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 选择题
1. (2024苏州期末)目前在福建泉州发现的宋元古瓷窑有133处,主要分布在德化、南安、安溪等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着大量德化窑、安溪窑所产的瓷器,在西亚、北非等地也都发现了宋元泉州瓷。由此可知,宋元时期( )
A. 泉州成为最繁荣的城市 B.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C. 南方逐渐成为经济重心 D. 亚非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
2. (2024淮安期末)下表所示的内容为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数据(部分),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省份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总计
唐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 241
宋 20 11 25 20 2 5 17 16 302 56 402 44 920
A. 水利兴修技术的进步 B. 北方环境持续恶化
C. 政府强化对南方的控制 D. 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3. (2024盐城五校联盟期末)宋元时期,通俗性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出现了大量面向市井百姓的艺术形式,如皮影戏、元杂剧及说书演出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当时( )
A. 儒学已非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大力支持
C.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4. (2022徐州期中)北宋初年,政府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这表明当时( )
A. 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 B. 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程序
C. 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 D. 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
5. (2022南通海安期末)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这表明当时( )
A. 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B. 阶层流动性增强
C.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新的生产关系形成
6. (2024徐州期末)宋代出现了众多书写异域的著作,如沈括的《熙宁使虏图抄》、朱彧的《萍洲可谈》、赵汝适的《诸蕃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这些著作都是作者的见闻记录,所述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动植物产等趋于客观真实,与以前志怪笔记中的异域想象大异。这反映了当时( )
A.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自觉意识 B.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
C. 开疆拓土经略异域的雄心壮志 D. 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时代精神
7. (2022南通海安期末)《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冀州团练使石普自荐试制的火球和火箭,宋真宗立即招其进京,率文武大臣观看实验。《宋会要辑稿》记载,在东京开封府专门制造攻城器械的作坊中,已设有专门的“火药作”。这些记载反映出火药武器( )
A. 成为宋代的主流武器 B. 由地方官员最早发明
C. 得到官府的高度重视 D. 扭转了宋代的战争局势
8. 《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用胶泥刻制单字,“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作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
A. 古文献资料时代久远均不可靠 B. 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C. 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 D. 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9. (2024南京期末)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工商业者中“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材料反映科举制( )
A.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B. 考试程序严密公正客观
C.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 消弭了冗官冗费的困境
10.★ 元代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期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这一变化( )
隋唐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A. 强化北方优势地位 B.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 缘于政治中心变化 D. 促进海上运输发展
二、 非选择题
11. (2022扬州中学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在990年令江南、两浙召游民,劝其耕种,准免租税徭役五年。或则发给谷种和借贷,其中1012年的一次,为了预防旱灾,政府派人从福建取占城旱稻种,分给江、淮、浙三路,令农民择地势较高的土地莳种,并将种植方法写成榜文公布,指导农民耕作。或将根括到的荒田、逃田,召人租佃,如在1123年根括到江东逃田160顷、两浙456顷等都是。垦田成绩优异的官员,以提升官职作为奖赏。
——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华北和东南沿海区域发展的周期比较
——据[美]施坚雅《中国历史的结构》整理
(1) 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府对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2) 据材料二,指出两宋时期华北和东南沿海经济活动水平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1. B 解析:据材料“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着大量德化窑、安溪窑所产的瓷器,在西亚、北非等地也都发现了宋元泉州瓷”可知,宋元时期,泉州瓷器畅销海外,促进了泉州制瓷业的兴盛,说明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项正确;材料未与其他城市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泉州成为最繁荣的城市”的结论,排除A项;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结论,排除D项。
2. 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与唐朝相比,宋朝时期南方地区的水利工程数量急剧增加,这与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有关,说明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水利兴修技术的进步、北方环境持续恶化、政府强化对南方的控制都是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三项。
3.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出现了大量面向市井百姓的艺术形式,故D项正确;宋元时期,儒学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统治者的支持,排除B项;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形式的丰富,但不是材料现象的根源,排除C项。
4. B 解析:据材料“明立要契”“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可知,这些做法是为了让租佃关系依照规定进行,表明当时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程序,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规范租佃关系,与土地经营理念无关,排除A项;“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租佃双方订立契约,与纸币无关,排除D项。
5. C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视奴婢为“佣雇良民”,且社会上大部分私家奴婢也实现雇佣化,这说明当时社会中人身依附关系在减弱,C项正确;材料与门第观念的淡化无关,排除A项;奴婢雇佣化和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无关,排除B项;奴婢雇佣化不属于新的生产关系,排除D项。
6. A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出现了众多书写异域的著作,所述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动植物产等趋于客观真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宋代的文化阶层也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观察,理解其实质,在相关的著作上趋于写实,A项正确;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出现于明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的相关著作趋于写实,与开疆拓土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时代精神,排除D项。
7. C 解析:据材料“冀州团练使石普自荐试制的火球和火箭,宋真宗立即招其进京,率文武大臣观看实验”“在东京开封府专门制造攻城器械的作坊中,已设有专门的‘火药作’”可知,火药武器得到官府的高度重视,C项正确;“成为宋代的主流武器”“扭转了宋代的战争局势”不符合史实,排除A、D两项;材料未明确火药武器的发明创造者,排除B项。
8. B 解析:据材料可知,《梦溪笔谈》中有胶泥活字印刷的记载,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模拟实验证明用黏土制的泥活字印刷是可行的,这说明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故选B项;“均不可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说法错误,排除D项。
9. A 解析:据材料“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可知,商人阶层可通过科举流动成为士阶层,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考试程序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商人的政治地位并未因为其子为士而提高,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科举制无法起到消弭冗官冗费困境的作用,排除D项。
10. C 解析:据两幅图片所示的内容可知,隋唐时期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迂回曲折,而元朝大运河直达大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运河航线的变化缘于政治中心变化,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强化北方优势地位”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材料未体现促进海上运输发展,排除D项。
11. (1) 措施:召游民耕种,免租税徭役;分发谷种和借贷;推广新品种,传授种植方法;根括荒田;奖赏垦田成绩优异的官员。
(2) 总体趋势:华北区域急剧下降,东南沿海区域逐渐上升并超过华北区域。主要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练习(答案)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