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7课 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答案)

第7课 百家争鸣
1.在教育领域,它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孩子天性,充分信赖孩子能力,放手让孩子探索与尝试。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性工作。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一书中。这部书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中提到老子思想的核心是( )
A.“道” B.“仁政” C.“法治” D.“兼爱”
3.据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
A.严厉处罚看护人 B.细心调查原因 C.关心是否伤到人 D.不管不闻不问
4.祭孔大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主要用来纪念孔子。这个仪式通常在孔子诞辰(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当日举行。后人如此祭奠孔子,是因为他( )
A.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B.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D.批判贵族们的奢侈生活
5.下表内容体现出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以德治国 D.启发诱导
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7.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 )
A.形成了忠君守礼局面 B.批判以法治国的思想
C.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8.下图所示的书中有这些内容,“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慈母有败子”。这些观点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9.下表反映了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
《墨子》 “一同天下”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A.都反对不义的战争 B.都主张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都主张天下统一 D.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10.“有能则举(举荐任用)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战国时期持有这种主张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11.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的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以法治国。
A.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D.脱离现实,禁锢人民的思想
12.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这反映出( )
A.政治智慧,治国理政 B.政治智慧,皆出中国
C.治理国家,唯有法治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名家解读】
材料一:有学者曾经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中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思辨论坛】
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生活之窗】
(3)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等。针对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观点进行处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在新旧制度急剧转型过程中,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文化繁荣的经济、政治根源。
材料二: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用贤能;提倡节俭
儒家 ________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礼治;人定胜天
________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完善材料二表格。
(3)假如你是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你会欣赏材料二表格中哪一个人的主张?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观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观点是老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符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故选C。
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因此,最符合孔子主张的做法是关心是否伤到人,故选C。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孔子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受到后人的尊敬,故B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孔子弟子的来源包括贵族、富商、“贱人之子”等,这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故A正确。B、C、D均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他们都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些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D。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根据“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和“韩非子”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观点属于法家思想。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保留在《韩非子》一书中。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故选D。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由“一同天下”“(天下)定于一”“一天下”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都主张天下统一。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材料大意为要提拔有能力的人,给他高的爵位、丰厚的俸禄,任命他做事。节约俭省,国家可以昌盛:奢侈放纵,国家就会灭亡。材料反映的是要选拔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战国时期持有这种思想主张的人是墨子。
11.答案:A
解析:由题中表格信息可知,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法治、诚信、友善等,与百家争鸣的各学派思想有着渊源关系。由此可知,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12.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材料中分别阐述了庄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思想,一个提倡“无为而治”,一个提倡法治。这都是治国的智慧,故正确。B项错误,“皆出中国”说法太过绝对,其他国家也有优秀的治国智慧。C项错误,“唯有法治”说法太过绝对,正确的应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D项错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题目关系不大。
13.答案:(1)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实行德政。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3)儒家:进行说服教育。法家:严厉惩罚。(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1)经济根源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根源是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2)①孟子;②道家。
(3)韩非。原因:韩非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实行法治,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这种主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解析:(1)阅读材料一并提取信息,根据材料信息“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回答即可。
(2)据所学知识填写即可。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结合材料二表格内容,从人物的思想主张角度出发阐明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7课 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