启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当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等等。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朝的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江南地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其中,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可得出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根据“市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结合所学可得出明代江南市镇人口增加,专业市镇出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本题考查明朝科举制度的知识。根据材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人股,通谓之制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考试与唐宋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考试内容仅限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格式,即答卷的文体要求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开放性设问,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都可以,但在论述时要有理有据。如果同意其观点,在论证时可以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政府政策的保守性,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回答。如果回答不意,论证时可以从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概况,影响等方面回答。示例: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导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根据题干信息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当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等等。
故答案为:
(1)特点: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镇人口增加;专业市镇出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变化:考试内容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格式要求八股。弊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或: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导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4)启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当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对明清经济的看法、明清经济发展的启示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