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
1.(2024七下·潮南月考)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列活动与他无关的是(  )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D.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
2.(2024七下·潮南月考)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盘剥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日益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民起义步频发 D.遭遇连年灾荒
3.(2024七下·潮南月考)如图所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4.(2024七下·潮南月考)明朝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哀叹女儿“汝何故生于帝王家!”并亲手将其砍杀,然后逃亡煤山,自缢而死。上述史实出现的背景是(  )
A.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 D.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
5.(2024七下·潮南月考)明朝末年,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  )
A.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连年旱荒,农民暴动 D.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6.(2024七下·潮南月考)下图为清王朝疆域的八至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  )
A.政府对边疆垂直管理 B.统治区域面积辽阔
C.民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D.实行对外扩张政策
7.(2024七下·潮南月考)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后来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
A.李自成 B.吴三桂 C.多尔衮 D.吴应熊
8.(2024七下·潮南月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清朝时期的史实是(  )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 ②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
③郑和下西洋 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9.(2024七下·潮南月考)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10.(2024七下·潮南月考)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的140多年期间,与清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使节往来。清朝政府于康熙、雍正年间曾两次派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由此可知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利益于(  )
A.渥巴锡英明决断 B.沙俄的残酷虐待
C.中央政策的支持 D.交通条件的便利
11.(2024七下·潮南月考)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12.(2024七下·潮南月考)清朝前期很多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  )
①丝织业 ②棉织业 ③印染业 ④制瓷业 ⑤制糖业 ⑥制茶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⑥
13.(2024七下·潮南月考)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4.(2024七下·潮南月考)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古.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5.(2024七下·潮南月考)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耕织图》(局部) 清朝开荒执照
A.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C.人口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16.(2024七下·潮南月考)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下图),描绘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17.(2024七下·潮南月考)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
A.水陆交通发达 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商帮资本雄厚 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18.(2024七下·潮南月考)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19.(2024七下·潮南月考)清朝康乾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是和珅。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数额巨大,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度强化 B.清朝康乾盛世下危机初显现
C.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0.(2024七下·潮南月考)下列有关清朝中后期我国的社会状况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官场腐败之风盛行 ②八旗子弟作战骁勇 ③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2024七下·潮南月考)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古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其中“大帝国”是指(  )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22.(2024七下·潮南月考)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B.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C.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梁山伯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23.(2024七下·潮南月考)发源于江苏昆山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以下属于昆曲经典剧作的是(  )
①关汉卿《窦娥冤》
②汤显祖《牡丹亭》
③孔尚任《桃花扇》
④曹雪芹《红楼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2024七下·潮南月考)叶圣陶在其《昆曲》一文中指出:“昆曲跟平剧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后者比较适合于市民,而士大夫阶级已无法挽救他们的没落,昆曲恐将不免于淘汰。”作者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B.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脱离了广大民众 D.各地方戏曲的兴起
25.(2024七下·潮南月考)“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的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被誉为‘国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材料中的“它”是(  )
A.京剧 B.宋词 C.唐诗 D.昆曲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26.(2024七下·潮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台湾通史》
材料二 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材料一中的“贵国”是指哪一国家?“余”指谁?“余既来索”是在什么时间?
(2)“余既来索”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该条约是何时签订的?上述内容有何法律作用?
(4)把材料一、二中的事件与以往对比,明清时期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出现抗击外来侵略的新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
(5)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学习材料一中人物的什么精神?
27.(2024七下·潮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是清代哪位皇帝设立的?军机大臣主要由哪些人担任?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材料二 徐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清朝,“不识字”“乱翻书”是影射满人没文化。之后,徐骏被处死。
材料二反映了清初实行的哪一措施?它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
(3)材料三 (明末以来)造野史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的上谕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在文化上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后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ABC三项都和李自成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的是耶律阿保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李自成起义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解析】【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据“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夺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可知,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日益腐败。
A项政治日益腐败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项土地兼并严重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农民起义频发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遭遇连年灾荒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分析】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清。
A项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不符合题意;
B项皇太极是题干图片所示两种变化的关键人物,符合题意;
C项康熙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雍正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A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不是题干史实出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B项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不是题干史实出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C项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不是题干史实出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D项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是题干史实出现的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灭亡的史实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识记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加上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闯王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A项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主要针对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不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主要针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连年旱荒,农民暴动不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主要针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政治腐败,贪污成风不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主要针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图示反映清朝疆域辽阔,B项正确;
图示没有体现政府对边疆垂直管理,排除A项;
民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说法绝对,排除C项;
图示没有体现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疆域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分析】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最后失败。
A项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不符合题意;
B项吴三桂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后来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符合题意;
C项多尔衮是清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不符合题意;
D项吴应熊是吴三桂长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军入关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8.【答案】B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故①发生在元朝。1727年,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②发生在清朝。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③发生在明朝。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④发生在清朝。
B项①④是发生于清朝时期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代中央政府设置机构管辖新疆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域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代中央政府设置机构管辖新疆地区。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与清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使节往来。清朝政府于康熙、雍正年间曾两次派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可知清政府与土尔扈特部之间一直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正是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土尔扈特部才实现了“万里东归”。
A项渥巴锡的英明决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沙俄的残酷虐对是促进因素,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央政策的支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交通条件的便利错误,当时的交通条件并不算便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1.【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题目中突出的是自发的移民现象,由移民方向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内从华中迁往东北地区,东南沿海迁往台湾。从中可以看出这种自发的移民现象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尤其是请朝中前期长期限制开发的东北地区,还有待开发的台湾地区都成为新的移民方向。故C符合题意;
造成这一时期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并不是政局动荡、经济衰退和自然灾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人口的增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照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降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12.【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丝织业 、棉织业 、印染业 、矿冶业 、制瓷 业 、制糖业 、制茶业等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 。尤其是丝织 、棉织、印染 、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D项①②③④⑤⑥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手工业的发展,要求识记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13.【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朝小说《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A项《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不符合题意;
B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不符合题意;
C项《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不符合题意;
D项《红楼梦》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楼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红楼梦》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这说明晋商经商范围广,远至海外。题干材料强调了“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
AB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晋商经商广泛,远至海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晋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5.【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A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是题干两幅图反映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符合题意;
B项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图片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人口显著增长图片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城镇商品经济发展图片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解读图文信息。
16.【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全卷长达1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反映了苏州商品经济的发展。
A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唐朝中期,不符合题意;
BD两项错误,《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不能说明清朝前期财政危机不断加剧、土地兼并十分严重,不符合题意;
C项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可以用题干《盛世滋生图》佐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17.【答案】B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因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材料体现的是大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表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市镇的发展,B项正确;
材料表明当时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没有涉及水陆交通,排除A;
商帮是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材料没有涉及商帮,排除C;
明末清初,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体现不出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8.【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根据表格标题“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②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渐渐落伍了,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①③④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的内容,明清后期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从题干中的内容即可体现出来,难度一般。
19.【答案】B
【知识点】清朝的社会矛盾
【解析】【分析】根据“乾隆时皇帝最宠信大臣和珅,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数额巨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这说明清朝康乾盛世下危机已经显现。
A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度强化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清朝康乾盛世下危机初显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吏治腐败严重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吏治腐败严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社会矛盾
【解析】【分析】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八旗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将士接受骑射检阅,竟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八旗的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不是嗜酒赌博,就是养鸟斗鸡,十分颓废。①③④说法正确。
D项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中后期我国的社会状况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中后期我国的社会状况。
21.【答案】D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是马克思对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帝国”是指清朝。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清朝是题干材料中“大帝国”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史实。
22.【答案】B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A项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出自《西游记》,不符合题意;
B项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出自《红楼梦》,符合题意;
C项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出自《三国演义》,不符合题意;
D项梁山伯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出自《水浒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四大名著。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记忆四大名著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3.【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昆曲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②③属于昆曲经典剧作,C项符合题意;
A: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①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①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D: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朝小说,④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昆曲的经典剧作,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很容易作答。
24.【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昆曲在清朝中期以后,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题干叶圣陶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
A项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脱离了广大民众是作者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项各地方戏曲的兴起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昆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5.【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A项京剧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B项宋词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唐诗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昆曲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京剧,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6.【答案】(1)荷兰。郑成功。1661年。
(2)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4)社会特征: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危机。
(5)不畏强敌,英勇抗敌,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1)据所学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材料一中的“贵国”是指荷兰;“余”指郑成功;“余既来索”是在1661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发展,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3)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4)材料一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材料二中的雅克萨之战与以往相比,明清时期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出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新情况。这一情况也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出现了危机的社会特征。
(5)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学习郑成功不畏强敌,英勇抗敌,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故答案为:(1)荷兰。郑成功。1661年。
(2)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4)社会特征: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危机。
(5)不畏强敌,英勇抗敌,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27.【答案】(1)雍正。皇帝的亲信大臣。
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揽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使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皇帝选调亲信。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及地方机构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从此皇帝独断朝政,权威至高无上。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集权进一步强化。
(2)依据材料二“徐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影射满人没文化”可知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解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见解;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3)依据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许多珍贵书籍被查禁和销毁,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故答案为:(1)雍正。皇帝的亲信大臣。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揽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使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括号内。)
1.(2024七下·潮南月考)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列活动与他无关的是(  )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D.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
【答案】D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ABC三项都和李自成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的是耶律阿保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李自成起义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2.(2024七下·潮南月考)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盘剥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日益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民起义步频发 D.遭遇连年灾荒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解析】【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据“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夺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可知,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日益腐败。
A项政治日益腐败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项土地兼并严重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农民起义频发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遭遇连年灾荒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
3.(2024七下·潮南月考)如图所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答案】B
【知识点】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分析】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清。
A项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不符合题意;
B项皇太极是题干图片所示两种变化的关键人物,符合题意;
C项康熙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雍正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2024七下·潮南月考)明朝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哀叹女儿“汝何故生于帝王家!”并亲手将其砍杀,然后逃亡煤山,自缢而死。上述史实出现的背景是(  )
A.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 D.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
【答案】D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A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不是题干史实出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B项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不是题干史实出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C项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不是题干史实出现的背景,不符合题意;
D项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是题干史实出现的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灭亡的史实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识记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5.(2024七下·潮南月考)明朝末年,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广大农民纷纷举行起义。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  )
A.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连年旱荒,农民暴动 D.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加上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闯王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A项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主要针对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不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主要针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连年旱荒,农民暴动不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主要针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政治腐败,贪污成风不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主要针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6.(2024七下·潮南月考)下图为清王朝疆域的八至示意图,据此可知清朝(  )
A.政府对边疆垂直管理 B.统治区域面积辽阔
C.民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D.实行对外扩张政策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图示反映清朝疆域辽阔,B项正确;
图示没有体现政府对边疆垂直管理,排除A项;
民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说法绝对,排除C项;
图示没有体现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疆域的相关史实。
7.(2024七下·潮南月考)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后来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
A.李自成 B.吴三桂 C.多尔衮 D.吴应熊
【答案】B
【知识点】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分析】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最后失败。
A项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不符合题意;
B项吴三桂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后来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符合题意;
C项多尔衮是清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不符合题意;
D项吴应熊是吴三桂长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军入关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8.(2024七下·潮南月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清朝时期的史实是(  )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 ②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
③郑和下西洋 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故①发生在元朝。1727年,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②发生在清朝。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③发生在明朝。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④发生在清朝。
B项①④是发生于清朝时期的史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9.(2024七下·潮南月考)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代中央政府设置机构管辖新疆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域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代中央政府设置机构管辖新疆地区。本题难度适中。
10.(2024七下·潮南月考)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的140多年期间,与清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使节往来。清朝政府于康熙、雍正年间曾两次派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由此可知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利益于(  )
A.渥巴锡英明决断 B.沙俄的残酷虐待
C.中央政策的支持 D.交通条件的便利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与清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使节往来。清朝政府于康熙、雍正年间曾两次派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可知清政府与土尔扈特部之间一直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正是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土尔扈特部才实现了“万里东归”。
A项渥巴锡的英明决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沙俄的残酷虐对是促进因素,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央政策的支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交通条件的便利错误,当时的交通条件并不算便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1.(2024七下·潮南月考)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题目中突出的是自发的移民现象,由移民方向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内从华中迁往东北地区,东南沿海迁往台湾。从中可以看出这种自发的移民现象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尤其是请朝中前期长期限制开发的东北地区,还有待开发的台湾地区都成为新的移民方向。故C符合题意;
造成这一时期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并不是政局动荡、经济衰退和自然灾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朝人口的增长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照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降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12.(2024七下·潮南月考)清朝前期很多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  )
①丝织业 ②棉织业 ③印染业 ④制瓷业 ⑤制糖业 ⑥制茶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丝织业 、棉织业 、印染业 、矿冶业 、制瓷 业 、制糖业 、制茶业等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 。尤其是丝织 、棉织、印染 、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D项①②③④⑤⑥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手工业的发展,要求识记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13.(2024七下·潮南月考)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朝小说《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A项《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不符合题意;
B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不符合题意;
C项《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不符合题意;
D项《红楼梦》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楼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红楼梦》的相关史实。
14.(2024七下·潮南月考)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古.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这说明晋商经商范围广,远至海外。题干材料强调了“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
AB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晋商经商广泛,远至海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晋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5.(2024七下·潮南月考)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耕织图》(局部) 清朝开荒执照
A.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C.人口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A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是题干两幅图反映的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符合题意;
B项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图片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人口显著增长图片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城镇商品经济发展图片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解读图文信息。
16.(2024七下·潮南月考)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下图),描绘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全卷长达1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反映了苏州商品经济的发展。
A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唐朝中期,不符合题意;
BD两项错误,《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不能说明清朝前期财政危机不断加剧、土地兼并十分严重,不符合题意;
C项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可以用题干《盛世滋生图》佐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17.(2024七下·潮南月考)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
A.水陆交通发达 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商帮资本雄厚 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答案】B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因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材料体现的是大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表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市镇的发展,B项正确;
材料表明当时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没有涉及水陆交通,排除A;
商帮是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材料没有涉及商帮,排除C;
明末清初,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体现不出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8.(2024七下·潮南月考)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根据表格标题“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②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渐渐落伍了,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①③④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的内容,明清后期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从题干中的内容即可体现出来,难度一般。
19.(2024七下·潮南月考)清朝康乾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是和珅。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数额巨大,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度强化 B.清朝康乾盛世下危机初显现
C.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答案】B
【知识点】清朝的社会矛盾
【解析】【分析】根据“乾隆时皇帝最宠信大臣和珅,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数额巨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这说明清朝康乾盛世下危机已经显现。
A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度强化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清朝康乾盛世下危机初显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吏治腐败严重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吏治腐败严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4七下·潮南月考)下列有关清朝中后期我国的社会状况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官场腐败之风盛行 ②八旗子弟作战骁勇 ③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社会矛盾
【解析】【分析】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八旗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将士接受骑射检阅,竟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八旗的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不是嗜酒赌博,就是养鸟斗鸡,十分颓废。①③④说法正确。
D项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中后期我国的社会状况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中后期我国的社会状况。
21.(2024七下·潮南月考)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古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其中“大帝国”是指(  )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D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是马克思对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帝国”是指清朝。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清朝是题干材料中“大帝国”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史实。
22.(2024七下·潮南月考)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B.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C.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梁山伯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答案】B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A项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出自《西游记》,不符合题意;
B项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出自《红楼梦》,符合题意;
C项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出自《三国演义》,不符合题意;
D项梁山伯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出自《水浒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四大名著。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记忆四大名著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3.(2024七下·潮南月考)发源于江苏昆山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以下属于昆曲经典剧作的是(  )
①关汉卿《窦娥冤》
②汤显祖《牡丹亭》
③孔尚任《桃花扇》
④曹雪芹《红楼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昆曲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②③属于昆曲经典剧作,C项符合题意;
A: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①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①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D: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朝小说,④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昆曲的经典剧作,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很容易作答。
24.(2024七下·潮南月考)叶圣陶在其《昆曲》一文中指出:“昆曲跟平剧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后者比较适合于市民,而士大夫阶级已无法挽救他们的没落,昆曲恐将不免于淘汰。”作者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B.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脱离了广大民众 D.各地方戏曲的兴起
【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昆曲在清朝中期以后,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题干叶圣陶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
A项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脱离了广大民众是作者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项各地方戏曲的兴起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昆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25.(2024七下·潮南月考)“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的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被誉为‘国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材料中的“它”是(  )
A.京剧 B.宋词 C.唐诗 D.昆曲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A项京剧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B项宋词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唐诗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昆曲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京剧,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26.(2024七下·潮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台湾通史》
材料二 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材料一中的“贵国”是指哪一国家?“余”指谁?“余既来索”是在什么时间?
(2)“余既来索”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的条约名称是什么?该条约是何时签订的?上述内容有何法律作用?
(4)把材料一、二中的事件与以往对比,明清时期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出现抗击外来侵略的新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
(5)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学习材料一中人物的什么精神?
【答案】(1)荷兰。郑成功。1661年。
(2)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4)社会特征: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危机。
(5)不畏强敌,英勇抗敌,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1)据所学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材料一中的“贵国”是指荷兰;“余”指郑成功;“余既来索”是在1661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发展,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3)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4)材料一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材料二中的雅克萨之战与以往相比,明清时期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出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新情况。这一情况也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出现了危机的社会特征。
(5)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学习郑成功不畏强敌,英勇抗敌,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故答案为:(1)荷兰。郑成功。1661年。
(2)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4)社会特征: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危机。
(5)不畏强敌,英勇抗敌,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27.(2024七下·潮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是清代哪位皇帝设立的?军机大臣主要由哪些人担任?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材料二 徐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清朝,“不识字”“乱翻书”是影射满人没文化。之后,徐骏被处死。
材料二反映了清初实行的哪一措施?它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
(3)材料三 (明末以来)造野史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的上谕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在文化上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后果?
【答案】(1)雍正。皇帝的亲信大臣。
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揽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使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皇帝选调亲信。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及地方机构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从此皇帝独断朝政,权威至高无上。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集权进一步强化。
(2)依据材料二“徐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影射满人没文化”可知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解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见解;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3)依据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许多珍贵书籍被查禁和销毁,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故答案为:(1)雍正。皇帝的亲信大臣。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揽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使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