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开始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D.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2.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是( )
A.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B.两次战争的原因相同
C.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3.《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4.“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C.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D.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5.《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据此,描述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外戚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民族政权并立
6.“大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描述北宋时期的政治现象,下列说法能够准确概括这一现象的是( )
A.宦官专权 B.重文轻武 C.思想禁锢 D.文化专制
7.据《宋史》记载,“帝(宋真宗)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寇准待利用至,语曰:“虽有,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澶渊之盟 B.《绍兴和议》 C.靖康之变 D.岳飞抗金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南宋与金对峙 B.宋辽对抗 C.北宋与金对峙 D.宋夏和议
9.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
10.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广州十三行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
11.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后人敬仰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文天祥是一位民族英雄
②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③文天祥抗击外来侵略的抗争精神值得赞扬
④文天祥抗击元军的烧杀抢掠,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蒙古民族的历史可以说从成吉思汗开始……以相互敌对关系存在着的各个小群的游牧民,突如其来成为席卷整个亚洲,合流于军事政治的完整体之事,这全赖于成吉思汗的强有力的人格,才有可能……”据此可知,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绩是( )
A.建立蒙古政权,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B.消灭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C.消灭金国西夏,形成与南宋对峙局面
D.建立元朝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1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元朝
14.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15.下列不属于我国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影响的是( )
A.促进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B.为人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C.改变了战争方式,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D.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重要变革
16.《明史》中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交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材料中记载的内容反映出( )
A.明朝科举完全沿用唐宋旧制
B.明朝完全改变了前朝的科举考试制度
C.明朝采用八股取士的科考方式
D.明朝的科举考试内容范围更宽泛
17.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家请客的座次位置,可见对他家请客情况了如指掌,朱元璋能够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原因是( )
A.废除丞相 B.废除中书省 C.设立三司 D.设立锦衣卫
18.明朝时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的科技巨著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9.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与清朝时期有关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20.下列哪部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这制度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是由谁正式确立的?
(3)材料三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么?
(4)材料三中该制度的创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种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体系,经过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材料二:元朝时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1)这种隋唐时期确立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元朝时为了有效管辖全国实行了什么制度?在中央管理西藏的机构又是什么?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23.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
(3)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跟哪一文献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
24.谈一谈:对明太祖的看法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明太祖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据题干“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推销工业产品,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A项正确;“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推销工业产品,排除BC项;英国不可能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两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项正确;两次战争的规模不同,排除A项;第一次鸦片战争是由英国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由英法挑起的,排除C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C项正确;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代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十分包容的态度,营造了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所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不包括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属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属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属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置署,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后期逐渐形成了节度使制度,出现了行政权、监察权与军权合一的状况,节度使拥有了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管内官吏等权利,出现了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项C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郡县制问题,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外戚宦官专权是东汉政权后期的特征,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唐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大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可知,这体现了文士的重视和广泛使用,故B符合题意;宦官专权是皇权专制的副产品,北宋的思想、文化相对开明,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宋真宗”“议岁币”“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相关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故A项正确;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靖康之变是指金灭北宋,岳飞抗金一般指岳飞北伐,均与题干“寇准(澶渊之盟)”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朝廷不思收复故都开封(汴州),贪图享乐,偏安江南(杭州),诗歌讽刺的便是南宋与金对峙、不思进取,A项正确;与辽对抗的是北宋,当时定都开封(汴州),与西夏议和,给西夏宋岁币的也是北宋,与题意不符,排除BD两项;北宋末年的统治者腐朽无能,根本未能与金对峙多长时间便被金军灭亡,排除C项。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可知,宋代制瓷业工艺水平高超,故D正确;题干未显示是以私营作坊为主、产品行销世界、遍布沿海地区,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代的海外贸易繁荣,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中国的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A正确;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排除B;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置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机构,排除C;宣政院是元朝为了管理西藏而设置,排除D。故选A。
1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天祥是南宋的抗元名将,文天祥抗击元军的烧杀抢掠,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②④正确,D符合题意;文天祥抗击的是少数民族,不是外国侵略,不属于民族英雄,也不属于抗击外来侵略,①③错误,排除ABC;故选D。
1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合流于军事政治的完整体之事,这全赖于成吉思汗的强有力的人格”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A符合题意;BCD都是忽必烈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诗人,但是二人的词作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在于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苏轼是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词人表现为豪放,心气较高;而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偏安一隅,豪放中夹杂着很多的忧伤,C正确;二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排除A;二者阶级立场相同,其政治立场基本相同,排除B;出现二人作品的不同,并不是二者的才能不同,而是二者的生活环境不同,排除C。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纸,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使书写材料发生重大变革,D符合题意;我国宋元时期科技发明促进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属于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为人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属于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后来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属于宋元时期科技发明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朝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其文体采用八股文,这样考试带来的弊端是: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选拔有用的人才,不利于科技进步,只是培养了忠实于皇帝的奴仆,C项正确;根据材料“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交其试士之法”可知并不是完全沿用唐宋旧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也是沿用前朝的科举制的,排除B项;明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能体现范围宽泛,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分析可知,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原是明太祖的侍卫亲军,后来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重要特务机构,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是特务机构,排除,故选D。
1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明朝时医学家李时珍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编写了著名的中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医药宝典,B正确;《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农学著作,A排除;《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C排除;《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业所著的农学著作,D排除。故选B。
1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D项正确;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是为了管理西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0.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A符合题意,故选A。
21.答案:(1)出身门第。
(2)科举制;隋炀帝。
(3)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巩固统治。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解析:(1)由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出身门第。
(2)第一问:据材料“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科举制;
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是隋炀帝确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第一问: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因此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
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科举制,统治者扩大的选官的范围和权力,提高了官员素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2.答案:(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宣政院。回族。
解析:(1)根据材料“隋朝正式确立,唐朝(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隋朝时中央采取三省六部制治理国家,唐承隋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确立以后加强了中央集权。
(2)根据所学知识,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3.答案:(1)使命:实现近(现)代化。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变化: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因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
(3)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原因: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4)影响: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列强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可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近(现)代化。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根据材料“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可以得出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根据材料“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可以得出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可得出,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
(3)依据材料“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可得出跟《天朝田亩制度》有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它集中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意志,制度具有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制度的落后性,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可得出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得出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具有建设性,列强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24.答案: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管制,以强化皇权;在文化上实行文字狱,创立八股文,加强思想禁锢。因此朱元璋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同时他的措施也在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欧等国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正反两方面看到朱元璋对历史的影响,朱元璋作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后重视经济发展,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管制,强化皇权,实行文字狱,创立八股文,加强思想禁锢;因此朱元璋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但同时他的措施也在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欧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