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胡桃、松、榆等植物大量存在……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说明北京人(B)
A.会使用火 B.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C.依靠采集生活 D.会制造石器工具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这反映了当时(A)
A.农桑文明的出现 B.山顶洞人的存在
C.纺织技术的成熟 D.城市功能的完备
3.★从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中的云雷纹、铜顶尊中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中原文明尊罍(léi)的兽头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据此可知(C)
A.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B.文明尊罍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并各具特色
D.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4.★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A)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D)
A.道德规范要求 B.文化教育模式
C.人才选拔途径 D.国家治理方式
6.★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A)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7.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B)
A.勤于政事 B.戒奢从俭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
8.★董仲舒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其思想主张(B)
A.改变了封建专制统治
B.树立起儒家思想权威
C.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D.有利于各学派的争鸣
9.★秦始皇和汉武帝所采取的以下措施,其相近之处有(C)
措施: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①都为后朝货币形制提供了范式
②都吸取了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③都体现了国家加强经济的管理
④都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1年12月,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墓葬里陶俑数量众多,陪葬品简朴,无奢侈物件。这一墓葬反映出(B)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治国思想的践行
C.封建特权受到限制 D.礼乐制度的复兴
11.★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C )
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东汉 D.战国时期、西汉
12.《九章算术》共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下表是其部分章节的内容。据此可知,《九章算术》(C)
第一章:方田讲述了平面几何面积算法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按照比例折换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输用衰分术解决赋税的合理负担问题
A.重视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B.重视经验而轻原理
C.体现了数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
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13.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是(B)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C.前秦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
D.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
14.“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得不到巩固:内有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首领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出西晋这一朝代的特征是(A)
A.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B.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国富民安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游牧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材料旨在说明(A)
A.分裂中孕育了统一的因素
B.魏晋时期始终处于分裂状态
C.魏晋时期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16.★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B)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6分)中国的政治文明萌芽于传说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分)
制度:禅让制。(2分)条件:德才兼备(或具有贤德、品行高尚、有功于社会;或答才能出众;或答出具体功绩如制定刑法等也可)。(2分)
材料二 如下图。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个朝代的历史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朝代在王位(首领)继承权方面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朝代:夏朝。(2分)变化: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分)。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和奴隶赐给宗亲、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献贡赋,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3)材料三中的图文信息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请根据材料指出,诸侯在接受周天子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4分)
制度:分封制。(2分)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献贡赋;诸侯的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4分,答出两点即可)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你归纳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2分)
阶段特征: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或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分)
18.(18分)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为管辖“各地方”所实行的制度是什么。(2分)为了解决“诸侯列国并存”的问题,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制度:郡县制。(2分)措施:实行推恩令。(2分)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有哪些?(4分)
前提:思想认同;政治统一;领土统一;民族统一。(任答两点,4分)
(3)为了实现“思想”“文化”的“一统”,汉武帝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在“维护领土统一”方面,西汉王朝有何成就?(4分)
举措: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分)成就:北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分)
材料三 “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季羡林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四大文化体系”之所以能够汇流于“中国新疆地区”主要归功于什么?(4分)
归功:新疆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是联系欧亚文明的重要通道。(2分)
19.(18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丰富多彩。某班的学习小组试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对外交流的角度对“国家发展的推动力”一主题进行如下探究。
【文化发展篇】
材料一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这个词”指的是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的什么局面?(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局面所呈现的特点。(2分)
局面:百家争鸣。(1分)特点:在冲突中走向融合(或分化与统一趋势并存)。(2分)
【民族交融篇】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
——许倬云《万古江河》
(2)图1、图2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相互印证,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材料二认为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请你列举一个事件证明这一观点。(2分)
结论: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交融的现象;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生活用具、生产方式上相互学习。(任答一点2分)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
【对外交流篇】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茶叶、医学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情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哪位皇帝曾大力开辟海上丝绸之路?(1分)结合材料三内容,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4分,注意史论结合)
皇帝:汉武帝;(1分)影响:①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或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或海上丝绸之路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医学等传布到世界各地);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方面的交流。②海上丝绸之路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瓷器、丝绸、茶叶等传布到世界各地。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方面的交流。(注意史论结合,史实、影响各2分,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选择文化发展、民族交融、对外交流的任一角度来论述其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不得与示例一致)
【示例一】观点:对外交流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2分)
论述:对外交流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汉时期,汉朝与西域往来频繁,开辟丝绸之路。(2分)这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分)
【示例二】观点:民族交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分)北朝后期,游牧民族在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相互学习,出现民族大交融。(2分)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国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示例三】观点:文化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分)战国时期,思想家们提出各种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分)这促进了思想、学术的大繁荣,对国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分)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胡桃、松、榆等植物大量存在……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说明北京人( )
A.会使用火 B.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C.依靠采集生活 D.会制造石器工具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桑文明的出现 B.山顶洞人的存在
C.纺织技术的成熟 D.城市功能的完备
3.★从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中的云雷纹、铜顶尊中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中原文明尊罍(léi)的兽头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据此可知( )
A.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B.文明尊罍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并各具特色
D.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4.★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
A.道德规范要求 B.文化教育模式
C.人才选拔途径 D.国家治理方式
6.★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7.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A.勤于政事 B.戒奢从俭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
8.★董仲舒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其思想主张( )
A.改变了封建专制统治
B.树立起儒家思想权威
C.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D.有利于各学派的争鸣
9.★秦始皇和汉武帝所采取的以下措施,其相近之处有( )
措施: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①都为后朝货币形制提供了范式
②都吸取了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③都体现了国家加强经济的管理
④都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1年12月,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墓葬里陶俑数量众多,陪葬品简朴,无奢侈物件。这一墓葬反映出( )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治国思想的践行
C.封建特权受到限制 D.礼乐制度的复兴
11.★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东汉 D.战国时期、西汉
12.《九章算术》共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下表是其部分章节的内容。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
第一章:方田讲述了平面几何面积算法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按照比例折换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输用衰分术解决赋税的合理负担问题
A.重视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B.重视经验而轻原理
C.体现了数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
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13.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是( )
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C.前秦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
D.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
14.“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得不到巩固:内有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首领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出西晋这一朝代的特征是( )
A.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B.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国富民安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游牧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材料旨在说明( )
A.分裂中孕育了统一的因素
B.魏晋时期始终处于分裂状态
C.魏晋时期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16.★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6分)中国的政治文明萌芽于传说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如下图。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个朝代的历史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朝代在王位(首领)继承权方面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和奴隶赐给宗亲、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献贡赋,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3)材料三中的图文信息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请根据材料指出,诸侯在接受周天子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4分)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你归纳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2分)
18.(18分)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为管辖“各地方”所实行的制度是什么。(2分)为了解决“诸侯列国并存”的问题,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有哪些?(4分)
(3)为了实现“思想”“文化”的“一统”,汉武帝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在“维护领土统一”方面,西汉王朝有何成就?(4分)
材料三 “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季羡林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四大文化体系”之所以能够汇流于“中国新疆地区”主要归功于什么?(4分)
19.(18分)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丰富多彩。某班的学习小组试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对外交流的角度对“国家发展的推动力”一主题进行如下探究。
【文化发展篇】
材料一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这个词”指的是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的什么局面?(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局面所呈现的特点。(2分)
【民族交融篇】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
——许倬云《万古江河》
(2)图1、图2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相互印证,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材料二认为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请你列举一个事件证明这一观点。(2分)
【对外交流篇】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茶叶、医学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情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哪位皇帝曾大力开辟海上丝绸之路?(1分)结合材料三内容,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4分,注意史论结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选择文化发展、民族交融、对外交流的任一角度来论述其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不得与示例一致)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 原卷版+答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