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5)交通与社会变迁——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检测卷(A卷)(含解析)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2.并海道是秦汉时期与东部海岸线大致平行的重要陆路交通线,沟通了南北18个郡国、十多个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沿线人口约占全国的20%,铁官和盐官数量占全国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 )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东移 B.得益于盐铁官营的实施
C.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 D.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
3.《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体现了秦朝完善的道路建设。以下关于秦朝交通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
A. 修筑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B. 形成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C. 在西南地区修筑五尺道
D. 开凿连接湘水和黄河的灵渠
4.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年)“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据此可知( )
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 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
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 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
5.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财主富豪,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股热潮中。这场热潮出现的根本动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们对财富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C.教会对探险推动 D.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6.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报刊上刊登告示:“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这一告示反映了当时上海( )
A.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B.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
C.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 D.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
7.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8.20世纪初,汽车传入中国,此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中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广西南部的龙州至那堪公路,长17公里。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情况下,修建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9000公里。这表明近代中国( )
A.交通运输呈半殖民地色彩 B.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
C.公路交通发展受到了限制 D.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9.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载:1923年“火车于本月十四日又行开运晋粮出境往直隶、往石家庄,每日行十数火车,每车运载新斗可三百石…粮因出境,价又增加”;1932年“近来粮价诚缩……一则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此吾晋之粮价逐渐减少也”。据此可知( )
A.军阀混战导致粮价骤变 B.交通改善影响区域粮价
C.经济危机冲击本土经济 D.恶性通胀破坏社会生产
10.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11.1952年5月,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民航划归空军建制,并将民航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改设民航局做行政领导机构,设民航公司为经营业务的机构。这表明当时中国民航局( )
A.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B.奉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D.重视拓展业务范围
12.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自1964年建成开通运营以后,少数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都没有再出现过新的建设高潮。而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品牌”的高铁响彻世界。这反映了( )
A.我国经济和技术实力领先于世界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高铁已成为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 D.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13.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大幅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
A.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 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14.2015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北京推进方案。其中讲述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等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材料反映了( )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社会生活变化 D.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
15.火车票记录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经过几次提速后,“12次”前先后更改为“K”“T”字头。2004年京沈间开通以“D”字头开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 )
A.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 B.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的形成 D.交通建设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16.伦敦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核心,每条地铁线路与多条其他线路交叉,其中,地铁与铁路有46个交叉站,在6区之内,买一张日票,地铁、火车可通用。伦敦有多个机场,且与地铁、快速直达列车及长途汽车站相连。材料反映了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是( )
A.高速化 B.大型化 C.网络化 D.专业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战争的大肆掠夺,使罗马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交通事业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自福克讷《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二: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交通的发展、变迁、进步是社会进步轨迹的表征。古代的陆路、运河、近海运输,近代以来的铁路、汽车、航空、远洋运输等方式无不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交通的开辟与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强盛,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摘编自《交通社会学》研究课题组《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任选一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或就中外交通的总体发展,自拟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近代铁路交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内的铁路干线已基本建成。美国铁路从50年代起开始迅速发展,并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体化趋势,重点发展客货联运线路,以便于远距离地运送货物和旅客。到1870年,美国的铁路体系已不再是地方性的,而是地区性的,甚至是全国性。然而,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国际铁路联运形成体系和亚、非、拉美各洲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铁路的迅速发展。在印度,主要铁路线的修筑都是从各大海港通向内地原料产地。在拉丁美洲,铁路大都是通向近海的商埠,内地交通不发达,并且铁路建设几乎完全操纵在外国资本家手里,铁路成了外国资本进行扩张和掠夺的工具。
——摘编自赵景峰《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中的作用》
材料二: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时间 1990—2003年 2004—2007年 2008—2011年 2012—2015年 2015年至今
阶段 初步探索,技术落后 技术引进及吸收 自主创新 “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 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
标志性事件 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 2003年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路线,明确整体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实现国产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路线。 2008年铁道部与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 2014年7月,中国铁建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 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
——摘编自铁道部《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近代铁路运输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的原因。(8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帝国的交通网络。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处处有路透长安”指各地道路都可以通向长安城。由此可知,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故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长安和罗马相隔万里,B项中的“交通网络密集”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反映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并海道沟通了南北多个郡国和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覆盖全国20%的人口和30%以上的铁官和盐官数量,有利于联系沿线各地的经济文化,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C项正确;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未体现经济重心的东移,排除A项;盐铁官营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无关,排除B项;“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说法绝对,夸大了并海道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尺道是秦汉时开辟的一条由今四川进入云南的官道,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排除B项;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汴河,亦即通济渠,是大运河的一段。唐朝时伴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唐朝中央政府越来越依赖南方的粮食、赋税供给,通过大运河大量调运东南地区的钱粮入京。但材料信息显示,代宗时期(762—779年)漕运数额锐减,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时数量更低。结合所学知识,755年至763年爆发安史之乱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唐朝末年,政局动荡,唐朝衰亡,所以题干中的现象与政局有关,即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决定”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情况无从得知,排除D项。故选:B。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根本动因”是经济方面,联系所学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故选A;这是社会因素,排除B;这是宗教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这是客观条件,排除D。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信息可知,租界管理者刊登的告示强调行人和车马各行其道,说明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A项正确;仅从这一则告示的内容无法说明当时上海“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告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交通规则,旨在避免发生交通规则,并非说明“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交通规则,而非“殖民统治”从告示内容无法得出“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德国航运业的发展。
A 当时德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与英国仍有差距,达不到“世界工厂”的地位 ×
B 德国“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正是其进行对外经济扩张(即商品输出)的表现。而材料中“德国船队……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为德国的海外扩张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电力、内燃机的使用,且德国“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当时处于军阀割据时期,修建公路没有规划和标准,从而导致近代中国公路发展较为缓慢,说明近代中国的公路交通发展受到限制,故选C项;材料仅显示了军阀混战对中国公路交通的影响,不能说明中国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公路的分布状况,无法得出公路建设分布是否平衡的结论,故排除B项;交通领域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近代化,故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火车……开运晋粮出境往直隶、往石家庄”“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可得出,采用火车运粮的方式,据“粮因出境,价又增加”“晋之粮价逐渐减少”可得出,粮价受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故材料体现的是通过火车这一交通运输方式调节区域粮价,B项正确;材料与军阀割据混战及经济大危机冲击无关,排除A、C项;近代中国恶性通货膨胀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选择A:从材料反映的中国留学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来看,留学生是促进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排除B: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D: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留学生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强调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也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航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初期的民航被划归空军建制。这体现了半军事化管理的特征,故选A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排除B项;民航局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说明民航局不是实行政企合一体制,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民航局对业务范围的拓展,故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20世纪后半叶,在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高速铁路的投入大,但利润低、收益增长缓慢,因此私人不愿出资修建高速铁路,加之资本主义国家也难以有效集中和调动社会资本投资铁路,故此后未再出现新的建设高潮。相比较而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推动铁路交通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20世纪后半叶,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2014年伊安铁路二期顺利通车,故选C项;日本新干线建成于1964年,故排除A项;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但世界第一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日本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故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设施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交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6座城市将力争在2017年实现区域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交通向一体化、便捷化方向发展,这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发展,故D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的是火车车速的不断提高,这是交通运输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故选A项。题干未体现铁路运输服务体系的升级,排除B项;题干选取的是沈阳—北京车次,无法体现铁路交通运输网形成,排除C项;“走在世界前列”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每条地铁线路与多条其他线路交叉”“买一张日票,地铁、火车可通用”“伦敦有多个机场,且与地铁、快速直达列车及长途汽车站相连”可知,伦敦多种交通线路相互联合,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这反映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是网络化,故C项正确。
17.答案:(1)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侵略相联系;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2)交通事业发展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基础;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交通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解析:(1)根据材料“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可知,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根据材料“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罗马帝国……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可知,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根据材料“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可知,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侵略相联系。
(2)从交通事业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互之间的影响角度分析。
18.答案:(1)特点:规模大,发展迅猛;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的铁路网。原因: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工业革命带来先进的蒸汽动力和机械,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为铁路大规模扩张提供可能。
(2)积极影响: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全国统一的铁路网”“156080英里”等可以得出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是规模大,发展迅速,铁路干线横贯北美大陆,形成全国统一的铁路网,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并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美国政府推动、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领土扩张和西部开发等角度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几方面分析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19.答案:示例:论题:中外历史上人工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阐述:在历史上,由于物质生产的丰富、交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陆路交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人们通过开凿运河,连通了不同的水系和地域,推动了交通的发展。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近代法国的米迪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成为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中外历史上的人工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不同地域物资与商贸的交流,密切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对于巩固国家政权、政治中心稳定、粮食等物资的供给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总之,运河作为中外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解析:如根据材料“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和题干中的要求可知,选择运河作为阐述的主要对象,提出论题:中外历史上人工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阐述:从运河产生的背景分析,在历史上,由于物质生产的丰富、交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陆路交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从运河的作用分析,人们通过开凿运河,连通了不同的水系和地域,推动了交通的发展。列举史实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运河所产生的作用,如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近代法国的米迪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成为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中外历史上的人工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不同地域物资与商贸的交流,密切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对于巩固国家政权、政治中心稳定、粮食等物资的供给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最后进行总结:总之,运河作为中外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答案:(1)特点:科技进步推动了铁路运输发展;西方工业国家发展速度快,成就突出;从地方性向全国性发展;重点发展客货联运和国际联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铁路运输发展受西方殖民国家控制。
(2)新发展: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后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由仿制、引进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原因: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2 页,共 12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5)交通与社会变迁——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检测卷(A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