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B卷)(含解析)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
A.求富强国 B.以商立国 C.实业救国 D.富民兴国
2.1907年4月起上海《时报》增设“释画”栏目,该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对社会流弊尽情嘲讽,言简义丰,令读者读后忍俊不禁。据此可知,该栏目的设置( )
A.唤醒了民众革命意识 B.开启了时政评论热潮
C.具有改良社会的作用 D.有利于理性认知历史
3.1911年12月1日,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首映,它真实地记录了武昌起义后革命军的一些战斗情况。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二次革命的新闻纪录片《上海战争》。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早期新闻纪录片( )
A.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B.题材形式过于单一
C.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D.制作水平普遍较高
4.辛亥革命期间,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女学报》《女界月报》《中国妇人小杂志》等大批妇女报刊,这些报刊常以天赋人权学说为思想武器,鼓励妇女参加革命,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主张。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5.有学者认为,有清一代黄宗羲的“乡治”理论“极大地拓展了作为‘地方公论’产物的‘乡里空间’范围,并由县延伸至省一级,直接促进了‘一省之力’的成熟和独立,最终形成了辛亥革命以各省独立获得成功这一独特形态”。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受中国历史传统影响深刻 B.具有较好的基层群众基础
C.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注重加强各省之间的联系
6.有研究认为,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正面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为原朝气数已尽,将革命视作“反清复明”和改朝换代的手段;有的人则是将对清廷现代化改革的不满化为对革命的同情。该研究表明( )
A.清末新政目的与结果背道而驰 B.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符合民意 D.民众对辛亥革命的作用认识有误
7.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这一转变缘于( )
A.维新变法的成效 B.中体西用的突破
C.经济结构的变动 D.民族危机的加深
8.1910年,原本由资政院决议的云南盐斤加价和广西学堂限制外籍学生事件,被上谕交由行政衙门核查,军机大臣副署通过。资政院代表据理力争,要求“定枢臣责任”“速设责任内阁”。摄政王载沣批示“毋庸议”,奏稿被搁置。这表明,当时( )
A.立宪派民主斗争意识增强 B.责任内阁的建立符合民意
C.清廷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 D.军机大臣控制了朝廷大权
9.自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后,又有不少学者提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面包问题”“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主张。这反映当时( )
A.马克思主义被广泛接受 B.社会普遍崇尚生产劳动
C.追求人人平等成为目标 D.无产阶级力量引起重视
10.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11.史学界有人把新文化运动称作启蒙运动,并认为它和西方的启蒙运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却相反。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相反”主要表现在( )
A.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 B.是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反思
C.以宣传民主科学为武器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2.《青年杂志》创办初期,陆续发表了几篇抨击孔教的文章,但并未直接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直到1916年初,排孔运动才在全国逐渐推广起来。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袁世凯利用儒家思想复辟帝制
C.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D.儒家思想阻碍了国民革命兴起
13.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这反映了( )
A.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 B.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
C.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 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
14.1919—1920年,李大钊先后发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认为孔子之道适应了专制时代的社会生活需求,当社会物质生活发生激烈变动后孔子之道必然动摇。这表明当时(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新的思想理论得到传播
C.国人救亡方式发生改变 D.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15.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提出“国学”不是经学,而是一门研究“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术体系。同时,他主张通过索引式、结账式整理,使古书人人能用、人人能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史式整理,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汇编成中国文化史。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 )
A.意在宣传托古改制 B.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
C.推动文学革命兴起 D.使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发生转向
16.1923年2月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动用军队,大肆屠杀工人,教训就是孤军奋斗。此时在政治上是曹(锟)吴(佩孚)及英帝国主义统治之时( )
A.必须掌握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B.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必须着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确立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棉纺织业发展遭遇重大冲击,申新纱厂系统占荣氏企业资产的70%以上,所以,这一时期的荣氏企业遭遇了重创。列强纷纷向中国倾销剩余产品,导致中国纱价大跌,当时中国棉花歉收,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申新棉纱每件成本218 .33元,市场只售204元,每件亏损14 .33元。加之九·一八事变后,日商对东三省棉纱与面粉市场的占领,荣宗敬“无日不在愁云惨雾之中”!当时荣氏企业的面粉业主要归王禹卿负责,面粉厂还略有盈余,当申新濒临财务危机时,荣宗敬主张以粉厂之余补纱厂之缺,但王禹卿不同意,“期间荣、王曾多次会谈,时常大声争吵”。荣氏兄弟别无出路,只能自我调整,仿效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与民众运动的兴起,共同推动了荣氏企业在30年代中期以后再创辉煌。
——摘编自秦祖明等《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与荣氏企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及再创辉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荣氏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4分)
18.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重要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迷信、盲从。他们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神授”“祸福天定”等谬论。随着运动的发展,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被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发展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还提出了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从1915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给运动带来了严重弊端,如没有在群众中普及、没有跟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形式主义地对待文化问题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在以效法西方近代文明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陈独秀、胡适等主流派人物夜以继日地传播日新月异的西方知识和文明,他们所主张的新文化类同于西化。而西化与反传统实为一体两面:不但要“打倒孔家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更有“废除汉字”“改良人种”等极端主张。梁漱溟后来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维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摘编自方维规《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而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儒家思想的原因,并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实质。(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传统儒学中以“克己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如: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
——摘编自刘威张泽坤《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北洋军阀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
——摘编自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意图。(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编自《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选择A:洋务运动(即洋务新政)的目的是“自强”“求富”,清末新政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的目的是推动工商实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二者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求富强国。排除B:“以商立国”始终不是清政府的治国指导思想。排除C: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民族资产阶级,而非清政府。排除D: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都是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无法体现“富民兴国”。
2.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1907年《时报》“释画”栏目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对社会流弊尽情嘲讽,这种做法起到促进人们思想觉悟提升,迫使统治者对部分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改良,C项正确;材料中“《时报》释画”栏目有助于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不一定唤醒人们的革命意识,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知1907年我国才开始出现时政评论现象,排除B项;据材料“该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对社会流弊尽情嘲讽,言简义丰,令读者读后忍俊不禁。”可知,“释画”栏目是从感性的角度评论某些社会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它真实地记录了武昌起义后革命军的一些战斗情况。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二次革命的新闻纪录片《上海战争》”可得出早期的新闻纪录片较为真实的为人们展示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具有重要史料价值,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不能反映形式单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纪录片的史料价值,而不是娱乐性,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水平高低,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这些报刊常以天赋人权学说为思想武器,鼓励妇女参加革命,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主张”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排除B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主张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结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黄宗羲的“乡治”理论,为辛亥革命各省独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辛亥革命受中国历史传统影响深刻,A项正确; “辛亥革命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说法不符史实,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排除B项; 材料没有强调辛亥革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材料强调了辛亥革命受中国历史传统影响,排除C 项; 注重加强各省之间的联系与材料“最终形成了辛亥革命以各省独立获得成功这一独特形态”相矛盾,排除D项。 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民众对于辛亥革命的正面回应更多的是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这证明当时辛亥革命宣扬的思想观念并未得到民众的回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任重道远,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民众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而非对新政的评价,而且部分民众认为辛亥革命是改朝换代,说明其并不赞成废除帝制,排除A项;C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对辛亥革命作用的评价,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侧重于为洋务运动服务,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转向制度变革,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涉及教育改革的信息,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教育改革与经济结构的变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资政院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设置的中央谘议机构,1910年10月,资政院正式成立。据材料“资政院代表据理力争”可知,资政院的人员组成以立宪派为主,说明立宪派民主斗争意识增强,A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1912年建立的,排除B项;清廷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据材料“军机大臣副署通过”,但据材料“摄政王载沣批示毋庸议,”可见,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选择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先生认识到劳工的价值,同时还有不少学者提出主张,表达了对民众民生问题的关心,这是知识分子尊重劳工、重视劳工的进步思想的体现。排除A:材料体现一些学者对劳工问题的重视,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被广泛接受。排除B:无产阶级崇尚生产劳动,但“社会普遍崇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材料体现知识分子重视劳动,而非追求人人平等。
10.答案:A
解析:选择A: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15年5月22日”,以及《申报》刊登声明中对日货的极力抵制,结合所学,可推知当时由于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政府于5月9日被迫签约接受“二十一条”中的部分要求。为反对“二十一条”,社会各界纷纷发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实业,以及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这一时期民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且因为日本对华外交方面提出“二十一条”,中国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一说无法体现。
11.答案:B
解析:A.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不是“相反”的表现,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没有摆脱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因此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进行反击,发起新文化运动,这是对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的反思,与启蒙运动影响下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相反,B符合题意;C.宣扬民主与科学是与启蒙运动相似之处,不是相反的表现,排除;D.材料强调形式上相反,不强调内容,排除。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可知,1916年初,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大肆宣扬儒家的纲常礼教,试图为其复辟行为寻找合法性和思想支持。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促使了排孔运动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袁世凯称帝前大搞尊孔复古活动,企图从思想上麻痹民众,为其复辟帝制创造舆论环境。这一行为直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对封建礼教的冲击,B项正确;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排孔运动在 1916 年初迅速推广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背景因素但不是导致这一时期排孔运动迅速推广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国民革命兴起于 1924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拿破仑头、华盛顿头”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妇女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 A项中的最先思想解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故B项错误,D项中的完全抛弃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李大钊从物质变动由经济上来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观察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动,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故选B项。李大钊的文章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变迁,没有体现民主科学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国人救人方式,无法知晓是否改变,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只是李大钊个人对近代思想变动的认识,无法体现儒家思想统治地位是否动摇,排除D项。
15.答案: B
解析:胡适主张重新看待“国学”,提出了不同的对国学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而将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汇编成中国文化史,这是一种新的学术观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故选B项。胡适主张重新看待“国学”“托古改制”是康有为的主张,排除A项。文学革命兴起于1917年,排除C项。“五四运动”使得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发生转向,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23年2月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动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教训就是孤军奋斗。此时在政治上是曹(锟)吴(佩孚) 及英帝国主义统治”可知工人阶级力量薄弱,敌人力量强大,有必要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C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工人运动遭到破坏,而没有涉及掌握工人运动的领导权的问题,排除A项;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排除B项;1922年中共二大已经确立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1)遭受重创的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遭遇农业危机;东三省的市场被日商占领;自身技术及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任答两点即可)再创辉煌的原因:荣氏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任答两点即可)
(2)核心内涵: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勇毅求精、西学中用的开放心态;尚德戒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实业报国、济世利民的家国情怀。(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遭受重创的原因,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棉纺织业发展遭遇重大冲击”结合所学得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据材料“当时中国棉花歉收,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结合所学得出中国遭遇农业危机;据材料“日商对东三省棉纱与面粉市场的占领”结合所学得出东三省的市场被日商占领;据材料“当时荣氏企业……王禹卿不同意”结合所学得出自身技术及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第二小问再创辉煌的原因,据材料“仿效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结合所学得出荣氏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据材料“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结合所学得出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推动;据材料“民众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得出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结合所学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
(2)据材料“仿效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结合所学得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勇毅求精、西学中用的开放心态;结合所学可从尚德戒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实业报国、济世利民的家国情怀等角度入手。
18.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特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观点: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只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主张文艺复兴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播新文化。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随着运动的发展,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被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发展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实质:依据材料“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迷信、盲从。他们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神授’‘祸福天定’等谬论”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可知,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特点:依据材料“陈独秀、胡适等主流派人物夜以继日地传播日新月异的西方知识和文明,他们所主张的新文化类同于西化”“而西化与反传统实为一体两面:不但要‘打倒孔家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更有‘废除汉字’‘改良人种’等极端主张”可以得出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观点:依据材料“梁漱溟后来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可知,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只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主张文艺复兴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播新文化。
19.答案:(1)态度:维护和宣扬儒家文化,极力推崇传统儒学。意图: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借助儒学强化其政治的合法性,维系北洋军阀的统治。
(2)评析:材料二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认为其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明显的救亡图存色彩。但没有看到它的局限性,如没有直接同北洋军阀进行斗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以及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等。
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由材料“传统儒学中以‘克己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可得出维护和宣扬儒家文化,极力推崇传统儒学。第二小问意图:由材料“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及所学可得出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由材料“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及所学可得出借助儒学强化其政治的合法性,维系北洋军阀的统治。
(2)由材料“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及所学可知,分别从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救亡意识的色彩;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作者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认为其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明显的救亡图存色彩。但没有看到它的局限性,如没有直接同北洋军阀进行斗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以及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等。
20.答案:(1)特点:抨击君主专制;兼采中西;提出社会制度的变革过程应具有阶段性。影响: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2)说明: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可知,抨击君主专制;根据材料“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可知,兼采中西、提出社会制度的变革过程应具有阶段性。
影响:戊戌变法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宣传西学,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中进行了官制改革,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2)说明:根据材料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知,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B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