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玉溪师院附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薛家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随葬器物表(部分)
墓葬数量(座) 随葬器物数量占比
0件 1-5件 6-10件 11-20件 21-30件 31件
151 0.7% 71.3% 21.3% 5.3% 0.7% 0.7%
(备注:薛家岗文化遗址是安徽省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性遗存)
据表1可知,薛家岗文化( )
A. 初步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B. 丧葬礼仪日渐成熟
C. 奴隶制经济已较为繁荣 D. 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2. 西周时期,统治者一方面以尊宠勋贵名义众建诸侯,但多采用“元子代封”形式,并使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长期留守畿内,效命王室。另一方面,就封的诸侯也会安排其公室子弟入驻畿内,或直接服事天子,或负责管理王畿地区的居宅、土田等宗族财产。此举( )
A. 意在增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B. 弥合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 有利于诸侯势力的发展壮大 D. 确保姬姓贵族能有效控制地方
3. 秦汉创立了县、乡两级的基层文官体系,由官府从基层征召人才,经严格考核后派遣到地方全面管理税收、民政、司法和文教。此举( )
A. 加强民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B. 促成儒学理念向社会基层渗透
C. 弥补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
D. 大大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4. 唐初将隋朝多次海外探索涉东海区域统称“流求”,但具体指向并不清晰。唐至两宋,“流求”指涉地域由虚趋实,逐渐指向台湾岛。元明时期,根据东海形势变化,“琉球”在官方主导下指向今琉球群岛。这一变化反映出元明时期( )
A. 初步奠定古代中国版图 B. 官方主导海外探险活动
C. 宗藩体制逐步发展成熟 D. 朝廷海疆意识得到加强
5. 1750年前后长江三角洲各府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单位:亩)。表中数据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 )
府州 耕地面积 粮田面积 非粮田面积
苏州 6254000 3471209 2782791
松江 4048871 77230 2171641
江宁 5233949 1798866 3435083
嘉兴 4356442 1538385 2818057
宁波 4066059 1290984 2775075
6. 1886年,李鸿章在《遵议维持商局疏》中提出,轮船招商局之设以与外洋轮船相争衡,可保中国之利权,故此呈请免北洋三口出口税二成。掌管关口免税之事的户部以轮船招商局向为总理衙门所辖为由,坚驳其请。材料表明( )
A. 洋务运动致力于维护利权 B. 洋务企业效益甚微
C. 中央与地方存在利益冲突 D. 晚清机构职责不明
7.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扶清灭洋”
C. “中体西用” D. “民主与科学”
8. 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浙江遂安“近日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也日益见多。”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民权主义影响巨大 B.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 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D. 婚姻习俗出现中西合璧
9. 1940年,朱家璧受中共中央委派回到云南后,在滇军中开展工作,邀请著名评论家刘思慕做“中国近百年史”“日本侵略史”等演讲。他还组织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成立前锋剧团,出版《前锋》旬刊。这些活动( )
A.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B. 促进了敌后革命力量发展
C. 激发滇军积极投身台儿庄战役 D. 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贡献
10. 我国在1983年起实行利改税制度。按此分配制度,国有工业企业从实现的利润中向国家缴纳的税金主要有资源税、所得税、调节税。税后利润留归企业建立专用基金。这反映出( )
A.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B. 对外开放层次的深化
C. 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11.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条款规定:“如果一个人以均等份银子与另一个人合伙投资,那么他们所得到的利润和损失,都应在神前平分。”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 私有财产切实受到保护 B.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 经济生活孕育平等观念 D. 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12. 7~8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弱化罗马法的部分原则,吸纳希腊法和不成文法,同时实现全面基督教化、基督教信仰成为立法精神、法律渊源和法条内容。统治者在坚守罗马帝国名号和威权的前提下,放弃或淡化了传统理念中的拉丁文化。这表明( )
A. 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的国教 B. 罗马法发展陷入严重困境
C. 法律编纂适应帝国转型需求 D. 外族入侵改变罗马法结构
13. 1600~172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对亚洲出口总值中,87%为贵金属。同样,英国东印度公司出口总值中,连政府要求的本国出口产品须占1/10的份额都达不到。此现象( )
A. 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 B. 推动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 加剧了英荷间的矛盾 D. 成为西方技术变革的诱因
14. 18世纪中期,法国学者魁奈指出“如同小说家喜爱描绘战争年代一样,历史学家们只热衷于记述军事征服和卓越功绩。这些作者忽略了政府规划、国民道德的转变,从未聚焦于国民的历史,以及他们繁荣富裕和衰败贫穷的原因。”据此可知,魁奈( )
A. 否定传统历史著作的社会作用 B. 以理性宣扬民众的自然权利
C. 政治立场上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D. 主张推翻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15.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纳赛尔政府全面推行国有化,实行计划经济,贯彻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在农业上实行土地改革,限制地主占有土地。这些措施缩小了贫富差距,埃及工业产值也迅速增长。这说明埃及( )
A. 摆脱了对外经济依赖 B. 探索符合国情发展模式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初步实现了民族主权独立
16. 据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到80%,按汇率计算,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40%。估计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10年后将接近世界总量一半。这些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
A.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的局面 B. 充分保障发展中国家各种权益
C. 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D. 表明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到亚洲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橡胶种植的全球扩张(节选)
年代 重要记事
1725年 英国以“十英镑一千粒种子”的报酬奖励威克·汉姆在巴西搜集天然橡胶树种子。
1851年 伦敦世博会展出橡胶垫圈、雨衣等产品,人们认识到橡胶是一种重要资源。
1883年 荷兰人把橡胶移植到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1908年 法国人在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开辟橡胶种植园。
——据《国家人文历史·种子的冒险》整理
材料二 橡胶种植要求高,一般认为北纬17°以北的地区为植胶禁区。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责成林业部、中科院、中山大学等组成专家组对西双版纳进行实地勘查,开展种植实验研究。1957年,“一五计划”西南重点项目——西双版纳基地(最南端景洪北纬21°)建成了19个橡胶农场。我国橡胶轮胎、防毒面具、飞行员头盔等产品基本实现自给,美国对新中国的橡胶资源封锁被打破。1982年,伴随资金、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在接近北纬25°的瑞丽等地也植胶成功,修正了“北纬17°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传统论断。21世纪以来,我国人工合成橡胶产业取得迅猛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资源安全。
——摘编自郭晔旻《橡胶树的全球扩张之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橡胶种植全球扩张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为打破橡胶种植“禁区”所作的努力。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橡胶种植为例,说明资源安全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经济虽快速发展但政府赤字严重;1986年,右翼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新上台的希拉克政府开始国有企业私营化改革。到1991年底,政府通过市场公开拍卖和市场外交易共出售了65家大型国有企业。1993年政府又以股权向公开资本市场开放的方式将21个国企集团民营化。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科技、基础经济等核心部门。2004年法国成立了国家参股局,制定了《国家参股局和国家参股企业关系的治理规则》,明确了参股局作为国家股东与出资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既要保证企业经营自主权,又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杠杆手段参与管理,行使国家所拥有的控股权。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拉开序幕。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政府在企业管理中大大减少了国家指令性计划,增加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重;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发展必要的个体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强调明晰产权,完善科学管理。21世纪以来,股份制改革成为国企改革的新趋势。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8分
19.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下南洋”形成近现代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对中国及世界均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南与老挝、越南之间自古已开辟多条贸易通道、送些道路在近代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开辟,最终成为公路、铁路和近代化的商路、鸦片战争以后由中缅、中越及中老接壤区域移居国外或出国的人数大为增加。其因清中期以后朝廷军务松弛,清初于各地所设关、哨逐渐裁撤;另外,英、法殖民势力侵占缅甸、越南后以各种方式向我边境区域进行侵略及渗透,诱骗“契约华工”到劳动力紧缺的殖民地,并强迫清政府开设蒙自、思茅、腾冲三个海关。设美之初,英、满为吸引贸易、抢占市场竞相以低关税甚至免税政策招徕商品商户。大小商户、超马商贩和雇员工在经营与越、缅、泰、老等国的贸易过程中有不少留居于外地。他们成为近代云南籍华侨、华人的一个重要部分。
——摘编自牛鸿宾《近代云南的外迁移民》
材料二 目前我国海外华侨华人约有6000万,有超过4000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且有不少是高新技术、计算机、金融等领域的重要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忽视的人才队伍及源泉。东南亚华侨华人社团众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留学生和移民人数的增加,由此促生了众多的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专业性社团,成为维系东南亚华人族群的重要纽带。在东南亚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企业中,华人的上市公司约占70%,华商具备的雄厚实力,加上其触通中外的独特优势,决定了他们可以充当中外经济合作的“友谊桥”。东南亚华侨华人重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又通过社团加强与所在地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在文化和心理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纽带延续的现象。
----摘编自张正国《沟通中国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历史功用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云南人口大量移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人华侨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名人介绍与学习外来文化事迹表(局部)
人物 事迹
查士丁尼 自526年开始组织学者收集历代罗马法学家著作,并专门研究古代希腊、波斯、亚历山大帝国的法律,最终编成《罗马民法大全》。
莎士比亚 “人性复杂与生命无常”是《一千零一夜》的主题,大大启发了莎士比亚对人性的关注与探讨。
伏尔泰 盛赞“孔子是道德的楷模”,认为孔子的“仁”“德”是冲破黑暗、迎接光明的利剑。
魏源 鸦片战争后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
孙中山 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依托,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
李大钊 1917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1919年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据张国刚《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等整理
就材料整体或局部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参考答案
DAADA CBCDD CCDBBC
17.【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需求;种植园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不断扩大。
(2)努力:国家将橡胶种植列为发展战略;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深入研究;加强西双 版纳等基地的建设;改革开放后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升级。
(3)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有利于综合国力提升与产业 技术升级;有利于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8.【答案】(1)背景:经济发展陷入滞胀危机;国家财政赤字严重;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扩大;党派斗争,右翼(支持改革)上台;国有企业发展逐渐僵化。
(2)同:都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部门保留国有化;减少政府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实行股份制改革;改革都具有渐进性;手段方式多样。异:中国对国企管理强调政企分开,法国政企未完全分开,国家可参与管理;法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程度高,中国依然以公有制占主导;法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中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
19.【答案】(1)原因:道路交通的发展;国内政局动荡,政府关哨裁撤;中国边疆危机,列强诱骗华工出国;边境贸易人员留居海外。
(2)优势:华人华侨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华人社团组织健全,联络紧密,利于促进经贸合作;华人华侨资本雄厚,经贸发达;华人华侨是跨文化传承主体,注重传承中华文明,便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20.【答案】论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不断深入的过程。
说明: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不断探索救国御侮之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追求民主共和,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总之,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最后学习思想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