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考点01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1-7)
考点02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8-1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91年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其组织机构有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欧洲中央银行等。2022年3月,欧盟机构批准“战略指南针”行动计划,规划欧盟未来10年安全和防务政策。这表明( )
A.欧盟逐渐地向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迈进
B.欧盟的正式成立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C.欧盟的成立极大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欧盟的发展消除了成员国间的政治分歧
2.“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 )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 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
3.下表所示为关贸总协定各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议题。据表可知,关贸总协定( )
谈判回合 谈判时间 主要议题
前五轮 1947-1960年 关税
肯尼迪回合 1964-1967年 关税、非关税壁垒、欠发达国家参与和特殊经济体参与
东京回合 1973-1979年 关税、非关税、多边保障体系、农产品、热带产品和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框架
乌拉圭回合 1986-1994年 关税、非关税、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条款、反倾销、补贴和反补贴措施
A.现有机制体制存在不足 B.积极推动全球化均衡发展
C.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 D.致力于规范全球贸易秩序
4.甘蔗原产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后在美洲和大西洋地区引种成功,从中提取制成的蔗糖是重要的调味品。据统计,16世纪末期英国每年人均消费蔗糖400—500克,到17世纪增加到约2000克,18世纪则急剧增加到7000克。上述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 B.机器生产的广泛运用
C.甘蔗在英国引种成功 D.金银价值的大幅下跌
5.1995—2000年,有50多个国家发生了反对某美资跨国餐饮集团的暴力抗议,从法国到巴西再到印度尼西亚等。反对者们将该集团的产品及企业的传播看作是为取代传统食品与文化、地方产品、独立思考以及可选择性政治意识形态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侵略。这一抗议活动反映了( )
A.反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B.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完善
C.冷战严重阻碍国际经济交流 D.国际贸易消除了文化多样性
6.下面是题为《大容量数据采集》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 美国政治体制的弊端 B. 社会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C. 美国注重信息的收集 D. 信息化发展的消极作用
7.195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举行文化名人周年纪念,以促进全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发展。1952年纪念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分别是雨果、达·芬奇、果戈理、阿维森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和其他世界各国(共72个国家)参与了这项历时十年的国际文化活动。这体现了( )
A.战后两极格局的日趋缓和 B.美苏对峙下的冷战宣传竞争
C.多元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 D.战后民族国家主权意识增长
8.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频繁受到美国的各种经济制裁,全国90%以上的工厂因缺少原材料或零部件而停工,失业率高达70%;物价飞涨,食品零售价格比海湾战争前增长4231%;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率高达4000%。这可用以说明( )
A.霸权主义导致人道主义危机 B.冷战政策威胁人类生存
C.贸易保护主义危害世界发展 D.世界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9.2022年9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将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等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该法案引发多方关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提出要出台欧洲自己的“通胀削减法案”。由此可知,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 )
A.旨在保护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 B.具有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D.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创新力提升
10.G20峰会采用“三驾马车”机制,即轮值主席国与上届、下届主席国对当年峰会议题设计及各项细节享有主导权。G20领导人峰会2022年在印尼举办,2023年、2024年将在印度和巴西举办。这表明( )
A.区域集团引领着全球治理新动向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逐步确立
C.亚太地区在全球治理中地位提升 D.新兴经济体发挥其重要作用
11.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参加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东盟地区论坛、10+3(东盟+中日韩)、东盟—中国对话等机制,积极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日韩三边对话合作机制等。这反映出我国( )
A.积极促进南南合作 B.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与第三世界联系密切 D.外交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12.出于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尤其是金融治理体系改革进展缓慢的不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应急储备机制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一行为反映出( )
A.传统金融治理体系走向崩溃
B.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提高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D.新兴市场国家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
13.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为了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我们需要更团结。此后奥委会全会通过决议,将奥林匹克宣言修订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印证了( )
A.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彻底失败 B.建立国际体育新秩序的迫切性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和平与发展是当下时代的主题
14.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大批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帮助共建国家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为应对发展挑战提供有力支持,为改善民生拓宽了渠道。这表明( )
A.中国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形成 D.中国新型发展理念影响提升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原来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地区农业合作的深入,近年来中国对亚洲周边国家及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农业投资明显增加。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萧条 B.农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C.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恶化 D.中国对外投资布局趋向合理
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盟东扩的早期历程
历史阶段 时间 事件
历史契机 1991年12月 苏联宣布解体,冷战结束,“欧洲协定”签订。欧盟逐步向中东欧国家开放工业品市场,实行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通政策
起步阶段 1993年6月—1994年12月 提出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条件:确保民主、法治、人权以及尊重;市场经济体制,承受竞争压力;赞同欧共体的政治、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和各种法律
先期准备阶段 1994年12月—1997年6月 帮助中东欧逐渐加入欧盟的内部市场,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及加强合作,规范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
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7年6月—2004年5月 正式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个国家
——据高歌《中东欧国家入盟与欧盟东扩:是否为同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 尽管1994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10年间,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但都没有得到欧盟方面的积极回应、欧慧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2004年在任)曾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罗斯加入欧题的问题。”因为,如果俄罗斯成为欧盟的成员国,那么它在欧洲议会的代表数将是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总和,在其他权力机构中也一样。也有人指出、北约东扩和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的状况,已经使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重新竖起一道“锻暴”、但普罗迪也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为欧盟与俄罗斯最大限度地接近创造所需要的一切”。
——摘编自马风书《融入欧洲: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欧洲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91——2004年欧盟东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91——2004年的欧盟对俄罗斯的态度,并简析影响当时俄欧关系的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全球南方”概念持续升温。一般来说,“全球南方”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屿以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崛起。进入21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积极通过南南合作和区域及跨区域整合来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应对西方霸权秩序的挑战。乌克兰危机后,“全球南方”公开表达了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乌克兰危机也被视为“全球南方”政治觉醒的重要标志。“全球南方”正在成为一个彼此认可、处境相似的发展共同体,具有鲜明的非西方、反霸权、谋发展、求正义的共性。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全球南方”国家掀起了争夺、拉拢与分化。对此,“全球南方”国家应凝聚共识,在南南合作深入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发展合作、维护公平正义。
——摘编自崔守军《“全球南方”崛起的动因与影响》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全球南方”崛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全球南方”崛起。
18.【美伊关系与经济制裁】
材料一 美伊关系的交恶始于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在此后40多年里,美国没有停止对伊朗的制裁,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担心伊朗对其中东霸权带来威胁。美国对伊朗制裁的起点是1979年卡特政府下令停止对伊朗的石油进口,并冻结了伊朗政府在美国银行120亿美元的资产,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大多维持或升级对伊制裁。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联合部分主要国家对伊朗进行全方位制裁。美国政府对伊朗采取的金融制裁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段:一是禁止伊朗进入国际金融体系。切断SWIFT系统(国际资金支付清算系统),使伊朗无法使用美元、欧元等进行跨境交易。制裁实施后伊朗石油出口量大减,GDP随之下降。二是冻结伊朗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银行资产。这不仅限制了经济运行,也引起伊朗人民的恐慌,对伊朗货币贬值和高通胀的预期进一步加速伊朗货币的贬值。
——摘编自陈华李鹏飞《美国对他国金融制裁的基础、路径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二 美国金融制裁明确地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它是针对完全不相干的第三国直接或间接地实施了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迫使其断绝与目标国的经贸往来,而贸易自由本身就属于一国内政,不容许他人干涉;另一方面通过美国实施次级制裁体现出的对本国管辖权的任意扩张,特别是以各种理由对他国属地管辖的突破也凸显出对他国主权的侵犯。
——摘编自范晓波《美国金融制裁的基石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美国滥用金融制裁打击伊朗的行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十分重视地区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和主要推动者。上合组织在建立之初将自身定位为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的地区性多边合作组织。随着国际秩序中地区整合的速度上升,周边国家合作需求增加,上合组织开始向加强区域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合作等方向转型,但安全合作仍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支柱,其他领域的区域合作都离不开安全基础的建构。
——摘编自程国平《上海合作组织:继往开来前景广阔》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和非洲联盟确立了在发展战略、开展和平安全、加强公共卫生、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密切在国际与地区事务联系上的五个领域合作。前四个主要在于促进非盟在安全、卫生、人力资源、规划上的能力建设,这种并未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尊重非洲自主发展意愿的合作模式,与西方附有多重政治条件的援助形成鲜明对比。后一个目标则是为了加强中国和非盟在国际事务上的多边协调,拓展了双方合作与发展空间。
——摘编自《王毅谈中国与非盟五个优先合作领域》等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与上合组织、非盟在合作方面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的时代背景及积极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欧盟的组织机构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欧洲中央银行和规划欧盟未来10年安全和防务政策,表明欧盟逐渐地向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发展,A项正确;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排除B项;欧盟的成立使欧洲逐渐联合在一起,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排除C项;“欧盟的发展消除了成员国间的政治分歧”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新模式指的是通过国际各种力量共同应对跨国问题,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故选B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新模式顺应了全球化发展,故排除C项;“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与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现状不符,故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关贸总协定的主要议题,从单一的关税逐步扩展到关税、非关税、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等领域,说明关贸总协定致力于规范全球贸易秩序,D项正确。仅从表格无法得出现有机制体制的问题,排除A项:“均衡发展”表述绝对,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末期英国每年人均消费蔗糖400—500克,到17世纪增加到约2000克,18世纪则急剧增加到7000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甘蔗得到大面积种植,甘蔗产量增加,使得价格下降,英国甘蔗消费大幅增加,A项正确;机器生产的广泛运用是在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并未大面积种植甘蔗,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C项;金银价值下跌与甘蔗消费增加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利用经济优势,向世界各地输出自身文化和价值观,激起众多国家的抵制和抗议,干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此只能通过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加以解决,B项正确;反全球化只是部分国际力量的态度,并非“国际共识”,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排除C项;国际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互鉴,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但无法消除文化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国家安全局无视法律和监管机制,肆意窃取公众信息。因此,漫画反映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社会信息泄露的风险,即社会信息存在安全隐患,B项正确;该漫画反映了社会信息存在安全隐患,而不是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排除A项;该漫画反映了社会信息存在安全隐患,而不是对信息的收集,排除C项;“消极”的说法过于笼统,材料内容体现了信息化发展在安全隐患方面的消息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根据材料可知,战后文化名人周年纪念强调全人类共同财富,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都参与其中,促进了多元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选C选项。材料未体现美苏关系缓和,排除A选项;材料体现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文化理解而非竞争,排除B选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主权意识,排除D选项。
8.答案:A
解析:由于受到美国制裁,伊拉克在民生领域,如就业、物价、货币等方面严重恶化,这威胁伊拉克人民基本生存权,这是霸权主义造成人道主义危机的例证,故A项正确。这不是冷战,这是美国在搞区域霸权,故排除B项;“全国90%以上的工厂因缺少原材料或零部件而停工”是因为美国制裁,而不是搞贸易保护,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世界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故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等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这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是对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产业链的不当干预,严重影响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自由竞争,故选B项。美国的做法具有贸易保护倾向,而非保护知识产权,排除A项。仅凭“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出台欧洲自己的”“通胀削减法案”无法得出该法案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结论,排除C项。贸易保护主义会导致本土企业因为缺乏竞争而创新力不足,D项本身正确,但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主旨,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G20领导人峰会2022年在印尼举办,2023年、2024年将在印度和巴西举办”并结合所学可知,连续三年由新兴国家举办G20峰会,史上还是首次,这表明G20峰会机制将出现新兴国家化的重大转向,即新兴经济体发挥其重要作用,D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集团,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B项;巴西、印度不属于亚太地区,排除C项。故选:D。
11.答案:B
解析:21世纪以来,我国推动上合组织成立,参加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东盟地区论坛、10+3(东盟+中日韩)、东盟—中国对话等机制,这些外交举措围绕周边国家进行,反映了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项正确;南南合作强调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材料中的日本不符,排除A项;日本、韩国不是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D项错在“突破”,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应急储备机制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提高,B项正确;传统金融治理体系仅是“改革进展缓慢”,不是走向崩溃,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美国等西方国家才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材料中奥林匹克宣言要求全人类要互相团结,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这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奥林匹克宣言,未涉及外交政策,也未涉及建立国际体育新秩序及当下时代的主题,排除A、B、D项。
14.答案:D
解析:A.说法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排除;B.材料内容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排除;D.根据“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大批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帮助共建国家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为应对发展挑战提供有力支持,为改善民生拓宽了渠道”等信息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因此反映了中国新型发展理念影响提升,D正确。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农业投资的重点由发达国家转向亚洲周边国家及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国家,这与中国对外战略布局密切相关,结合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等,这一变化有助于保护我国对外投资的安全性,体现了我国对外投资布局趋向合理,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国际贸易环境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方向的调整,不能体现出我国农业投资规模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恶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1)特点:渐进性;条件明确且严格;存在对中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范围较大(以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加盟成员国为主)
(2)态度:拒绝俄罗斯入盟,但尽力维持欧盟与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因素:欧盟决策机制;军事同盟关系与安全保障;美国的霸权政策;俄罗斯与西欧在地缘政治上的矛盾;俄罗斯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同源性;俄罗斯与欧盟经济的互补性。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历史阶段、历史契机、起步阶段、先期准备阶段、实质性操作阶段”可知,渐进性;根据材料“提出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条件:确保民主、法治、人权以及尊重;市场经济体制,承受竞争压力;赞同欧共体的政治、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和各种法律”可知,条件明确且严格;根据材料“帮助中东欧逐渐加入欧盟的内部市场,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及加强合作,规范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可知,存在对中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根据材料“正式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个国家”可知,范围较大,以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加盟成员国为主。
(2)态度:根据材料“尽管1994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10年间,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但都没有得到欧盟方面的积极同应……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罗斯加入欧题的问题。……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可知,拒绝俄罗斯入盟,但尽力维持欧盟与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因素:根据材料“如果俄罗斯成为欧盟的成员国,那么它在欧洲议会的代表数将是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总和,在其他权力机构中也一样。”可知,欧盟决策机制,以及军事同盟关系与安全保障;根据材料“北约东扩和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的状况,已经使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重新竖起一道‘锻暴’”可知,美国的霸权政策,以及俄罗斯与西欧在地缘政治上的矛盾;根据材料“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同源性,以及俄罗斯与欧盟经济的互补性。
17.答案:(1)政治觉醒;经济崛起;国际地位提升。
(2)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缺陷。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使西方国家对外交做出调整。面对复杂的国际新形势,“全球南方”国家更应凝聚共识,推动发展,合作、维护公平正义。
解析:(1)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可得出经济崛起;由材料“进入21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积极通过南南合作和区域及跨区域整合来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应对西方霸权秩序的挑战。”可得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由材料“乌克兰危机后,‘全球南方’公开表达了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可得出政治觉醒,外交上独立自主。
(2)由材料“‘全球南方’正在成为一个彼此认可、处境相似的发展共同体,具有鲜明的非西方、反霸权、谋发展、求正义的共性。”及所学可得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由材料“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全球南方’国家掀起了争夺、拉拢与分化。”及所学可得出使西方国家对外交做出调整;由材料“‘全球南方’国家应聚共识,在南南合作深入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发展合作、维护公平正义。”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18.答案:(1)特点:多届政府持续,具有长期性;制裁手段多样化;主要以金融制裁为主,经济影响明显;与伊朗核问题交织。
(2)评述:美国的制裁行为破坏了国际贸易自由的原则,影响了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对国际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美国金融制裁明确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挑战;对伊朗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包括经济困难和生活水平下降;美国的单边制裁行为可能导致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损害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此后40多年里,美国没有停止对伊朗的制裁”与“ 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大多维持或升级对伊制裁”可知,多届政府持续,具有长期性;根据材料一“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联合部分主要国家对伊朗进行全方位制裁”可知,制裁手段多样化;根据材料一“美国政府对伊朗采取的金融制裁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段”可知主要以金融制裁为主,经济影响明显;根据材料“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可知,与伊朗核问题交织。
(2)根据材料一“这不仅限制了经济运行,也引起朗人民的恐慌,对伊朗货币贬值和高通胀的预期进一步加速伊朗货币的贬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朗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包括经济困难和生活水平下降;根据材料一“ 到奥巴马政府时期,又借口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联合部分主要国家对伊朗进行全方位制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金融制裁明确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挑战;根据材料二“一方面它是针对完全不相干的第三国直接或间接地实施了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迫使其断绝与目标国的经贸往来,而贸易自由本身就属于一国内政”可知,美国的制裁行为破坏了国际贸易自由的原则,影响了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对国际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材料二“另一方面通过美国实施次级制裁体现出的对本国管辖权的任意扩张,特别是以各种理由对他国属地管辖的突破也凸显出对他国主权的侵犯。”可知,美国的单边制裁行为可能导致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损害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19.答案:(1)同:体现多边主义;平等原则;领域不断扩展深化。
异:与上合组织以维护地区安全为先;中国深度参与;与非盟“发展与外交并重”。
(2)背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积极影响:实现互利共赢;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中国与上合组织、非盟在合作方面的异同相同点:尊重自主发展意愿:无论是与上合组织还是非盟的合作,中国都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尊重合作国家的自主发展意愿。这体现了中国在合作中坚持的平等、尊重原则。以安全合作为基础:两者在合作中都以安全合作为基础,然后再开展其他领域的合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地进行其他领域的合作。促进发展繁荣:无论是与上合组织还是非盟的合作中国都致力于促进合作国家的发展、繁荣与稳定这是合作的根本目的,也是合作的长期目标。不同点:合作范围:与上合组织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中国周边地区,属于区域性合作;而与非盟的合作则跨越洲际,范围更为广泛,属于全球性的合作。合作领域:与上合组织的合作主要侧重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而与非盟的合作则更加多元化,包括发展战略、和平安全、公共卫生和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国际事务等多个方面。
(2)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的时代背景及积极影响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这为中国与上合组织、非盟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与上合组织、非盟的合作正是基于这一时代主题,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积极影响: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通过与上合组织、非盟的合作中国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各国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合作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这有助于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拓展中国的外交空间: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能够进一步拓展外交空间,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4 页,共 14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专题二十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2025届高考历史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