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3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2)具体原因
①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________的最大障碍。
②苏联: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________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3.冷战的表现
(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______________情报局。
(2)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________,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3)军事: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________组织。
(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____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4.两极格局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知识点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主要事件:第二次________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________”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②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________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③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④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同步进行。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2)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知识点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1.过程
(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____________”,企图拖垮苏联。
(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3)1989年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4)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____”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局面。
2.趋势: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1.易误点拨——冷战≠没有战争
“冷战”并不意味着没有战争。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下也出现了局部热战,最典型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热战虽不能改变当时“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学习情境——美苏从大国合作转向对抗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大国合作转向对抗的原因。
试答:
3.社会情境——马歇尔计划
下面为某国针对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国家的观点。
试答:
4.概念辨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5.学术情境——“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概念,最先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于1952年提出,该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第三等级”。“第三世界”泛指不属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经济不发达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广泛使用。
思考:第三世界崛起与发展的标志及作用。
试答:
6.体系构建——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探究点 国际风云变幻——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01 史料实证——美苏争锋,两极格局演变
史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史料二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摘编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
史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编自[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我们该如何评价冷战?谈谈你的认识。
试答: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一股股新的力量”分别指代什么。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两极格局的形成
(2)国际关系特点
①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②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④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⑤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02 分析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史料 当今国际政治力量制衡图示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史料导读】 史料以图示的形式体现了当今国际政治力量制衡的情况。国际主要力量处于角力状态,多极化趋势处于形成过程中。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探究】
结合史料,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这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史论拓展】 多极化发展趋势下的基本矛盾
(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亚非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股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
03 探究论证——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影响
史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国际局势不断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日本和西欧迅速崛起……这些都从根本上动摇了两极格局,并推动着世界日益向多极化发展。特别是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对西方国家的关系,尤其放弃了同美国对抗的政策……导致苏美以至整个东西方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更深更广的缓和。
——摘编自姚华《两德统一的原因》
史料二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史料导读】 史料一主要说明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美苏关系的缓和。史料二反映两极格局瓦解;力量均势被打破,核战的风险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世界发展出现新变化新特点。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试答:
【史论深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主要原因 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2)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特点
特点 阐释
和平过渡 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产生的
竞争过渡 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多个政治力量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长期过渡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舞台,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广东高考,16]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
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
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
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16]1945年秋,美国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对记者说:“由于这次战争,日本已降为四等国。”然而,到1989年,美国大多数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的安全更有威胁。这一变化是由于( )
A.苏美关系缓和 B.日本经济扩张
C.美日同盟破裂 D.美国国力衰落
【演练2】 命题点: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重要决议
[2023·北京卷,15]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大国一致”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演练3】 命题点:二战后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2023·全国甲卷,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广东揭阳月考]下表所示是1949年美国政府相关机构拟定的文件。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时间 主要内容
1949年3月29日 美国国务院认为东南亚的资源丰富、地缘位置重要,应将其“视为由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日本构成的巨大新月形地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9年12月23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拟定题为“美国对亚洲的立场”的文件,认为美国目前对东方的基本战略是战略防御:“阻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
A.国力相对下降,调整对外战略
B.推行遏制政策,谋求世界霸权
C.改变扶蒋政策,维护在华权益
D.调整对日政策,应对苏联威胁
2.
[2024·山东检测]如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标题是《是的,就是这样》。该漫画反映了( )
A.苏联对抗北约的决心
B.美国维护霸权的手段
C.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D.冷战发生的主要背景
3.[2024·淮南市高三检测]尼克松政府上台后,认识到美国面临重重危机,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实行战略收缩和防守,以“缓和”取代“冷战”,以“谈判”代替“对抗”。造成美国当时进行战略调整的外部背景是( )
A.美国经济陷入严重“滞胀”
B.多极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C.苏联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
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4.[2024·茂名市检测]二战后美国非常重视对新独立国家的政府官员、青年学生、劳工妇女等各界领袖进行各种培训。据1967年美国政府统计,在“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87位部长和5位国务卿”。美国的这种做法旨在( )
A.助推第三世界的发展
B.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
C.获取广阔的世界市场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课题43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提示:美国实力强大,将苏联视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3.提示:漫画中美国用美元大棒破坏西欧国家的主权,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负面影响,这应该是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揭露和批判。
5.提示:标志:崛起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作用:以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其作用的体现。
知识点一
2.(2)世界霸权 东欧
3.(1)共产党和工人党 (2)经济互助委员会 (3)华沙条约
(4)联邦共和国
知识点二
1.(2)柏林危机
2.(1)政治大国 中苏关系 两弹一星 不结盟运动
知识点三
1.(1)战略防御计划 (4)和平演变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1.[提示] (1)坚持辩证的观点。消极:军备竞赛使美苏付出高昂代价;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积极: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客观上冷战推动了科技发展。
(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新的力量: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的崛起。
2.[提示] 特点: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势力角逐,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实质: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与制衡。
3.[提示] 原因: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日本和西欧的崛起、美苏的衰落;戈尔巴乔夫放任西方的“和平演变”。
影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C
【演练1】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在不同时期对日本的态度,从1945年的“四等国”到1989年“对美国的安全更有威胁”,是由于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在全球范围与美国争夺市场,B项正确;苏美关系缓和材料未体现,且与美国人的态度变化无关,排除A项;美日同盟破裂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针对日本,而非美国,且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
【演练2】 解析:据材料“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可知,联合国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和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D项正确;托管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托管领土居民的进步以及托管领土朝自治或独立方向的逐渐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大国一致”的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安理会的投票程序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其主要的意义是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演练3】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该项目在分发种子的同时把西方的观念传播给受助的民众,可以看出美国注重西方观念的宣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下,加强对第三世界地区的争夺,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宣传,仍然属于冷战,美苏对抗并没有升级,排除A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排除B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利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二战后,美国为谋求世界霸权,推行遏制政策,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B项正确;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排除A项;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失去在华权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调整对日政策,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该漫画出现在“冷战”时期的“苏联”,主要讽刺对象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美国用“鞭子”即使用经济、军事恐吓等手段,控制“北约盟国”与苏联对抗,其目的在于维护自身霸权地位,B项正确;该漫画描绘的主体是美国,而不是苏联,排除A项;该漫画出现于“冷战”时期的苏联,主要内容是讽刺美国对“北约盟国”的控制,与欧洲联合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该漫画涉及的是“冷战”现象,而不是其“发生的主要背景”,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是内部原因,排除A项;当时美国受到来自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竞争与挑战,两极格局中出现了经济与政治多极化趋势,B项正确;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主要是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且美国作为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D项错误。
答案:B
4.解析:美国有意培养新独立国家各种人才的目的是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力,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项正确;美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才竞争,不是商品输出,C项错误。
答案:D(共48张PPT)
课题 43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2)具体原因
①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________的最大障碍。
②苏联: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________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世界霸权
东欧
3.冷战的表现
(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______________情报局。
(2)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______________,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3)军事: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________组织。
(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__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4.两极格局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共产党和工人党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
联邦共和国
知识点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主要事件:第二次________和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________”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②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________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政治大国
中苏关系
③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④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同步进行。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2)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两弹一星
不结盟运动
知识点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1.过程
(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____________”,企图拖垮苏联。
(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3)1989年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4)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____”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局面。
2.趋势: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战略防御计划
和平演变
1.易误点拨——冷战≠没有战争
“冷战”并不意味着没有战争。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下也出现了局部热战,最典型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热战虽不能改变当时“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学习情境——美苏从大国合作转向对抗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大国合作转向对抗的原因。
提示:美国实力强大,将苏联视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3.社会情境——马歇尔计划
下面为某国针对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国家的观点。
提示:漫画中美国用美元大棒破坏西欧国家的主权,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负面影响,这应该是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揭露和批判。
4.概念辨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5.学术情境——“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概念,最先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于1952年提出,该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第三等级”。“第三世界”泛指不属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经济不发达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广泛使用。
思考:第三世界崛起与发展的标志及作用。
提示:标志:崛起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作用:以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其作用的体现。
6.体系构建——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国际风云变幻——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01 史料实证——美苏争锋,两极格局演变
史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史料二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摘编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
史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编自[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我们该如何评价冷战?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一股股新的力量”分别指代什么。
[提示] (1)坚持辩证的观点。消极:军备竞赛使美苏付出高昂代价;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积极: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客观上冷战推动了科技发展。
(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新的力量: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的崛起。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两极格局的形成
(2)国际关系特点
①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②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④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⑤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02 分析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史料 当今国际政治力量制衡图示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史料导读】 史料以图示的形式体现了当今国际政治力量制衡的情况。国际主要力量处于角力状态,多极化趋势处于形成过程中。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探究】
结合史料,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这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特点: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势力角逐,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实质: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与制衡。
【史论拓展】 多极化发展趋势下的基本矛盾
(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亚非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股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
03 探究论证——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影响
史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国际局势不断发生重大变化。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日本和西欧迅速崛起……这些都从根本上动摇了两极格局,并推动着世界日益向多极化发展。特别是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对西方国家的关系,尤其放弃了同美国对抗的政策……导致苏美以至整个东西方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更深更广的缓和。
——摘编自姚华《两德统一的原因》
史料二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史料导读】
史料一主要说明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美苏关系的缓和。史料二反映两极格局瓦解;力量均势被打破,核战的风险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世界发展出现新变化新特点。
【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提示] 原因: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日本和西欧的崛起、美苏的衰落;戈尔巴乔夫放任西方的“和平演变”。
影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史论深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主要原因 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2)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特点
特点 阐释
和平过渡 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产生的
竞争过渡 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多个政治力量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长期过渡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舞台,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命题研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广东高考,16]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
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
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
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答案:C
[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16]1945年秋,美国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对记者说:“由于这次战争,日本已降为四等国。”然而,到1989年,美国大多数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的安全更有威胁。这一变化是由于( )
A.苏美关系缓和 B.日本经济扩张
C.美日同盟破裂 D.美国国力衰落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在不同时期对日本的态度,从1945年的“四等国”到1989年“对美国的安全更有威胁”,是由于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在全球范围与美国争夺市场,B项正确;苏美关系缓和材料未体现,且与美国人的态度变化无关,排除A项;美日同盟破裂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针对日本,而非美国,且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演练2】 命题点: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重要决议
[2023·北京卷,15]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大国一致”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可知,联合国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和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D项正确;托管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托管领土居民的进步以及托管领土朝自治或独立方向的逐渐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大国一致”的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安理会的投票程序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其主要的意义是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演练3】 命题点:二战后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2023·全国甲卷,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该项目在分发种子的同时把西方的观念传播给受助的民众,可以看出美国注重西方观念的宣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下,加强对第三世界地区的争夺,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宣传,仍然属于冷战,美苏对抗并没有升级,排除A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排除B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利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广东揭阳月考]下表所示是1949年美国政府相关机构拟定的文件。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A.国力相对下降,调整对外战略
B.推行遏制政策,谋求世界霸权
C.改变扶蒋政策,维护在华权益
D.调整对日政策,应对苏联威胁
时间 主要内容
1949年3月29日 美国国务院认为东南亚的资源丰富、地缘位置重要,应将其“视为由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日本构成的巨大新月形地带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9年12月23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拟定题为“美国对亚洲的立场”的文件,认为美国目前对东方的基本战略是战略防御:“阻止共产党在亚洲进一步扩张”
答案:B
解析:二战后,美国为谋求世界霸权,推行遏制政策,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B项正确;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排除A项;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失去在华权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调整对日政策,排除D项。
2.[2024·山东检测]如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标题是《是的,就是这样》。该漫画反映了( )
A.苏联对抗北约的决心
B.美国维护霸权的手段
C.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D.冷战发生的主要背景
答案:B
解析:该漫画出现在“冷战”时期的“苏联”,主要讽刺对象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美国用“鞭子”即使用经济、军事恐吓等手段,控制“北约盟国”与苏联对抗,其目的在于维护自身霸权地位,B项正确;该漫画描绘的主体是美国,而不是苏联,排除A项;该漫画出现于“冷战”时期的苏联,主要内容是讽刺美国对“北约盟国”的控制,与欧洲联合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该漫画涉及的是“冷战”现象,而不是其“发生的主要背景”,排除D项。
3.[2024·淮南市高三检测]尼克松政府上台后,认识到美国面临重重危机,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实行战略收缩和防守,以“缓和”取代“冷战”,以“谈判”代替“对抗”。造成美国当时进行战略调整的外部背景是( )
A.美国经济陷入严重“滞胀”
B.多极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C.苏联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
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答案:B
解析: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是内部原因,排除A项;当时美国受到来自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竞争与挑战,两极格局中出现了经济与政治多极化趋势,B项正确;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主要是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且美国作为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D项错误。
4.[2024·茂名市检测]二战后美国非常重视对新独立国家的政府官员、青年学生、劳工妇女等各界领袖进行各种培训。据1967年美国政府统计,在“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87位部长和5位国务卿”。美国的这种做法旨在( )
A.助推第三世界的发展
B.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
C.获取广阔的世界市场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美国有意培养新独立国家各种人才的目的是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力,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项正确;美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才竞争,不是商品输出,C项错误。课题训练43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16]1969年,北约组建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应对环境污染等事务,联邦德国代表在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上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完全有可能成为东西方谈判议程的起点,进而迅速达成协议,并采取措施“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的人民”包括欧洲分界线上的任何一方。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
A.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外交重点
B.强调北约的集体防卫功能
C.希冀以环保名义缓和冷战气氛
D.重视北约内部的协商功能
2.
[2024·锦州市一模]如图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图中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 )
A.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已成定局
B.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C.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
D.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
3.[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1950年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英、法等几个北约成员国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它要求成员国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原子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立( )
A.是为了应对来自“华约”的挑战
B.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
C.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形成
D.直接导致了柏林危机发生
4.
[2024·福建龙岩模拟]如图所示为苏联《鳄鱼》杂志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揭示( )
A.北约职能由防御型转为进攻型
B.美国加强对盟友的操纵和控制
C.北约东扩挤压了苏联的战略空间
D.美国极力帮助盟友发展空间技术
5.[2024·天津河东区一模]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B.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C.世界卫生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
D.多极化趋势尚未真正出现
6.[2024·湖南常德一模]1952年,法国学者提到:“我们常说有两个对抗世界,却常常忘记还有一个第三世界。这两个世界感兴趣的是如何征服第三世界。”据此可知( )
A.美苏企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B.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新兴国家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初露端倪
7.[2024·山东日照一模]以下出自某位美国总统致国会咨文。其时的美国政府正致力于( )
“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第一种方式是“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自由选择、个人自由之保障,言论与信仰之自由,免于政治压迫”;第二种生活方式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
A.“拯救联邦”并使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B.加入协约国集团“为捍卫世界民主而战”
C.消灭纳粹以捍卫“双手缔造的民主制度”
D.承担起“自由世界”守护神的历史使命
8.[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航天卫星“斯普特尼克”,震惊美国,因为“自由世界”中还没有国家有能力将物体送上太空。由此,美国重新部署,更加注重科学和工程教育,最终在1969年登陆月球。这可以说明,冷战( )
A.推动苏联超越了西方国家
B.促使美国迅速实现了登月计划
C.促进双方科学技术的进步
D.冲击两极格局导致多极化形成
9.[2024·湖南邵阳一模]1958年9月,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会晤时说道:“由于欧洲统一的重要性——这种统一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合作,我认为必须尝试把历史的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它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戴高乐此举旨在( )
A.拉拢或控制民主德国 B.联合德国对抗美国
C.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 D.致力于欧洲的联合
10.[2024·福建莆田检测]1958年,美苏正式签订文化交流协定,在文艺、科教等领域持续展开了一系列交流活动,文化关系成为两国关系中相对稳定的内容。此后,这一政策为美国历届政府所继承。这反映了( )
A.美苏争霸重心逐步转移
B.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
C.文化交流主导国际关系
D.和平与发展成为共同的追求
11.[2024·武汉市高三调研考试]1964年1月15日,法国照会美国决定承认新中国。对此,美国总统约翰逊表示:“我们对此无能为力,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根本操纵不了。”最后仅由美国国务卿向法国表达了遗憾。这表明( )
A.中美关系日趋正常化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世界多极力量成长
12.[2024·山西名校高三联考]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处境有所改善。同时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这说明了( )
A.两极格局已经无法维持
B.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
C.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D.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调整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
13.[2024·河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到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在这段时间里,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对抗。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情境并不少见,如在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针锋相对,大有要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的阵势,让世人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但最后的结果是美苏双方都采取了克制、理性的态度,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避战争爆发的方法和机制。“美苏在处理双边关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为规范,如军控、危机处理、首脑外交、经贸以及国际行为等各个领域的游戏规则。”
——摘自李宝宝《浅析战争调控机制在美苏冷战中的运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全方位对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处理危机的方式及启示。(8分)
14.[2024·广东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需要有霸权国家的维护。但是要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霸权国家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国际公共产品(诸如在联合国与维和部队承担最大份额的经费、开放自己的市场等),允许其他国家“白搭乘车”。这一现象的结果是“白搭乘车”国家迅速发展并接近霸权国力量,霸权国则因“经济剩余”逐渐减少,必然出现衰退现象,于是新的挑战国便会向现存霸权国挑战,以改变现存国际秩序。因此,霸权国与挑战国的地位在不断变化着,国际秩序稳定也是相对的,它需要霸权国维护,但不会只是一个不变的霸权国。
——[美]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请指出材料中作者的观点,运用二战以来的世界史知识予以佐证。
1.答案:C
2.解析:题干内容所述及的时间是“二战时期”,在漫画中,美国、英国和苏联共同努力,把代表“法西斯”炸弹的希特勒夹走,说明该漫画强调大国之间进行合作的重要性,故选B项;漫画的着重点在于强调大国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法西斯集团的“失败”,排除A项;在漫画中并没有任何有关“瓜分德国”的信息,排除C项;漫画内容强调的是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合作”,而不是凸显“苏联”,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由材料可知,1950年美国提议美英法等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要求成员国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这是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其本质就是遏制共产主义,故选B项;1955年“华约”成立,与材料时间“1950年”不符,排除A项;1949年“北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形成,排除C项;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在194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在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材料漫画中美国把其盟友捆在了北约上,说明美国利用北约控制其盟友,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是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并非进攻型,排除A项;材料漫画中没有涉及苏联,无法说明北约东扩挤压了苏联的战略空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是军事同盟,不能体现美国帮助盟友发展空间技术,排除D项。
答案:B
5.解析:据材料“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可知,1947年、1955年世界正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全面对抗,这种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阻碍了全球合作,故选B项;据材料“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可知,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防疫,说明全球防疫体系开始建立,排除A项;C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概括,而题目考查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排除;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排除D项。
答案:B
6.解析:据材料“这两个世界感兴趣的是如何征服第三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对第三世界抱有强烈的兴趣,说明第三世界是美苏争取的对象,故选A项;材料“我们常说有两个对抗世界,却常常忘记还有一个第三世界。这两个世界感兴趣的是如何征服第三世界”体现的是美苏对第三世界的拉拢和扩展,针对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并非整个世界的国家,因而不能得出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排除B项;新兴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1952年”“有两个对抗世界”体现的是两极对峙,而多极化的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
答案:A
7.解析:据材料“内定的选举和个人自由之压制”可知,该总统描绘的是苏联模式,其对苏联模式持否定态度,体现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正致力于承担起“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故选D项;使奴隶获得自由处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其与“操控下的报纸和广播”无关,排除A项;加入协约国集团处于一战时期,其不体现“内定的选举”,排除B项;消灭纳粹处于二战时期,其与“内定的选举”无关,排除C项。
答案:D
8.解析:20世纪50年代,美苏处于冷战阶段,而材料“苏联发射第一颗航天卫星‘斯普特尼克’,震惊美国”“美国重新部署,更加注重科学和工程教育,最终在1969年登陆月球”体现了美苏冷战和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科学技术的进步,C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苏联超越了西方国家,且该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迅速”的说法欠妥当,且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多极化至今也只是趋势,多极化格局还未形成,排除D。
答案:C
9.解析:材料“我认为必须尝试把历史的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它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体现的是戴高乐主张法德联合,进而更好地维护本国国家利益,C正确;材料与控制民主德国的说法无关,排除A;戴高乐并非是为了拉拢德国对抗美国,排除B;材料与致力于欧洲的联合说法无关,排除D。
答案:C
10.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美苏进行全面冷战对峙,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在文化领域展开交流活动,这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故选B项。
答案:B
11.解析:材料“我们对此无能为力,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根本操纵不了”说明法国在国际上开始用自己的主张,不再一味追随美国的政策,这是对美国政治霸权的挑战,体现了多极力量正在成长,故选D项;1964年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被美国封锁中,排除A项;材料“1964年1月15日,法国照会美国决定承认新中国”可知,只是法国外交上面的新变化,远远没有达到分化资本主义阵营的作用,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一般特指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
答案:D
12.解析:据材料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处境有所改善。同时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必然会带来国际关系的调整,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两极格局是在1991年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没有涉及中美关系.且中美关系开始改善是在70年代初期,排除C项。
答案:D
13.解析:第(1)问,据材料“诸多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对抗”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方式,根据材料信息“军控、危机处理、首脑外交、经贸以及国际行为等各个领域的游戏规则”归纳;第二小问启示,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利弊两方面作答。
答案:(1)原因:国家利益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等等。(6分)
(2)方式:首脑外交、谈判、裁军、军控、经贸等,并形成相应领域的规范、规则。启示:美苏冷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与不安,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采取克制、理性的态度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避战争爆发的机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8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问考查史论结合阐释历史的能力,解答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概括出“观点”,在“观点”得出后再用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观点:稳定的国际秩序需要有霸权国家的维护,霸权国家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而变化。(4分)
佐证:二战后初期,西欧、日本普遍衰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唯一强国,与苏联冷战,操纵联合国,发动朝鲜战争;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确立了美国主导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一度直逼疲软“滞胀”的美国经济;90年代新经济出现以来,美国又一次振作;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倡导多边主义。(8分。史实不拘泥答案,言之有理同样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