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十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 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 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2.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开始瓦解,个体手工业者、自由商人开始出现,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私人经济的崛起,促进了战国商业的空前发展。商人的活跃尤其是富商大贾的出现,金属铸币的广泛流通以及高利贷的产生,作为商业都会的一大批城市的兴起。下列对这些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①政府力量退出参与商业 ②商业出现了货币信贷
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④表明个体工商业活跃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公元6世纪,法兰克人颁布《萨利克法典》,其中有关于借贷的规定:“如果有人把自己的某些东西借贷于别人,而后者不愿归还他,他应……并应指定期限要他(归还)。如果届时他还是不肯归还,应再给予延期七天。”由此可见,该规定( )
A.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缺乏时限的强制性
C.摒弃了习惯法的糟粕 D.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4.中世纪西欧的君主常把香料当作薪俸发放给朝臣,或作为贵重礼品互相赠送。8世纪初,伦巴第国王柳特普兰德给一位官员的薪俸包括1块金币、1磅油、1磅鱼子酱及2盎司胡椒。这说明当时( )
A.西欧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B.东西方之间贸易规模有限
C.西欧封建君主权力加强 D.香料是贵族生活的必需品
5.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中原农耕区所需要的耕牛、战马和皮毛一类的产品主要来自北方蒙古地区,游牧民族所需要的粮食、茶叶以及日常用品则主要依赖中原的供给,而山西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山西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B.北方区域性的经济分工
C.晋商崛起的经济地理因素 D.民族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6.清朝前中期,因冀、鲁、陕、晋以及广东缺粮严重,川、湘、东北、台湾已成为粮食基地。因而,粮食长距离运销量已三倍于明朝。但是,粮食交易在总商品量中所占比重仍属有限。这表明该时期( )
A.人地矛盾日益严重导致粮食危机 B.南北区域间长途贩运已占据主导
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促进边疆开发 D.粮食运销状况深受市场需求影响
7.16世纪初,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是个濒临太平洋的小渔村。随着马尼拉帆船贸易的开展,每逢“中国商船”抵达时,该地就会出现大规模的集市贸易。17世纪,阿卡普尔科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枢纽。阿卡普尔科的变化( )
A.源于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B.得益于同中国的朝贡贸易
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D.推动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
8.18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商品流转额最高的是纺织品、纺织原料和粮食。各殖民地、附属国出现了许多大型的商品交易。证券交易所逐渐从街头、路旁、咖啡馆迁入大楼营业。伦敦皇家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都形成于18世纪下半叶。这些变化( )
A.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B.刺激了对新航路的探索
C.有利于各国贸易的增长 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9.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频繁 D.欧洲从美洲获取大量黄金
10.1877年至1883年间,在上海资本市场上以官督商办名义募集商股的中小矿业公司至少有16家。上海《字林沪报》在报道1882年上海的资本市场时说,凡开矿公司如荆门、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上述现象说明(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C.新的投资方向逐渐得到认可 D.股份制公司获得社会广泛支持
11.据调查,1906年,法国有130万个农场雇佣工人不超过5名,45000个农场雇佣人数在6至50名之间。此外,还有250个农场(全部在北部)雇佣工人超过150名。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不高 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C.北方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 D.政府放松对农村经济的干预
12.1959年,新加坡规定:凡投资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可免缴40%的企业所得税2~5年,还可享受进口设备免税等优待。20世纪60年代,韩国规定:投资金额在百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可在10日内自动核定。据此可知,二国都( )
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重视改善投资环境
C.注重技术的更新换代 D.大力吸收外国资本
13.据统计,1960年我国农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21.8%,工业的比重达到78.2%;1964年,这一比例调整到农业占38.2%、工业占61.8%;1978年,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占24.8%,而工业则高达75.2%。这表明,此时期我国( )
A.经济建设陷入误区 B.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C.尚未实行经济调整 D.工业产能稳步提升
1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只是根据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由缔约各方临时适用。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
A.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 B.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
C.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 D.基本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
15.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支柱的国际金融体系。在同一会议上,与会各国代表提议建立国贸易组织并使其成为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贸易支柱。这说明当时( )
A.“滞张”现象受到关注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冷战”政策不得人心 D.国际协调受到重视
16.1968年,美国开始实行黄金双价制,一种是只有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在美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用美元按统一黄金官价向储备银行兑换黄金;另一种是根据供求关系来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这一做法( )
A.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 B.导致了七十年代出现“滞胀”局面
C.体现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提升 D.旨在谋求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陆上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芝麻、蚕豆、黄瓜、石榴、核桃、葡萄、胡萝卜、菠菜、大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金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将从中国来的大量丝绸转运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朝在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明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政权并防止倭寇侵犯,严厉实行“海禁”,明文规定私下与外商互市者处以重罪。明代对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朝贡贸易,只准两国之间官方相互进行贸易,私人船只不准往来。明代对朝贡国家、路线、港门、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明朝对朝贡国家予以官方证明。对外贸易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清初颁布禁海令,不许片帆下海,违者皆以通敌罪论处。顺治十八年和康熙十七年颁布空前残酷的迁海令,强制闽、广、苏、浙沿海居民内迁30里,越界当斩。
——摘编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和汉代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唐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厉行“海禁”政策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宋代到清代,中国各地都发展出一定规模的票号、钱庄。清代中期后,山西票号几乎开满了国内各省。鸦片战争后,上海为代表的口岸城市,开始兴起钱庄。为了拓展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业务,外国商人将现代银行业引入中国,最早的就是一家英资背景的银行丽如银行。之后,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的银行纷纷在中国设立分行。经过市场洗牌,到19世纪末,9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了45家分支机构。
——摘编自吴景平《中国近代金融史十讲》
材料二:近代中国银行业在1927—1937年“黄金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成果包括存款业务猛增到了45.5亿元,大大超过了外资银行的该业务量(5.11亿元),占据了总发钞额的87%。近代中国银行业为当时的民族工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比如,棉纺织业就获得了压倒性优势的贷款支持,面粉业、丝绸业也获益显著。近代中国银行业在那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对于当时国家的救亡图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在金融领域的干预更甚,屡屡违反金融市场规律,滥发货币,从根本上葬送了人民对于该政府的信任,最终导致国民政府金融业的崩溃。
——摘编自[美]程麟荪《中国近代的银行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到清代金融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并概括近代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银行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主要表现。(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让欧洲人找到了原棉的产地,后来的1497年,达·伽马来到印度,才引进了东方印度的棉花和纺织技术。从此欧洲进入了以棉花为主导的带血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三角贸易即从英国向非洲运送火器、工业品,从非洲酋长处换回奴隶运到北美,再运输棉锭等农产品回国。随着欧洲棉纺织业对原棉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洲种植园也开始种植棉花。
——摘自百度网《历史地理趣闻》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而且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但是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了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西方国家一看到棉花,就想到黑奴;一想到黑奴,就想到强迫劳动。面对西方国家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抵制新疆棉花及制成品事件,中国棉花协会及时反映行业呼声,积极建言献策,携手国际棉业组织共同维护贸易秩序;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中国棉花协会及时号召行业加强原料调配,确保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物质的生产供应,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2021年12月中国棉花协会声明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建立的相关史实。(8分)
(2)与近代欧洲霸权主义的全球治理理念相比,材料三体现的中国全球治理理念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理念提出的原因。(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因产能过剩经济下滑,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大危机迅速蔓延。美国将危机归于国际贸易,1930年出台《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法案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农作物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3%,其他商品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法案遭到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请愿抵制和34份外国正式抗议。随后各国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加拿大率先提升16种产品关税,占美国输往加拿大商品总额的30%,并寻求与英联邦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英法也表示抗议并开始发展新的贸易渠道;德国着力于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关税导致美国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骤降66%至1933年的15亿美元,出口额从54亿美元骤降61%至21亿美元,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总额降幅50%,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
——摘编自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中经济政治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关税与世界贸易”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述通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选择A:根据材料可知,在很早之前,巴比伦、罗马、伊斯兰、中国这些世界主要文明区域的商人都在使用信贷工具。排除B:材料是强调商人在使用信贷工具,没有涉及信贷工具是否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排除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2.答案:B
解析:根据“私人经济的崛起,促进了战国商业的空前发展。商人的活跃尤其是富商大贾的出现,金属铸币的广泛流通以及高利贷的产生,作为商业都会的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广泛流通,同时高利贷出现,说明商业中出现了货币信贷,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个体手工业者、自由商人开始出现,私人经济的崛起,说明这时期个体工商业活跃,④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突破了“工商食官”,但政府力量没有退出参与商业,①错误;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是在明清时期,③错误;综上所述,②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萨利克法典》规定债权人面对借贷者逾期不还款的现象只是要求延期归还,说明《萨利克法典》缺乏时限的强制性,B项正确;材料关于借贷的规定,无法说明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排除A项;材料中《萨利克法典》没有对逾期不还款的惩罚规定,说明一定程度上带有习惯法的影子,排除C项;《萨利克法典》中的规定是对债权人利益的维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8世纪初,伦巴第国王柳特普兰德给一位官员的薪俸包括1块金币、1磅油、1磅鱼子酱及2盎司胡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这由于香料的稀有和珍贵,它们通常不会大规模流通,而是作为高价值商品进行交易,说明东西方之间贸易规模有限,B项正确;西欧农业生产发达与香料作为薪俸或礼品的情况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虽然中世纪晚期君主权力确实有所加强,但这与香料作为薪俸或礼品的发放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香料是贵族生活的必需品的说法这并不完全准确。香料虽然在贵族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并非生活必需品,更多是作为奢侈品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山西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山西处于中原地区与游牧民族交流的中心地带,这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较好的有利因素,C项正确;当时对外贸易除了通过北方,还有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等,不能断定山西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提及中原农耕区和北方蒙古地区的经济差异,目的是强调山西地处两者之间,具有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经济分工”“经济差异”只是铺垫,而非主旨,排除B项、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考查清朝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中期由于赋役制度的调整、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市场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是由于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市场上工商业产品的需求量更大,这说明粮食运销的方向及数量深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故D项正确。明清部分地区缺粮情况形成原因复杂,材料核心信息是明清粮食远距离销售的线路变化和经济性质,不是总体粮食危机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隐形信息是清代比明代粮食远距离销售的线路更多,但不能判断哪一条线路占主导,故排除B项;清代东北和台湾成为粮食输出地,主要是因为移民开垦形成的,材料没有涉及高产农作物引进问题,故排除C项。
7.答案:C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18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商品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证券交易所,这反映20.A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A项;新航路的探索早在15世纪就已经开始,故排除B项;C项的“各国”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18世纪60年代时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故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A项正确;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确立于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且各国效仿英国确立金本位制度,主要是因为英国的经济实力和英国、英镑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而非主要因为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都是金本位制度确立的原因,但是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导致了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因此相比之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是更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欧洲从美洲获取大量黄金主要是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美洲期间,19世纪初爆发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拉美各国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可知,当时一些地区的一些工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民众也认为认购股票是投资理财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即新的投资方向逐渐得到认可,而且“逐渐”表述严谨妥当,C项正确;1877年至1883年间即洋务运动中后期,民族资本主义才开始产生,并不是“较快发展”阶段,排除B项;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排除A项;社会包括农村、城市、农民、工商业者等诸多方面,“广泛”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法国的农业生产中,农场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反映出当时法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不高,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20世纪初法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B项错误;北方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与北部农场雇佣工人较多、规模较大不符,C项错误;20世纪初,法国政府对农村经济干预力度的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对企业投资实行税收优惠,韩国对外商投资则简化投资程序,自动核定投资项目,二者都体现了政府重视改善投资环境,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韩国发展何种企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企业投资,没有体现对技术的重视,排除C项;新加坡没有体现大力吸收外国资本,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文革时期,我国工农业产值中,农业产值占比远低于工业产值,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不足,经济建设陷入误区,A项正确;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与1978年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不到四分之一不符,B项错误;1960年代前期,我国曾实行过经济调整,C项错误;工业产能稳步提升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只是根据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由缔约各方临时适用。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可知,反映的是关贸总协定的出现是在没有严密而完整的多边协定的基础之上的,结合所学可知,其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缔约国对其自由贸易的宗旨的认可,C项正确;“基本消除”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没有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排除B项;“基本解决”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与会各国代表提议建立国贸易组织并使其成为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贸易支柱”可分析出各国重视国际组织的建立,说明国际协调受到重视,D项正确;“滞涨”现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B项;“冷战”开始的时间是194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美国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导致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反映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导致七十年代爆发“滞胀”危机,排除B项;材料表明美元贬值,说明美国经济霸权地位有所下降,排除C项;材料体现美国为应对美元贬值,而对黄金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1)不同之处:唐代的对外贸易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政府更加重视外贸管理;唐代海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对外贸易带动了科技的交流。原因: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带动了沿海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贸易;造船技术发展。
(2)特点:限于官方贸易,严禁私人贸易来往;朝贡贸易,薄来厚往;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原因:封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天朝上国”价值观念的影响;防范倭寇对沿海的骚扰;防范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应对西方殖民扩张;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
解析:第(1)问,思路如下表所示: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比得出不同之处 唐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陆上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唐朝……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朝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等 唐代的对外贸易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政府更加重视外贸管理 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海上贸易发达”等并结合江南地区的发展等知识 唐代海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带动了沿海贸易
“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金器为主”→“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等 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
“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等 对外贸易带动了科技的交流 造船技术发展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只准两国之间官方相互进行贸易,私人船只不准往来”可知,允许官方贸易、禁止私人贸易;由材料“明代对朝贡国家……贡品种类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朝贡贸易重视的是政治意义,经济利益是次要,即薄来厚往。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维护封建政权并防止倭寇侵犯”“违者皆以通敌罪论处”等信息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如君主专制强化、防止倭寇侵犯、应对西方殖民扩张等)、经济(如小农经济的束缚)、价值观念(如“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8.答案:(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
特点:英国最先创办;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竞争激烈;集中分布在通商口岸。
(2)表现:维护金融主权;助推民族工业发展;为抗日战争、救亡图存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到清代金融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
特点:据材料“最早的就是一家英资背景的银行丽如银行”,得出英国最先创办;据材料“之后,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的银行纷纷在中国设立分行”,得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据材料“经过市场洗牌,到19世纪末,9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了45家分支机构”,得出竞争激烈;集中分布在通商口岸。
(2)从金融主权角度分析,得出维护金融主权;据材料“近代中国银行业为当时的民族工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得出助推民族工业发展;据材料“近代中国银行业在那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对于当时国家的救亡图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出为抗日战争、救亡图存奠定了物质基础。
19.答案:(1)史实: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棉花的广泛传播;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三角贸易及“马尼拉大帆船”,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市场)体系的形成,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掠夺。
(2)答案: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邓小平和平外交理念的延续;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解析:(1)史实:根据材料“美洲种植园也开始种植棉花”可分析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棉花的广泛传播;根据材料“从此欧洲进入了以棉花为主导的带血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可分析出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根据材料“三角贸易”可分析出三角贸易及“马尼拉大帆船”,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他们利用了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可分析出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可分析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市场)体系的形成,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掠夺。
(2)理念:根据材料“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分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因:结合史实可分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邓小平和平外交理念的延续;结合中湖文化的内涵可分析出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20.答案:【示例一】
论题: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论述: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英国积极减少本国关税,部分商品甚至实行零关税,这不仅促进了英国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而面临经济危机,1930年美国采取高额关税使欧洲的出口受阻,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美国进行报复,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大规模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不利于解决经济危机,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总之,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能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仍是人类奋斗的目标。
【示例二】
论题:世界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制约世界贸易的发展。
论述: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行进口高关税政策促使垄断盛行,加剧了国内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长期来看,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的公平竞争,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进口高关税政策恶化了世界经济秩序,1930年美国的高额关税使欧洲的出口受阻,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美国进行报复,导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
总之,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短期来看有利于保护国内企业,但不利于世界贸易环境的稳定和贸易的发展。
【示例三】
论题:共商共建是解决世界贸易冲突、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
论述: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既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风险,也必然带来各国在应对经济矛盾并采取措施的冲突。面临经济危机,1930年美国采取高额关税使欧洲的出口受阻,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美国进行报复,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不利于解决经济危机,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总之,在世界贸易中,共商共建是解决世界贸易冲突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共同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根据“美国将危机归于国际贸易,1930年出台《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法案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农作物平均税率由38.1%提高到48.93%,其他商品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法案遭到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请愿抵制和34份外国正式抗议。随后各国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关税导致美国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骤降66%至1933年的15亿美元,出口额从54亿美元骤降61%至21亿美元,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总额降幅50%,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可知关税过高不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说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英国积极减少本国关税,部分商品甚至实行零关税,这不仅促进了英国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而面临经济危机,1930年美国采取高额关税使欧洲的出口受阻,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美国进行报复,1929~1934年间世界贸易大规模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不利于解决经济危机,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总之,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能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仍是人类奋斗的目标。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4 页,共 14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