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卷-(答案)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合评价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 选择题(共20题,每题4分,计80分)
1. 右图所示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团出国考察、访问次数统计图。此图反映了我国在这一时期(  )
A. 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B. 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为国家政策转型作准备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团出国考察、
D. 外交原则逐步发生变化 访问次数统计图
2. (2024南通期末)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出现了“第一村”,如山西省靠办暖气片厂发家致富的“第一村”赵家堡;陕西省办砖厂和石料加工厂的“第一村”袁家村;河南省的南街村则创办了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厂。这类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 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C. 政企分开的原则得到贯彻 D.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3. (2024扬州期末)1978—1988年,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 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 000多万人。1990年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据此可知(  )
A. 农村劳动力满足了市场需求 B. 改革开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C. 移民方向主要由边缘到中心 D. 小城镇成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4. (2024无锡期末)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全国各地普遍开始了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建立乡政权的工作。该通知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5. 下图所示为记者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所拍摄的一件展品,将其作为展品的价值在于(  )
A. 揭示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 B. 再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反映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 展示经济特区建设成效
6. (2024无锡期末)在长春一汽建成(1956年)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一汽能够用于改造的资金为利润的0.1%。当过一汽厂长的刘守华说:“我这么大个一汽的厂长,自己有权支配的钱,还不够盖一个100平方米的厕所。”这反映了(  )
A. 工人积极性不高 B. 企业资金明显缺乏
C. 企业缺乏自主性 D. 计划经济弊端突出
7. 1979—1990年,华北制药厂开展企业转轨变型,实行经营承包,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并逐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经济联合。至1990年,产品品种累计增加到98种,抗生素总产量较1978年增加54%,有紧密型联营企业25家。华北制药厂的发展(  )
A. 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助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继续优化
C. 得益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D. 落实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思路
8. (2024盐城部分校期末)下表所示的内容为不同时期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情况(部分)。这反映出(  )
年份 修正情况
1988年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3年 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A. 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 B. 所有制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
C. 法治建设适应改革需求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9. (2024南京期末)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人大相继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法律。1984年通过的《国营工业企业法(草案)》规定:“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指挥,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都由厂长负责。”这些法律(  )
A.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 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
C. 规范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D.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10. (2024无锡期末)1979年7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广开就业门路必须改变劳动管理制度——薛暮桥同志就城镇劳动就业问题发表谈话》的文章。文章指出,待业青年比国家招工指标多好几倍,国家不能给每个待业青年发一个“铁饭碗”,要广开门路。该篇文章意在(  )
A. 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 推动建立经济特区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倡导城市国企改革
11. (2023南通一模)1991年10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发长篇评论,着重论述只有把生产力搞上去,才能在“和平演变”的挑战中岿然不动。文章明确提出苏联的“红旗落地”,并非在于“卫星上天”,社会主义国家唯有经受住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红旗才能举下去,才能更高飘扬。这一评论(  )
A. 回应了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B. 未能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C. 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
D. 意在为扩大改革开放扫除思想障碍
12. (2022苏州期末)下图所示是漫画家方唐在1993年创作的漫画《老生常谈》。该作品意在说明(  )
老生常谈(1993年)
A. 改革开放的阻力巨大 B. 乡镇企业激发活力
C. 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 D. 市场经济深得人心
13. (2022宁波一模)1984—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工业总产值达6万多亿元。这五年的加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②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③“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 (2023淮安期末)“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可知,这一宪法内容出自(  )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5. 据香港某大学在200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回归前,48%受访澳门市民以正面形容词描述自己对澳门回归的心情;而在回归后,76%受访澳门市民认为澳门社会改变很大,对于自己转变为中国国民的身份,64%受访澳门市民表示因此感到自豪。这反映出(  )
A. “一国两制”对澳门社会实际影响并不大
B. 澳门社会制度实现了平稳过渡
C. “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社会的平稳发展
D. 香港人民十分关心澳门的回归
16. 进入21世纪,“台独”分裂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要求反对和遏制“台独”活动。为此,大陆方面(  )
A. 推动汪辜会谈 B.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 提出“九二共识” D.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17. (2023徐州铜山期中)2022年9月,“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中共十八大以来香港发展新成就。右图所示的内容中“香港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主要得益于(  )
A. “一国两制”的实行
B. “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C. 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8. 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
A. 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利益
B. 中美两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互相斗争又需要互相合作
C. 美国承认轰炸中国大使馆是错误的,中国接受了美国的道歉
D. 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这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19. (2023广东期末)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从战略互疑发展为战略伙伴关系,在多领域展开合作。中国与其东亚邻国接受“多元”和“不同”,并视之为重要的地区价值和合作动力。由此可见,中国(  )
A.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B. 积极推进周边外交的发展
C. 推行“真实亲诚”外交理念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20. (2024南京期末)经过15年艰苦谈判,中国于2001年签署协议,就关税等问题与相关国家达成共识。该“协议书”(  )
A. 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
C. 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D. 体现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 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0分,计20分)
21. (10分)(2023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下图所示:
我和妈妈去旅游(宣传画,1985年)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2. (10分)(2023南通基地学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在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二 如下列图片所示:
图一 1949—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变化  图二 1949—2019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 据材料一,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5分)
(2)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5分)
1. C 解析:据材料可知,1976年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团出国考察和访问的次数明显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国考察有利于了解世界发展潮流和趋势,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国家政策转型作准备,C项正确;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结论,排除B项;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
2. A 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依据自身特色创业办厂,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乡经济的对比,排除B项;“政企分开的原则”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与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无关,排除D项。
3. B 解析:据材料可知,1978—1988年,农民主要集中于乡镇企业,1990年后,农村人口主要向大中城市流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农村生产力转移到城市,并未提到其是否满足了市场需求,排除A项;1990年后,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排除C、D两项。
4.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的基础上,1983年10月,党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C项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排除A、B两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5. A 解析:据材料可知,1979年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刚开始的阶段,此时期社会上存在严重的“公有制崇拜”,这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是个体经济的体现,反映了在改革中的创新精神,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未涉及个体经济,排除B项;个体工商业的出现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温州市并非经济特区,排除D项。
6. D 解析:材料“我这么大个一汽的厂长,自己有权支配的钱,还不够盖一个100平方米的厕所”体现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自主权较小,这反映了计划经济弊端突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人的积极性,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金由国家统一调拨,且材料未体现“企业资金明显缺乏”,排除B项;企业缺乏自主性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C项。
7. C 解析: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华北制药厂实行经营承包,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推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华北制药厂的发展无法体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排除B项;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
8.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模式逐渐从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原有的法律制度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宪法进行修订,C项正确;材料与民生无关,排除A项;我国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发生重大改变”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间为21世纪初,排除D项。
9. A 解析:材料中的这些基本法律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也就是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项正确;“终结”说法错误,1992年计划经济体制才结束,排除B项;材料与规范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推动经济特区的设立无关,排除C、D两项。
10. A 解析: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思想得到解放,该文章主张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吸纳青年就业,A项正确;建立经济特区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和技术,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材料与国企改革无关,排除D项。
11. D 解析:据材料“着重论述只有把生产力搞上去”“社会主义国家唯有经受住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红旗才能举下去,才能更高飘扬”可知,该评论主要是针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突出强调中国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定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发展生产力,未体现“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排除A项;材料强调我国如何应对挑战,与“未能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无关,排除B项;邓小平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排除C项。
12.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已经给出了结论,但1993年依然在谈论这个问题,说明当时国人的思想还未完全解放,改革开放还存在较大的阻力,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与乡镇企业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13.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故①②③符合题意;199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正确。
14. C 解析:据材料“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可知,这是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C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完全建立,与材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符,排除A、B两项;2018年,我国已经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材料中的“今后”不符,排除D项。
15. C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大部分受访澳门市民认为澳门社会变化很大,并对自己转变为中国国民身份的态度“感到自豪”,这是因为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使澳门的民生得到很有力的改善,澳门也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是澳门市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施,故选C项。
16.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D项正确;1993年汪辜会谈,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三者均发生在2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C三项。
17.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行,A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强调亚非团结合作,排除B项;对外开放格局主要影响的是祖国大陆,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排除D项。
18. A 解析:据材料“1999年,中美关系……处于低点”“11月……达成协议”“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可知,中美两国关系呈现波折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外交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说明两国既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又存在着利益的分歧,故A项正确。
19.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巩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推进了周边外交的发展,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排除A项;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排除D项。
20. D 解析:据材料“中国于2001年签署协议,就关税等问题与相关国家达成共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D项正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B项;“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提出的,排除C项。
21. 示例:
在当今中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人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见证和时代缩影。
宣传画《我和妈妈去旅游》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绘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的社会现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对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自此,改革开放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展开。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包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人民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结合宣传画的创作年份1985年来看,该画作以艺术形式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新风尚、新面貌,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和氛围,号召人们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22. (1) 内容:救灾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土地改革,实行农业互助;以爱国政治运动促进农业生产(爱国增产),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借助现代金融手段保障农业。
(2) 主要成就: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人均占有量和总消费量增长;实现了粮食完全自给;粮食安全能力提升。原因: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卷-(答案)2024-2025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