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十二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含解析)2024-2025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十二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40分钟 8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但也有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这表明(  )
A.美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B.独立战争推动了美式英语形成
C.外来文化冲击了美洲本土文化
D.种族多源使美国形成“混血社会”
【解析】选A。美式英语中有来自印第安语、非洲黑人的语言的单词,说明美国文化融入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体现出美国文化的多元化特征,A正确;美式英语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文化融合的结果,排除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2.美国1787年宪法很多方面倚重英国的政治经验,如将英国的习惯法原则引入国家的司法体系,政府的实际编制也以英国为模板等。究其原因,主要是(  )
A.殖民文化的影响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国家结构的类同 D.英国政府的施压
【解析】选A。美国是从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发展而来的,所以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保留了很多英国的痕迹,因此出现材料中描述的这些情景主要是受殖民文化的影响,A正确;“倚重英国的政治经验”不是启蒙思想传播的影响,排除B;美国和英国的国家结构并不类同,排除C;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已经取得了国家独立,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英国政府的施压,排除D。
3.在19世纪后半期的拉丁美洲,教会作为大土地所有者,始终与提倡改革的自由派相对立。教会几乎支持任何有意维护教会利益和财产的考迪罗。这表明,当时的拉丁美洲教会(  )
A.维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B.主导了当地的基层治理
C.引发了严重的政教冲突 D.阻碍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解析】选D。 拉丁美洲教会和自由派对立并支持考迪罗的军事独裁,表明它阻碍拉丁美洲的近代化转型,D正确,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排除A;仅就教会是大土地所有者的信息不足以说明教会主导了基层治理,排除B。
【补偿训练】
  与美国独立后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不同,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的政治文化特征之一。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与殖民者的统治密切相关,这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推行残酷种族歧视政策 B.沿袭宗主国治理模式
C.推行单一的种植园经济 D.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有学者认为与殖民者的统治密切相关”可知,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推行宗主国的治理模式,B正确;A、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单一种植园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
4.(2023·盐城高二检测)189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后宣布了一项重要决议,即“仁慈同化”,该决议强调美国将在尊重菲律宾人的信仰和传统的基础上,为菲律宾带去仁慈的文化与公平的正义。这一决议反映出美国(  )
A.借仁义的名义对菲律宾进行殖民
B.向全世界输出文化
C.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
D.加速了现代化建设
【解析】选A。美国的真实目的是进行殖民统治,只是名义上推崇仁慈和公平,A正确;材料不能看出对全世界的影响,也无法得出美国的现代化建设状况,排除B、D;美国并不是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排除C。
5.《大国崛起》一书认为:“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充分肯定了拿破仑(  )
A.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 B.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
C.击退了反法联盟进攻 D.保护了欧洲封建势力
【解析】选B。题干材料肯定了拿破仑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的事实,拿破仑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传播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故选B,D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击退了反法联盟进攻,排除A、C。
6.远征意大利,拿破仑宣布法国军队是“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的征服。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主要目的是传播启蒙思想
B.促进了欧洲各国完成统一
C.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
【解析】选D。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地的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侵略者侵占他国领土,所以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无法得出其目的,排除A;材料无法得出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各国统一的影响,也无法得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状况,排除B、C。
7.(2023·南通高二检测)1825年,俄国爆发了由一些贵族青年军官领导的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大都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和之后的国外远征,目睹西欧资本主义生活,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据此可知,这次起义(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
C.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
D.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解析】选C。由“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可知,十二月党人起义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故选C;根据所学,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是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根据所学,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的是列宁的《四月提纲》,而不是十二月党人起义,排除B;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很快便以失败告终,未能动摇欧洲的封建制度,排除D。
8.(2023·扬州高二检测)“德意志旧秩序的瓦解,正是在拿破仑的统治下,在这种外来强权政治的压迫下,在这种军事帝国主义的局势中,才成为了现实。”由此可知,德国(  )
A.军国主义是在拿破仑战争中建立
B.政治文化重构成为普遍社会诉求
C.社会变革受到了法国政治的影响
D.旧秩序瓦解关键是外来强权压迫
【解析】选C。德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C正确;当时德国并没有建立军国主义,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普遍”,排除B;外部原因并不是关键,只是受其影响,排除D。
9.1902年,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刊载文章,将马克思及其学说作为西方的一个政治学派加以介绍;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并介绍了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成为救国新方案
B.资产阶级达成反清革命共识
C.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文化层面
D.思想启蒙成为救亡必由之路
【解析】选C。国内报刊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刊登,表明当时国人向西方的学习已经不仅在器物与制度层面,更深入到了文化层面,C正确;当时只是简单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相关信息,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救国方案,排除A;材料中只提及马克思及其学说,并没有反清,排除B;材料得不出D的结论,排除。
10.古代中国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这一局面直到近代才被改变。教会女校的创办初衷是文化侵略,后来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近代科学课程。教会女校的开办(  )
A.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 B.促进了近代女性思想的解放
C.便利了西方列强的文化入侵 D.体现了文化侵略的双重影响
【解析】选D。传教士为方便文化侵略创办教会女校,为中国妇女走出深闺打开了一扇窗,客观上促进女性思想解放,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双重影响,D正确;A、B、C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排除。
【深化点拨】近代战争促使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11.(2023·盐城高二检测)19世纪初期,美国传教士在亚非许多地区传教,进行各种“慈善”事业,如建立医院、孤儿院、救济院等,对新闻、广播、出版等,美国教会也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信义会在东非建造电台,用数十种语言进行广播。据此可知(  )
A.文化殖民具有隐蔽性 B.传教士传播先进文化
C.欧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亚非文明日渐统一化
【解析】选A。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积极参与对殖民地的争夺,其传教士在亚非等地进行所谓“慈善”事业,重视文化媒体的宣传,这些本质上都是为美国殖民活动服务,属于文化殖民,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故选A;传播先进文化是表象,而非实质,排除B;文化的包容性指的是容纳不同类型的文化,而材料中传教士传播的是美国文化,排除C;亚非文明日渐统一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
【补偿训练】
  英国的文化侵略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但也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  )
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 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
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 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
【解析】选B。英国的文化侵略为印度各地提供了共同语言和文化背景,说明英国的文化侵略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B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印度民族文化被同化,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印度盛行排外主义,排除C;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并非英国文化侵略的影响,排除D。
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传教士来到非洲,他们经常教学生如何建造较好的房屋、改进自己的农业方法、遵守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基本原理,向学生传授欧洲语言,改变了非洲的书面形式。这一现象反映(  )
A.殖民政府依靠传教士实施统治
B.文化扩张是殖民扩张的有机组成
C.非洲文明由此实现了全面改造
D.传教士是非洲社会转型主要推力
【解析】选B。传教士在非洲教授房屋建造方法、改进农业、推广公共卫生健康等,在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社会的发展,但应看到的是传教士活动更多还是为殖民扩张服务,并使殖民者在殖民地拥有长期影响,这是文化扩张的一种表现,故B正确;A过分夸大传教士在殖民统治中的作用;C实现全面改造不符合史实;传教士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社会转型,但并非主要推力,D错误。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库柏(1789—1851年)有“美国小说之父”之称,他的“边疆五部曲”反映了美国在边界西移过程中战胜法国殖民者和掠夺印第安人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可知,库柏的小说(  )
A.有助于培育美利坚民族意识 B.推动了北美民族解放运动
C.打下了美国内战的文化烙印 D.具有反对种族歧视的色彩
【解析】选A。库柏的“边疆五部曲”反映了美国战胜法国殖民者和掠夺印第安人的斗争,有利于增强美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即培育美利坚民族意识,故选A;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是1775—1783年,排除B;美国内战的时间是1861—1865年,排除C;战胜法国殖民者不具有反对种族歧视色彩,排除D。
14.近代史上,“西班牙的海外开拓基本是以皇权和国家利益为驱动力的,英国则是以商业利益为驱动力的。从时序上看,西班牙人的行动是军事征服在先,随后的经济利益只是战利品;而英国则是商业活动在先,军事力量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这一差异(  )
A.使殖民地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
B.给殖民地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C.导致西班牙和英国的矛盾激化
D.西方文化的扩张进一步加速
【解析】选A。两个国家的扩张理念不一致,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它们各自传播的文化也会不一样,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差异使得殖民地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故选A;“给殖民地经济带来严重破坏”是其相同点,排除B;导致西班牙和英国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二者对殖民地的争夺,排除C;题干差异与文化扩张加速没有关系,排除D。
15.(2023·扬州高二检测)下图是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同认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前者符合文化多样性的规律
B.前者承认文明多元化下共同发展
C.后者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
D.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斗争性
【解析】选C。据材料“各美其美”可知,后者认为不同的文化都有其长处,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故选C;前者认为强势文化必然会战胜弱势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趋同性,而非文化多样性,排除A;前者认为强势文化必然会战胜弱势文化,否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排除B;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没有涉及斗争性,排除D。
16.有学者指出,当法军不复存在,埃及人才感到法国人的言论是在号召他们冲出一个由天启统治的世界,进入一个可怀疑的、自由的社会,不管拿破仑远征埃及的目的和意图如何,至少他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这一观点(  )
A.认为拿破仑远征埃及是正义的行为
B.对拿破仑远征埃及作出全面的评价
C.拿破仑远征开启了埃及近代化之门
D.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自由民主思想
【解析】选C。打破了埃及人对神的迷信,将理性、自由等启蒙思想传入埃及,为埃及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等,说明拿破仑远征开启了埃及近代化之门,C正确;认为拿破仑远征埃及是正义的行为与“不管拿破仑远征埃及的目的和意图如何”不符,排除A;材料并不是全面的评价,排除B;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的整体和主旨,排除D。
17.越南学者阮长祚在《应急八条》中写道:“如果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如果没有拉丁化拼音文字的出现,(我们)一定能够通过不断地更新改进,使喃字渐臻于成熟。”这反映出当时(  )
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害
B.欧洲文化有利于喃字成熟
C.越南本土文化被外力破坏
D.越南文字具有糅合性特点
【解析】选C。法国殖民者的入侵和在越南强行推广拉丁化拼音文字是喃字衰落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帝国主义的侵略会破坏越南本土文化,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越南喃字的衰落,与法国殖民越南有关,排除A;“拉丁化拼音文字”的推广削弱了喃字的地位和作用,列强文化入侵降低了喃字成熟的可能性,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喃字对其他文字的糅合,排除D。
18.(2023·扬州高二检测)近代以来,魏源讲“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讲“中体西用”,严复则在《论世变之亟》中写道:“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据此可知,当时(  )
A.文化忧患意识增强
B.发展洋务成时代之需
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政治改良被提上日程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制服侵略者,还没有强调文化的危机;“中体西用”的意思是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可见已经有了对文化的强调;再结合材料“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意思是中国四千年文明,已经有了极大的危险,更加强调文化的危机,故选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均排除。
19.美国学者本特利认为,19、20世纪出现了一个非常流行的现象,许多帝国日益重视“教化工程”。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帝国声称,帝国最终会把一部分“异域”臣民转化为像帝国中心区的人那样思考、生活和接受管理。据此可知,“教化工程”(  )
A.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实际需要
B.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C.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旨在维护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解析】选B。资本主义列强在征服地区传播资本主义的生产理念,也在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B正确;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前,时间不符,排除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起了世界战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资本主义国家的上述做法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本国在殖民地的利益,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23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8分)
答案:(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4分)
(2)影响:张之洞“中体西用”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在确保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施“西学为用”,竭力反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而动;另一方面,发迹于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大大扩充了西学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8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903年 邹容《革命军》 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意:模范)。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1916年陈独秀 《袁世凯复活》 昔始皇帝创无限专制君主制,其子二世亡之。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
1938年毛泽东 《论持久战》 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根据材料,对“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进行合理解读。
【解析】该题目着重点在于结合时代背景来解读“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的原因及作用。就“1903年”“1916年”“1938年”三个时间点的时代背景对“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进行解读。在论述的结尾部分,做一个小结,一是使所论述的主题更为深化,二是也使得论述结构更为完整,如:在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们选取拿破仑的某一面,塑造出不同的形象,寄托着不同的精神期待。
答案:示例: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邹容视拿破仑为革命的楷模,指出革命在中国势在必行。(3分)中华民国建立后,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先进知识分子倡导民主,反对专制,拿破仑成为了专制的代名词,以此批判北洋军阀对民主共和的破坏。(3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面临强敌入侵,拿破仑再次成为以弱胜强的象征,以其英雄事迹鼓舞全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志。(3分)在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们选取拿破仑的某一面,塑造出不同的形象,寄托着不同的精神期待。(2分)十二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40分钟 8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但也有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这表明(  )
A.美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B.独立战争推动了美式英语形成
C.外来文化冲击了美洲本土文化
D.种族多源使美国形成“混血社会”
2.美国1787年宪法很多方面倚重英国的政治经验,如将英国的习惯法原则引入国家的司法体系,政府的实际编制也以英国为模板等。究其原因,主要是(  )
A.殖民文化的影响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国家结构的类同 D.英国政府的施压
3.在19世纪后半期的拉丁美洲,教会作为大土地所有者,始终与提倡改革的自由派相对立。教会几乎支持任何有意维护教会利益和财产的考迪罗。这表明,当时的拉丁美洲教会(  )
A.维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B.主导了当地的基层治理
C.引发了严重的政教冲突 D.阻碍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与美国独立后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不同,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的政治文化特征之一。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与殖民者的统治密切相关,这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推行残酷种族歧视政策 B.沿袭宗主国治理模式
C.推行单一的种植园经济 D.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
4.(2023·盐城高二检测)189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后宣布了一项重要决议,即“仁慈同化”,该决议强调美国将在尊重菲律宾人的信仰和传统的基础上,为菲律宾带去仁慈的文化与公平的正义。这一决议反映出美国(  )
A.借仁义的名义对菲律宾进行殖民
B.向全世界输出文化
C.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
D.加速了现代化建设
5.《大国崛起》一书认为:“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充分肯定了拿破仑(  )
A.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 B.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
C.击退了反法联盟进攻 D.保护了欧洲封建势力
6.远征意大利,拿破仑宣布法国军队是“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的征服。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主要目的是传播启蒙思想
B.促进了欧洲各国完成统一
C.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特征
7.(2023·南通高二检测)1825年,俄国爆发了由一些贵族青年军官领导的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大都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和之后的国外远征,目睹西欧资本主义生活,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据此可知,这次起义(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
C.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
D.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8.(2023·扬州高二检测)“德意志旧秩序的瓦解,正是在拿破仑的统治下,在这种外来强权政治的压迫下,在这种军事帝国主义的局势中,才成为了现实。”由此可知,德国(  )
A.军国主义是在拿破仑战争中建立
B.政治文化重构成为普遍社会诉求
C.社会变革受到了法国政治的影响
D.旧秩序瓦解关键是外来强权压迫
9.1902年,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刊载文章,将马克思及其学说作为西方的一个政治学派加以介绍;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并介绍了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成为救国新方案
B.资产阶级达成反清革命共识
C.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文化层面
D.思想启蒙成为救亡必由之路
10.古代中国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这一局面直到近代才被改变。教会女校的创办初衷是文化侵略,后来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近代科学课程。教会女校的开办(  )
A.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 B.促进了近代女性思想的解放
C.便利了西方列强的文化入侵 D.体现了文化侵略的双重影响
近代战争促使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11.(2023·盐城高二检测)19世纪初期,美国传教士在亚非许多地区传教,进行各种“慈善”事业,如建立医院、孤儿院、救济院等,对新闻、广播、出版等,美国教会也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信义会在东非建造电台,用数十种语言进行广播。据此可知(  )
A.文化殖民具有隐蔽性 B.传教士传播先进文化
C.欧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亚非文明日渐统一化
  英国的文化侵略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但也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  )
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 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
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 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
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传教士来到非洲,他们经常教学生如何建造较好的房屋、改进自己的农业方法、遵守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基本原理,向学生传授欧洲语言,改变了非洲的书面形式。这一现象反映(  )
A.殖民政府依靠传教士实施统治
B.文化扩张是殖民扩张的有机组成
C.非洲文明由此实现了全面改造
D.传教士是非洲社会转型主要推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库柏(1789—1851年)有“美国小说之父”之称,他的“边疆五部曲”反映了美国在边界西移过程中战胜法国殖民者和掠夺印第安人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可知,库柏的小说(  )
A.有助于培育美利坚民族意识 B.推动了北美民族解放运动
C.打下了美国内战的文化烙印 D.具有反对种族歧视的色彩
14.近代史上,“西班牙的海外开拓基本是以皇权和国家利益为驱动力的,英国则是以商业利益为驱动力的。从时序上看,西班牙人的行动是军事征服在先,随后的经济利益只是战利品;而英国则是商业活动在先,军事力量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这一差异(  )
A.使殖民地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
B.给殖民地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C.导致西班牙和英国的矛盾激化
D.西方文化的扩张进一步加速
15.(2023·扬州高二检测)下图是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同认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前者符合文化多样性的规律
B.前者承认文明多元化下共同发展
C.后者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
D.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斗争性
16.有学者指出,当法军不复存在,埃及人才感到法国人的言论是在号召他们冲出一个由天启统治的世界,进入一个可怀疑的、自由的社会,不管拿破仑远征埃及的目的和意图如何,至少他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这一观点(  )
A.认为拿破仑远征埃及是正义的行为
B.对拿破仑远征埃及作出全面的评价
C.拿破仑远征开启了埃及近代化之门
D.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自由民主思想
17.越南学者阮长祚在《应急八条》中写道:“如果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如果没有拉丁化拼音文字的出现,(我们)一定能够通过不断地更新改进,使喃字渐臻于成熟。”这反映出当时(  )
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害
B.欧洲文化有利于喃字成熟
C.越南本土文化被外力破坏
D.越南文字具有糅合性特点
18.(2023·扬州高二检测)近代以来,魏源讲“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讲“中体西用”,严复则在《论世变之亟》中写道:“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据此可知,当时(  )
A.文化忧患意识增强
B.发展洋务成时代之需
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政治改良被提上日程
19.美国学者本特利认为,19、20世纪出现了一个非常流行的现象,许多帝国日益重视“教化工程”。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帝国声称,帝国最终会把一部分“异域”臣民转化为像帝国中心区的人那样思考、生活和接受管理。据此可知,“教化工程”(  )
A.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实际需要
B.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C.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旨在维护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共23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8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903年 邹容《革命军》 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意:模范)。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1916年陈独秀 《袁世凯复活》 昔始皇帝创无限专制君主制,其子二世亡之。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
1938年毛泽东 《论持久战》 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根据材料,对“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变迁”进行合理解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十二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含解析)2024-2025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