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40分钟 8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价格上升对世界经济影响深远。受此影响,大量涌入中东产油国的劳动力来自 ( )
A.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东欧
【解析】选B。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故选B。
2.2020年,国际移民组织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2020》统计显示,一半以上的跨国移民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约为1.41亿人。跨国移民主要流向欧洲和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 ( )
A.欧洲和北美洲社会经济发达
B.欧洲和北美洲社会制度先进
C.欧洲和北美洲文化政策宽松
D.欧洲和北美洲社会福利发达
【解析】选A。跨国移民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决定跨国移民流向的因素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A正确;社会制度不是决定移民走向的因素,排除B;文化政策受制于经济发展,排除C;社会福利是否发达是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排除D。
3.(2023·南通高二检测)自2005年以来,德国制定政策,允许投资德国公司并带来益处的外国公民在3到5年后获得德国绿卡;欧盟委员会也制定和实施了《全球移徙和流动办法》,支持与新兴国家发展“流动伙伴关系”,更好地解决外国出生者融入劳动力队伍的问题。这反映了 ( )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B.南北国家经济差距的缩小
C.全球劳动力流动的扩大化
D.跨国公司对移民的依赖性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21世纪,德国制定了相关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人才,欧盟委员会也推出了《全球移徙和流动办法》,这些政策和措施意在解决外国出生者融入劳动力队伍的问题,说明全球劳动力流动现象在扩大,故选C;材料涉及的是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与欧洲经济模式的转型无关,排除A;投资、技术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容易拉大南北差距,而非“缩小”,排除B;虽然跨国公司在当代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发展并不依赖移民,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4.(2023·常州高二检测)从20世纪70年代起,亚洲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21世纪初,仅韩国的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率就达到65%,此类现象在亚洲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
A.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
B.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
C.亚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完成
【解析】选C。各国人才的回流率处于逐渐上升状态,主要原因是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体现了亚洲(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升级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而且美国一直大力引进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排除A;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从欧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并非亚洲独有,排除B;世界经济重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D。
5.2022年3月以来,大量乌克兰难民涌入欧洲。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 ( )
A.是移民中的“知识精英”
B.可以自由出入其他主权国家
C.集中来自欧美发达国家
D.常因战争、灾难、贫困移民
【解析】选D。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故选D;难民不是移民中的“知识精英”,排除A;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所以不可以自由出入其他主权国家,排除B;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集中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表述错误,排除C。
6.国际法要求,除非有正当理由认为难民有足以危害其所处国家的安全等情形,任何国家不得将难民驱逐或送回其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胁的领土边界。材料表明国际社会( )
A.以实际行动保障难民权益
B.保证了难民基本安全
C.改变了对难民的概念认定
D.对难民予以立法保护
【解析】选D。国际社会以国际法的形式对难民权益予以保护,D正确;虽然有国际法规定,但对国际法的完全遵守还不能实现,排除A、B;材料所述属于难民权益保护,与难民概念认定关系不大,排除C。
7.下表是2017年、2018年德国难民庇护申请者来源国排名前三的国家及申请量概况,由此可知 ( )
2017年 2018年
排名 前三 的国家 申请者 人数 占年申 请总量 的比重 排名 前三 的国家 申请者 人数 占年申 请总量 的比重
叙利亚 48 974 25% 叙利亚 44 167 27%
伊拉克 21 930 11% 伊拉克 16 333 10%
阿富汗 16 423 8% 伊朗 10 857 7%
A.德国是难民的主要接收地
B.中东地区的难民问题突出
C.世界范围内战争威胁增大
D.全球化使劳动力流动加快
【解析】选B。2017年、2018年德国难民庇护申请者来源国排名前三的国家是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或伊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国家大部分位于中东,这一地区战争频繁,引发了难民危机,说明中东地区的难民问题突出,B正确。
8.(2023·苏州高二检测)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西亚和北非多个国家出现政权更迭,部分国家也陷入持续的战乱与动荡之中,大批民众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往欧洲或周边国家,沦为战乱难民。上述难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内外政治局势动荡
B.殖民解放运动的高涨
C.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D.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A。据材料“阿拉伯之春”“政权更迭”“战乱与动荡”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致使国内外局势动荡,大批民众为躲避战乱而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故选A;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是反政府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解放运动高涨,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材料中难民产生的原因是阿拉伯世界的地区冲突,排除C;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
9.二战后,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 )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
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
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
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和美国前总统认可西班牙语,反映出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D正确;美国自建国以来,官方语言一直是美式英语,排除A;移民涌入激化了种族矛盾与题意不符,排除B;材料与改革选举制度无关,排除C。
【拓展延伸】
美国移民文化的特点
(1)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各国移民带着本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入已形成的美国文化,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某些特性,从而使得美国的移民文化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形成了一体多元的美国移民文化的架构。
(2)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由于美国奠基和早期发展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移民来自西欧,因此欧洲文化传统成为美国主流文化的基因。
10.下图是1994—2017年美国两党支持者对移民接受度的统计示意图(单位:%)。据此可知,美国 ( )
A.两党利益基本趋于一致
B.民主党获得更多的支持
C.移民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D.社会认知分化愈加明显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在美国两党支持者对移民接受度的调查中,自2006年起,两党支持者分歧越来越大,说明社会认知分化愈加明显,故选D;材料数据说明两党有分歧而非一致,排除A;材料无法得出B、C的结论,排除。
11.(2023·常州高二检测)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融合进东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气质、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使得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此举意在 ( )
A.抵制外来文化侵袭
B.维系移民社会安定
C.消除不同民族差异
D.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文化再生运动”,融合了多种思想文化,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维系了移民社会的安定,B正确;材料未涉及抵制外来文化侵袭,排除A;材料未涉及消除民族差异,排除C;材料未涉及确立儒家正统地位,排除D。
12.欧盟每年都会选出一定数量的“欧洲文化城市”,在财政支持下开办各种文化活动,并定期举办“欧洲文化遗产日”活动,邀请公众发现欧洲各世纪的艺术宝藏,了解欧洲人的历史过往。欧盟的这些活动旨在 ( )
A.弥补冷战引起的欧洲割裂
B.消除欧洲各国的文化差异
C.强化共同的历史文化意识
D.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解析】选C。欧盟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强化共同的历史文化观念来进一步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故选C;欧盟成立时冷战已结束,排除A;“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欧盟是一个区域性组织,并不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排除D。
【补偿训练】
独立后的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这表明 ( )
A.移民文化是现代印度文化的主流
B.西方文化被强加到现代印度
C.印度现代文化呈多样化特征
D.现代印度种族融合普遍
【解析】选C。印度统治精英将西方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同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印度多样化文化的特征,C正确;现代印度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同传统文化结合形成的,排除A;印度精英是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而非被强加到现代印度,排除B;现代印度种族融合并不普遍,排除D。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2021·湖北选择考·T16)1960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 )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解析】选A。据题意可知,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在小说中表达的是以使用民族语言为荣,以使用非本民族的英语为耻,这体现了阿契贝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表达了对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A正确;作者主要表达了民族文化情绪,并不是在批判殖民经济霸权和对大国政治对抗不满,排除B、D;根据“在伦敦街头”等可知表达的不是国家日渐开放,排除C。
14.《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中提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C.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解析】选D。“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说明移民后人们原有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可能会有一些改变,故选D;材料没有提及不同的政治制度对移民的阻碍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日益落后于发达国家,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国家间因移民问题产生矛盾,排除C。
15.(2023·扬州高二检测)据统计,2010年在我国生活三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士有60万,2016年有7 600万外国人出入境。中国城市内部的国际移民既有从事高级生产性人才,也有从事服装、日用品外贸行业的移民。与欧美国家类似,中国城市内部也出现了移民聚落。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各国政府采取优待政策
B.发达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C.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D.跨国公司对经济的主导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21世纪初,来华外国移民大量增加,从事生产和外贸等行业,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故选C;外国人来华主要受中国国家政策影响,而非“各国”政策,排除A;交通便利是次要原因,排除B;材料未提及移民活动与跨国公司的关系,得不出“主导”的结论,排除D。
16.二战后,英国相继出现了三波次的移民进入浪潮:第一波次是来自东欧、意大利等地的白种移民,第二波次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第三波次是主要来自英属殖民地与英联邦国家及地区的有色人种移民。至1965年底,定居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已达85万人。这种现象 ( )
A.是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根源
B.加剧了英国本土的社会问题
C.说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灵
D.敦促英国政府完善福利制度
【解析】选B。二战后向英国移民的主体有欧洲白人,也有殖民地的有色人种,这会加剧英国本土内的民族、种族矛盾,B正确;“根源”说法错误,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宏观调控如何实施,排除C;二战后,英国建立了福利国家,这并不能有效缓解大量移民的问题,排除D。
17.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名为“多文化伦敦英语”的新特色口语,即西印度、南亚和本土英语的混合体,在伦敦越发普遍,而在其他移民众多的城市也有类似的变体。这反映了英国社会 ( )
A.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
B.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C.生活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D.移民文化逐渐趋于主流化
【解析】选A。“多文化伦敦英语”是西印度、南亚和本土英语的混合体,反映了英国社会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故选A。题干材料与文化认同无关,排除B;生活价值观念变化与材料不符,排除C;在英国,主流文化还是英国本土文化,不是移民文化,排除D。
18.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到2019年12月,因为逃离战争、地区冲突和政治与宗教迫害的全球难民人数高达7 950万,与10年前2010年的4 110万相比,新增了3 840万,增长率高达93.43% 。这说明 ( )
A.难民问题是经济全球化下面临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国家间人员自由流动
C.政治多极化趋势使全球政局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挑战
【解析】选A。材料数据说明难民人数大幅增加,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可以看出,难民问题是经济全球化下面临的难题,故选A;难民不属于经济全球化促进的人员自由流动,排除B;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9.(2023·无锡高二检测)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独立前具有种族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改造和打击,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将多元化的种族平等思想贯彻到民众之中,通过基层组织的改造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整合。此后,新加坡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种族关系。这说明新加坡 ( )
A.形成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
B.基层治理产生多重功效
C.政治独立保障了经济发展
D.构建了和谐的种族关系
【解析】选B。据材料“种族性质的社区……改造和打击”“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多元化的种族平等”“基层组织……社会整合”“和谐的种族关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在独立后积极进行基层组织的改造,起到了保持经济发展,稳定政治环境,缓和种族关系的作用,故选B;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国家,19世纪以来就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排除A;政治独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独立后的基层社区组织改造进一步保障了经济的较高水平发展,排除C;据材料“保持了……创造了……”可知构建了和谐的种族关系只是基层组织改造带来的一方面影响,并不全面,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23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国际移民伴随着资本、商品、文化等要素的加速流动而不断高涨。在一些地区,如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移民输出地,移民往往是整个家庭争取收入与生存机会最大化的战略。发达国家的工人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没有技术的工作,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国际移民的不断涌入。国际移民的发展促进了跨国性文化网络的形成与全球文化的生长,对于文化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移民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克服许多因素,诸如移居国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摘编自李芳田
《国际移民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内容
——摘自冯博《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现代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的历史因素。(7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国际移民伴随着资本、商品、文化等要素的加速流动而不断高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移民输出地,移民往往是整个家庭争取收入与生存机会最大化的战略”“发达国家的工人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没有技术的工作,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国际移民的不断涌入”概括作答。第(2)题第一问内容,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在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内容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还包括了中国和中国的思想元素;“思想政治教育”“北美洲”“美利坚合众国”说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还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思想政治文化;“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说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还包括了公民应该具备的道德与权利;“学校德育”“中小学”说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高度重视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第二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的历史因素主要包括新加坡自身发展的历程和其特殊的国情。
答案:(1)原因: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发达国家自身经济体制的弊端。(6分)
(2)内容:新加坡国家认同;中国及中国元素;西方政治文化;公民权利与道德;学校价值观教育。(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因素:新加坡自身的发展;多元种族;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西方文化影响。(5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
时期 表现
1862年 《宅地法》规定凡有意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移民均可获得160英亩土地
1864年 国务卿西沃德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
1868年 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或随时往来,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
1882年 《排华法案》宣布禁止华工入境10年,禁止华侨加入美国国籍
1924年 国会规定除菲律宾人以外的亚洲移民没有资格取得公民权
1929年 实施原籍法,规定一年内可被接纳的移民总数为15万人,并按1920年美国人民原籍的比例来对欧洲各国分摊
1940年 罗斯福政府放宽除德国以外的外国移民签证的限制
1950年 《难民法》允许接受20.5万“被迫流亡者”进入美国,杜鲁门认为,美国应该趁机肩负“自由庇护者”的使命
1965年 《移民与国际法修订案》废除种族配额制度,基于关键技能、卓越艺术、难民身份等设立八个类别优先,同时实行“先来先得”的政策
1990年 颁布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周跃军
《试论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解析】据材料“国务卿西沃德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可知第一阶段为1862—1868年,为开放和鼓励移民时期;据材料“实施原籍法,规定一年内可被接纳的移民总数为15万人,并按1920年美国人民原籍的比例来对欧洲各国分摊”可知此时美国开始限制移民,则第二阶段为1882—1929年,为美国移民政策的限制排斥阶段;据材料“罗斯福政府放宽除德国以外的外国移民签证的限制”可知从1940年开始,美国有条件地放开了移民政策,根据时代背景分析原因并最终形成结论。
答案:示例:第一阶段:1862—1868年,开放鼓励阶段。美国人口稀少,土地广袤;工业革命的开展;西部大开发。
第二阶段:1882—1929年,限制排斥阶段。移民不断增加,劳动力问题有所缓解;移民的大量涌入,引发社会问题;种族主义盛行。
第三阶段:1940—1990年,放宽阶段。二战时期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冷战的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劳动力全球大规模流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新兴产业的发展),人才竞争加剧;美国国内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兴起。
总结,美国移民政策的制定和变化与一定时期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密切关系,并深受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始终是围绕着服务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需要。(10分)
2八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40分钟 8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价格上升对世界经济影响深远。受此影响,大量涌入中东产油国的劳动力来自 ( )
A.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东欧
2.2020年,国际移民组织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2020》统计显示,一半以上的跨国移民居住在欧洲和北美洲,约为1.41亿人。跨国移民主要流向欧洲和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 ( )
A.欧洲和北美洲社会经济发达
B.欧洲和北美洲社会制度先进
C.欧洲和北美洲文化政策宽松
D.欧洲和北美洲社会福利发达
3.(2023·南通高二检测)自2005年以来,德国制定政策,允许投资德国公司并带来益处的外国公民在3到5年后获得德国绿卡;欧盟委员会也制定和实施了《全球移徙和流动办法》,支持与新兴国家发展“流动伙伴关系”,更好地解决外国出生者融入劳动力队伍的问题。这反映了 ( )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B.南北国家经济差距的缩小
C.全球劳动力流动的扩大化
D.跨国公司对移民的依赖性
4.(2023·常州高二检测)从20世纪70年代起,亚洲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21世纪初,仅韩国的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率就达到65%,此类现象在亚洲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
A.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
B.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
C.亚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完成
5.2022年3月以来,大量乌克兰难民涌入欧洲。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 ( )
A.是移民中的“知识精英”
B.可以自由出入其他主权国家
C.集中来自欧美发达国家
D.常因战争、灾难、贫困移民
6.国际法要求,除非有正当理由认为难民有足以危害其所处国家的安全等情形,任何国家不得将难民驱逐或送回其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胁的领土边界。材料表明国际社会( )
A.以实际行动保障难民权益
B.保证了难民基本安全
C.改变了对难民的概念认定
D.对难民予以立法保护
7.下表是2017年、2018年德国难民庇护申请者来源国排名前三的国家及申请量概况,由此可知 ( )
2017年 2018年
排名 前三 的国家 申请者 人数 占年申 请总量 的比重 排名 前三 的国家 申请者 人数 占年申 请总量 的比重
叙利亚 48 974 25% 叙利亚 44 167 27%
伊拉克 21 930 11% 伊拉克 16 333 10%
阿富汗 16 423 8% 伊朗 10 857 7%
A.德国是难民的主要接收地
B.中东地区的难民问题突出
C.世界范围内战争威胁增大
D.全球化使劳动力流动加快
8.(2023·苏州高二检测)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西亚和北非多个国家出现政权更迭,部分国家也陷入持续的战乱与动荡之中,大批民众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往欧洲或周边国家,沦为战乱难民。上述难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内外政治局势动荡
B.殖民解放运动的高涨
C.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D.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9.二战后,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 )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
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
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
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美国移民文化的特点
(1)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各国移民带着本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入已形成的美国文化,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某些特性,从而使得美国的移民文化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形成了一体多元的美国移民文化的架构。
(2)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由于美国奠基和早期发展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移民来自西欧,因此欧洲文化传统成为美国主流文化的基因。
10.下图是1994—2017年美国两党支持者对移民接受度的统计示意图(单位:%)。据此可知,美国 ( )
A.两党利益基本趋于一致
B.民主党获得更多的支持
C.移民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D.社会认知分化愈加明显
11.(2023·常州高二检测)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融合进东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气质、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使得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此举意在 ( )
A.抵制外来文化侵袭
B.维系移民社会安定
C.消除不同民族差异
D.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12.欧盟每年都会选出一定数量的“欧洲文化城市”,在财政支持下开办各种文化活动,并定期举办“欧洲文化遗产日”活动,邀请公众发现欧洲各世纪的艺术宝藏,了解欧洲人的历史过往。欧盟的这些活动旨在 ( )
A.弥补冷战引起的欧洲割裂
B.消除欧洲各国的文化差异
C.强化共同的历史文化意识
D.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独立后的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这表明 ( )
A.移民文化是现代印度文化的主流
B.西方文化被强加到现代印度
C.印度现代文化呈多样化特征
D.现代印度种族融合普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2021·湖北选择考·T16)1960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 )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14.《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中提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C.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15.(2023·扬州高二检测)据统计,2010年在我国生活三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士有60万,2016年有7 600万外国人出入境。中国城市内部的国际移民既有从事高级生产性人才,也有从事服装、日用品外贸行业的移民。与欧美国家类似,中国城市内部也出现了移民聚落。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各国政府采取优待政策
B.发达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C.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D.跨国公司对经济的主导
16.二战后,英国相继出现了三波次的移民进入浪潮:第一波次是来自东欧、意大利等地的白种移民,第二波次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第三波次是主要来自英属殖民地与英联邦国家及地区的有色人种移民。至1965年底,定居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已达85万人。这种现象 ( )
A.是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根源
B.加剧了英国本土的社会问题
C.说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灵
D.敦促英国政府完善福利制度
17.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名为“多文化伦敦英语”的新特色口语,即西印度、南亚和本土英语的混合体,在伦敦越发普遍,而在其他移民众多的城市也有类似的变体。这反映了英国社会 ( )
A.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
B.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C.生活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D.移民文化逐渐趋于主流化
18.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到2019年12月,因为逃离战争、地区冲突和政治与宗教迫害的全球难民人数高达7 950万,与10年前2010年的4 110万相比,新增了3 840万,增长率高达93.43% 。这说明 ( )
A.难民问题是经济全球化下面临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国家间人员自由流动
C.政治多极化趋势使全球政局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挑战
19.(2023·无锡高二检测)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独立前具有种族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改造和打击,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将多元化的种族平等思想贯彻到民众之中,通过基层组织的改造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整合。此后,新加坡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种族关系。这说明新加坡 ( )
A.形成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
B.基层治理产生多重功效
C.政治独立保障了经济发展
D.构建了和谐的种族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23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国际移民伴随着资本、商品、文化等要素的加速流动而不断高涨。在一些地区,如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移民输出地,移民往往是整个家庭争取收入与生存机会最大化的战略。发达国家的工人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没有技术的工作,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国际移民的不断涌入。国际移民的发展促进了跨国性文化网络的形成与全球文化的生长,对于文化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移民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克服许多因素,诸如移居国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摘编自李芳田
《国际移民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内容
——摘自冯博《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现代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的历史因素。(7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
时期 表现
1862年 《宅地法》规定凡有意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移民均可获得160英亩土地
1864年 国务卿西沃德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
1868年 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或随时往来,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
1882年 《排华法案》宣布禁止华工入境10年,禁止华侨加入美国国籍
1924年 国会规定除菲律宾人以外的亚洲移民没有资格取得公民权
1929年 实施原籍法,规定一年内可被接纳的移民总数为15万人,并按1920年美国人民原籍的比例来对欧洲各国分摊
1940年 罗斯福政府放宽除德国以外的外国移民签证的限制
1950年 《难民法》允许接受20.5万“被迫流亡者”进入美国,杜鲁门认为,美国应该趁机肩负“自由庇护者”的使命
1965年 《移民与国际法修订案》废除种族配额制度,基于关键技能、卓越艺术、难民身份等设立八个类别优先,同时实行“先来先得”的政策
1990年 颁布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周跃军
《试论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2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4-2025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