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价
七年级历史试卷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B A C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A D C B C C A B
21 22 23 24 25
D B A A D
二、非选择题(40分)
26.(14分)(1)名称:隋唐三省六部(或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没有制不给分);
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写明太祖或朱元璋皆可,一个2分)
(2)目的:分散知州权力;监督知州;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分)
(3)影响:加强了军事控制;防止分裂割据势力滋生;有利于促进广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广东地区的民族融合;(任意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2分)或者: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1)特点:契丹人的进食方式变为箸刀并用或箸匙并用;(或越来越多的契丹人使用筷子进食);女真人的食物品种变得丰富(或从渔猎到农耕;或大量食用面食);受北方影响,南方饮食更加丰富。(任答两点即可)
历史背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民族交融;契丹、女真族受到汉族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南北方相互影响。(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原因、汉朝和明朝引进的物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判断概括史实的能力,难度中等。(1)第一小问,第一段材料描述北方少数民族学会用汉族的筷子、接受农耕饮食习惯,第二段材料描述南方人接受了北方的生活习惯,据此回答。第二小问,根据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特点分析即可。
(2)①路上丝绸之路;②海上丝绸之路;③越南占城稻;④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辣椒、番茄等;
(3)时期:宋辽金元时期与明朝(2分);原因:宋朝时引入越南占城稻,明朝后期,玉米、马铃薯等外来农作物传入(2分),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建议:示例:以明朝为例,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生产量的减少和社会需求量的增加是诱发饥荒、造成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得到巩固,政局稳定,幅员辽阔,区域管理和农业生产基本能做到因地制宜。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高产旱地农作物的传入和大面积种植,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但是,随着人口激增,粮食需求量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相比前代有所下降,粮食危机隐患依然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政府和民间应该居安思危,保持储备粮食的习惯和积累应对危机的经验。(言之有理即可,2分)
(1)事件: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分)
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其他例子如遣唐使来华,马可·波罗来华等等也可得分)
①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和文化知识传播,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或者火药武器的使用,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③磁铁(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阿拉伯商人将其外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2分)
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大大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强文明互鉴、文明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兼收并蓄,去其糟粕;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价
七年级历史 (问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镇(街)、学校、姓名、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等自己的个人信息,再用2B铅笔把对应准考证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问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其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每题 2 分,共50 分)
1.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选项是
A.从分裂到统一 B.民族大交融 C.经济重心南移 D.分封制盛行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1页 共8页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A.隋朝统一的条件 B.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C.隋文帝励精图治 D.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3.下图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我国古代盛世局面是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唐太宗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视为明得失的镜子是
A.杜如晦 B.房玄龄 C. 姚崇 D. 魏征
5.唐朝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下图为南诏政权遗址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其形制和纹样都与唐长安城大明宫和兴庆坊出土的砖瓦毫无二致。这反映了唐朝
A.中外交往密切
B.民族交往交融
C.文学艺术多彩
D.制陶技术高超
6.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A.科举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 设“三司”
7.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因 果
A 安史之乱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B 黄巢起义 导致唐朝灭亡
C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形成内重外轻、文臣统兵局面
D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发展生产 农业经济迅速超越中原地区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页 共8页
8.宋代有诗云:“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bi大腿)……日行千畦,较之伛偻(yǔ lǚ腰背弯曲)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其描述的是
A
9.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等,还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这些措施表明宋朝政府
A.重视水陆交通 B.发展边境贸易 C.鼓励海外贸易 D. 实行“禁海令”
10.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瓦舍者,谓其(游人)‘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此类场所是
A.教育场所 B.综合市场 C.政治机构 D.文化中心
11.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C.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12.“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直至天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体现出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是
A.纸币开始使用 B.打破坊市制度
C.打破时间限制 D.海外贸易活跃
1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历史功绩,如果你要查找有关她的资料,应查阅
A.《资治通鉴》 B. 《史记》 C.《齐民要术》 D.《东京梦华录》
14.当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时,古代文人纷纷吟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将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与以上所述主旨相符的宋词是
A.戚继光——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B.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D.辛弃疾——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页 共8页
15某同学在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时,绘制了四幅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16.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这反映了蒙古统治者
A.开创我国统一王朝的历史 B.对中原汉族历史文化的认同
C.弱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促进蒙古文化在全国的推行
17.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这表明
A.中国精美瓷器都是青花瓷 B.元朝时期青花瓷工艺发展的高超
C.中华文明有兼收并蓄特征 D.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工艺
18.下列所示内容是对明清时期一部小说的概括。据此可知,这部小说是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9.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 。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均田免赋,发放钱粮 B.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20.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C.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D.各民族交往重要纽带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4页 共8页
21.清朝前期“广州十三行”从欧洲进口画纸,雇佣中国画师,绘制了大批具有西方写实风格的动植物画,出口欧洲各国并得到高度认可。这说明当时
A.清朝实行文化专制 B.出现崇洋逐新趋向
C.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D.中外经济保持联系
22.李时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遍访名山大川,撰写了《本草纲目》;宋应星长期钻研,多次跋山涉水,深入了解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最终编纂了《天工开物》。据此推断,两位科学家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是
A.谦虚谨慎 B.注重实际 C.不断创新 D.品德高尚
23.下面的柱状图反映出清朝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耕地面积逐渐下降 D.人口数量保持稳定
24.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据此可知,京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博采众长 B.政策鼓励 C.优点突出 D.贴近生活
25.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5页 共8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26.(14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源远流长,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元代鉴于五岭以南,易于滋生分裂割据势力,将今广东大部纳入江西行省,将今雷州半岛大部纳入湖广行省,同样,五岭之险尽失。元朝统治者的出发点是加强军事控制,但客观上却有利于这些“天险”地区的开发。如江西行省,为确保对广东道的有效控制,当时就十分注重对江西与广东交界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元代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及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一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并写出图二所示中央官制始于哪位皇帝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设置通判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代行省制对广东地区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6页 共8页
27. (14分)历史学习小组以“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先”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完成以下活动项目。
【项目一 探究饮食的特点】
汉人使用的著(筷子) 传入辽地, 使得契丹人的进食方式逐渐由单一用刀匙进食转变为著刀并用或箸匙并用。女真人建立统治后, 农耕、畜牧逐渐取代渔猎成为主要食物来源。 东京城内开设有川饭店、南食店等南方风味的饮食店铺。南宋临安城饮食市场中有种类繁多的北方面食, 大大丰富了南方人的食物结构。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 (下)》
【项目二 整理外来农作物】
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米自外来作物的引进。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多为果树和蔬菜,如葡萄、核桃、石榴等。宋朝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如越南占城稻。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辣椒、番茄等近30种。
—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项目三 为保障粮食安全献策】
(1)根据项目一的信息,概括两宋时期人们饮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7页 共8页
(2)根据项目二的信息,完成下方表格。(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填写)(4分)
中国古代引进的外来农作物汇总表
阶段 农作物 传入路线
宋代以前 葡萄、核桃、石榴等 ①
宋代 ③ ②
明朝 ④ 新航路的开辟
(3)根据项目三,指出人均粮食占有量较高的两个时期,并运用项目二表格中的信息说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建议。(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24年新年伊始,故宫博物院在午门展厅推出“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等三大展览,聚焦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切实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文明对话穿越时空》
材料二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轱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摘编自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隋朝以来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在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三大发明中任选两项,分别说明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8页 共8页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D B A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D C B C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A D
26.答案:
(1)图一:三省六部制(2 分);图二:明太祖/朱元璋(2 分)。
(2)目的:分散/削弱知州的权力;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分散知州的行政权;监督知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中央集权(2 分)
(3)影响: 对广东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加强中央对广东地区的军事控制;防止分裂割据势力滋生;有利于促进广
东地区的开发;促进广东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广东地区的民族交融。(4 分)
(4)趋势:皇权在不断加强(或者皇权在不断加强,相权在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4分)。
27.(1)特点:少数民族饮食受汉族影响(少数民族饮食汉化趋势明显);南北饮食交融;食物种类丰富;城市饮
食市场繁荣。(2 分)
历史背景:民族交融;经济重心南移;各地经济联系增强;农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
阶层的壮大。(2 分)
(2)①陆上丝绸之路;②海上丝绸之路;③占城稻;④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辣椒、番茄等。(4 分)
(3)时期:宋辽金元(辽宋夏金元)、明朝。(2 分)
原因:宋代引入了占城稻,明朝引入了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2 分)
对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培育高产粮食作物。(2分)
28.(1)鉴真东渡: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贡献。
遣唐使来华:唐朝时期,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将唐朝先进制度、典籍、艺术等技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与新罗的交往: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
员,对新罗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外文明的融合,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将中原文化传入西域,促进了佛教的传
播和中外文化的交流。
马可波罗来华:让欧洲人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东方世界,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 分)
(2)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和文化知识传播,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试卷第 1页,共 2页
{#{QQABaYwQggioAIIAAAhCAQ3YCkEQkACACYgGhAAEoAAAAQFABAA=}#}
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
条件)。
(6分)
(3)中国古代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试卷第 2页,共 2页
{#{QQABaYwQggioAIIAAAhCAQ3YCkEQkACACYgGhAAEoAAAA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