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A卷)(含解析)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左传·隐公四年》,载卫国内乱,公子州吁通过政变上台而担心君位不稳,其亲信建议“王觐为可”。成公十五年曹国公子臧刚即位,“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据此可推断,当时( )
A.政治伦理关系严密而有序 B.礼崩乐坏的局面尚未形成
C.王权统治合法性得到重视 D.周王仍有较大政治影响力
2.《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对这一政治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 B.体现儒家君民平等共治
C.形成贵族分封等级序列 D.体现法家君主专制思想
3.汉武帝宠幸中朝官,并从中选拔了一批官吏出任外朝大臣,如卫青、霍去病、主父偃、桑弘羊等。这些人有的在经济上贯彻盐铁官营,实行均输平准,改革币制;有的代替皇帝巡行各地。由此可见,中外朝制度( )
A.便利了中央集权加强 B.任职变迁取决于皇帝喜好
C.实现君权相权的平衡 D.推动了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4.1059年春,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这表明王安石( )
A.重视经济改革忽略政治革新 B.欲从增加社会财富进行改革
C.解决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D.裁汰冗员,为国家节约开支
5.清代皇帝经常对督抚“亲加训诲”,使督抚“晓朝廷法度,不敢妄萌邪念”,派遣钦差大臣到督抚治所巡视,皇帝还不时出巡督抚的治所。这主要是因为清代( )
A.君主专制呈强化的趋势 B.地方督抚拥有较大权力
C.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升 D.监察制度形成严密体系
6.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大学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 )
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 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
C.维新运动渐入高潮 D.天朝上国观念盛行
7.学者王建朗提出,中国近代由“宫廷政治”向“议会政治”的转向未能成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动荡后,人们转而寻求更具效率的政治体制。于是,中国开始转向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政党政治”。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
A.“政党政治”发端于中国同盟会成立 B.“议会政治”失败源于戊戌变法失败
C.以“政党政治”为正确革命道路 D.历史进程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8.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要求参议院迅速制定民国组织法,并将法制局局长宋教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呈交参议院以资参考。然而参议院却将原案退回政府,并组成编辑委员会起草《临时约法》。3月8日,参议院通过《临时约法》;3月11日,孙中山正式颁布《临时约法》。这表明( )
A.民主共和的根基不牢固 B.政党政治运作有法可据
C.分权制衡原则得到维护 D.革命党人缺少政治权威
9.下面为1930年左右,在江西地区广泛传播的一首民间歌谣。该类歌谣的流传( )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团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见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
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利于激发根据地民众的革命热情
C.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D.巩固了当时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10.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1.1979年至1990年,华北制药厂开展企业转轨变型,实行经营承包,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并逐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经济联合。至1990年,产品品种累计增加到98种,抗生素总产量较1978年增加54%,有紧密型联营企业25家。华北制药厂的发展( )
A.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助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C.得益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D.加快了中医药业的开放步伐
12.下图是2007—2020年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及趋势图。这一变化( )
A.消除了农村的两极分化 B.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现了耕地产权变更
13.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们聚集在一起组成“党派”来参与政治,“党派”间的斗争则被称为“党争”。政治领袖是“党派”的核心,“党派”往往通过公民大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见解,许多“党争”最后都诉诸于陶片放逐法。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党争”( )
A.瓦解了雅典民主体制 B.削弱了城邦至上理念
C.导致了雅典城邦衰落 D.受制于民主制的机制
14.1264年,英国议会诞生后运行相对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王位不断易手:都铎王室是威尔士人、斯图亚特王室是苏格兰人、汉诺威王室是德意志人,英格兰从未有过自己的世袭国王。这种局面在客观上有助于( )
A.议会保留较高的权力 B.国王扮演仪式性角色
C.促进封建贵族的没落 D.推动宗教改革的发生
15.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1693年再次否决此法案,直到1694年才迫于对外战争需要签署此案。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B.议会改革未能实现目标
C.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明显 D.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
16.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一协商建立的民主制度( )
A.铲除了法国封建残余势力 B.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总统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平息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青苗法者,以常平余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践,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二: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屹屹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材料三: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1)材料一的措施折射出王安石变法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刘挚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2008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自治区 5个
自治州 30个
自治县(旗) 120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2分)
(3)指出材料二中5个自治区的名称。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4分)
(4)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2分)
(5)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要内容。(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西方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演变历程
人物(时间) 主张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公元前427—前347) 理想国是整体主义的正义城邦,政体的好坏与统治者和公民的品格、心灵这一内在精神尺度相关。当城邦追逐荣誉、财富、自由和专制这些原则时,正义城邦就逐步走向堕落的、坏的政体。
奥古斯丁,罗马帝国神学家 (354—430) 政治社会(国家)是堕落的人以拯救他们罪恶的一种神授秩序。以是否按照上帝的标准生活为依据,区分了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哲学家 (1469—1527) 推崇君主制,政府最重要的事务是维持人民享有安全与和平的环境,君主掌握国家主权,避免内讧,维持安全、安定和保卫无辜者。
——摘编自扈琼琳《西方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典时代、中世纪、近代三个阶段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并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卫国公子通过政变上台,担心君位不稳,臣子提议朝觐周天子以维护君位,鲁国公子即位之后也强调要通过觐见周天子来获得合法性,这说明在春秋时期,周天子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D项正确;卫国公子通过政变上台,这说明当时政治伦理关系并非严密有序,排除A项;非正当途径上台的国君寻求周天子的支持以维护统治,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礼崩乐坏,排除B项;卫国公子即位之后,担心地不是王权统治的合法性,而是是否能维护君位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左传》中明确提出君主和诸侯公卿存在的意义在于治理百姓,使其有序生活,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明了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A项正确;君民平等共治与“使(君)司牧之”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该思想强调的是以民为本而非贵族分封等级序列,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法家君主专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重用中朝官员,中朝官员主要是皇帝的亲信侍从,设置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A项正确;西汉选官推行察举制,考查官员的品德和才能,B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外朝制度是为了加强皇权,皇权至上,不存在平衡权利问题,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D的作用体现不了,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的含义是凭借全天下的力量,谋取天下的财富,用取得的天下财物来供给天下的所用,故选B项、排除D项;王安石变法重视经济改革,但材料并未反映其忽略政治革新,故排除A项;王安石是在宋神宗时开始改革的,材料中的上书发生在宋仁宗时,故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清朝皇帝对督抚“亲加训诲”,派遣钦差大臣巡视督抚以及自己亲自巡视督抚,这是因为当时地方督抚拥有较大权力,地位重要,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呈强化的趋势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行政效率问题,故排除C项;清代监察制度并未形成严密体系,故排除D项。故选B。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选择A:清末新政期间改革教育制度,在大学堂里引入西学,请外国人任教,引发一些助教不满,日记作者认为从大学堂退学的助教有志气,体现作者排外的倾向。排除B:作者是反对西学的保守派,不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排除C: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排除D:作者个人看法并不足以代表当时的普遍观念,“盛行”无从说起。
7.答案:D
解析:A“政党政治”发端于中国同盟会成立,故A项错误;B“议会政治”失败源于戊戌变法失败,故B项错误;C.材料未体现以“政党政治”为正确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由宫廷政治向议会政治的转向未能成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动荡后,人们转而寻求更具效率的政治体制。于是,中国开始转向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政党政治。”可知,“宫廷政治”指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中国,“议会政治”指的是民国初年的政治体制,“政党政治”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开始模仿俄式政党强化其组织,说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故D项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政治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参议院退回政府部门起草的法案,独立行使立法权进行法律编撰,这体现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制约与平衡,因此选C选项。材料符合民主与共和原则,排除A;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运作原则,排除B选项;材料未体现革命党人政治权威问题,排除D选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歌谣中“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可知,这些歌谣生动反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情况,有利于激发民众革命的热情,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歌谣内容,不是歌谣形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域的特色,排除C项;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题干时间1953年说明当时人代会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D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79年至1990年,华北制药厂开展企业转轨变型,实行经营承包”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改革开放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华北制药厂的发展就得益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C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经济结构优化的信息,B项排除;抗生素不属于中医药业,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从2007年到2020年,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逐渐增加,这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消除了”的表述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A项;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与农民生产积极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土地性质一直是集体所有,“耕地产权变更”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公元前五世纪,通过伯里克利改革,雅典民主制进一步完善,国力强盛,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雅典的“党争”并不等同于近现代西方政党政治下的党争,它依然遵循公民大会和陶片放逐法的机制,仍然是在雅典民主体制下进行政治活动,可控的“党争”反而是对民主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故选D。
14.答案:A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国)。法案》,……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才迫于对外战争需要签署此案。”及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但国王威廉三世多次对《三年法案》行使否权力说明当时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D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一成果没有被破坏,排除A项;议会改革的目标是限制王权,但如果法律赋予国王行使某种权力,则不在限制之列,所以这一现象与改革目标是否实现无关,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于1721年后,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直到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可知1875年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法国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共和派势力增强,推动了共和制的确立,因此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这一时期共和制的确立没有铲除法国封建残余势力,排除A项;议会为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项;共和制的确立是共和派和君主派斗争的结果,没有平息他们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创新:在原有邦国区域内建立诸侯国。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措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条件:秦始皇统一六国。
(3)后果: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对策: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解析:(1)创新:据材料一“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为在原有邦国区域内建立诸侯国。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有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措施:根据材料二“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可知,都县官员分工负责:根据材料“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可知,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根据材料“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可分析得出中央派员监察地方官。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秦始皇统一六国。
(3)后果:结合西汉初期历史演变的相关知识可知,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对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8.答案:(1)背景:北宋积贫积弱,财政困难;高利贷现象严重;贫富分化,农民贫困;工商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大商人操纵物价、市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2)司马光和刘挚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都是负面的与片面的。司马光和刘挚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变法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如免役法规定即使是原本无役的单丁、女户也需要缴纳助役钱;其次,变法导致了市场混乱,如市易法规定逾期不还款者需支付额外的罚金;最后,变法引起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如青苗法和均输法都可能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
但是,他们的看法忽视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王安石变法实现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市易法,打破了大地主与大官僚对于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持市场的稳定等。其次,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等军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宋军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司马光和刘挚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都是片面的。
19.答案:(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
(2)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3)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意义:这一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4)状况:实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5)主要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解析:(1)从“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信息概括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从“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各国民族的共同繁荣”的信息概括目的。
(2)材料一主要是说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材料二中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实行自治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证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被落到实处,说明我们的民族关系正如原则一样,是“平等、团结、互助”的。
(3)第一小问,材料二中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实行自治的机构,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结合所学,目前我国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五大自治区。第二小问,从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作用、对民族关系间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作答。
(4)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一直坚持的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这一原则取得了重大成果。解答本问时,可从这一政策的影响方面作答。
(5)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20.答案:阶段一:古典时期,以价值取向和政体形式为评价依据。
解释:在雅典民主政治后期,民主政治的弊端显现,直接民主无法保证正义的实现。柏拉图积极探寻能够实现民主正义的政体形式。
阶段二:中古时期(中世纪),以宗教尺度为评价依据。
解释: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王权软弱。奥古斯丁认为政治秩序应按上帝的标准运行,是神授秩序。
阶段三:近代时期,评价标准走向世俗化。
解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马基雅维利推崇君主制,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
解析:阶段一:根据“理想国是整体主义的正义城邦,政体的好坏与统治者和公民的品格、心灵这一内在精神尺度相关。当城邦追逐荣誉、财富、自由和专制这些原则时,正义城邦就逐步走向堕落的、坏的政体可概括出答案。阶段二:根据“政治社会(国家)是堕落的人以拯救他们罪恶的一种神授秩序。以是否按照上帝的标准生活为依据,区分了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可概括出答案。阶段三:根据“政府最重要的事务是维持人民享有安全与和平的环境”“维持安全、安定和保卫无辜者”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2 页,共 12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A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