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8: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课件 导学案 练习)

课题28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
1.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知识点一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诞生共和制度: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②原则:以主权在民、________为原则。
③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④作用: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军阀时期
(1)政党政治的尝试
①开始: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②转折: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1913年春“宋案”发生和二次革命被镇压。
③失败:袁世凯夺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2)帝制之路的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3)军阀割据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党的“训政” 1928年中国国民党取得统治地位后,宣布实行“训政”,并颁布《训政纲领》。但其“训政”的实质是剥夺________权利的一党专政
国民党的“宪政” 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但其所谓的“宪政”只是欺骗人民的又一个幌子而已
4.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11月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了宪法大纲等法令。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抗日战争时期:设立________,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通过“________”原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3)解放战争时期:采取在解放区设置________的办法,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______》,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②性质: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③挫折:1957年后,受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④完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载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地位: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③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八字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④完善: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①提出: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②发展: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知识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改革
①背景: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表现:1898年清政府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1905年废除________。
(2)选官制度改革
①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____________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②1905年后,学堂选官、____________选官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2.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考试制度
①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②内容:以________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③意义: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北洋政府时期——考试和甄别
①考试制度:1913年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
②甄别制度: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各种检验、调查、检查、考查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是旧人事制度向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①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建立。
②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________和平等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建立了分类管理的________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③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干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
(2)国家公务员制度
①________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2006年1月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和改善。
1.概念阐释——“军政”“训政”“宪政”
(1)军政:由军队暂时管理国家,作为训政预备期,进行民主启蒙、机构建设之类的工作。
(2)训政:指孙中山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
(3)宪政:就是宪法政治,是指依据宪法的民主设计而形成的社会政治治理状态,是“民治”和“宪治”的结合与统一。
2.名师指津——民国初年的“议会斗争”“国会选举”“责任内阁”体现的实质
民国初年的“议会斗争”“国会选举”“责任内阁”体现了西方代议制国家的基本内容,而民国初年特殊的社会条件使这些难以实现,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3.学术情境——“训政”的实质
1928年,国民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名曰加强中央统治,实为排除异己,建立独裁统治。
思考:为什么说蒋介石的“训政”实质是一党独裁?
试答:                                    
                                    
4.学习情境——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说:“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思考:这一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
试答:                                    
                                    
5.认知升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1)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
(3)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能使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能使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兼有民主和效率两者之所长。
(4)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6.图解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7.学习情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思考:观察漫画,谈谈你对该漫画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认识。
试答:                                    
                                    
8.学习情境——晚清官制改革
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新政期间还设巡警部、设学部、裁国子监。清末新政时期,裁撤旧机构并增设行政机构,部分更新选官制度。
思考:试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影响。
试答:                                    
                                    
9.认知升华——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孙中山选拔文官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首。他所说的德,不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而是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官吏是人民公仆等思想为价值取向。孙中山主张以考试制度补救选举制、委任制之弊端。同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运行机制。
10.学习情境——评价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1946年,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早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应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试答:                                    
                                    
11.知识拓展——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不同之处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公务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4)我国的公务员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探究点 制度沿革——近现代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
01 史料实证——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史料 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对司法官任用,更有特别规定。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做具体规定。
——摘编自马斗全《民国初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探究】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文官制度的改革
(1)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2)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文官制度的改革
特点 选拔方式多样;以立法形式确立,法制化、制度化;有性别限制,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选官方式现代化。
评价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才选拔;推动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有利于中国官吏选拔的近代化;有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受北洋政府性质的制约和影响,北洋政府剥夺女子参加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利以及甄别制度的实行都违背了文官制度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02 分析说明——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史料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史料导读】 史料中的省略号把史料分为两个方面反映了国民政府通过考试和铨叙的方式选拔官员,既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较多的消极影响。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试答:                                    
                                    
【史论拓展】 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机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
(2)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为了健全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有效地实现对公务员的考试和管理,使之成为制度,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多个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和法规。
(3)任职资格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国民政府对公务员的任职资格界定明确,但对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的规定则比较模糊。
(4)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任用资格、考试、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党派性和政治性,所有公务员均要忠诚党国,公务员成了国民党把持政权的工具。
03 探究论证——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史料 在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国政治文明水平的显著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而且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古典大一统正是在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人民的选择之下,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史料导读】 史料第一层次论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评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性,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第二层次认为政治制度应随时顺应变化而变化,社会才能治理得好,才能取得成效。
【探究】
解读史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试答:                                    
                                    
【史论深化】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民主政治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
(3)民主政治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不断完善。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1·浙江6月]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晚清选官制度改革
[2022·广东卷,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演练2】 命题点:晚清时期罕见的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3·湖南卷,7]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演练3】 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政府的政治制度建设
[2022·全国甲卷,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广东名校联盟高三联考]民国初年,政府专门设立官员甄别委员会,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如司法部司长田某称其在日本留学的毕业文凭遗失,农商部部员贺某称其在比利时某校毕业但文凭遗失,甄别委员会即电请驻日、驻比使馆查复。民国初期的官员甄别(  )
A.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意在保障官员的素质 D.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
2.[2024·辽宁丹东一模]1928年,国民党中央通过《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闭会期间,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负责“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这体现出(  )
A.国民政府强调严格依法行政
B.国民党党内推行独裁专政
C.国民政府践行“三民主义”
D.国民党剥夺人民民主权利
课题28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3.提示:以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取代国民大会领导国民,政权由国民党一党掌握,国民党的中央政治会议负责监督国民政府的国务。
4.提示:有利于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7.提示:漫画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8.提示:瓦解了传统六部建制,促进了政权机构和选官制度的现代化,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10.提示:公务员制度虽然制度规定严密,但是,这些制度并未得到真正落实,没有改变国民政府的腐败现状。
知识点一
1.(2)平等自由 第一部
2.(3)军阀混战、军阀割据
3.人民
4.(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2)边区政府 三三制 (3)行政区 论人民民主专政
5.(1)人民代表大会 反右斗争扩大化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知识点二
1.(1)科举制 (2)学堂选官 留学毕业生
2.(1)考试制度 近代中国文官制度 (2)文官考试制度 现代文官制度 (3)公务员 开放性
3.(1)干部 (2)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1.[提示] 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实施;采用考试的形式选拔;重视法官的考试选拔;北洋政府公务员选拔形式多样,考试和资历并重;北洋政府形成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文官选任制度。
2.[提示] 评价: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但突出党性为一党专政提供了方便之门。
3.[提示] 示例
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促进了国家新大一统模式的确立。
论述: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结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形成了新的大一统模式。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B
【演练1】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度,传统入仕之路阻断,原来追求科举以获取功名利禄之路,现在已经走不通了;但是通过留学也可以取得政府承认的出身,“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也可看出这是劝大家出洋游学的文章,清末新政选官制度变革,即从科举制选官到学堂选官、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变化,这促进了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动,故C项正确;材料是劝导文章,还无法反映出洋留学是否得到社会广泛支持,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留学选官的新入仕途径,但无法判断落第人士是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属于夸大程度型错误,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国人的中西体用观,故排除D项。
答案:C
【演练2】 解析:据材料“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拳匪滋事杀害凌虐各国人民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以示“惩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罕见的科考现象,A项正确;此科考现象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无关,《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危机,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清末新政期间,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建立起来,我国近现代学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演练3】 解析:由“1939年”可知,本题的时间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由“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民主专政”可知,这种政权是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判断正确选项。“三三制”既保证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又团结了广大的中间力量和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人士,孤立了顽固派,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好的政权形式,这种政权形式具备新民主主义特征,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根据地形式上仍然在国民政府的管辖下,B项错误;“社会全体意志”说法错误,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确立的苏维埃制度一直是苏俄(联)的根本政治制度,1936年苏联宪法强化了该政治制度,边区政府并未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D项错误。
答案:A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据题干可知,官员甄别委员会对官员进行文凭的甄别,以查证官员的任职资格和能力,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故选C项;“人治色彩”不合逻辑,甄别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带有法治色彩,排除A项;“不利于”不合逻辑,应为“有利于”,排除B项;“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不合史实,民国初年执政者为北洋军阀,共和政体名存实亡,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据材料“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可知,国民党以“训政”的名义加强党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确立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专制独裁统治,故选D项;“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说明“训政”强调的是国民党代行国家最高行政权,排除A项;国民党的“训政”纲领体现了对所有人民群众的专制独裁,完全超出了党内的范畴,排除B项;国民党的“训政”纲领体现了专制独裁的方针,完全背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念,排除C项。
答案:D(共52张PPT)
课题 28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
1.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诞生共和制度: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②原则:以主权在民、________为原则。
③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④作用: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平等自由
第一部
2.北洋军阀时期
(1)政党政治的尝试
①开始: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②转折: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1913年春“宋案”发生和二次革命被镇压。
③失败:袁世凯夺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2)帝制之路的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3)军阀割据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军阀混战、军阀割据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党的“训政” 1928年中国国民党取得统治地位后,宣布实行“训政”,并颁布《训政纲领》。但其“训政”的实质是剥夺________权利的一党专政
国民党的“宪政” 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但其所谓的“宪政”只是欺骗人民的又一个幌子而已
人民
4.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11月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了宪法大纲等法令。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抗日战争时期:设立________,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通过“________”原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3)解放战争时期:采取在解放区设置________的办法,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______》,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边区政府
三三制
行政区
论人民民主专政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②性质:是以____________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③挫折:1957年后,受______________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④完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载体。
人民代表大会
反右斗争扩大化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地位: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③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八字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④完善: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①提出: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②发展: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知识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改革
①背景: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表现:1898年清政府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1905年废除________。
(2)选官制度改革
①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_________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②1905年后,学堂选官、____________选官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科举制
学堂选官
留学毕业生
2.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考试制度
①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②内容:以________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③意义:奠定了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考试制度
近代中国文官制度
(2)北洋政府时期——考试和甄别
①考试制度:1913年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_____________的建立。
②甄别制度: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各种检验、调查、检查、考查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是旧人事制度向_____________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①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建立。
②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________和平等性。
文官考试制度
现代文官制度
公务员
开放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建立了分类管理的________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③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干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
(2)国家公务员制度
①________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2006年1月以来,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和改善。
干部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1.概念阐释——“军政”“训政”“宪政”
(1)军政:由军队暂时管理国家,作为训政预备期,进行民主启蒙、机构建设之类的工作。
(2)训政:指孙中山提出的建立“民国”程序的第二阶段。施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
(3)宪政:就是宪法政治,是指依据宪法的民主设计而形成的社会政治治理状态,是“民治”和“宪治”的结合与统一。
2.名师指津——民国初年的“议会斗争”“国会选举”“责任内阁”体现的实质
民国初年的“议会斗争”“国会选举”“责任内阁”体现了西方代议制国家的基本内容,而民国初年特殊的社会条件使这些难以实现,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3.学术情境——“训政”的实质
1928年,国民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名曰加强中央统治,实为排除异己,建立独裁统治。
思考:为什么说蒋介石的“训政”实质是一党独裁?
提示:以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取代国民大会领导国民,政权由国民党一党掌握,国民党的中央政治会议负责监督国民政府的国务。
4.学习情境——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说:“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思考:这一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
提示:有利于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5.认知升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1)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
(3)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能使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能使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兼有民主和效率两者之所长。
(4)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6.图解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7.学习情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思考:观察漫画,谈谈你对该漫画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认识。
提示:漫画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8.学习情境——晚清官制改革
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新政期间还设巡警部、设学部、裁国子监。清末新政时期,裁撤旧机构并增设行政机构,部分更新选官制度。
思考:试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影响。
提示:瓦解了传统六部建制,促进了政权机构和选官制度的现代化,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9.认知升华——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孙中山选拔文官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首。他所说的德,不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而是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官吏是人民公仆等思想为价值取向。孙中山主张以考试制度补救选举制、委任制之弊端。同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运行机制。
10.学习情境——评价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1946年,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早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应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
提示:公务员制度虽然制度规定严密,但是,这些制度并未得到真正落实,没有改变国民政府的腐败现状。
11.知识拓展——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不同之处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公务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4)我国的公务员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制度沿革——近现代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
01 史料实证——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史料 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对司法官任用,更有特别规定。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做具体规定。
——摘编自马斗全《民国初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探究】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提示] 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实施;采用考试的形式选拔;重视法官的考试选拔;北洋政府公务员选拔形式多样,考试和资历并重;北洋政府形成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文官选任制度。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文官制度的改革
(1)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2)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文官制度的改革
特点 选拔方式多样;以立法形式确立,法制化、制度化;有性别限制,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选官方式现代化。
评价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才选拔;推动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有利于中国官吏选拔的近代化;有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受北洋政府性质的制约和影响,北洋政府剥夺女子参加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利以及甄别制度的实行都违背了文官制度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02 分析说明——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史料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史料导读】 史料中的省略号把史料分为两个方面反映了国民政府通过考试和铨叙的方式选拔官员,既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较多的消极影响。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提示] 评价: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但突出党性为一党专政提供了方便之门。
【史论拓展】 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机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
(2)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为了健全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有效地实现对公务员的考试和管理,使之成为制度,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多个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和法规。
(3)任职资格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国民政府对公务员的任职资格界定明确,但对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的规定则比较模糊。
(4)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任用资格、考试、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党派性和政治性,所有公务员均要忠诚党国,公务员成了国民党把持政权的工具。
03 探究论证——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史料 在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国政治文明水平的显著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而且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古典大一统正是在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人民的选择之下,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史料导读】 史料第一层次论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评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性,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第二层次认为政治制度应随时顺应变化而变化,社会才能治理得好,才能取得成效。
【探究】
解读史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提示] 示例
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促进了国家新大一统模式的确立。
论述: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结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形成了新的大一统模式。
【史论深化】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民主政治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
(3)民主政治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不断完善。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1·浙江6月]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答案:B
[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晚清选官制度改革
[2022·广东卷,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度,传统入仕之路阻断,原来追求科举以获取功名利禄之路,现在已经走不通了;但是通过留学也可以取得政府承认的出身,“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也可看出这是劝大家出洋游学的文章,清末新政选官制度变革,即从科举制选官到学堂选官、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变化,这促进了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动,故C项正确;材料是劝导文章,还无法反映出洋留学是否得到社会广泛支持,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留学选官的新入仕途径,但无法判断落第人士是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属于夸大程度型错误,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国人的中西体用观,故排除D项。
【演练2】 命题点:晚清时期罕见的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3·湖南卷,7]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拳匪滋事杀害凌虐各国人民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以示“惩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罕见的科考现象,A项正确;此科考现象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无关,《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危机,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清末新政期间,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建立起来,我国近现代学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演练3】 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政府的政治制度建设
[2022·全国甲卷,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由“1939年”可知,本题的时间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由“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民主专政”可知,这种政权是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判断正确选项。“三三制”既保证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又团结了广大的中间力量和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人士,孤立了顽固派,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好的政权形式,这种政权形式具备新民主主义特征,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根据地形式上仍然在国民政府的管辖下,B项错误;“社会全体意志”说法错误,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确立的苏维埃制度一直是苏俄(联)的根本政治制度,1936年苏联宪法强化了该政治制度,边区政府并未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D项错误。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广东名校联盟高三联考]民国初年,政府专门设立官员甄别委员会,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如司法部司长田某称其在日本留学的毕业文凭遗失,农商部部员贺某称其在比利时某校毕业但文凭遗失,甄别委员会即电请驻日、驻比使馆查复。民国初期的官员甄别(  )
A.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意在保障官员的素质 D.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官员甄别委员会对官员进行文凭的甄别,以查证官员的任职资格和能力,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故选C项;“人治色彩”不合逻辑,甄别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带有法治色彩,排除A项;“不利于”不合逻辑,应为“有利于”,排除B项;“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不合史实,民国初年执政者为北洋军阀,共和政体名存实亡,排除D项。
2.[2024·辽宁丹东一模]1928年,国民党中央通过《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闭会期间,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负责“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这体现出(  )
A.国民政府强调严格依法行政
B.国民党党内推行独裁专政
C.国民政府践行“三民主义”
D.国民党剥夺人民民主权利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可知,国民党以“训政”的名义加强党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确立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专制独裁统治,故选D项;“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说明“训政”强调的是国民党代行国家最高行政权,排除A项;国民党的“训政”纲领体现了对所有人民群众的专制独裁,完全超出了党内的范畴,排除B项;国民党的“训政”纲领体现了专制独裁的方针,完全背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念,排除C项。课题训练28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湖南教研联盟模拟]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几个党派合并,在北京改组成国民党。1913年初,国民党在全国选举中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最多席位,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这一状况(  )
A.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政体变革
B.使中国实现了民主政治
C.有利于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2.[2024·河南豫南九校高三联考]1911年11月18日,天津《大公报》主笔唐祖绳发表《论今日政体上之解决》,提出将中国建成中华联邦帝国,即在保留清帝的基础上承认各省为自主自治的联邦,由各联邦公举代表到北京组织国会,编订宪法,组建政府,外交、军事、财政、交通等要务均由国会议决,交政府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体走向受到关注 B.南北议和尚未形成
C.君主专制依然盛行 D.共和观念难以推行
3.[2024·广东高三联考]中华民国国会,是继参议院之后的立法和权力机关,成立于1913年4月,采用两院制,这是第一届国会。此后有袁世凯的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和段祺瑞的第二届国会、善后会议,以及南方的“非常国会”和“护法国会”。这些国会在几年间走马灯似的轮换。这一局面的出现源于(  )
A.军阀割据扰乱政治生态
B.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C.封建势力阻碍议会政治
D.中国缺乏宪政民主经验
4.[2024·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甄别的用意在于(  )
A.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
B.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
C.完善公务员的任职体系
D.为守旧官僚暗开绿色通道
5.[2024·齐齐哈尔市高三模拟]下表是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的各级参议会的部分职权。这些规定(  )
一 选举各级政府主要成员
二 制定施政纲领
三 决定重大事项,制定法律、法规
四 监察及弹劾各级政府之政务人员,督促及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决议案之事项
A.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深入并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
6.[2024·河北高三模拟]1940年1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统一累进税暂行税则》,即废除一切杂税,任何方面税收都根据课税对象数额多少而按递增税率计征的税收制度,并逐步推广到整个华北根据地。最终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较过去加重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社会其他各阶层的负担减轻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统一累进税制的实施(  )
A.完善了中共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C.减轻了全中国人民的赋税负担
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7.[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1942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的主要内容从原来的马恩列斯著作、联共(布)党史、共产国际纲领等向中国共产党自身读物转变,以更好地开展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旨在(  )
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
B.推进思想理论建设
C.明确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D.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8.[2024·湖北高中名校联盟高三测评]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颁布,要求政务人员忠实奉行边区宪法文件“施政纲领”的系列规定,“不可阳奉阴违,有始无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严守政府纪律,服从整个利益”“不可闹独立性”。这一举措(  )
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B.旨在防止官僚主义的滋长
C.适应了抗战形势的发展
D.重视发挥党内外监督功能
9.[2024·湘西自治州模拟]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在1948年6月发出指示:“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党外人士均应至少占三分之一。”这一指示有利于(  )
A.探索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建设
B.确立共产党的主导地位
C.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D.全面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10.[2024·潍坊市高三模拟]“共和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体现了(  )
A.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
C.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调整
D.中国近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11.[2024·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检测]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  )
A.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
B.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
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
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
12.[2024·河南省新乡市模拟]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修改为“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三年”。2004年宪法进一步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我国宪法的修改(  )
A.丰富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形式
B.有利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
C.扩大了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材料反映了官员选拔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
14.[2024·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检测]【人民民主政权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逐步推选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时间 法律 内容节选
1931年 《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 宪法大纲》 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
1941年 《陕甘宁边 区施政纲 领》 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
1954年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 法》(195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政权是如何逐步建设起来的。
1.解析:据材料“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几个党派合并,在北京改组成国民党。1913年初,国民党在全国选举中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最多席位,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革命组织和革命政党的成立推动中国向民主政体转变,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也没有使中国实现民主政治,排除B、C两项;材料内容是政党的发展,属于政治领域,和思想解放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11年11月18日”可知是中华民国建立前夕,针对清政府即将退位,采取什么样的政体成为当时争论的焦点,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事实,排除。
答案:A
3.解析:民国初年,造成议会政治乱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议会政治存在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造成政党乱象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答案:B
4.解析:据材料“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被免职”,可知北洋政府对于政府官员的能力和行政水平的甄别,选拔出真正的行政人才,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这对于行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故选B项;材料设问属于目的,而学习西方文官制度属于方式,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政府对公务员的甄选,而公务员体系的完善则包括公务员考试、任职、分配、考核等多个方面,甄别只属于其中一部分,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的甄别不利于守旧官僚的留任,并不是为其暗开绿色通道,排除D项。
答案:B
5.解析:据材料中边区政府的职权可知,边区政府成员由选举产生,有明确的施政纲领、法律法规和监督监察机制,体现了中共在边区的政府是民主的政府,故选D项;据材料“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可知,材料中的规定是陕甘宁边区的规定,与井冈山根据地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联合抗日的局面在1937年已经形成,与材料时间1939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理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6.解析:据材料“最终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较过去加重了……社会其他各阶层的负担减轻了”可知新税制的实施有利于限制地主,团结中下农,促进抗日力量的社会大团结,故选D项;我国在1956年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当时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团结抗战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新税制只是减轻了贫下中农的赋税负担,富农地主的赋税负担相应增加了,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的主要内容……向中国共产党自身读物转变”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共产党员理论方面的学习,故选B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的主要内容……向中国共产党自身读物转变”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共产党内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确立的,排除C项;人民民主专政是在新中国成立时建立的,排除D项。
答案:B
8.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纪律建设,规范边区公务人员的行为,以便更好的将我党的政策落到实处,适应了抗战形势的需要,故C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存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旨在”表主观目的,一定程度上防止官僚主义是客观作用,而顺应抗战需要才是主观目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对政府人员的内在要求,而监督应是外在的约束,排除D项。
答案:C
9.解析:根据材料“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党外人士均应至少占三分之一”,可知华北局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为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选A项;“党外人士均应至少占三分之一”说明解放区政权的民主建设是各阶级的民主大联合,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政策主要体现在反帝反封建的相关内容上,而材料中华北局的建设主要强调的是人民民主,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主要存在于1924~1927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10.解析:“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所依靠力量或实现目标的不同,这说明随着不同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随之发生变化,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发生变化,即反帝反封建,其革命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化”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11.解析:材料表明从1993年到2005年再到2018年,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且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对此进行规范,表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法制化逐步深化,故选A项;公务员素质指的是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等,和材料中的内容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表述的不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与公务员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答案:A
12.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宪法的修正正是发挥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法制健全和建设,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全国人大修改地方人大代表的任期,并未改变基层民主的形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并非权力的扩大,排除C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非宪法的修改,排除D项。
答案:B
13.解析:第(1)问成就,根据材料“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可得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根据材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可得逢进必考制度全面推行,运行机制稳定推进。第(2)问趋势,据材料“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可得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步入法制化轨道。
答案:(1)成就:法律法规逐步完善;逢进必考制度全面推行;运行机制稳定推进。(6分)
(2)趋势: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步入法制化轨道。(6分)
14.解析:据材料的三个时间可知,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在这三个时期不断完善,首先简明概括人民民主政权建设,从而得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进行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探索。第一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从其背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政权建设的突出贡献、意义方面来展开,从而得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对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立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保障了工农劳苦大众、红军的政治权利,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第二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并据材料内容,从其背景、《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政权建设上的突出贡献、意义方面来展开,从而得出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突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创立抗日民主政权,通过“三三制”原则,建立边区政府,最大限度团结社会各阶层,扩大政权基础。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力量。第三个时期新中国时期,结合所学,并据材料内容,从其背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政权建设上的突出贡献、意义方面来展开,从而得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民主集中制,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至此,人民民主政权正式确立。最后,简明扼要地总结,在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与时俱进,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示例: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进行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探索。(2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对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立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保障了工农劳苦大众、红军的政治权利,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4分)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突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创立抗日民主政权,通过“三三制”原则,建立边区政府,最大限度团结社会各阶层,扩大政权基础。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力量。(4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民主集中制,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至此,人民民主政权正式确立。(4分)
综上,在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与时俱进,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8: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课件 导学案 练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