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纸对应位置)
1.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一文中指出:“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这体现出中国人民( )
A.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反对封建专制的努力
C.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D.追梦历程的艰辛探索
2.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初步改变了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材料反映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3.某班同学要以“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新中国篇”为主题制作黑板报,在其中一个板块出现了以下关键信息。据此可知这一板块介绍的杰出历史人物是(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南方谈话、 “一国两制”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袁隆平
4.能够正确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评价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以下内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国家统一
B.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C.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
A.1950年B.1964年C.1966年D.1971年
6.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7.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英雄模范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钱学森
8.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中国首次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0.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九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11.某同学在主题学习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抉择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
12.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它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这主要体现了哪一新发展理念( )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13.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14.“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企业先后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史实与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有直接关联的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的设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
15.自从2016年蔡英文上台之后,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的平稳发展,接二连三大搞“台独分裂活动”。“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16.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17.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8.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2017年5月20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 )
A.一国两制 B.一个中国原则
C.和平统一方针 D.两岸三通
20.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这反映出,尼克松( )
A.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B.认为合作是双方关系主流
C.希望建立平等的世界秩序 D.彻底放弃敌对中国的政策
二、非选择题(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共30分)
21.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一:
政府发给农民的房屋执照 ① 毛泽东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 ②
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 ③ 1954年宪法颁布 ④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材料二: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摘编自赵凌云等《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10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将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在横线上。从中任选一历史事件,仿照示例对其进行说明。
【示例】图④: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如何体现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2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从中心向边缘扩张的过程中,西欧大国与其他地区之间也不断产生冲突,1870﹣1914年期间,即飞机、大地、毒气、坦克、化学武器等杀戮和压迫弱小民族。西方人在资本主义扩张的过程中,这些所谓的文明人变得比任何时代都要野蛮。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
——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三 中国初始工业化和防卫性现代化的第一步,不仅包括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同时也催促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长。1949年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现代化),中国力图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979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出现巨大变化的形势下,开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这一判断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实质。20世纪初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哪一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写出洋务运动在探寻现代化道路中提出的口号。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目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指什么?“又一次独特的体制内模式转变”跟哪一次会议有关?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共为了实现该“大转换”的实践探索。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目前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23.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科技进步篇】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片概括其成就及意义。
(2)【制度创新篇】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结合所学,概括下列材料中的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原则和国家学说,结合中国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正确结合起来的一个创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无比的优越性。——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都是中国内部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努力和奋斗过程,体现了追梦历程的艰辛探索,D项正确;材料中“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都是中国内部的政治力量,没体现出反抗外来侵略,不能反映出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排除A项;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反对封建专制,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努力和奋斗过程,不能体现出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初步改变了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对同仁堂等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方式是公私合营和赎买,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与同仁堂合营信息不符,排除A项;同仁堂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是手工业,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同仁堂合营是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南方谈话、‘一国两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所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2年他发表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解决台湾问题,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C项正确;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排除A项;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排除B项;袁隆平是科学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历史史实指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事实。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议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国家统一”阐发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属于历史评价,A项正确;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项正确;袁隆平是农学家,并未获得诺贝尔奖,排除A项;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并未获得诺贝尔奖,排除C项;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并未获得诺贝尔奖,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C项正确;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排除A项;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排除B项;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并非“党的好干部”,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据题干“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和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D项正确;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排除A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项;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是正确的。
10.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后农村实行土地包干,所以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11.D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坚持“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指的是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主题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抉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的新发展理念,题干中的“一带一路”的建设主要体现了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D项正确;创新是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协调发展理念是在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提出的,在关注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据所学可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这成为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4.A
【详解】根据题干中“中国企业先后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企业改革开始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A项正确;1985年我国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与第二次“高潮”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设立于1990年,与第二次“高潮”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第二次“高潮”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1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B项正确;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与“九二共识”无关,排除A项;九二共识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而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九二共识”无关,排除C项;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这与“九二共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卫”是红卫兵,文革时期;“建国”是新中国建国时期;“援朝”是抗美援朝时期;“跃进”是大跃进时期,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17.D
【详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度概括和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故选D;ABC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不是最新成果,排除。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在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视察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这体现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在当时我国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要得益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与材料不符,B错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发生于1956年到1976年在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C错误。综上故选D。
1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 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 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与“九二共识”内容不符,排除A项;和平统一方针,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与“九二共识”内容不符,排除C项;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与“九二共识”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据材料“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可知,尼克松承认中美双方存在意识形态的分歧,但由于中美存在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认为双方应该彼此尊重,反映了其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意愿,A项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结束对抗走向正常化,但双方合作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美关系,未涉及世界秩序,排除C项;D项“彻底放弃”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21.(1)事件:①土地改革;②第一个五年计划。③抗美援朝。
说明: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2)特点:以重工业为重点;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按比例平衡发展。
说明:在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中,确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全面安排。“一五”计划将国家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5:7.3,尽管轻工业的利润高,但是它的发展却受到原料和能源不足的制约,其生产能力是过剩的。当然。“一五”计划十分注意统筹兼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对农林水利、银行贸易,同时十分注意市场的稳定、信贷、物资的“四大平衡”。
【详解】(1)事件:①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政府发给农民的房屋执照”可知,该事件位土地改革,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农民,与材料信息相符;②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第一汽车制造厂”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因此该事件为第一个五年计划。③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可知,1953年,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这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因此其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
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仿照示例对其进行说明,从选取事件的意义进行说明,如选择①,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的意义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如选择②,结合一五计划的意义知识进行分析,一五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如选择③,结合抗美援朝的意义进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2)特点:据材料二“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可知,以重工业为重点。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可得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按比例平衡发展。
说明: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知识从一五计划的特点和意义出发,进行说明。如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知识可知,在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中,确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据材料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吸取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全面安排,“一五”计划将国家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5:7.3,尽管轻工业的利润高,但是它的发展却受到原料和能源不足的制约,其生产能力是过剩的,当然,“一五”计划十分注意统筹兼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对农林水利、银行贸易,同时十分注意市场的稳定、信贷、物资的“四大平衡”。
22.(1)实质:资本主义扩张的过程。
条约:《辛丑条约》。
(2)口号:自强、求富。
变化:由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和现代化转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道路:社会主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三大改造。
(4)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详解】(1)实质:据材料一“在资本主义从中心向边缘扩张的过程中,西欧大国与其他地区之间也不断产生冲突”可知,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实质为资本主义扩张的过程。
条约: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口号: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变化:据材料二“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可知,近代中国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目光”发生的变化为由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和现代化转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道路:据材料三“1949年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现代化),中国力图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可知,非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指社会主义,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会议:据材料二“1979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出现巨大变化的形势下,开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此“又一次独特的体制内模式转变”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
探索: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历史方位:据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奋斗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3.(1)成就:发现青蒿素。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一国两制的优越性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详解】(1)成就和意义:据图片信息可知,该人物是屠呦呦。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因此其成就是发现青蒿素,意义是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优越性:首先明确材料涉及的制度,其次说明其优越性,如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原则和国家学说”“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知,材料说明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构想。优越性: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是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正确结合起来的一个创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无比的优越性”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据材料“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的优越性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