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八年级(下)期末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4分)
1.(1分)历史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了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不在其中的选项是( )
A.开辟海外市场 B.推销工业品
C.贩卖奴隶 D.掠夺原料
2.(1分)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3.(1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895~1945年50年间,台湾离开了祖国怀抱。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1分)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这个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时务学堂
C.黄埔军校 D.京师同文馆
5.(1分)“黑暗神州尽雪霜,工农出路在何方?八一首义新军诞,打响光明第一枪。”该诗是为了纪念(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胜利会师
6.(1分)如图是一位同学保留的景区门票,在此景区可以了解的历史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国共两党合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C.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完成了长征
7.(1分)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的救国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8.(1分)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其中发生在长征期间的是( )
A.嘉兴鼓航帆,南昌建武装
B.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9.(1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宣言”发表
10.(1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
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1.(1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延安
12.(1分)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我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3.(1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称谓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如政府叫“人民政府”货币叫“人民币”,警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这类称谓意在彰显新中国( )
A.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14.(1分)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诗词中的“桥”指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北京卢沟桥 D.钱塘江大桥
15.(1分)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D.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6.(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自负盈亏 C.互助合作 D.按劳分配
17.(1分)这位科学家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而努力( )
A.居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杨利伟
18.(1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C.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1分)“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挥的作用 D.发展的过程
20.(1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
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21.(1分)20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的积极倡导下,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多边外交
22.(1分)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好态势得益于()
A.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带一路
23.(1分)整理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图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24.(1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A.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B.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二、材料分析(本大题共3题,总计26分)
25.(8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亥革命民国取代帝国,诚然来的过于急骤,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建立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三“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2分)材料一中,“炮口的逼迫下”指的是哪一战争?谈谈你对材料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理解。
(2)(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角度,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3分)材料三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什么准备?
(4)(1分)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
26.(9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1)(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西藏的发展还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举措?
材料二:如图
(2)(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和图一有关地区的回归时间是什么?这两个地区得以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中共二十大报告
(3)(2分)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看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材料四: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
--新加坡《联合早报》
(4)(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项“让世界进入中国”和“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的具体措施?
(5)(1分)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7.(9分)回首75年来新中国走过的艰辛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携手共进》为题,共同探究一下共和国7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
【奋斗与成功】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期工业水平的状况。为此我们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这一举措的完成有怎样的意义?
【挫折与失误】
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之后,党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这一错误思想的渗透--摘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2)(2分)材料二中“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导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哪两个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得到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改革与富强】
材料三:
(3)(3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事情发生之后,中国农村开始实施了什么经济制度?图二中城市的崛起得益于哪一次会议的重大决策?图三开始的时间是什么?
【借鉴与启迪】
(4)(1分)转瞬之间,共和国已走过75年的风风雨雨,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你怎样的启迪?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4分)
1.【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推销工业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解答】根据材料“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白话文的使用比文言文更加有利于教育的普及,D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排除C项。故选:D。
3.【答案】B
【解答】据所学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中国才收回了台湾。
故选:B。
4.【答案】C
【解答】据材料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所以孙中山所说的这个学校是黄埔军校。
故选:C。
5.【答案】C
【解答】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故选:C。
6.【答案】C
【解答】由图片“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结合所学,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
地,农村包围城市。可知。
故选:C。
7.【答案】C
【解答】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放弃高官厚禄,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故选:C。
8.【答案】B
【解答】A.“嘉兴鼓航帆,南昌建武装”反映的是中共一大和南昌起义。
B.“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毛泽东《长征》中的诗句、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等史实。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反映的是五四运动。
故选:B。
9.【答案】C
【解答】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故选:C。
10.【答案】A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故选:A。
11.【答案】C
【解答】据“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也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王若飞前往重庆。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故选:C。
12.【答案】B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在外线大量歼敌”可知,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故B符合题意、淮海战役属于国共战略决战;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故D排除。
故选:B。
13.【答案】C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人民政府”“人民币”“人民警察”“人民(民主)专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项正确,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A 项,未涉及工人阶级;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排除D项。
故选:C。
14.【答案】A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6年6月“一桥飞架南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故选:A。
15.【答案】D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故D对应正确;三大改造完成,故A对应错误;西藏的和平解放,故B对应错误;抗日战争的胜利,故C对应错误。
故选:D。
16.【答案】A
【解答】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分户经营,排除B项、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排除C项,改变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故选:A。
17.【答案】B
【解答】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题干这位农业科学家是袁隆平;屠呦呦是我国著名医药学家,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经过数百次实验,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排除D项。
故选:B。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故选:D。
19.【答案】C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吸收侨资外资,进行现代化建设。
故选:C。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把握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姓“资”姓“社”等问题”。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故选:B。
21.【答案】A
【解答】A.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正确。
B.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结束。
C.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的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20世纪80年代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
故选:A。
22.【答案】A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允许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A项正确。
B.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与香港,排除B项。
C.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在其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澳门无关。
D.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香港,排除D项。故选:A。
23.【答案】B
【解答】图片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全面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故B符合题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与图片无关,与题意不符。
故选:B。
24.【答案】C
【解答】据“高铁、支付宝、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可知,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C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排除D项。
故选:C。
二、材料分析(本大题共3题,总计26分)
25.【答案】(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战争:根据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炮口的逼迫下”指的是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道变形”。
(2)意义: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而帝王由人主、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3)运动:根据材料三“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举措: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等方面简要说明。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
26.【答案】(1)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西藏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实现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举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民主改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2)时间:1997年7月1日。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3)看法: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允许他国干涉;争取以和平的方式推动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大
势所趋、民心所向等。方针:“一国两制”。
(4)让世界进入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投行。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等。
【解答】(1)根据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西藏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废除了剥削和压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藏的发展还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举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2)根据材料二图片可知,图一是指香港的回归。香港。
(3)据材料三“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们坚持最大诚意、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也一定能够实现”可知,不允许他国干涉;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世界进入中国”的具体措施有: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的具体措施是2001年。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等。
故答案为:
(1)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实现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进行民主改革。
(2)时间:1997年7月1日。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3)看法: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允许他国干涉;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方针:“一国两制”。
(4)让世界进入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投行。
(5)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等。
27.【答案】(1)状况:工业水平十分落后。举措:第一个五年计划。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改革要符合国情,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
(3)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90年。
(4)启迪:改革是强国之道,要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答】(1)状况: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还能造纸、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新中国建国初期工业水平的状况是工业水平十分落后,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重点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2)失误:根据所学可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要符合国情。
(3)经济制度: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会议:根据所学可知,实行改革开放,1990年。
(4)启迪: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实事求是。
故答案为:
(1)状况:工业水平十分落后。举措:第一个五年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改革要符合国情。
(3)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启迪:改革是强国之道,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