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A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请问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 )
A.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
C.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据此可知( )
A.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B.新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C.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 D.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此宪法( )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C.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D.确定了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4.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推动了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宜告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6.如下图,该知识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A.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7.1943年11月,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校训“实事求是”,20世纪70年代,最符合这一思想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B.全面完成高考制度的恢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坚持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9.一位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资料,该研究性学习主题应是( )
A.包产到户 B.农村的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
10.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的战略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西部大开发 C.社会主义改造 D.“一国两制”
11.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
12.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担任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导弹部队 B.海军陆战队 C.空降兵部队 D.武警部队
13.2017年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月23日,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这说明,中国方案( )
A.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C.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为解决区域争端提供了良机
14.风云变幻,不改人间正道;沧海横流,更当破浪前行。新时代中国外交在世界变局中砥砺前行,在大国博弈中从容自信,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果。新时代我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B.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
C.全球性、多角度、立体化的 D.全球化;层次化、立体化的
15.他生前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材料中的“他”是( )
A.邓小平 B.钱学森 C.杨利伟 D.袁隆平
16.毛主席说:“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毛主席旨在强调( )
A.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非常灿烂 B.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D.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17.如果你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平民,你与罗马贵族发生了经济纠纷,以下法律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曲解和滥用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18.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下列古代人类文明中,就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而言,与日本相似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19.“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将其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材料认为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西方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C.保存和传播了西方文化 D.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20.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 )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查理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
二、材料题
21.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每一代中国人追逐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中老人是谁?“春天”喻意是改革开放。问“春天”的到来与我党历史上(1978年召开)的哪一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请写出这次会议在思想方面的内容
(2)“画了一个圈”是指建立经济特区。哪一个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经过一步步开放,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80年代中期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中心环节是什么?“新体制”指的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2.【红色歌曲】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摘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
材料二:银龙画出拒敌的烽烟,东方巨响威力无边,太空传来熟悉的旋律,唱响了我们征天的宣言。你是中华骄傲的名片,大国重器渲染时代的风帆,你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开启新时代奋进的诗篇。
神舟续写千年的传奇,北斗描绘中国轨迹,嫦娥奔月升起五星红旗,天宫巡天书写太空奇迹,你是中华骄傲的名片!航天强国助力复兴的夙愿,你是强国路上飘扬的旗帜,继往开来我们一往无前!
——摘自《“两弹一星”颂》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帝野心狼”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2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工作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其历程波澜壮阔,其成就世人瞩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照片中的历史】
图一: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图二: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三: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数据中的历史】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文字中的历史】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入年下册
(1)上面几幅图片各自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和形势变化而不断探索与实践,推动中国不断发展进步。依次写出这些事件。并任选一个事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2)上表反映了农民收入的什么现象?这一变化得益于哪一措施?
(3)上面文字材料中的重大举措最能体现新发展理念中的哪两个理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提道:“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材料二: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婚姻关系。……法典对债务奴隶制和高利贷有所抑制,限制对小生产者过分的掠夺,以免动摇兵源和税源。
材料三:
图1太阳历 图2儒略历 图3现代公历
(1)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孕育的文明有哪些?中东、印度、中国孕育的历史文明的发源地有何共同特征?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献?该文献有何历史地位?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三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故A项说法错误。B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是三大战役的意义。故B项说法错误。C项,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故C项错误。D项,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答案:B
解析: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飞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正如毛泽东所说,“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制定时人民积极献言献策,同时制定者也充分考虑到了人民的诉求,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正确;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宪法的类型,排除A项;参考人民建议不体现政治保障,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发展困难。故B项正确。C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人民公社运动与土地制度没有这一影响。故C项错误。D题干为农业方面的相关内容,与工业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
5.答案:B
解析: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D
解析:根据示意可知,该示意图的描述指的是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所有制形式,D项正确;材料内容描述说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格局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A.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与实事求是无关,故A错误;B.全面完成高考制度的恢复意味着否定“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意味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实事求是无关,故B错误;C.材料“实事求是”指的是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实事求是成为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之一,因此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符合材料描述,故C正确;D.坚持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的方针,与“实事求是”无关,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因而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B项正确;“一带一路”主要是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与“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一带一路”主要是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与“构建和谐繁荣社会”也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成果相联系,实行股份制改革,C项正确;在农村改革是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AB选项;“民主与法制建设”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故B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国两制”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排除ACD。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与海峡两岸关系无关,排除B项;“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引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海峡两岸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A
解析:1966年,中国组建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的战略导弹部队。故选:A。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2017年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载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联合国是世界最具普遍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这说明中国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B项正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但材料是强调该理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排除A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而“极大提高”说法不准确,还应该包括中国其他的外交贡献,排除C项;该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而材料是强调该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全面推进,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局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B项正确;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对外开放格局,排除A项;新时代中国外交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与全球性的特点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项正确;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排除A项;钱学森参与两弹一星研究,排除B项;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非常灿烂符合史实,但与题干强调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都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发展文化的措施,但与毛泽东强调的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颁布的,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拿破仑颁布的,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时期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古希腊文明的兴盛是以海洋为依托的,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文明。而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埃及都是以大河为依托的,是典型的大河文明。选项C是发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与其他三项有明显不同的古代文明,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将其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C项正确;决定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只是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阿拉伯文化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没有涉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D
解析:据题干信息“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和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初迅速崛起,并逐渐扩展其领土,对拜占庭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最终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存在时间是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与时间“14世纪初”不符,排除A项;法兰克王国是西欧国家,与题干“面临着来自亚洲的新威胁”不符,排除B项;查理曼帝国843年,根据《凡尔登和约》,帝国分裂,与题干“面临着来自亚洲的新威胁”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1.答案:(1)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
(2)深圳;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增强企业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改革开放能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可知,材料一中的老人是指邓小平。“春天”喻意是改革开放。问“春天”的到来与我党历史上(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方面的内容: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
(2)根据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可知,“画了一个圈”是指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经过一步步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可知,80年代中期以城市为重点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新体制”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开放能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22.答案:(1)原因: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志愿军战士高昂的士气;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略战术的正确;中朝军民并肩作战等。
(2)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可从战争的性质、志愿军、中国人民、战略战术、中朝军民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志愿军战士高昂的士气;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略战术的正确;中朝军民并肩作战等。
(2)内涵:结合所学“两弹一星”的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一精神在新中国科技和国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基本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
23.答案:(1)事件: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现象: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不断增长。
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理念:开放和协调。
(4)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模式;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图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我国工业基础,建成了鞍山大型轧钢厂等重工业;图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17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不断增长。
措施: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总产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理念:依据所学可知,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所以,“一带一路”重大举措最能体现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和协调理念。
(4)认识:综合上述材料,我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模式;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等(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
共同特征: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2)文献:《汉谟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联系: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的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解析:(1)文明:根据材料一“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孕育的文明有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中东、印度、中国孕育的历史文明的发源地的共同特征: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文明得益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明得益于其境内的印度河和恒河,中国古代文明得益于境内的黄河和长江,这三个地区境内都有大河,农业发达,所以说共同点是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2)文献:根据材料二“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它刻写在一块黑色柱石上,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古巴比伦社会。
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3)联系:根据材料三图1“太阳历”、图2“儒略历”和图3“现代公历”并结合所学关于古代历法的知识可知,三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的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上学期九年级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A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