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海南省海南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第0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海南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0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地择题I 和单项地择题Ⅱ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I:1~13 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尚书 ·周书 ·无逸》中载:“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稻之艰难”“无淫于观、
于逸、于游、于田。”这表明周朝初年统治者采取的统洽思想为
A. 民本思想 B. 法家思想 C. 明德思想 D. 盟家思想
2.北魏兰陵长公主遭驸马刘辉殴打致流产,朝廷就如何判处刘辉展开激烈辩论:一方 以尚书省官员为代表,坚持以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以杀子罪判处四至五年徒刑;另 一方则是代表灵太后意志的门下省官员,主张以谋反大逆罪判处死刑。最终皇帝下诏 支持门下省意见。这一判决表明
A.男尊女卑传统被打破 B.法律儒家化过程曲折
C.皇权受门阀士族威胁 D.门下省司法职能增强
3.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 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政区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
户别 数据 年份 主户 容户 客户比 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 牢
宝元元年 456431 354626 0.437 350593 233709 0.405 902261 171499 0.160
元丰兄年 475677 395537 0.454 280000 377501 0.574 926225 201086 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赵浙缩小
4.《大元大一统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繁的全国地理志书,记载了疆域内路府州县古
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风俗、里至等内容。该志书修第时,山各行省提供所轴那邑的图
志及各路府州县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图,引进了阿拉伯地图制图法。这反映元朝
A. 建立了中原传统影响下的统治秩序 B.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C. 地理志修纂体例发生了根本变化 D. 正式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5. 下图是《顺风相送》的内容要点。该书是明朝时修成的航海手册,在当时传抄较 广。它反映出当时
●气象观察
●指南针导航法
●中国往东南亚航路
●天气预报 ●危险警告
●天文导就法 地文水文观测
●中国往西亚航路 ●沿途岛礁岛屿
图4
A. 海禁政策转向废弛 B. 传统科技承古萌新
C. 西学东渐日渐兴起 D. 海洋意识潜滋暗长
6.16世纪,钟表通过澳门传入中国。清末,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 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 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这反映了近代
A. 计时工具的巨大影响 B. 社会生活的变化
C. 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D. 时间观念的普及
7.1920年夏,一批知识分子深入劳动界开展社会调查,足迹遍及上海、天津、南京、 武汉、唐山等地,调查对象涵盖纺织、煤矿、兵工、造船、冶铁等行业的工人以及人 力车夫和码头工人,涉及工人的劳动、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这反映出
A. 劳工觉悟的提升 B. 研究方法的创新
C. 救亡之路的转向 D. 新型政党的建立
8.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帝王用恩赐的办法,“均 土地,抑豪强”,实行土地“让步政策”,而是要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 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此观点认为,土地改革改变了
A. 土地所有制性质 B. 中国的社会性质
C. 中国的社会结构 D. 农村的经济格局
9. 下图是1978---2006年中田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示意阳,它突出反
映 了 中 国
(
单位亿先
2
1000
18000

内业产单

15000
12000
104361
9000
6000
3000
0
1978年
TW
220gL
1986年1991年
0802
2001年2006年
nsy
-第二产此产值
21
9438.5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 B.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C.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 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 10.根据下面的示意图来判断,其要解释的历史问题是
(
贵族


教会
农奴
庄园
领主
城市
分工协作的经营方式
独立的工商业
多种经营和海外贸易的条件
作为主要劳动资料的地理环境
)
A.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与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人文主义产生的重大影响 D.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
11.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年英口政府对文 官制度进行初步改革:1870年颁布改革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经 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这一制度
A. 适应英国王权强化的儒要 B.避免内阁倒台以后的混乱
C. 杜绝政治腐败现象的发生 D. 实现所有职位的公开竞争
12.1500年前后,英格兰商业以本地市场为主。17世纪初,英格兰大多数地区、社 会因商业活动空前联系在一起。这在不断发展的长途贸易中尤为显著,农产品和于工 业品被淑源不断地输送到远方。17世纪中叶,很多农村家庭已经与伦敦等大城市联接 在一起,他们或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或两者兼备。材料表明近代早期英格兰
A.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B. 地方经济受跨国资本影响
C. 长途贸易促进了资本的积累 D. 经济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
13.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最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 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自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 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A. 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 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 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 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4. 古希脂雅典为了追求艺术的崇高理想,常常放弃一些细节的精准,以达到美化效 果:罗马则不放弃任何细节,人物雕像皱纹、眉骨、嘴角、眼袋,这是罗马人认为构 成一件肖像真实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古希腊雕塑风格的优雅、崇高和占罗马雕塑的务 实求真的风格迥然不同,这主要源于
A.二者的地理条件迥异 B.二者的艺术源头不同
C.二者的政治体制差异 D.二者的国情不尽相同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别成立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个国 际组织在宗旨等方面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在形成重要决议的方式上,前者采取“全体 一致”原则,后者采取“大国一致”原则。深入认识此差异可以看出
A.欧洲大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B.历史教训推进国际组织改革
C.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一致原则能够保证世界和平
二、非选择题:共66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6分,第19是 14分。
16.周公形象的变迁。(14分) 材料
周朝 禽簋(现存的青铜器)绵文;(成)王伐(盖)候(意指东征),周公 谋(出谋划策)。
战四 《孟子》;“离愿旨酒而好善古。汤执中,立贤无方。丈王视八加伤,
望道而木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汉朝 贾谊《新书 ·礼容下》:“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 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 周公一人而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则史料,指出其对于研究周公形象的史料价 值 ( 4 分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的变化,并分 析西汉时期周公地位变化的影响。(10分)
17.【黄河 “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中图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般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 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
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年 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 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年 苹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 变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年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 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年 囚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抵祭文,“宵衍祀绵,岳峨河 浩”“民族阵线,收国良方”。
1938年 《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民族的母 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年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 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杞黄河的原因。(4分)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宫。阅读材料二, 结合所学,予以说明。(7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白人的责任”抑或“黑人的负担”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交流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多种不同的 观念:
●1899年,英国诗人拉迪亚德 · 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
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 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
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
●1992年,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巴西尔 ·戴维森出版了一本叫做《黑人的负担》的书。 他在本书中指出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 — 这是黑人的“负担”。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简析“白人的责任”与“黑人的负担”两种不同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种观念的认识。(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 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蚜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凡是咯有规模的英图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 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坊织 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我剪和址制方法。当时有些耿洲艺术家在接触 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捕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
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 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村衣、针织衫、西裤等 已迅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 有人在《中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 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 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
——摘编自王建叨《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 民国卷》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7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4分)
海南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0次月考 历史答案
1.A
2.
4.A
5.D
6.B
7.C
8. C
9C
A
11.B
12.D
13.A
14,【答案】A(1 分 ) ;B(0 分 ) ;c(1 分 ) ;D(3 分);
15.【答案】C(3 分 ) ;A(1 分 ) ;B(1 分); D(0 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6分,第1题13分。 1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则史料,指出其对于研究周公形象的史料价值(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的变化,并分析西汉时期周公地位变 化的影响。(10分)
【答案】(14分)
(1)史料价值(每则史料2分,任答两点得4分):
①禽簋铭文是西周时期的出土文物上的文献史料,是研究西周时期周公形象的重要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②《孟子》是战国时期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属后世文献史料,其关于周公形象的论述带有一定的主 观色彩,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③《新书 ·礼容下》是西汉时期政论性质的文集,属后世文献史料,其关于周公形象的论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 彩,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变化:①西周时期,周公是辅佐周朝君王的辅臣形象;②战国时期,周公已上升为君王的形象;③西汉 时期,周公被提升到圣人的形象。(1点2分,6分)
影响:①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②有利于提升儒学的地位及儒学思想的传播;③有助于社会的稳定:④ 对后世的国家治理理念影响深远。(任答两点得4分)
17.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4分)
(2 )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7分)
【答案】(11分)
(1)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黄河不定期的泛滥与改道影响农业生产,人们通过祭祀黄河祈求风调雨顺;黄河是中
华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中华民族,地位重要;黄河祭祀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在政治、军事活动中有重要 的象征意义;古代生产力低下,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下自然崇拜占有重要地位。(1点1分,2点3分,3点4
分)
(2)在20世纪上半叶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黄河又成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抵御外侮、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民族
精神与民族气节的代表。
说明:清末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20世纪初,民主革命逐渐成为时代 主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推翻民族压迫、追求民族独立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黄河成为中 华民族的一部“民族志”,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象。(2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大批先进的 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便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中国共产党人眼中, 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2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黄河依旧激励着中华儿 女团结一心,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2分)
综上,在中华民族面临重重危机的20世纪上半叶,黄河在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追求民族 自由与独立的斗争中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象征。(总结或逻辑更好的1分)
18.
(1)简析“白人的责任”与“黑人的负担”两种不同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种观念的认识。(6分) 【答案】(16分)
(1)“白人的贵任”:19世纪末,欧美历经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发达;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园的传播、 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红潮,但界殖民体系辽渐形成;西方的种欣优感性增强,(任答3点6分)
“黑人的负担”1 世界弧民体系瓦解(或第三世界起),多极化能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起分加强、(任答2点k 分 (2)“白人的责任”见站在欣洲人的立场,是欧洲文明优越论的体现,愈在用所谓责任掩盖其殖民侵略的本质:(2 分)“黑人的负相”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井认识到“燃人文明”的抽待与价值;(2分)文吸没 优劣之分,应该聘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共存附越文明优感,以平的交流代H 冲突对立。(2分)
19.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7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4分) 【答案】(13分)
(1)基本情况:中国服饰文化以丝绸为载体;中国服饰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中西服装元素不断融合;中国服饰 风格对欧洲艺术产生影响。(1点2分,4点7分)
(2)特点:与西方侵略伴随而来;得到民国政府法令形式认可、推广;推广过程中亦存在反对呼声:普及程度不 高;使中国服饰受到外来影响。(1点1分,任意3点3分)
(3) 意义:服饰交流具有双向性和流动性,促使服饰设计更新与发展,推动服饰文化发展多元化:服饰是文明的 重要承载,服饰交流利于促进各地区文化互学互鉴;特殊时期的服饰改革具有政治性意义。(其他角度 言之成理亦可)(1点2分,任意2点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海南省海南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第0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