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请问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 )
A.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
C.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从材料可知,这次战役使中国( )
A.实现民族复兴 B.大陆获得统一 C.国际地位提高 D.成为经济强国
5.“斗地主”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大众化的网络游戏,其实“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早已被消灭。使“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
A.三大改造 B.“文化大革命” C.土地改革 D.改革开放
6.下面是某班收集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个资料。他们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誓师大会 签订和平解放西藏问题决议
A.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7.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3号全球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
A.1956年 B.2016年 C.1949年 D.1953年
8.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9.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10.1954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进行,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乐松生的这一举动( )
A.限制了企业自主发展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1.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大步迈进。下列属于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是( )
A.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B.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2.1943年11月,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校训“实事求是”,20世纪70年代,最符合这一思想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B.全面完成高考制度的恢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坚持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13.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标题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D.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14.历史图片承载着历史记忆,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如图可用于研究( )
A.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B.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对外开放的推进步骤
15.某班同学根据山西太谷县乡镇企业的相关资料,整理绘制了如下数据统计表。你认为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企业数量/个 从业人数/人 总产值/万元
1984 3263 22000 7176.72
1986 3950 26500 12000
1987 4393 27900 14100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山西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C.山西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6.国家计委宣布,从1993年起,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将减少一半,国家计委直接管理的工农业出口计划指标将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加强政策协调,使计划更好地面向市场,发挥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计委宣布这一做法的背景是( )
A.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 B.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下图《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一书再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据此推测,该书的主人公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江泽民 D.邓小平
18.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三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下列图片资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中国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20.郑阳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下组图片,该组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主革命之路 B.社会主义道路 C.改革开放之路 D.民族复兴之路
二、材料题
2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一直以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
——摘自《学习强国》
(1)材料一中所说的“制度”是我国的哪一制度?它的确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9月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摘自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
(2)材料二中的“这个伟大文献”是什么?它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石。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编自《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
(3)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概括国内生产总值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张艺《从“打地基”到“建房子”中共八大的社会主义探索》
(2)材料中的“任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八大的意义。
材料三:
(3)阶段②中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国有企业改革
1984年 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8年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城市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当时人民期盼新生政权,希望早日买到国旗,以便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故A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土地改革完成、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BCD。故选:A。
2.答案:D
解析:A项,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故A项说法错误。B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是三大战役的意义。故B项说法错误。C项,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故C项错误。D项,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答案:C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A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签订和平解放西藏问题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誓师大会、江苏淮安贫农分到了土地”可知,这与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对内,195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对外,1950年,进行抗美援朝,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故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A符合题意;十年内战,国共对峙是1927-1937年,排除B;打倒美蒋,人民解放是1946-1949年,排除C;民族耻辱,抗争探索是19世纪中后期开始到20世纪初期,排除D。故选:A。
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题干图表反映了“一五”计划的这一特点,C符合题意,ABD表述不符合表格内容,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A.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与实事求是无关,故A错误;B.全面完成高考制度的恢复意味着否定“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意味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实事求是无关,故B错误;C.材料“实事求是”指的是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实事求是成为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之一,因此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符合材料描述,故C正确;D.坚持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的方针,与“实事求是”无关,故D错误。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从1993年起,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将减少一半……使计划更好地面向市场,发挥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正确。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D
解析:
21.答案:(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基石;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22.答案:(1)趋势:稳定快速增长(不断增长)。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三大改造的实施;一五计划的开展;苏联的援助;人民当家作主,生产积极性高涨。
(2)内容: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开启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论十大关系》一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的开端。
(3)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解析:
23.答案:如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等。
阐述:示例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后来发展到城市,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经济特区开始,由沿海向内地扩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分阶段进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示例二:
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设立经济特区,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84年又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从此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综上所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示例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
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