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填写在相应的答题卡内。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计28分)
1.(2024八下·江岸期中)黄炎培曾多次拒绝旧政府的高官厚禄,但他愿意出任新中国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当子女询问原因时,他解释道:“以往拒绝做官是不愿入污泥,我做的是人民的官!”黄炎培的选择,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
A.争取了西藏和平解放 B.建立了独立自主国家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图是建国初期全国各地为某次战争捐钱捐飞机的示意图,这一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3.(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图是1951年华美画片出版社出版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曾经吃不饱的中国农民,家中屯满了粮食。该漫画最合适的标题是( )
A.土地改革,农民生活好 B.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人民公社好
4.(2024八下·江岸期中)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1954年,带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保留私有制 D.直接没收
5.(2024八下·江岸期中)下列两幅图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创作的宣传画,它反映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科技领先世界 B.吹响新中国工业化号角
C.人民建设祖国热情高涨 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6.(2024八下·江岸期中)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他带领全队以“宁可少 活二十年,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汕井。王进喜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以公忘私,乐于助人 B.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C.艰苦创业,奋发图强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表是1961﹣1963年中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基本情况表。这种做法( )
时间 精简职工人数 压缩城镇人口
1961年 798万人 1000万人
1962年 935万人 1200万人
1963年 100万人 300万人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C.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D.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8.(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表列举了新中国两个时期的部分工业建设成就。据此可知,1953﹣1966年我国工业化建设( )
1953﹣1957 1957﹣1966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 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A.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彻底改变区域分布不平衡状况 D.实现中外贸易自由化
9.(2024八下·江岸期中)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中央及省级报刊共刊登讨论文章600多篇。这场讨论( )
A.标志着高考制度全面恢复 B.完成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C.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0.(2024八下·江岸期中)到1984年,全国农村100多万个生产队基本实现了包产到户的生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中“出工一窝蜂,干活大呼隆”的现象。人还是原来的人,土地还是原来的土地,只因政策变了,粮食产量也就增加了。这可以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程度
11.(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表是某同学搜集整理的1992﹣1997年中国共产党部分重要会议的资料,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会议 内容摘要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 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3年11月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9月 中共十五大 补充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A.改革的浪潮开始从农村涌向城市
B.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增强企业活力成为改革中心环节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2.(2024八下·江岸期中)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市场的开放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升( )
A.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B.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D.扩大了沿海的经济开放区
13.(2024八下·江岸期中)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
A.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14.(2024八下·江岸期中)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七一社论”高频词中,“人民”出现了172次,高居榜首,“建设”114次,“发展”102次。这些高频词以点带面( )
A.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C.“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2分)
15.(2024八下·江岸期中)【民主与法制】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材料二:1954年的宪法全面、规范地确立人民民主原则,还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原则……这部宪法草案的起草,视野是世界的,参考了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的经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会议所通过的法律文件,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两部法律文件的作用。
(2)据材二,归纳这部宪法的特点。
16.(2024八下·江岸期中)【探索与成就】
材料一:
会议 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摘要 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次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两次会议内容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图一、图二中成就取得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17.(2024八下·江岸期中)【改革与开放】
材料: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
改革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分田包干到户。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 1980年5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 1984年5月,进一步开放大连、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相继开放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等。
改革开放作为一项伟大事业,从内容上讲包括改革和开放,对内是改革;从实践上看是一个整体,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开放促进改革。改革提供了制度和政策支持,为中国的开放奠定了基础。开放为改革提供了外部需求和压力
——摘编自杜兰晓《开放也是改革》,《人民日报》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自拟论题并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可知,黄炎培的选择,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与西藏和平解放无关,排除A;
黄炎培的选择,不能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独立自主国家,排除B;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全国人民积极捐钱捐飞机支援前线,D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排除A;
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民族性全面战争,排除B;
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都与“建国初期”时间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符合题意;
“多快好省,力争上游”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口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人民公社好”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B符合题意;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排除A;
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排除C;
“直接没收”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为国家增产更多的煤炭”等信息可知,宣传画的主题积极向上,人物精神饱满,有一种奋勇向前的精神,体现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C符合题意;图片信息未将新中国科技成就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得不出相关结论,排除A;图片信息不仅仅涉及工业化建设,排除B;宣传画不是在宣传经济困难,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他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C符合题意;
“以公忘私,乐于助人”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排除A;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改革开放精神,排除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表格信息“1961-1963年中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基本情况表”可知,题干信息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59年一1961年,中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是经济困难,面对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进行调整,B符合题意;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时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C;
题干信息这一调整可能延缓城市化进程,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可知,1953-1966年我国工业化建设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符合题意。
根据题干“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可知,我国不仅仅是发展重工业,排除B;
题干未体现建设成就的区域分布,排除C;
题干呈现的是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与中外贸易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一五计划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为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D符合题意;
标志着高考制度全面恢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完成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1981年,排除B;
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在1976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整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中“出工一窝蜂,干活大呼隆”的现象,提高了粮食产量,B符合题意;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依然是国家的,排除A;
材料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发展,没有体现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排除C;
材料强调粮食产量提高,没有体现农业商品化程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D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我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大补充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符合题意;
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改革浪潮从农村涌入城市,排除A;
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排除B;
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中国企业的全球位置和加工生产能力都不断提升,这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A符合题意;
深圳等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排除B;
20世纪末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材料未涉及,排除C;
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题干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我国加入涉及贸易组织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题干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符合题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C;
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是2020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构架开放型经济体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2013年,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高频词以点带面,勾勒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D符合题意;
“救亡图存”的意思是拯救国家危亡,谋求国家生存,与材料无关,排除A;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与材料无关,排除B;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指的是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实现现代化,与材料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
【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本题考查《中华人共和国宪法》。根据材料二“1954年的宪法全面、规范地确立人民民主原则,还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原则……这部宪法草案的起草,视野是世界的,也是历史的,参考了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的经验。"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为: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6.【答案】(1)都认为国家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都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图一: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沟通南北交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苏联的援助等。图二: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结果;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经济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发展经济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人民政协;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分析可知,都认为国家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都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根据材料“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可知,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和改革开放的知识。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武汉长江大桥在1955年9月1日正式动工,1957年10月建成通车,属于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其建成原因可从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沟通南北交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苏联的援助等方面分析。而图二20世纪80年代的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则是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结果。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武汉地理位置优越。
(3)本题考查归纳、总结能力。综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经济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发展经济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故答案为:
(1)都认为国家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都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图一: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沟通南北交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苏联的援助等。图二: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结果;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经济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发展经济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五计划、改革开放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答案】观点: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改革与开放的紧密结合。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在理论层面,改革意味着对内进行体制创新和完善,开放则意味着对外学习和借鉴。改革为开放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基础,开放则为改革引入了外部资源和经验,两者相互促进。其次,在实践层面,改革开放二者紧密结合。例如,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就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推动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则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之,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从实践上看是一个整体,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改革需要开放,开放促进改革”可拟定观点: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论述如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改革与开放的紧密结合。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在理论层面,改革意味着对内进行体制创新和完善,开放则意味着对外学习和借鉴。改革为开放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基础,开放则为改革引入了外部资源和经验,两者相互促进。其次,在实践层面,改革开放二者紧密结合。例如,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就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推动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则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总之,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
观点: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改革与开放的紧密结合。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在理论层面,改革意味着对内进行体制创新和完善,开放则意味着对外学习和借鉴。改革为开放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基础,开放则为改革引入了外部资源和经验,两者相互促进。其次,在实践层面,改革开放二者紧密结合。例如,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就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推动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则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之,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总结相关联的知识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填写在相应的答题卡内。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计28分)
1.(2024八下·江岸期中)黄炎培曾多次拒绝旧政府的高官厚禄,但他愿意出任新中国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当子女询问原因时,他解释道:“以往拒绝做官是不愿入污泥,我做的是人民的官!”黄炎培的选择,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
A.争取了西藏和平解放 B.建立了独立自主国家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可知,黄炎培的选择,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与西藏和平解放无关,排除A;
黄炎培的选择,不能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独立自主国家,排除B;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图是建国初期全国各地为某次战争捐钱捐飞机的示意图,这一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全国人民积极捐钱捐飞机支援前线,D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排除A;
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民族性全面战争,排除B;
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都与“建国初期”时间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图是1951年华美画片出版社出版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曾经吃不饱的中国农民,家中屯满了粮食。该漫画最合适的标题是( )
A.土地改革,农民生活好 B.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人民公社好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符合题意;
“多快好省,力争上游”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口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人民公社好”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024八下·江岸期中)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1954年,带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保留私有制 D.直接没收
【答案】B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B符合题意;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排除A;
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排除C;
“直接没收”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4八下·江岸期中)下列两幅图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创作的宣传画,它反映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科技领先世界 B.吹响新中国工业化号角
C.人民建设祖国热情高涨 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为国家增产更多的煤炭”等信息可知,宣传画的主题积极向上,人物精神饱满,有一种奋勇向前的精神,体现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C符合题意;图片信息未将新中国科技成就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得不出相关结论,排除A;图片信息不仅仅涉及工业化建设,排除B;宣传画不是在宣传经济困难,排除D。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2024八下·江岸期中)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他带领全队以“宁可少 活二十年,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汕井。王进喜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以公忘私,乐于助人 B.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C.艰苦创业,奋发图强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他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C符合题意;
“以公忘私,乐于助人”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排除A;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改革开放精神,排除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表是1961﹣1963年中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基本情况表。这种做法( )
时间 精简职工人数 压缩城镇人口
1961年 798万人 1000万人
1962年 935万人 1200万人
1963年 100万人 300万人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C.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D.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表格信息“1961-1963年中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基本情况表”可知,题干信息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59年一1961年,中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是经济困难,面对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进行调整,B符合题意;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时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C;
题干信息这一调整可能延缓城市化进程,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表列举了新中国两个时期的部分工业建设成就。据此可知,1953﹣1966年我国工业化建设( )
1953﹣1957 1957﹣1966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 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A.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彻底改变区域分布不平衡状况 D.实现中外贸易自由化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可知,1953-1966年我国工业化建设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符合题意。
根据题干“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可知,我国不仅仅是发展重工业,排除B;
题干未体现建设成就的区域分布,排除C;
题干呈现的是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与中外贸易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一五计划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4八下·江岸期中)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中央及省级报刊共刊登讨论文章600多篇。这场讨论( )
A.标志着高考制度全面恢复 B.完成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C.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为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D符合题意;
标志着高考制度全面恢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完成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1981年,排除B;
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在1976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整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2024八下·江岸期中)到1984年,全国农村100多万个生产队基本实现了包产到户的生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中“出工一窝蜂,干活大呼隆”的现象。人还是原来的人,土地还是原来的土地,只因政策变了,粮食产量也就增加了。这可以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程度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中“出工一窝蜂,干活大呼隆”的现象,提高了粮食产量,B符合题意;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依然是国家的,排除A;
材料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发展,没有体现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排除C;
材料强调粮食产量提高,没有体现农业商品化程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2024八下·江岸期中)如表是某同学搜集整理的1992﹣1997年中国共产党部分重要会议的资料,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会议 内容摘要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 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3年11月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9月 中共十五大 补充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A.改革的浪潮开始从农村涌向城市
B.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增强企业活力成为改革中心环节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答案】D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我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大补充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符合题意;
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改革浪潮从农村涌入城市,排除A;
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排除B;
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4八下·江岸期中)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市场的开放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升( )
A.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B.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D.扩大了沿海的经济开放区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吸引了更多的外资,中国企业的全球位置和加工生产能力都不断提升,这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A符合题意;
深圳等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排除B;
20世纪末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材料未涉及,排除C;
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题干未涉及,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我国加入涉及贸易组织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4八下·江岸期中)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
A.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答案】B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题干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符合题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C;
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是2020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构架开放型经济体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4八下·江岸期中)十六大以来人民日报“七一社论”高频词中,“人民”出现了172次,高居榜首,“建设”114次,“发展”102次。这些高频词以点带面( )
A.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C.“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2013年,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高频词以点带面,勾勒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D符合题意;
“救亡图存”的意思是拯救国家危亡,谋求国家生存,与材料无关,排除A;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与材料无关,排除B;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指的是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实现现代化,与材料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2分)
15.(2024八下·江岸期中)【民主与法制】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材料二:1954年的宪法全面、规范地确立人民民主原则,还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原则……这部宪法草案的起草,视野是世界的,参考了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的经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会议所通过的法律文件,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两部法律文件的作用。
(2)据材二,归纳这部宪法的特点。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
【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本题考查《中华人共和国宪法》。根据材料二“1954年的宪法全面、规范地确立人民民主原则,还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原则……这部宪法草案的起草,视野是世界的,也是历史的,参考了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的经验。"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为: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6.(2024八下·江岸期中)【探索与成就】
材料一:
会议 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摘要 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次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两次会议内容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图一、图二中成就取得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答案】(1)都认为国家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都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图一: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沟通南北交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苏联的援助等。图二: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结果;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经济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发展经济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人民政协;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分析可知,都认为国家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都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根据材料“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可知,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和改革开放的知识。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武汉长江大桥在1955年9月1日正式动工,1957年10月建成通车,属于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其建成原因可从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沟通南北交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苏联的援助等方面分析。而图二20世纪80年代的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兴起则是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结果。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武汉地理位置优越。
(3)本题考查归纳、总结能力。综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经济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发展经济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故答案为:
(1)都认为国家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都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图一: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沟通南北交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苏联的援助等。图二: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结果;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经济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发展经济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国家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五计划、改革开放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2024八下·江岸期中)【改革与开放】
材料: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
改革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分田包干到户。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 1980年5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 1984年5月,进一步开放大连、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相继开放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等。
改革开放作为一项伟大事业,从内容上讲包括改革和开放,对内是改革;从实践上看是一个整体,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开放促进改革。改革提供了制度和政策支持,为中国的开放奠定了基础。开放为改革提供了外部需求和压力
——摘编自杜兰晓《开放也是改革》,《人民日报》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自拟论题并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改革与开放的紧密结合。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在理论层面,改革意味着对内进行体制创新和完善,开放则意味着对外学习和借鉴。改革为开放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基础,开放则为改革引入了外部资源和经验,两者相互促进。其次,在实践层面,改革开放二者紧密结合。例如,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就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推动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则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之,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从实践上看是一个整体,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改革需要开放,开放促进改革”可拟定观点: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论述如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改革与开放的紧密结合。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在理论层面,改革意味着对内进行体制创新和完善,开放则意味着对外学习和借鉴。改革为开放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基础,开放则为改革引入了外部资源和经验,两者相互促进。其次,在实践层面,改革开放二者紧密结合。例如,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就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推动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则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总之,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
观点: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进行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改革与开放的紧密结合。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在理论层面,改革意味着对内进行体制创新和完善,开放则意味着对外学习和借鉴。改革为开放提供了内部动力和基础,开放则为改革引入了外部资源和经验,两者相互促进。其次,在实践层面,改革开放二者紧密结合。例如,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就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推动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则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之,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总结相关联的知识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