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 选择题
1. (2023泰州姜堰期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 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 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D. 生产力飞速的发展
2. (2023南通如皋调研)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华夏认同的加强 B. 农耕文明的扩展
C. 中央集权的形成 D. 国家机构的完善
3. (2023无锡期末)下图所示为侯马盟书中的一片。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世卿赵鞅同其他卿大夫间举行盟誓时用毛笔写在玉片上的约信文书,既包括加强宗族内部团结以打击敌对势力的内容,也有其他卿大夫宣誓效忠赵氏的誓约等。该盟书反映出东周时期的政治现象是(  )
侯马盟书(局部)
A. 文明精粹,铁农具广泛使用 B. 诸侯争霸,诸侯国数目减少
C. 礼崩乐坏,卿大夫专权夺利 D. 文化繁盛,甲骨文已相当成熟
4. (2024连云港期末)战国时期,官吏每年需将自己主管范围内的各种预算数字,如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文券上报君主,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这一做法旨在(  )
A. 发展小农经济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助推变法运动 D. 进行思想解放
5. (2022南京六校联合体期中)战国时期的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改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或基本取消了世卿世禄制,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上变法(  )
A. 阻滞了阶层变动 B. 瓦解了分封制度
C. 推动了社会转型 D. 有利于诸侯争霸
6. (2022常州联合调研)《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  )
A. 加强君主集权 B. 恢复周礼
C. 宣扬礼法并用 D. 发展私学
7. (2022苏州期末)《论语·乡党》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在马厩失火后,关心身份低下的马夫,不追究失火缘由。这充分体现了其思想主张中的(  )
A. “仁者爱人” B. “为政以德”
C. 克己复礼 D. 重义轻利
8. (2023盐城学测模拟)战国时期,某先哲面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的社会失范,他认为应该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不分血缘的亲疏远近关系。据此可知,他主张(  )
A. “尚贤” B. “兼爱”
C. “非攻” D. 节俭
9. (2023苏州期中)在人性问题上,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只有礼法仁义才能“化性起伪”,使人改恶向善。这折射出荀子(  )
A. 背弃儒家基本主张
B. 为贵族政治做辩护
C. 最早提出以法治国
D. 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10. (2022淮安六校期中)某同学在整理历史笔记时,绘制了一张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结构图(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空白方框内应填入的是(  )
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结构图
A. 中原各国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
B.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C. 北方战乱导致大量的北民南迁
D. 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二、 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所示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史实?
(2) 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3) 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与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有关,卧薪尝胆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有关,围魏救赵与战国时期齐国打败魏国的桂陵之战有关,纸上谈兵与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有关,由此可知,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诸侯兼并争霸战争不断,C项正确。
2. A 解析: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以“夏”或“中国”自居,还要追溯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说明各诸侯国对华夏的认同在加强,都以华夏人自居,A项正确;材料与农耕文明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国家机构的完善,排除D项。
3. C 解析:据材料可知,春秋晚期,作为大宗的赵鞅需要借助盟誓拉拢群臣来维护统治,这说明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卿大夫专权夺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铁农具的使用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诸侯国数量增减的情况,排除B项;仅从侯马盟书不能看出东周时期文化繁盛和甲骨文已相当成熟,排除D项。
4. B 解析: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君主可以根据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任免,这是对地方官员的考核,该制度有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发展小农经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变法运动的发生,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政治领域的活动,未涉及思想解放,排除D项。
5. C 解析:据材料“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或基本取消了世卿世禄制,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可知,战国时期的变法逐步建立起了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C项正确;变法有利于阶层流动,排除A项;当时的分封制已经逐步瓦解,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变法强调的并不是诸侯争霸,而是社会转型,排除D项。
6. B 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社会动荡,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稳定社会秩序,未涉及孔子发展私学,B项正确,排除D项;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排除A项;荀子宣扬礼法并用,排除C项。
7. A 解析:据材料“孔子在马厩失火后,关心身份低下的马夫,不追究失火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A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克己复礼指的是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义和利的比较,排除D项。
8. B 解析:据材料“应该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不分血缘的亲疏远近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兼爱”主张爱人如己,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不分亲疏远近,不分贫富贵贱,B项正确;“尚贤”主张崇尚贤良之才,以贤能为选拔官员的标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非攻”指的是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和平共处,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节俭,排除D项。
9. D 解析:据材料可知,荀子认为人的道德由后天形成,强调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征,D项正确;荀子并未背弃儒家的基本主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荀子为贵族政治做辩护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法家学派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排除C项。
10.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排除A项;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南迁和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排除C、D两项。
11. (1) 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经出现。
(2) 措施: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历史作用: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3) 内在联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