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成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卷)
第I卷(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在20世纪30年代,对爱好和平的人来说,“邪恶的轴心”包括( )
①美国 ②意大利 ③日本 ④德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建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它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
A.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一些权利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基本矛盾 D.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3.据统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74%以上的兵力,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 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战场( )
A.改变了世界格局 B.是世界主战场 C.改变了二战形势 D.是东方主战场
4.《大国崛起》中提到:“(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苏联完成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B.人民群众辛勤努力
C.苏联模式的逐渐形成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说明( )
新现象 各种枪炮朝自动化方向发展,英国研制的坦克开始使用
开始建造能携带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
飞机制造业快速发展使战争变为立体战争
化学武器和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
A.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 B.科技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D.战争急剧改变了原有国际关系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7.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B.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C.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D.加强了欧洲的中心地位
8.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为吸取国联的教训,切实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全理事会,确立了“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安全理事会的多数票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方为有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 )
A.大国一致 B.民族自决 C.机会均等 D.和平共处
9.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行计划经济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0.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西线的交战双方是( )
A.英法军队与德军 B.德奥联军与俄军 C.奥军与塞尔维亚军队 D.意大利军队与奥军
11.下面是1921~1923年苏联(俄)租借给外国资本家的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这说明当时苏联( )
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得以消除
B.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高度依赖外资发展本国工业
D.利用市场化手段发展自身经济
12.列宁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放松了对市场的控制,注重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探索是( )
A.废除农奴制改革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实行指令性的计划体制
13.20世纪末亚洲爆发金融危机,说明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A边界和民族矛盾 B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C人口膨胀 D资源匮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面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
A缺乏有利的国际坏境 B没有把握国情 C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 D对农业重视不够
1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不包括的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建立福利国家
C.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别具特色,这项行动计划的制定者是( )
A.提拉克 B.桑地诺 C.扎格鲁尔 D.甘地
17.某同学以“冷战局面的形成”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部分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稿 B.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
C.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D.欧洲联盟的成立
18.在美苏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 )
A.帮助东欧解放 B.成立华约组织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进驻朝鲜半岛
19.下图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的( )
经济区域化全球化
政治一体化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多样化
社会信息化智能化
帕尔默指出:“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1991年,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的革命是指( )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
21.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克服障碍获得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下列表述不属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障碍的是( )
A.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B.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C.自身的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 D.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国际合作不断增强
22.世界人民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行动有( )
①成立联合国 ②推行“冷战” ③建立WTO ④设立“世界环境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建立的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的徽标,这些组织的建立( )
A.解除了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问题 B.加速了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
C.解决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 D.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4.请仔细观察下边漫画《片面的经济》它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的哪一种经济模式(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模式
D.斯大林模式
25.有同学收集到关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其中有“四月提纲”、“列宁”、“占领彼得格勒”等,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七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革命
26.二战后,基于对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历史的反思,以及在社会主义的冲击和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是( )
A.放弃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B.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C.“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27.在美国竭力推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同时,欧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俄罗斯仍然拥有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核力量;日本以其经济与科技实力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些现象表明( )
A. 国际关系走向了民主平等 B. 各国利益冲突日益显露
C. 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 D. 南北国家合作逐渐加深
28.1945年,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情报称:“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坚持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苏战争冲突日益临近 B.苏联的实力已超过美国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29.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的电报中称:“国际社会将形成两个世界规模的重心,这两个阵营为支配世界经济而进行的斗争将决定整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命运。"为此美国( )
A签署《联合国宣言》 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推行“杜鲁门主义”
“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材料意在说明(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特征
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D.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1914年6月28日爆发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二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使大战的阴霾再次笼罩世界。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指出材料一中的"萨拉热窝事件"引起哪场战争?并指出该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5分)
指出材料二中的“大战”是哪场战争?并分析这场战争的对世界格局的影响。(5分)
阅读材料三,写出美国提出的维护“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请写出一个牵制美国实现这一设想,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力量。(5分)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唯一产粮区的联系。列宁曾说,“在战争时期,即征收农民的全部余粮和一切必须的粮食,没有任何其他办法”。……除了实行余粮收集制。
材料二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有很多弊端。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依据材料一,当时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并分析这一政策对农民产生的影响。(5分)
(2)材料二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什么模式?它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弊端?(6分)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之路?(3分)
33、(11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A和B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极格局“开始”和“解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3分)答案
1-5DDDCA 6-10BBAAA 11-15DCBBD
16-20DDCDA 21-25DADDC 26-30BCDCA
31、(15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 (2分) 列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 (2分) 从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3分)
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2分)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任答一点3分)
(14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3分)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2分)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任答两点4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分)
(11分)
马歇尔计划(2分)华沙条约组织或华约(2分)
开始:杜鲁门主义(2分) 解体:苏联解体(2分)
经济全球化趋势(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