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2025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委员会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驻满军队于九月十八日午后十时起,一夜之内以武力强占中国沈阳、营口……杀伤中国民众兵士多至数千人。”与此宣言相关的是(  )
A.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B.日本用武力阻止北伐
C.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解析: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
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委员会宣言》,号召中国民众抗日救亡,故选C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态度,没有体现“日本用武力阻止北伐”,排除B项。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
2.1935年12月,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急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与这一事件直接有关的是(  )
A.西安事变
B.大生产运动
C.七七事变
D.“华北自治运动”
解析:D 根据“1935年12月”“华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针对日本策划的“华北自治运动”,故选D项。西安事变是在1936年12月,排除A项。大生产运动是全国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掀起的生产自救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七七事变是在1937年7月,排除C项。
3.1936年8月,毛泽东在一封电文中指示:“目前阶段(对蒋)实行他不来攻,我不去打;他若来攻,则一面坚决作战,一面申请议和。”毛泽东作出这一指示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B.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国民党抗战态度的转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解析:B 据材料“1936年”“一面坚决作战,一面申请议和”并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联合国民党合作抗日,故选B项;毛泽东选择与国民党议和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矛盾的变化,与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无关,排除A项;此时国民党仍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排除C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
4.某作品的标题为《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其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D.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解析:C 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故选C项;中国局部抗战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是在1937年9月,排除B项;全国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D项。
5.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摧毁了沦陷区原有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宣传抗日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新闻媒体,禁止爱国书刊和电影传播,对文化教育事业实行统制,竭力开展卖国教育。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改造中华传统文化 
B.扶植中国傀儡政权
C.大肆掠夺中国财富 
D.泯灭中华民族意识
解析:D 材料“摧毁了……卖国教育”说明日本企图消灭中国文化,泯灭中华民族意识,为侵略服务,故选D项;改造中华传统文化是措施不是目的,排除A项;扶植中国傀儡政权是政治措施,材料是文化措施,排除B项;大肆掠夺中国财富是经济措施,排除C项。
6.下表为1931—1945年中央政府编撰的教科书的部分章目。这一时期教科书的编撰(  )
教科书 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确保了正面战场的胜利
C.顺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D.有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解析:C 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1945年是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央政府编撰的教科书中有关于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内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抗战热情,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知识,顺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故选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与题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确保”表述过于绝对,夸大教科书编撰作用,排除B项;1937年,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7.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之初,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日本军政界并未引起强烈反响。随着战争的推进,日本政府日益重视《论持久战》的前瞻性与预言性,评价也从刻意贬低趋向相对客观。这反映了(  )
A.日本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B.国际社会忽视持久抗战
C.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战略的准确判断
D.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
解析:C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由在日本军政界并未引起强烈反响,到随着战争推进受到重视并给予相对客观的评价,反映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战形势和所采取战略的准确判断,故选C项;题干所述时间为抗战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速战速决的策略早已经宣告失败,排除A项;题干只提到日本军政界对《论持久战》的认识变化,未体现国际社会的态度问题,排除B项;抗战战略相持阶段,中日两国实力依然是敌强我弱,并未发生逆转,排除D项。
8.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这些举措(  )
A.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
B.阻止了官僚资本的扩张膨胀
C.促进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
D.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A 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统制政策并组织企业内迁,这有利于为抗战提供物质基础,故选A项;国民党的战时统制政策促进了官僚资本的扩张,排除B项;这些举措有利于缓解工业布局的不平衡,但不能促进工业布局均衡发展,排除C项;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战争破坏,排除D项。
9.某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看到如下资料。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  )
照片:瓦窑堡会议旧址、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 表格:百团大战战绩统计、敌后战场战绩统计 地图:敌后战场军民大反攻形势图 实物:东北抗日联军反日签名、捐款收据、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B.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C.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D.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解析:A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中,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组织的,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路军组织的百团大战提升了人民抗战信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敌后战场、东北抗日联军均为共产党领导,因此,上述资料可用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不能说明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排除D项。
10.1842年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后,中国受制于治外法权,处处受列强欺凌;1945年,中国成为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同时是唯一的非欧洲成员国。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国共两党有着共同政治目标
C.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
D.美苏两国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很好地说明了1945年的中国,一改近代前期中国“处处受列强欺凌”,而成为世界大国,故选C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排除A项;“有着共同政治目标”不符合史实,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不同,且与题旨不符,排除B项;“美苏两国对中国的大力支持”是外因,是次要原因,排除D项。
11.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众多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加入抗战的队伍中,这种精神体现在(  )
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B.不畏强暴、艰苦奋斗、敢于牺牲、奋发图强
C.艰苦朴素、敬业爱岗、刻苦钻研、服务人民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
解析:B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体现出了不畏强暴、艰苦奋斗、敢于牺牲、奋发图强的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故选B项。
1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换成法币,而比较适当的兑换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该现象说明(  )
A.“以战养战”策略失败 B.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C.民众财富遭受掠夺 D.国民党已经失去民心
解析:C 据材料可知,国民党强行以不恰当的比率兑换民间的日伪货币,实质是掠夺民财,故选C项;“以战养战”策略是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实行的经济策略,排除A项;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国民党这一做法会造成其逐步失去民心,材料并未说明现象所产生的结果,故
D项材料无法说明,排除。
13.下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行动,该行动(  )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导致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D.吹响了战略决战的号角
解析:B 根据示意图中“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可知,这一战略行动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时间是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B项正确。
14.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堆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当牛羊。”这反映了(  )
A.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成为人民解放战争领导力量
C.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
解析:A 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场景,农民分得土地,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提高,农业有所发展,故选A项;农民并不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歌曲以前就是宣传的途径,并非“全新途径”,排除D项。
15.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一分析意味着中国共产党(  )
A.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向农村
B.将致力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C.极力预防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出现
D.把新民主主义经济放在首位
解析:B 据材料“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可知,农业、工业占比的差距很大,中国共产党从国情角度出发将加强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排除A项;材料表明工业、农业占比差距大,“预防”说法错误,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经济涉及的是所有制构成,与发展现代工业不符合,排除D项。
16.一位同学绘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示意图,标出了会议的关键词。①至④对应的会议名称分别是(  )
A.中共二大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八大
B.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D.中共二大 八七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解析:B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说明①为1927年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生死攸关”说明②为1935年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指明方向”说明③为1945年的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宏伟蓝图”说明④为1949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务必”。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
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8分)
答案:(1)依据:国共对峙,导致中国缺乏民族凝聚力;日本军事上强于中国,中国人民斗志不足。(3分)
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爱国华侨的支持;等等。(3分)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成员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七七”社论、代论(编者注:评论类型)的题目和正文中排名前五位的高频词。
年份 高频词
1938年 抗战 抗战 建国 民众 行政 改进
1939年 坚持 抗战 团结 国共 合作 妥协 投降 反共
1940年 困难 挑拨 离间 妥协 投降 团结 进步
1941年 中华 民族 长期 抗战 困难 团结 民主
1942年 援助 困难 抗战 团结 进步
1943年 敌后 作战 团结 人民 民主 生产
1944年 胜利 反攻 人民 敌后 民主 团结
1945年 中国 人民 觉醒 人民的 力量 团结 民主
——摘编自范海龙《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
宣传工作的国际视野及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的一个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时段高频词的出现做出合理解释。(要求:时段明确,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12分)
答案:示例一
时段:1939—1942年。(2分)
解释: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在日本的政治诱降政策影响下,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不断制造军事摩擦。加上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根据地遭遇严重的困难,抗战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1939—1942年,“挑拨离间”“妥协投降”“困难”“坚持抗战”“长期抗战”“团结”“进步”等成为《新华日报》“七七”社论、代论的高频词。这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坚持长期抗战的决心。(10分)
示例二
时段:1943—1945年。(2分)
解释:1943年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逐渐好转,法西斯轴心国的力量遭到重大削弱。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摆脱了困难的境地,敌后战场的抗日主战场地位更加巩固,战略反攻即将到来,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前景也更趋明朗。在此背景下,1943—1945年,“胜利”“反攻”“人民”“人民的力量”“团结”等成为《新华日报》
“七七”社论、代论的高频词。这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坚定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10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露宿街头》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馆藏纪实摄影作品,
1949年5月27日,战地记者陆仁生摄于上海南京路。画面中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和衣而眠,露宿于街头,充分体现了人民解放军严格的军纪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主要品质。时人称此壮举为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群众的“见面礼”,更多的人也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材料二 在上海战役初期,毛泽东就曾说过:“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打的不仅是一个军事仗,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还要争取人心。”在1949年4月1日第三野战军公布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中就有一条明文规定:部队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后“不住民房、商铺”。这就第一次把加强纪律性的思想提升到制度层面,成为人民解放军进城中的一条铁的纪律。
——摘自潘君祥《“仁义之师”进
上海睡马路的历史解读》
材料三 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共产党不是没有进过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大革命时代进入过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但是又被赶出来了。这次进去是否还会被人家赶出来呢 现在还敢不敢大胆地说一个“不”字,主要是看我们
自己。
——摘自《陈毅军事文选》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6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这一论断予以历史解读。(8分)
答案:(1)国民党倒行逆施导致经济、政治困局与军事败局,失去了民众支持,政权面临统治危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国共产党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节节胜利;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且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体现民意、赢得民心。(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2)从时代背景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最后胜利阶段。
  从现实任务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进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具体实践。
  从战争态势看,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的开始,是对人民解放军能否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大考验,是对人民军队的纪律性与战斗力的重大考验。
  从党的地位看,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能否成功接管城市并学会建设城市和未来的新中国,能否防腐拒变,经受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是对共产党人作风与执政能力的考验。
  从民心向背看,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汇聚之地,这使得上海战役成为中国革命的风向标与民心向背的试金石。(8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从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脉搏。
年份 入党誓词
1926年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服从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秘密,誓不叛党
1931年 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1940年 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谨誓
1948年 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自入党以后,努力工作,实事求是,服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严厉制裁,谨此宣誓
——摘编自王为衡《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关入党誓词变化的两条信息,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充分,逻辑清晰)
(12分)
答案:示例
信息一:1931年的誓词比1926年的誓词增加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的内容。(2分)
  说明: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导致国共两党决裂,中国共产党在极其恶劣的政治环境中毅然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而后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1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共产党号召党员进行艰苦顽强的斗争。“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是在当时严酷革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党员必备的政治品格。(4分)
信息二:与1931年的誓词相比,1940年的誓词删去了“阶级斗争”,增加了“要做群众的模范”的内容。(2分)
说明: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顺应抗日民族斗争形势,删去“阶级斗争”内容,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决心;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的扩大和威信的提高,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期望越来越高,“要做群众的模范”体现了共产党员必须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4分)
信息三:1948年的誓词比1940年的誓词增加了“新民主主义”“实事求是”的内容。(2分)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新民主主义”事业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必备的素养。(4分)
信息四:从1926年到1948年,入党誓词的内容总体越来越严谨丰富。(2分)
说明:在近代中国严峻的政治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脉搏,从不放松党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法宝之一。入党誓词内容的日益严谨丰富,是中国共产党日益发展壮大成熟、重视思想建设工作的真实写照。(4分)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委员会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驻满军队于九月十八日午后十时起,一夜之内以武力强占中国沈阳、营口……杀伤中国民众兵士多至数千人。”与此宣言相关的是(  )
A.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B.日本用武力阻止北伐
C.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2.1935年12月,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急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与这一事件直接有关的是(  )
A.西安事变
B.大生产运动
C.七七事变
D.“华北自治运动”
3.1936年8月,毛泽东在一封电文中指示:“目前阶段(对蒋)实行他不来攻,我不去打;他若来攻,则一面坚决作战,一面申请议和。”毛泽东作出这一指示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B.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国民党抗战态度的转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4.某作品的标题为《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其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D.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5.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摧毁了沦陷区原有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宣传抗日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新闻媒体,禁止爱国书刊和电影传播,对文化教育事业实行统制,竭力开展卖国教育。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改造中华传统文化 
B.扶植中国傀儡政权
C.大肆掠夺中国财富 
D.泯灭中华民族意识
6.下表为1931—1945年中央政府编撰的教科书的部分章目。这一时期教科书的编撰(  )
教科书 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确保了正面战场的胜利
C.顺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D.有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7.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之初,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日本军政界并未引起强烈反响。随着战争的推进,日本政府日益重视《论持久战》的前瞻性与预言性,评价也从刻意贬低趋向相对客观。这反映了(  )
A.日本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B.国际社会忽视持久抗战
C.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战略的准确判断
D.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
8.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这些举措(  )
A.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
B.阻止了官僚资本的扩张膨胀
C.促进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
D.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某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看到如下资料。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  )
照片:瓦窑堡会议旧址、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 表格:百团大战战绩统计、敌后战场战绩统计 地图:敌后战场军民大反攻形势图 实物:东北抗日联军反日签名、捐款收据、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B.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C.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D.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10.1842年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后,中国受制于治外法权,处处受列强欺凌;1945年,中国成为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同时是唯一的非欧洲成员国。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国共两党有着共同政治目标
C.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
D.美苏两国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11.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众多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加入抗战的队伍中,这种精神体现在(  )
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B.不畏强暴、艰苦奋斗、敢于牺牲、奋发图强
C.艰苦朴素、敬业爱岗、刻苦钻研、服务人民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
1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换成法币,而比较适当的兑换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该现象说明(  )
A.“以战养战”策略失败 B.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C.民众财富遭受掠夺 D.国民党已经失去民心
13.下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行动,该行动(  )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导致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D.吹响了战略决战的号角
14.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堆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当牛羊。”这反映了(  )
A.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成为人民解放战争领导力量
C.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
15.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一分析意味着中国共产党(  )
A.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向农村
B.将致力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C.极力预防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出现
D.把新民主主义经济放在首位
16.一位同学绘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示意图,标出了会议的关键词。①至④对应的会议名称分别是(  )
A.中共二大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八大
B.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D.中共二大 八七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
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七七”社论、代论(编者注:评论类型)的题目和正文中排名前五位的高频词。
年份 高频词
1938年 抗战 抗战 建国 民众 行政 改进
1939年 坚持 抗战 团结 国共 合作 妥协 投降 反共
1940年 困难 挑拨 离间 妥协 投降 团结 进步
1941年 中华 民族 长期 抗战 困难 团结 民主
1942年 援助 困难 抗战 团结 进步
1943年 敌后 作战 团结 人民 民主 生产
1944年 胜利 反攻 人民 敌后 民主 团结
1945年 中国 人民 觉醒 人民的 力量 团结 民主
——摘编自范海龙《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
宣传工作的国际视野及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的一个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时段高频词的出现做出合理解释。(要求:时段明确,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1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露宿街头》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馆藏纪实摄影作品,
1949年5月27日,战地记者陆仁生摄于上海南京路。画面中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和衣而眠,露宿于街头,充分体现了人民解放军严格的军纪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主要品质。时人称此壮举为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群众的“见面礼”,更多的人也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材料二 在上海战役初期,毛泽东就曾说过:“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打的不仅是一个军事仗,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还要争取人心。”在1949年4月1日第三野战军公布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中就有一条明文规定:部队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后“不住民房、商铺”。这就第一次把加强纪律性的思想提升到制度层面,成为人民解放军进城中的一条铁的纪律。
——摘自潘君祥《“仁义之师”进
上海睡马路的历史解读》
材料三 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共产党不是没有进过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大革命时代进入过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但是又被赶出来了。这次进去是否还会被人家赶出来呢 现在还敢不敢大胆地说一个“不”字,主要是看我们
自己。
——摘自《陈毅军事文选》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6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这一论断予以历史解读。(8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从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脉搏。
年份 入党誓词
1926年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服从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秘密,誓不叛党
1931年 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1940年 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谨誓
1948年 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自入党以后,努力工作,实事求是,服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严厉制裁,谨此宣誓
——摘编自王为衡《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关入党誓词变化的两条信息,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充分,逻辑清晰)
(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2025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