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9: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导学案 练习)

课题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1.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3.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
1.农业的发展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 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突破
作物种植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边疆农业 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________。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矿冶业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________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市场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边境 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货币 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
外贸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城市 北宋东京、南宋________、元朝大都和杭州
4.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唐中叶以来 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影响 经济上 ________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交通上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为运输江南的粮食,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知识点二 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
1.宋朝时期
门第观念 淡化 原因 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________进入政坛
表现 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人身依附 关系减弱 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2.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知识点三 儒学的复兴
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目的: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________为现实服务,希望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5.主张
(1)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________”。
(2)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3)提出“________”,探究万物,获得普遍天理。
6.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________,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1.文学艺术: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
(1)宋词: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宋词发展迅猛。________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成就最突出。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王实甫等。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宋元两朝,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绘画成就以________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2.宋元科技成就
(1)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__________,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北宋的沈括所著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3)元朝的郭守敬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4)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________,记述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尤其是农具。
1.思维拓展——宋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1)南北农作物品种得到推广及耕地面积扩大。
①北方的粟、麦、豆等传到南方,南方的优良稻种传到北方。
②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淮流域;棉花的种植向北推广。
③耕地面积扩大,梯田、圩田、沙田大量开辟。
(2)区域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南方经济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学习情境——宋代矿冶业的发展
《苏轼诗集》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思考:据此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试答:                                    
                                    
3.概念阐释——榷场
指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界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界的作用。
4.学术情境——古代城市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思考: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答:                                    
                                    
5.图解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6.社会情境——宋代是市民阶层正式产生的时代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思考:简述宋朝经济发展对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影响。
试答:                                    
                                    
7.生活情境——宋代社会变化
宋代社会出现了新变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思考: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试答:                                    
                                    
8.体系构建——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9.知识延伸——程朱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
(4)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10.学习情境——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曰:“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思考:作者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试答:                                    
                                    
11.概念阐释——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工商业城市的兴起,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世俗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
12.图解历史——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13.体系构建——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探究点一 齐民社会——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变化
01 史料实证——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史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摘编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史料二 (宋朝)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但是这种商业没有改变商业的依附地位,更没有催生出近代社会,其中的原因非常耐人寻味!——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主要原因。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为大众服务成为宋朝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华,南宋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3)对外贸易发达: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大提高,并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02 探究论证——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折射:北宋都城的货品来源
史料 北宋汴京货品来源表
产地 货品 产地 货品
江淮地区 稻米、麦 河北 铁器
沿海地区 水产 西北地区 炭
洛阳、成都 酒 浙江 漆器
山西、江南、福建 各种果品 陕西 陶瓷
江淮、四川、福建 名茶 辽、西夏 牛羊
南方地区 丝织品 高丽 墨料
山西、成都 纸 大食 香料、珍珠
福建、成都、杭州 印本书籍 日本 扇子
——吕振基、苏荣编著《中国史析论》
【史料导读】 (1)“产地”涉及我国南北方、内地和边地、其他一些国家。
(2)“货品”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品。
【探究】
从史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试答:                                    
                                    
【史论深化】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布局 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城市发展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人口分布 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文化教育 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民族关系 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入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生态环境 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点二 文化下移——宋辽夏金元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01 史料实证——宋代文化的繁荣
史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史料二 素有“词中之龙”称誉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与江西大地结缘,曾三任于江西,落职闲居江西二十多年,最后终老于此。政治失意、英雄失路的辛弃疾,将郁结于胸间的豪迈之气,催发出600多首词篇,一半成于江西。如词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追忆金兵给赣南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血泪历史,表达了词人抗争不已的决心。——摘编自虞文霞、王河《宋代江西文化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试答:                                    
                                    
                                    
(2)结合史料二,简要说明辛弃疾词的特色。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宋代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度繁荣:宋代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宋词、世俗文学、史学、绘画成就等。
(2)科技领先:这一时期是我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时期,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3)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代文化丰富多彩。
(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更加贴近市民阶层的世俗文化兴盛,使书法、绘画更加追求个性。
02 分析说明——宋元文化的发展趋向
史料 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摘编自梅花岭《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史料导读】 史料中“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说明元朝文人的社会地位低。“政治专权,社会黑暗”说明元曲兴起的政治原因。“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反映了元曲的艺术特点,宋元文化呈现市民化世俗化趋向。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特点上对宋词的新发展。
试答:                                    
                                    
【史论拓展】 宋代思想文化的变革
重建儒学信仰体系 批判汉代儒学谶纬,回归先秦儒学,重建孔孟之道
理学的哲学化与世俗化 理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思辨哲学形态,同时其又是有着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市井文化的兴起 文化重心下移,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市民阶层)转变;文学上从雅到俗;书法上从碑书为主到帖书为主;绘画上从宗教政治题材为主到风俗画兴盛
科技发展的高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普及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书院盛行;教育普及,推动科教事业的发展
03 论证探究——理学的价值
史料 下表是朱熹和吕祖谦共同编撰的理学著作《近思录》的卷次目录。
卷次 目录 卷次 目录
卷一 道体 卷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
卷二 为学大要 卷九 制度
卷三 格物穷理 卷十 君子处事之方
卷四 存养 卷十一 教学之道
卷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卷十二 改过及人心疵病
卷六 齐家之道 卷十三 异端之学
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卷十四 圣贤气象
【史料导读】 据表格主题可知史料反映的是理学。据表中目录可将其归纳为两类:一是关于个人修养方面;二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方面。
【探究】
从表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
试答:                                    
                                    
                                    
                                    
【史论深化】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1)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
②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
③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2)宋明理学对塑造民族性格的影响
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宋明理学的影响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26]1240~1241年,杨惟中在燕京(今北京)建立太极书院,旨在“继学传道”,书院内设置周子(周敦颐)祠,墙壁上镌刻着《太极图》。同一时期,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材料反映这一时期(  )
A.南北正统思想存在差异
B.北宋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机
C.理学的影响力得到增强
D.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演练2】 命题点: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思想主张
[2023·山东卷]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演练3】 命题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2023·浙江6月卷]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  )
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启 D.沈括
【演练4】 命题点:宋代和金朝桑枣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2022·海南卷,4]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
【演练5】 命题点:北宋儒学的复兴
[2022·广东高考,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演练6】 命题点:宋代的绘画成就
[2022·湖南高考,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河南洛平许济一模]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趋向成熟规范,以下是其中的一份。据此可推知宋代(  )
都方伯淳奉母亲指零(令),将自己标帐内大坞县字号十号夏(下)山二亩。夏(下)地五号计五步……并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李思登仕名下。面议价钱……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
咸淳三年三月十二日
A.租佃风气盛行 B.土地流转频繁
C.商品经济繁荣 D.社会缺乏诚信
2.[2024·山西名校高三联考]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取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  )
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
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
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
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3.[2024·安徽合肥九校高三联考]宋朝,饮茶之风盛行,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当时的斗茶活动:“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撵茶图》中细致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这反映了宋代(  )
A.佛道精神渗入茶文化
B.饮茶习俗从官方传到民间
C.宗教画和人物画盛行
D.时人精神世界的外在寄托
4.[2024·粤港澳大湾区高三联合模拟]宋代书院不同于官府的州县学校,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但并不完全导向科举应试,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
A.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
B.违背了政府价值导向
C.否定了传统纲常理念
D.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
课题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提示:北宋已经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铁制作的兵器异常锋利;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4.提示:问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商业活动逐渐突破时空限制,获得发展。原因:农业、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政府对商税的依赖增加,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6.提示: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7.提示:科举制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门第观念的淡化。
10.提示:核心观点: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论证伦理道德秩序的合理性。
知识点一
1.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2.釉里红 东京
3.榷场 临安
4.长江下游
知识点二
1.士人 土地买卖
知识点三
2.学术
5.(1)天理 (3)格物致知
6.官方尊崇
知识点四
1.(1)豪放派 (2)关汉卿 (5)山水画
2.(1)活字印刷术 (2)《梦溪笔谈》 (3)《授时历》 (4)《农书》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1.[提示] (1)因素:出现“飞钱”;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精通批发和零售;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
(2)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重义轻利的观念。
2.[提示] 论题:北宋汴京货品来源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说明: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方式,推动了江南农业的发展,在为汴京提供稻米的同时,还提供北方的主食麦,打破了“南稻北麦”的格局,南方农业已经超过北方;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南方为北方供给各种果品、名茶;农业发展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南方为汴京提供丝织品、印本书籍、漆器。综上所述,经济重心的南移归根结底是农业重心的南移,在农业重心南移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的重心也逐渐南移,北宋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已日趋明显。
探究点二
1.[提示] (1)因素: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民众消费能力的提高。
(2)特色:豪迈的创作手笔;强烈的爱国情怀;关心人民疾苦;个性鲜明。
2.[提示] 时代背景:元代政治专权,社会黑暗;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新发展:在内容上描写社会的弊端,透出反抗的情绪;风格泼辣大胆;语言通俗,表现手法上更为自由灵活。
3.[提示] 信息一:宋代理学注重自我修养的渐进性。
说明:表格卷次目录显示,朱熹和吕祖谦在讲述自我修养时,先是存养、克己,再是治家、治国,最后成为圣贤;宋代理学是在封建统治危机和佛、道思想冲击下兴起的,二程、朱熹等理学家吸收了部分佛、道思想,将道德伦理由统治者主导下的教化养成转向了民众自身自律性修养,无论是在认知还是在践行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上都强调自我性,从而实现以己至家、至国和至圣的由低到高的道德修养,体现了道德修养的渐进性。
信息二:宋代理学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追求。
说明:表格卷次目录显示,朱熹和吕祖谦所讲述的自身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治国成圣”,无论是治国还是成为圣贤,都体现了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唐宋时期佛、道盛行,佛、道所倡导的“离世”思想和商业经济发展下人们追求功利的倾向,导致人们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淡薄。宋代理学家为挽救儒学危机和维护封建统治,极力倡导人们去“私欲”而求“公利”,强调人们的自我修养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秩序的目的。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B
【演练1】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太极书院是元代官方建立的第一所书院,设置周子(周敦颐)祠,与此同时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说明这一时期理学受到元和南宋统治者的重视,其影响力得到增强,C项正确;材料强调南北都对理学思想加以重视,并非阐述其差异,排除A项;北宋统治时间为960~1127年,此时北宋已经灭亡,排除B项;以朱熹理学体系的形成为标志,宋代儒学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备,儒学复兴的目标完成,而不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演练2】 解析:根据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朝廷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
答案:A
【演练3】 解析:根据材料“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定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还改造、发明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A项正确;魏晋时期裴秀的著作是《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排除B项;明朝的徐光启修订了《崇祯历书》,排除C项;北宋沈括的代表作是《梦溪笔谈》,排除D项。
答案:A
【演练4】 解析:根据材料“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可知,两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也认同中原汉族政权的做法,鼓励种植桑树和枣树,体现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选C项;西夏和金朝属于独立王朝,不属于宋朝的疆域,排除A项;政府鼓励种植桑树和枣树是为了鼓励农业生产,排除B项;西夏、金朝和宋朝属于不同的国家政权,周边少数民族认同的是中原政权的文化而不是政权本身,排除D项。
答案:C
【演练5】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知,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所以宋代李觏、张载主张复兴儒学以应对挑战,故C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儒法并用及其目的加强君权,故排除A项;考据学兴起于明清时期,反对空谈儒家义理,注重实用的学风,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儒家遭遇佛道冲击以及儒家学者提出应对的主张,并未提及“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故排除D项。
答案:C
【演练6】 解析:由题干可知,南宋时期绘画时选择“云里烟村雨里滩”是“不入时人眼”的,而当时“入时人眼”的是“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了当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象征富贵的牡丹是很推崇的,所以绘画如果选择“画牡丹”,会更有市场,故选D项;由“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可知,当时的绘画水准没有下降,而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世人更欣赏牡丹,追求富贵,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其他绘画题材“不入时人眼”,世人对绘画主题的关注多在“牡丹”上,而不是当时绘画题材集中于“牡丹”,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南宋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时人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关注的是与富贵相关的“牡丹”,而不是体现画家的地位问题,排除C项。
答案:D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格式趋向成熟,对于土地买卖有系统规范的规定,结合所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的史实可知,土地流转频繁,故选B项;材料反映土地买卖,即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与土地经营权,即租佃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宋代由于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土地流转频繁,这与政府政策有关,并不能得出商品经济繁荣的结论,排除C项;订立契约的目的是规范市场交易,并不能说明社会缺乏诚信,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据材料“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取暖”可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取暖提供燃料,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新型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才产生,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代主要是农业经济,并没有产生工业,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宋代采煤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没有涉及自然生态问题,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范仲淹以《斗茶歌》来赞扬斗茶,同样表达了儒家积极入世、养廉励志的思想,由此可见儒家俭朴、清白而有德义的精神,故选D项;应为儒家思想渗入茶文化,而不是佛道精神,排除A项;范仲淹虽为官员但其《斗茶歌》是在饮茶之风盛行的背景下写的,这种风气从材料中无从得知是官方传到民间还是民间传到官方的,排除B项;《撵茶图》通过5个人物,将各茶艺细节呈现给世人,虽画中有一个佛教人物,但它不是宗教画而是写实画,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根据材料“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可知,宋代书院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儒家道德修养和气节责任意识,促进了儒学观念的更新,故选D项;“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说明当时儒家五经依然是指定的学习教材,排除A项;“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符合宋代统治者强化统治秩序的客观需要,排除B项;“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依然重视学生儒家伦理纲常理念的培养,排除C项。
答案:D(共74张PPT)
课题 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1.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3.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
1.农业的发展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 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_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突破
作物种植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边疆农业 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2.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________。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矿冶业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________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釉里红
东京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市场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边境 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货币 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
外贸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城市 北宋东京、南宋________、元朝大都和杭州
榷场
临安
4.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唐中叶以来 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影响 经济上 ________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交通上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为运输江南的粮食,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长江下游
知识点二 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
1.宋朝时期
门第观念 淡化 原因 科举制度更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________进入政坛
表现 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人身依附 关系减弱 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士人
土地买卖
2.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知识点三 儒学的复兴
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目的: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________为现实服务,希望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学术
5.主张
(1)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________”。
(2)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3)提出“________”,探究万物,获得普遍天理。
6.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________,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理
格物致知
官方尊崇
知识点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1.文学艺术: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
(1)宋词: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宋词发展迅猛。________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成就最突出。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王实甫等。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宋元两朝,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绘画成就以________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豪放派
关汉卿
山水画
2.宋元科技成就
(1)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__________,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北宋的沈括所著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3)元朝的郭守敬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4)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________,记述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尤其是农具。
活字印刷术
《梦溪笔谈》
《授时历》
《农书》
1.思维拓展——宋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1)南北农作物品种得到推广及耕地面积扩大。
①北方的粟、麦、豆等传到南方,南方的优良稻种传到北方。
②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淮流域;棉花的种植向北推广。
③耕地面积扩大,梯田、圩田、沙田大量开辟。
(2)区域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南方经济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学习情境——宋代矿冶业的发展
《苏轼诗集》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思考:据此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北宋已经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铁制作的兵器异常锋利;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3.概念阐释——榷场
指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界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界的作用。
4.学术情境——古代城市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思考: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问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商业活动逐渐突破时空限制,获得发展。原因:农业、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政府对商税的依赖增加,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5.图解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6.社会情境——宋代是市民阶层正式产生的时代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思考:简述宋朝经济发展对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影响。
提示: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7.生活情境——宋代社会变化
宋代社会出现了新变化,“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思考: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提示:科举制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门第观念的淡化。
8.体系构建——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9.知识延伸——程朱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
(4)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10.学习情境——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曰:“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思考:作者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提示:核心观点: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论证伦理道德秩序的合理性。
11.概念阐释——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工商业城市的兴起,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世俗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
12.图解历史——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13.体系构建——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齐民社会——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变化
01 史料实证——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史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摘编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史料二 (宋朝)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但是这种商业没有改变商业的依附地位,更没有催生出近代社会,其中的原因非常耐人寻味!——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主要原因。
[提示] (1)因素:出现“飞钱”;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精通批发和零售;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
(2)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重义轻利的观念。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为大众服务成为宋朝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华,南宋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3)对外贸易发达: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大提高,并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02 探究论证——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折射:北宋都城的货品来源
史料 北宋汴京货品来源表
——吕振基、苏荣编著《中国史析论》
【史料导读】 (1)“产地”涉及我国南北方、内地和边地、其他一些国家。
(2)“货品”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品。
产地 货品 产地 货品
江淮地区 稻米、麦 河北 铁器
沿海地区 水产 西北地区 炭
洛阳、成都 酒 浙江 漆器
山西、江南、福建 各种果品 陕西 陶瓷
江淮、四川、福建 名茶 辽、西夏 牛羊
南方地区 丝织品 高丽 墨料
山西、成都 纸 大食 香料、珍珠
福建、成都、杭州 印本书籍 日本 扇子
【探究】
从史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提示] 论题:北宋汴京货品来源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说明: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方式,推动了江南农业的发展,在为汴京提供稻米的同时,还提供北方的主食麦,打破了“南稻北麦”的格局,南方农业已经超过北方;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南方为北方供给各种果品、名茶;农业发展还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南方为汴京提供丝织品、印本书籍、漆器。综上所述,经济重心的南移归根结底是农业重心的南移,在农业重心南移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的重心也逐渐南移,北宋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已日趋明显。
【史论深化】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布局 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城市发展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人口分布 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文化教育 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民族关系 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入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生态环境 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点二 文化下移——宋辽夏金元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01 史料实证——宋代文化的繁荣
史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史料二 素有“词中之龙”称誉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与江西大地结缘,曾三任于江西,落职闲居江西二十多年,最后终老于此。政治失意、英雄失路的辛弃疾,将郁结于胸间的豪迈之气,催发出600多首词篇,一半成于江西。如词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追忆金兵给赣南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血泪历史,表达了词人抗争不已的决心。——摘编自虞文霞、王河《宋代江西文化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2)结合史料二,简要说明辛弃疾词的特色。
[提示] (1)因素: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民众消费能力的提高。
(2)特色:豪迈的创作手笔;强烈的爱国情怀;关心人民疾苦;个性鲜明。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宋代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度繁荣:宋代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宋词、世俗文学、史学、绘画成就等。
(2)科技领先:这一时期是我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时期,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
(3)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代文化丰富多彩。
(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更加贴近市民阶层的世俗文化兴盛,使书法、绘画更加追求个性。
02 分析说明——宋元文化的发展趋向
史料 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摘编自梅花岭《元曲的兴起和发展》
【史料导读】 史料中“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说明元朝文人的社会地位低。“政治专权,社会黑暗”说明元曲兴起的政治原因。“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反映了元曲的艺术特点,宋元文化呈现市民化世俗化趋向。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特点上对宋词的新发展。
[提示] 时代背景:元代政治专权,社会黑暗;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新发展:在内容上描写社会的弊端,透出反抗的情绪;风格泼辣大胆;语言通俗,表现手法上更为自由灵活。
【史论拓展】 宋代思想文化的变革
重建儒学信仰体系 批判汉代儒学谶纬,回归先秦儒学,重建孔孟之道
理学的哲学化与世俗化 理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思辨哲学形态,同时其又是有着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市井文化的兴起 文化重心下移,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市民阶层)转变;文学上从雅到俗;书法上从碑书为主到帖书为主;绘画上从宗教政治题材为主到风俗画兴盛
科技发展的高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普及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书院盛行;教育普及,推动科教事业的发展
03 论证探究——理学的价值
史料 下表是朱熹和吕祖谦共同编撰的理学著作《近思录》的卷次目录。
【史料导读】 据表格主题可知史料反映的是理学。据表中目录可将其归纳为两类:一是关于个人修养方面;二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方面。
卷次 目录 卷次 目录
卷一 道体 卷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
卷二 为学大要 卷九 制度
卷三 格物穷理 卷十 君子处事之方
卷四 存养 卷十一 教学之道
卷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卷十二 改过及人心疵病
卷六 齐家之道 卷十三 异端之学
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卷十四 圣贤气象
【探究】
从表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
[提示] 信息一:宋代理学注重自我修养的渐进性。
说明:表格卷次目录显示,朱熹和吕祖谦在讲述自我修养时,先是存养、克己,再是治家、治国,最后成为圣贤;宋代理学是在封建统治危机和佛、道思想冲击下兴起的,二程、朱熹等理学家吸收了部分佛、道思想,将道德伦理由统治者主导下的教化养成转向了民众自身自律性修养,无论是在认知还是在践行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上都强调自我性,从而实现以己至家、至国和至圣的由低到高的道德修养,体现了道德修养的渐进性。
信息二:宋代理学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追求。
说明:表格卷次目录显示,朱熹和吕祖谦所讲述的自身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治国成圣”,无论是治国还是成为圣贤,都体现了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唐宋时期佛、道盛行,佛、道所倡导的“离世”思想和商业经济发展下人们追求功利的倾向,导致人们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淡薄。宋代理学家为挽救儒学危机和维护封建统治,极力倡导人们去“私欲”而求“公利”,强调人们的自我修养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秩序的目的。
【史论深化】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1)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
②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
③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2)宋明理学对塑造民族性格的影响
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答案:B
[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宋明理学的影响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26]1240~1241年,杨惟中在燕京(今北京)建立太极书院,旨在“继学传道”,书院内设置周子(周敦颐)祠,墙壁上镌刻着《太极图》。同一时期,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材料反映这一时期(  )
A.南北正统思想存在差异
B.北宋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机
C.理学的影响力得到增强
D.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太极书院是元代官方建立的第一所书院,设置周子(周敦颐)祠,与此同时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颢、朱熹等从祀孔庙,说明这一时期理学受到元和南宋统治者的重视,其影响力得到增强,C项正确;材料强调南北都对理学思想加以重视,并非阐述其差异,排除A项;北宋统治时间为960~1127年,此时北宋已经灭亡,排除B项;以朱熹理学体系的形成为标志,宋代儒学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备,儒学复兴的目标完成,而不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
【演练2】 命题点: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思想主张
[2023·山东卷]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朝廷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
【演练3】 命题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2023·浙江6月卷]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 (  )
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启 D.沈括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定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还改造、发明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A项正确;魏晋时期裴秀的著作是《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排除B项;明朝的徐光启修订了《崇祯历书》,排除C项;北宋沈括的代表作是《梦溪笔谈》,排除D项。
【演练4】 命题点:宋代和金朝桑枣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2022·海南卷,4]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可知,两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也认同中原汉族政权的做法,鼓励种植桑树和枣树,体现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选C项;西夏和金朝属于独立王朝,不属于宋朝的疆域,排除A项;政府鼓励种植桑树和枣树是为了鼓励农业生产,排除B项;西夏、金朝和宋朝属于不同的国家政权,周边少数民族认同的是中原政权的文化而不是政权本身,排除D项。
【演练5】 命题点:北宋儒学的复兴
[2022·广东高考,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知,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所以宋代李觏、张载主张复兴儒学以应对挑战,故C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儒法并用及其目的加强君权,故排除A项;考据学兴起于明清时期,反对空谈儒家义理,注重实用的学风,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儒家遭遇佛道冲击以及儒家学者提出应对的主张,并未提及“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故排除D项。
【演练6】 命题点:宋代的绘画成就
[2022·湖南高考,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南宋时期绘画时选择“云里烟村雨里滩”是“不入时人眼”的,而当时“入时人眼”的是“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了当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象征富贵的牡丹是很推崇的,所以绘画如果选择“画牡丹”,会更有市场,故选D项;由“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可知,当时的绘画水准没有下降,而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世人更欣赏牡丹,追求富贵,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其他绘画题材“不入时人眼”,世人对绘画主题的关注多在“牡丹”上,而不是当时绘画题材集中于“牡丹”,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南宋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时人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关注的是与富贵相关的“牡丹”,而不是体现画家的地位问题,排除C项。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河南洛平许济一模]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趋向成熟规范,以下是其中的一份。据此可推知宋代(  )
都方伯淳奉母亲指零(令),将自己标帐内大坞县字号十号夏(下)山二亩。夏(下)地五号计五步……并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李思登仕名下。面议价钱……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
咸淳三年三月十二日
A.租佃风气盛行 B.土地流转频繁
C.商品经济繁荣 D.社会缺乏诚信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格式趋向成熟,对于土地买卖有系统规范的规定,结合所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的史实可知,土地流转频繁,故选B项;材料反映土地买卖,即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与土地经营权,即租佃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宋代由于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土地流转频繁,这与政府政策有关,并不能得出商品经济繁荣的结论,排除C项;订立契约的目的是规范市场交易,并不能说明社会缺乏诚信,排除D项。
2.[2024·山西名校高三联考]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取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  )
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
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
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
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取暖”可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取暖提供燃料,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新型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才产生,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代主要是农业经济,并没有产生工业,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宋代采煤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没有涉及自然生态问题,排除D项。
3.[2024·安徽合肥九校高三联考]宋朝,饮茶之风盛行,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当时的斗茶活动:“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撵茶图》中细致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这反映了宋代(  )
A.佛道精神渗入茶文化
B.饮茶习俗从官方传到民间
C.宗教画和人物画盛行
D.时人精神世界的外在寄托
答案:D
解析:范仲淹以《斗茶歌》来赞扬斗茶,同样表达了儒家积极入世、养廉励志的思想,由此可见儒家俭朴、清白而有德义的精神,故选D项;应为儒家思想渗入茶文化,而不是佛道精神,排除A项;范仲淹虽为官员但其《斗茶歌》是在饮茶之风盛行的背景下写的,这种风气从材料中无从得知是官方传到民间还是民间传到官方的,排除B项;《撵茶图》通过5个人物,将各茶艺细节呈现给世人,虽画中有一个佛教人物,但它不是宗教画而是写实画,排除C项。
4.[2024·粤港澳大湾区高三联合模拟]宋代书院不同于官府的州县学校,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但并不完全导向科举应试,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
A.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
B.违背了政府价值导向
C.否定了传统纲常理念
D.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可知,宋代书院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儒家道德修养和气节责任意识,促进了儒学观念的更新,故选D项;“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说明当时儒家五经依然是指定的学习教材,排除A项;“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符合宋代统治者强化统治秩序的客观需要,排除B项;“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依然重视学生儒家伦理纲常理念的培养,排除C项。课题训练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九省联考新疆卷,26]宋太宗、宋真宗规定,主人对待奴婢,不得私自黥面、擅杀。宋仁宗行五等户籍制,佃农、奴婢、商人等以往的贱民,均为编户齐民,对于奴婢生命权受到侵害的个案,责令“差人检验”,增设检验签署死亡报告的规定,依法约束奴婢的雇主。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A.对社会的控制不断加强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民众法律意识增强
2.[2024·安徽皖优联盟高三一模]北宋前期的徭役,一开始是实行差役法,应役的主要是乡村富户;后来实行募役法,应役的主要是乡村客户、无产下户和乡村富户。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
C.提升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赋税制度改革
3.[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北宋时,南方普遍抵制面食,有的医书甚至说小麦里有火毒,只有西北经过霜雪的小麦才能吃。而南宋时,临安一带面馆林立,专门制作与贩售糕饼的面食店也随处可见。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南北经贸联系加强 B.南方粮食种植结构变化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政治变局带动风俗变化
4.[2024·湖北名校联盟高三测评]北宋每年通过运河从南方运输数百万石粮食和大批布帛等物资到东京附近地区,供应皇室、官吏和驻军。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官方共造船3 337艘;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官方共造船2 916艘。”这表明北宋(  )
A.国家的赋税全部依赖南方
B.漕运和海上运输非常发达
C.统治者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造船业和运输业十分兴旺
5.[2024·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北宋初年,地方官员薛奎在管理兴州铁监时,曾“发调兵三百人采铁,而岁入不偿费”。之后薛奎上奏朝廷,改变做法:“听民自采,所输辄倍之。”因此,多地官府开始效仿这一做法,冶铁收入大增。材料反映了宋代(  )
A.政府调整了手工业经营结构
B.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性的提升
D.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6.[2024·龙岩高三质检]两宋时期的谣谚内容丰富,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据下表可知,宋代(  )
谣谚 出处
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庄绰《鸡肋编》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袁采《袁氏世范》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普济《五灯会元》
白屋多起家,膏粱易偷惰 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A.崇富观念盛行 B.抑商政策的松弛
C.等级分化加剧 D.平民化趋势加强
7.[2024·重庆模拟]宋代书籍出版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由此形成了许多印刷出版的手工作坊和工场。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据此可知(  )
A.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
B.商业资本主导城市手工业发展
C.理学传播促进文化教育走向兴盛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8.[2024·重庆一中月考]元代青花瓷以蓝、白两色为基本色调,纹饰繁复满密,器型饱满肥硕,带有鲜明的伊斯兰风格。烧制青花瓷的原料大多是从波斯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其带有明丽的靛青色。青花瓷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外销出口,尤为西亚地区人们喜爱。材料信息可以佐证元代(  )
A.多元文化交流交融 B.民众消费水平提高
C.疆域范围空前扩展 D.主流思想发生嬗变
9.[2024·吉林高三一模]北宋初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积极探讨国事,并且“尚风节”,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庆历四年(公元1046年),天子“开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诏令州县“皆立学”,一时间书院兴起,讲学之风盛行。这些现象(  )
A.有助于迅速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B.体现出知识分子群体积极变革的意愿
C.推动了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D.表明当时皇权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限制
10.[2024·湖南教研联盟模拟]郭守敬主持制订的《授时历》,在当时是非常准确的历法。清朝人甚至说“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能制订如此先进历法的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  )
A.统一局面和辽阔的版图
B.天文观测数据采集条件
C.对东西方知识全面了解
D.郭守敬个人的学术造诣
11.[2024·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元代初年,“初制国字”,引来大量的儒生关注,“人知国字之足以进身而竞习之”,一时“近风化自北而南,新学尚之”。如张士杰“习其书又精其言”;许师义“尤精于国字与言”。这种现象(  )
A.推动了政治统一 B.维护了汉语纯洁
C.有利于民族融合 D.造成了逐利之风
12.[2024·福建莆田期中]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
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B.元杂剧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
C.元杂剧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
D.杂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12分)
13.[2024·重庆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宋代土地交易频繁,草市、集市遍及各地,内外贸易限制大为减少。以李觏、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反对空谈仁义道德,提出“义利双行”的主张。发展经济,扭转贫弱是宋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愿望。为巩固政权,政府的政策导向也避免与社会对立,在民事、经济立法上与前代相比有较大改变。“官中条令,惟(土地)交易一事最为详备”,并规定卑幼未经尊长允许,典卖土地无效。关于遗嘱继承,条款复杂,序列完整,还出现遗嘱继承的真实详尽案例。法律禁止各级官府借口官需勒索商人,强买强卖;禁止以公务为名,阻滞商旅、盘剥商人。市舶司在外商往来之际,慰劳送别,成为条例;鼓励外商投诉不法行为。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民事经济立法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民事经济立法内容的特点,并说明民事经济立法改革在经济上的意义。(8分)
14.[2024·河北高三省级联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诗词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下表为两宋时期部分诗词。
作者 诗句及出处
欧阳修(北宋)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边户》
薛田(北宋) 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成都书事百韵》
张耒(北宋) 歌吹酒家市,帆樯贾客津。——《发金陵(今南京)折柳亭二首》
刘克庄(南宋)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戊辰即事》
虞俦(南宋) 夏税未毕秋税来,县家小缓州家逼。拆东补西恐不免,剜肉医疮宁有极。——《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 徐子宜太丞分韵》
毛珝(南宋) 去年一涝失冬收,逋债于今尚未酬。偶为灼龟逢吉兆,再供租约赁耕牛。——《吴门田家十咏》
——摘编自漆侠《关于南宋农事诗——读南宋六十家集兼论江湖派》
从上表中任选两组或多组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解析:据材料可知,主人不得擅杀奴婢、原来的贱民均为编户齐民,依法约束奴婢的雇主,这些举措的实行可以用来说明宋朝时期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项正确;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宋朝奴婢、佃农、商人等贱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B项;民众法律意识增强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差役法到募役法的转变,使得原来必须亲自服徭役的百姓可以选择交钱代替服徭役,促使农民积极出售自己的农产品,进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募役法的实行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排除B项;募役法是一项徭役制度,不能改变农民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从差役法到募役法的变化本身就属于赋税制度的改革,而非促进赋税制度的改革,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北宋时,南方抵制面食,说明南方已经出现了面食,但观念上不喜欢面食。到了南宋开始大量吃面食,是因为靖康之变后,宋室偏安南方,大量北方人跟随南下,把吃面食的习俗传播开来,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宋朝每年通过运河从南方运输粮食布帛供应东京需求,说明运输业发达,材料中数据表明宋代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北宋东京的粮食布帛以从南方运输而来为主,并不等于国家赋税全部依赖南方,排除A项;运河往往是国内河流运输,而非海上运输,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宋代官府将原先官营手工业经营的矿产交由民营手工业去开采,因此反映了政府调整了手工业经营结构,故A项正确;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发生在明代中后期,B项排除;这个调整依然要向朝廷汇报,因此不能得出地方财政自主性的提升,C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D项排除。
答案:A
6.解析:根据材料“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可知,宋代经济发展,土地兼并流转频繁,人们的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故选D项;材料内容是两宋的部分谣谚,“盛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的谣谚主要体现的是民间观念的变化,与政府行为无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据材料“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可知,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书店已经不是单一的经营活动,而是集多种经营方式于一体,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故选A项;据材料“宋代书籍出版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由此形成了许多印刷出版的手工作坊和工场”可知,宋代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与印刷相关的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商业资本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发展,没有体现文化教育的兴盛,排除C项;商人只是通过出版、销售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之一,不是知识的生产者,排除D项。
答案:A
8.解析:根据材料“带有鲜明的伊斯兰风格……原料大多是从波斯地区进口的苏麻离青……还大量外销出口”可知,元代青花瓷受到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并且对外交流频繁,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说明元朝青花瓷的消费对象是普通民众,故体现不出民众消费水平的变化,排除B项;西亚等地区不属于元朝疆域,故不能说元朝疆域扩展,排除C项;材料只是呈现了元代青花瓷的相关信息,没有涉及主流思想的变化,另外,主流思想发生嬗变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答案:A
9.解析:由题意,士大夫重视自身修养,学术风气盛行,这些状况都有利于理学的兴起,故选C项;A项“迅速扭转”不符合史实;知识分子群体不都是积极变革,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因此排除B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答案:C
10.解析:据所学可知,大一统局面即统一局面和辽阔的版图给他提供了以前没有的天文观测、数据采集条件,郭守敬设立的观测点,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这是以前做不到的,故选A项;好的天文观测设备、数据采集条件优越虽然也重要,但如果没有国家统一、版图辽阔,就去不了西伯利亚和南海等地,排除B项;当时的元朝还做不到对东西方知识全面了解,并且这一条属于主观条件,排除C项;郭守敬个人的学术造诣属于主观条件,排除D项。
答案:A
11.解析:据材料可知,元初在推行的是蒙古族“国字”,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国字为八思巴文,而儒生积极学习国字,这有利于汉族与蒙古族文化的交融,故选C项;元朝此时已经完成统一,并非国字推动,逻辑错误,排除A项;国字为八思巴文,并非汉语,所以八思巴文的推行无法维护汉语纯洁,排除B项;据材料“人知国字之足以进身而竞习之”可知,国字的学习会影响到政治仕途,但材料呈现的是“儒生关注”,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形成了“逐利之风”,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根据题干“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可知,元杂剧反映了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故选A;题干中没有提及元杂剧记载元朝政治黑暗的内容,排除B;元杂剧所反映的是元代社会的现状,很少涉及政治主张,且“各阶层”表述夸大,排除C;元杂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题干强调的是元杂剧因为记录社会现象而体现的历史价值,排除D。
答案:A
13.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宋初“田制不立”的政策和材料中的“宋代土地交易频繁”可得出,宋代不抑兼并,土地流转加速;由材料“草市、集市遍及各地,内外贸易限制大为减少”并结合所学宋代经济的相关知识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由材料“以李觏、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反对空谈仁义道德,提出‘义利双行’的主张”可得出,士大夫价值观念转向“义利双行”,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由材料“发展经济,扭转贫弱是宋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愿望”并结合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相关史实可得出,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所以试图通过立法促进经济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官中条令,惟(土地)交易一事最为详备”可得出,以土地交易立法为重;由材料“规定卑幼未经尊长允许,典卖土地无效”可得出,经济交易遵循封建礼制;由材料“关于遗嘱继承,条款复杂,序列完整,还出现遗嘱继承的真实详尽案例”可得出,司法强调案例,灵活实用;由材料“法律禁止各级官府借口官需勒索商人,强买强卖;禁止以公务为名,阻滞商旅、盘剥商人”可得出,限制政府官员干预经济,保护商人利益;由材料“市舶司在外商往来之际,慰劳送别,成为条例;鼓励外商投诉不法行为”可得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第二小问,由宋代民事经济立法改革在保护土地交易方面的条款可以得出,促进租佃经济的发展;由对遗嘱继承的规定可得出,维护了私有权益;由对官员干预经济的限制规定可得出,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由鼓励外商来华贸易的规定可得出,促进了外贸繁荣。
答案:(1)背景:①不抑兼并,土地流转加速;②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③士大夫价值观念转向“义利双行”,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④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试图通过立法促进经济发展。(8分,一点2分)
(2)特点:①以土地交易立法为重;②经济交易遵循封建礼制;③司法强调案例,灵活实用;④限制政府官员干预经济,保护商人利益;⑤鼓励外商来华贸易。(4分,一点1分,任答4点即可)
意义:①促进租佃经济的发展;②维护了私有权益;③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④促进了外贸繁荣。(4分,一点1分)
14.解析:根据材料中所列举的宋朝时期诸多诗人的代表作品及其内容以及材料出处——漆侠《关于南宋农事诗——读南宋六十家集兼论江湖派》,可知其所论述的主题是宋代的经济。北宋欧阳修《边户》的内容主要反映澶州之盟之后,边地农民要缴纳两份租税,即农民负担沉重;北宋薛田《成都书事百韵》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张耒《发金陵(今南京)折柳亭二首》体现出城市商业的发展;南宋刘克庄《戊辰即事》反映出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导致农民负担沉重;南宋虞俦《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反映出农民负担的沉重;南宋毛珝《吴门田家十咏》反映出农民负担的沉重。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把结论定位为以下三种皆可:“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负担沉重”“边防压力使财政负担加重”。在具体阐释阶段,首先要明确所论述的主题,如“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然后要选择材料中的具体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如“歌吹酒家市”体现了商业市场的发展,“转行交子颂轻便”体现了宋代纸币的使用,“帆樯贾客津”反映了金陵作为长江重要港口城市的兴盛景象。最后,要做一个小结,其目的有二,一是呼应结论,深化主题;二是使得论述结构更加完整。如:这体现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示例: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
阐释:“歌吹酒家市”体现了商业市场的发展,“转行交子颂轻便”体现了宋代纸币的使用,“帆樯贾客津”反映了金陵作为长江重要港口城市的兴盛景象。这体现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即可得10分,其中史实9分,结论1分。根据答案要点展开即可)
(以下主题也可以:边防压力使财政负担加重;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9: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导学案 练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