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A卷)(含解析)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下列属于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
A.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D.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上过程反映的实质是( )
A.不同领导人的不同治国方略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
C.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不断腾飞 D.不同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不同
3.“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构想。从党的十二大报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析正式提出小康目标,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反映了( )
A.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的过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C.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
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这表明中国( )
A.重视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B.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已基本实现
C.积极发挥外交领域的战略主动性 D.致力于构建新型区域合作外交模式
5.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并同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这体现出( )
①社会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便利
②发达国家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八大 D.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
7.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这一中心任务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大 B.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8.自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围绕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这体现出当代中国( )
A.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B.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推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
9.2023年4月,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原本因沙伊两国断交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中国( )
A.积极发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 B.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C.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D.重视大国责任与担当
10.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下列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的是( )
A.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B.同周边国家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
11.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以下体现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外交活动有( )
①倡导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②推动成立新开发银行
③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中非关系
④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3④
12.2015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向中国的4家国家超算中心出售高性能计算芯片。禁售令公布半年之后,“神威·太湖之光”完成研发工作,并在2016年国际超算大会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名列第一。这反映了( )
A.中国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中美对抗更有利于中国崛起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D.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世界
13.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该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4.2022年以来,“全球南方”的概念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一般认为,“全球南方”通常泛指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在地理范围上大多位于南半球)。中国是“全球南方”的成员,愿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
A.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各国强调发展道路一致性
C.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 D.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
15.小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收集到如下素材:《“复兴号”与“和谐号”相会的一瞬间》《“神威·太湖之光”: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走》。据此判断,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C.“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16.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我国( )
A.对现有国际框架的完全认同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积极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89年,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提出,历史将终结于西方自由民主制。而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世界七大文明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近年来,由于某些西方大国奉行单极和霸凌主义,全球安全和经济风险加剧,全球地区冲突频发(如叙利亚内战、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恐怖主义袭击、难民问题和人道主义灾难、贫富差距拉大、贫穷和饥饿、逆全球化、极端气候变化、生物武器和全球性传染病、核战争风险……全球治理亟需方案创新。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联大“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曾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根据徐祥丽、李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等综合摘编
材料二
2021年11月底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宣言强调,中非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发展“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2024年5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双方强调继续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024年5月中旬,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系列全球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中俄将全面挖掘两国关系潜力,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力量构建公正合理的多极世界。
——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社等新闻报道资料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导(参与)了哪些全球或区域治理组织的活动?(4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世界面临各种问题的根源在哪里?(5分)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方案有什么现实意义?(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的是“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依托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国家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飞跃,更是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并实现了对世界的主导。但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7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9年,中央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1992年,党中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
——摘编自王正坤《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经验启示》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变化,并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启示。(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和平外交实现大突破的重要过渡时期。依据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新变化,毛泽东发展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为新中国全面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实现与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正常化,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大调整,使得我国对外关系实现重大突破。
材料二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和基本出发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中国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抉择。
——以上材料均摘自齐鹏飞《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平外交的调整方向,并分析调整的历史意义。(8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项正确;“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是中共二十大上对于过去成就的总结,不是中心任务,排除A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十九大”报告中规划的宏伟蓝图,排除B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目标在“二十大”召开前已经基本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的发展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继承和创新,B项正确。A项与题目无关。材料讲的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未提到经济发展,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意识形态,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材料主旨为小康社会从提出到建成的历史进程,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过程,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否不断提升,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体现了外交领域的战略主动性,故选C项。材料不仅涉及第三世界国家,还包括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周边国家,排除A项;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尚未实现,排除B项;D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习近平通过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可见社会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便利,中国领导人参加气候峰会可见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关注世界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只涉及中国得不出发达国家情况,故排除ABD.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D项正确;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B项;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召开,其提出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项正确;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A项;材料中的中心任务是党代会所提出的,而不是全国人大会议,排除B项;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的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体现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面前作为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和担当,故选A项;B项中的“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不结盟政策,故排除C项;乌克兰不是中国的邻国,故排除D项。故选:A。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原本因沙伊两国断交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得到有效缓解”可知,中国积极斡旋沙伊两国关系,使原本因沙伊两国断交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中国重视大国责任与担当,D项正确;沙特和伊朗不属于中国周边国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沙特和伊朗不属于发达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2012年,其中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A项正确; 总书记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排除B 项; 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 2004年我国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排除D项。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不属于中共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①错误;2014年7月,新开发银行成立,属于中共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②正确。“亲诚惠容”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秉承的理念,非洲不属于中国周边国家,③错误;2016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为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作出了积极贡献,属于中共十八大以后的外交成就,④正确。综上,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的禁售令反而促使中国自主研发出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 这体现了中国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A项正确; “中美对抗更有利于中国崛起”说法错误,中美应保持合作而非对抗,排除B项;题干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在超算领域的技术突破,而不是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排除C项; “神威·太湖之光”是超级计算机,并非基础设施建设,排除D项。 故选A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主要涉及对于人民各项基本权利的保护,这是民法典的法律范畴,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主要涉及“经济合同”领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领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要涉及“药品管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 A 项。
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愿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发展道路一致性”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复兴号”“和谐号”“神威·太湖之光”“奋斗者号”“玉兔二号月球车”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科技成果的体现,因此主题是“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A项正确;材料与基础设施、工业体系及社会变革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答案:C
解析: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重视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谋求“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C项正确;A项“完全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强调的不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项错误;D项“始终”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排除。
17.答案:(1)参与的全球治理活动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新开发银行、“一带一路”、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非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77国集团等。(答出其中3个即可)
(2)根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单极世界和资本主义旧秩序,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凌驾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之上,对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干涉、军事讹诈、经济霸凌、文化和意识形态控制,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和全球治理体系失衡失灵。(言之有理即可)
(3)现实意义: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有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从西方单极世界霸权旧秩序向多极、多边合作共赢新秩序的变革,防止世界再陷“从战争走向战争”的泥沼。(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8.答案:(1)中国密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放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循序渐进、由点到面;治国理政的理论不断创新。(答出四点即可)
(2)新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纵深方向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可以得出“解放思想”;根据材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可以得出“以人民为中心”;根据材料“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渐进式改革”可以得出“循序渐进、由点到面”;根据材料“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可以得出“治国理政的理论不断创新”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 第二问,面临的新机遇可以从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作答。
19.答案:(1)背景:学习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行不通;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内涵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现代化;
中共十八大以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全面综合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坚持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坚持自立自强。
解析:(1)背景:根据“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得出学习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行不通;根据“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根据“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结合所学可得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内涵的变化:根据“1959年,中央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根据“1992年,党中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得出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现代化;根据“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全面综合现代化。根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得出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启示: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可得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坚持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坚持自立自强。
20.答案:(1)成就: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改善和建交;掀起新的建交高潮。
(2)调整方向:不结盟。
意义:有利于捍卫中国国家主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环境;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解析:(1)成就:根据材料“依据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新变化,毛泽东发展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可得出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根据材料“为实现与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正常化,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和建交;结合所学知识,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可知掀起新的建交高潮。
(2)调整方向:根据材料“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可得出不结盟。意义:根据材料“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中国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可得出有利于捍卫中国国家主权;根据材料“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抉择”,可得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环境和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A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