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阶级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和东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这两个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这两个社会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都为了裁减官员而合并郡县
B.统治者都主张“以德化民”,释放奴婢
C.统治者都减轻农民赋税
D.统治者都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3.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
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
4.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5.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自强,求富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6.“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7.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8.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实业救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建国方针
9.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10.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1.“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12.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13.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下图中正确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权力关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在专利制度下,法律保障人们对创新成果的独占。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专利制度增加了人们创新的热情,英国出现技术创新高潮。英国的专利制度( )
A.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导致英国出现垄断组织
C.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15.1831年,达尔文随船进行环球航行,船长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论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以下关于达尔文这次航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首次证明了地圆学说 B.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交通成就 D.为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积累了素材
16.1862年10月,马克思在《北美事件》一文中大胆预言:“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这一预言的依据是林肯( )
A.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B.参与制定和完善了美国1787年宪法
C.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消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17.《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 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8.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王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利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
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了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高新产业
19.“……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D.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20.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
21.《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
A.证明王权的合法性 B.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宣扬“天人合一”思想 D.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2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
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 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23.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唐朝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政治局势影响文化走向 D.汉字书写体系开始成熟
24.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
A.对外联系频繁 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 D.阶层分化严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阅读材料,从中得出一条历史启示,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内容简要说明。(要求:历史启示观点正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历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据《说中国》《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
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②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1)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6分)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材料二: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圆满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体育外交的作用。请任意举出两例该时期重大外交成就。(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简析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利用滴水造成的水位变化计时。但是随着水位下降,流速变慢,计时有一定误差 利用水力推动的轮轴机械报时,初步解决了计时误差问题 使用擒纵机械系统,计时更加精确。这一技术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方机械钟表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宋代另一项科技发明,并说明宋代科技成就的影响。(6分)
材料二 早期的钟表用手工制作,造价不菲,主要功能是装饰和显示主人的身份。19世纪早期,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城市,在工厂和煤矿做工,按小时领取工资,计时对雇主和工人越来越重要。这一时期钟表生产从家庭作坊向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某些工厂主致力于生产一种普通工人也能够消费的大众化钟表,并于19世纪中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20世纪初期,由于手表戴在手腕上可以直接看时间,其产量远远超过怀表和口袋表。
——摘编自刘军、舒畅《瑞士》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钟表使用的趋势。分析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初期钟表行业发展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原子钟借助原子的天然振动精准计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我国原子钟发展的认识。(3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阶级分化的出现。据“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可知,随葬品随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反映了阶级分化的出现。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合并郡县和允许少数民族内迁都是光武帝时期的政策,“以德化民”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期间的措施。故选C。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D项正确;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与题干内容“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不符,排除A项;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排除B项;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与题干内容“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据“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可知,京剧脸谱通过刻画的脸谱来体现人物的特征,渗透了人们的价值取向,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表述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选D。
6.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可以看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内容,排除A项;题目没有涉及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排除B项;题目没有涉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可知,材料说明共产党员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因此这面旗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实业救国”与创办民族工业相关,与题干内容“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不符,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与题干内容“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6年7月,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和平建国时期”,并提出了“和平建国”方针,与题干内容“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B项正确;材料反映铁人精神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坚持真理,英勇斗争”“献身科研,默默坚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可知,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君权神授,A项正确;专制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都不是材料所表达的思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属于亚洲的西部,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伊斯兰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它们的产生地都在亚洲,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故②正确。①③④与实际不符,排除。故选B。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624年”“专利制度增加了人们创新的热情,英国出现技术创新高潮。”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为科技创新发明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大大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应用。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因此英国的专利制度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A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保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1年达尔文的环球航行为其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积累了素材,故D项正确;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圆学说,与达尔文无关,故排除A项;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16.答案:C
解析:林肯在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并取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腾飞铺平了道路,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并没有随南北战争的结束而消失,至今仍然存在,领导独立战争、赶走英国殖民统治的是华盛顿,并非林肯,故选C。
17.答案:B
解析:“伟大实践”指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B正确。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A、C;1928—1937年,苏联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排除D。
18.答案:B
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缓和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使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故选B。
1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决定成立联合国是在二战时期的雅尔塔会议上,故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反映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排除C项;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是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史记·乐书》记载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能够从不同方面提升人的品性、道德,反映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内容与选贤任能无关,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五声音阶对个人道德品行的影响,而非个性自由,B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多元互鉴,排除C项。
21.答案:A
解析:本题以《史记·封禅书》的内容切入,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由“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王们旨在通过这种方法来证明王权的合法性,A项正确。
22.答案:A
解析: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使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A选项符合题意。察举制的选官是面向全民的,后来弊端日益显露,B选项排除。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不会使察举制走向其初衷的反面,C选项排除。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最初标准是才能和门第,后来才能被忽略,官员选拔被世家大族所垄断,D选项排除。
23.答案:C
解析:魏晋处于分裂时期,唐朝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书法注重规范和法度显然与唐朝政局稳定有关,故C正确;题干强调文字由混乱到规范、统一,非审美功能,故A错误;材料反映政局变化对于文化走向的影响,不是文化的多样性,故B错误;汉字书写体系成熟是在魏晋时期,故D错误。
24.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唐代长安普通居民可以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借钱,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说明当时长安商品经济活跃,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没有体现对外联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长安商品经济活跃,汇兑业务不是主要内容,且“发达”的表述程度过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阶层分化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
25.答案:示例:
论点: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动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阐释:我国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形成于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行政区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的方式。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实行盐铁官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运用。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要用证据说话,懂得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不同来源及价值,并适当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的解释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证据意识,从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
26.答案:(1)预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
实际结果: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2)侧重解读①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
侧重解读②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解析:(1)第一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一提到,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得出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是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第二小问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实际产生的结果是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二提到,①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②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例如,侧重解读①,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侧重解读②,唐朝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注意史论结合。
27.答案:(1)作用:成功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正常化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等等。外交成就:推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外交布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原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解析:(1)作用:根据材料一“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分析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体育外交的作用:成功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正常化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成就: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等。
(2)外交布局: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原因:综合分析中国外交发展史可知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有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28.答案:(1)计时越来越精确;技术不断创新;计时技术领先世界。(答出两点即可)活字印刷术。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2)钟表更加实用;日益普及;使用更加方便。(答出一点即可)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对计时的需求增加;钟表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取得进步。(答出两点即可)
(3)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子钟技术不断进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具体分析如下:
分析材料 总结答案
“流速变慢,计时有一定误差”“初步解决了计时误差问题”“使用擒纵机械系统,计时更加精确” 计时越来越精确
“利用水力推动的轮轴机械报时”“使用擒纵机械系统” 技术不断创新
“使用擒纵机械系统,计时更加精确。这一技术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方机械钟表的发展” 计时技术领先世界
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具体分析如下: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 总结答案
第 一 小 问 趋 势 “某些工厂主致力于生产一种普通工人也能够消费的大众化钟表……取得成功” 钟表更加实用
“手表戴在手腕上可以直接看时间” 使用更加方便
“手表……产量远远超过怀表和口袋表” 使用日益普及
第 二 小 问 原 因 “19世纪早期,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城市,在工厂和煤矿做工,按小时领取工资” 工业革命的开展
“按小时领取工资,计时对雇主和工人越来越重要” 人们对计时的需求增加
“钟表生产从家庭作坊向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 钟表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取得进步
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